“……我們的投資意願非常非常低落。但是我們看看我們寺廟投資反而發展到非常可怕的地步,加上武俠小說盛行,大家都很想逃避在那種不可思議的境界裏。我們目前解決經濟問題,工業無法突破的問題,跟我們缺乏科幻精神有關——我們沒有前瞻的精神。我們從小學生、中學生到大學生,沒有人想到未來,就隻想逃避、發牢騷,這可能是我們科幻小說家的責任。”(黃凡,《科幻小說座談會發言》,轉引自《台灣科幻小說大全》473頁)


    但是,預言未來隻是發達國家裏學者和科幻作家的專利嗎?不!讓我們讀讀下麵的描述吧:三個紅寶石色的球體懸浮夜空中,發出怪異的冷光。眼前景色恍如以珠寶鑲嵌而成,一座太空時代尖塔屹然聳立。那尖塔巨大、若隱若現、透著神秘,像是外星上的奇觀。


    《參考消息》2002、11、23第八版這段文字寫的是什麽?是上海的東方明珠電視塔!作者是一位名叫約翰奧利芬特的美國遊客,他真實地記錄了目睹這座巨塔時的感受。它不僅是宏偉的,也是令人神往的。今天,我們這個東方古國令世人驚嘆的,已經不僅僅是長城和故宮了。


    中國當然不是世界上最強大最富裕的國家。但回顧過去的二十年,中國卻是世界上變化最大的國家。再沒有哪個地方,那麽多人的命運發生了那麽大的改變。城市鄉村和每一個人的麵貌都被徹底更新了,並且還會繼續更新。未來,這份比金錢重要得多的財富,正是今天的中國人所富有的。


    科幻小說是描寫變化的文學。在世界上變化最大的地方,在世界上最需要關注未來的地方,我們有理由期待中國的科幻作家在自己的筆下描繪出更宏偉,更奇妙的未來世界。


    第六卷:科幻與科學 第十章:科學傳播與科幻文學


    第一節:從“科普”到“科學傳播”


    第二節:科幻文學與科學傳播的關係


    第三節:建築跨文化之橋


    第四節:為什麽不是“科學小說”?


    第一節:從“科普”到“科學傳播”


    科幻文學與科學普及幾乎有天生的血緣關係。凡爾納的作品最初經常發表在青年雜誌上,作為教育和勵誌讀物。世界上第一本專業科幻刊物《驚奇故事》,前身就是一家電器愛好者刊物,類似於中國的《無線電愛好者》。第一流的科幻大師,如凡爾納、威爾斯、克拉克、阿西莫夫等人,經常同時創作優秀的科普讀物。象阿西莫夫,甚至被稱為世界上最優秀的科普作家。


    但是,象中國大陸這樣的情況還很少見:最早一批科幻作家完全出身於科普作家行列。相當長的時間裏,科幻作品被視為科普讀物來規劃、創作和管理。盡管現在大陸科幻文學已經算得上自立門戶,但它與科普的關係仍然無法扯清。今天,各地的科普出版社仍然是出版科幻讀物的主力出版社。而研究科幻文學的文字,基本上也隻發表在科普刊物上,而絕少發表於文學刊物。


    “科普是科學普及的簡稱,它指在製度化學校教育之外所有以普及科學知識為目的的社會活動,包括出版、展覽、講座等。田鬆《從普及到傳播,從信賴到理解》


    科普不僅僅是科學界的事。在現代社會裏,它也是一種國家行為。現代國家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科技競爭,是國民科學素質的競爭。至少世界主要大國的領導人是認同這個道理的,並且將科學普及納入國家行為的軌道。在中國的《科普法》中,明確地提出“科普是公益事業,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發展科普事業是國家的長期任務。”


    不過,科學界的一些人士已經指出了科普這個概念的缺陷:在科普這個概念下,科學天然地具有正的形象,具有正確、高明、有效等正的含意,甚至擁有意識形態上的崇高地位。有一個至今仍經常出現的詞組“神聖的科學殿堂”,就表明了科學在日常話語體係中的意識形態地位。在這種語境下,科學隻能是人們崇拜、學習、遵從的對象,不能是批評、懷疑和親近的對象。而人們所能夠學習和遵從的當然是具體的科學知識。“(同上)


    在此基礎上,這些人士提出了“科學傳播”這個概念。劉華傑為科學傳播下了這樣的定義:科學傳播指除科學知識的生產環節以外的其他所有科學活動過程,包括科學知識與科學文化在科學共同體內部的傳播以及在整個社會中向廣大民眾的傳播。狹義的科學傳播專指後者。(《麵對國家利益與民眾需求的科學傳播》,《光明日報》2003年5月13日)


    他進而分析了科學傳播和傳統科普概念的區別。這種區別包含了遞進的關係:傳統科普建基於小科學的基礎上,塑造和傳播的是科學神聖的形象,科學家個個都是“聖僧”:公正無偏見、追求真理、不計個人得失。它設定了科學在上、公眾在下的認知與價值的雙重鴻溝。公眾不但在認知層麵不如科學家,在道德操守和社會貢獻方麵也遠不如科學家。同上


    科學傳播事業以“公眾理解科學”為目標。我們現在所說的科學傳播是以公眾理解科學的理念為核心的。對具體知識的普及隻是科學傳播活動的一部分,而且不是最重要的部分。由於製度化學校教育的普及和發展,基礎科學知識的傳播當然地要由學校教育完成。傳統科普就是由於過分強調科學知識的普及,與學校教育無法分清界限,從而使自己主動地成為學校教育的附庸。(同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幻縱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鄭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鄭軍並收藏科幻縱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