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科學的客觀精神
科學精神最基本的內容,便是科學的客觀精神:將主體和客體分開,人類必須排除偏見、主觀感情的困擾,客觀地認識和對待大自然。這是科學從宗教和常識偏見中脫穎而出的基礎。在現代人眼中與大自然“天人合一”的古人,其實遠比現代人不尊重自然。他們以自我中心的態度,主觀地認定天地萬物都是為人類準備的。風雨雷電或者瘟疫之類的現象,都與人們的行為直接有關。而要改變自然現象,隻要用各種方式感動天地即可。可以說,正是科學的客觀精神,使人類最終睜開眼睛,看清了自己在世界萬物中的位置。
美國科幻作家湯姆戈德溫發表於1954年的不朽名篇《冷酷的平衡》,正是反映科學客觀精神的代表作。該短篇又譯《冷酷的方程式》。後一個譯名比較準確,但前一個譯名影響較大。這篇小說的故事非常簡單:主人公駕駛“星塵號”,前往沃登行星解救一個陷入絕境的考察組。考察組一名成員的妹妹為了探望兄長,偷上了這條船。由於燃料和供給的限製,主人公隻能將她拋到太空,否則便無法完成使命,會危及更多人的生命。戈德溫在作品裏用許多筆墨渲染了兄妹之情、主人公的兩難處境、眼淚和感嘆、悲哀與憐憫,但這一切都是在作鋪墊。小說結尾,人的感情無法戰勝大自然的冷酷,花季少女最終被扔進太空。
這篇作品發表後,激起了讀者的強烈反感:小說裏的航天部門為什麽不加強檢查措施?為什麽不能擠出燃料和供給?主人公為什麽不以英雄主義為出發點自我犧牲?作者為什麽不安排路過的飛船解決問題?事實上,人們已經習慣了一般文學作品裏的模式:隻要人物的表現足以“感天動地”,客觀環境自然會網開一麵,救其於危難當中。但是,戈德溫堵死了這一切可能性,正是為了昭示這樣一個主題:自然規律無視我們的感情,我們隻有老老實實地認識它和順應它。而這正是科學工作者最根本的精神素質。
科學,尤其是自然科學,常常給人以冷酷和反人性的印象,但那不是科學本身的問題,是由於科學研究的對象本身,正是完全不受人類意誌支配的自然規律。而科學能夠引領人類從蒙昧中走出來的一個根本理由,就是它明確地告訴大家,人們的激情和愛恨在“冷酷的平衡”麵前是多麽無力。
第三節:科學的懷疑精神
科學的懷疑精神,直接源起於科學的客觀精神。如果客觀現實是終審法官,那麽任何人類的精神產品,包括以往的科學理論本身,都是值得懷疑的。在現代科學哲學裏,波普爾的證偽理論把科學的懷疑精神發展到了頂峰。他認為,隻有那些能夠懷疑和檢驗的理論才是科學理論。
中國科幻作家劉興詩在《美洲來的哥倫布》中,就構造了一個反映懷疑精神的故事。在權威的歷史學中,哥倫布來到美洲之前,人類世界的這兩部分從無交往,古代印弟安人更是無法憑他們簡陋的航海技術到達歐洲。小說一開始就引用歷史文獻,指出在英國蘭開郡的馬丁湖裏,曾經找到過印弟安式樣的獨木舟。古德裏奇教授從大量事實出發,懷疑上述權威觀點,提出印弟安人數千年前曾經遠航到美洲的新理論。而整篇小說都是圍繞著證實這個科學假設展開的。
科幻小說對懷疑精神的處理,和故事所涉及科學理論的正誤往往並無關係,要放到小說本身設置的背景下才能夠理解。在凡爾納的《地心遊記》中,“我”代表著正統的地質學理論,認為地球內部是實心的。而叔叔李登布洛克則離經叛道,擺出種種數據,推測地心裏存在著巨大空洞。在小說裏,通過“我”之口講述的理論,其實都是正確的科學理論,而李登布洛克一行三人旅行到的“地下海”,事實證明並不存在。但如果還原到小說本身的背景下,那麽李登布洛克正是科學懷疑精神的表現,並且,他的懷疑也是有結果的。
如果人為地製造權威,維護權威,那便站到了科學懷疑精神的對立麵。在科幻小說中,這類行為作為反麵形象受到了抨擊。凡爾納在科幻小說《征服者羅比爾》中,就塑造了兩個維護權威的形象:在專門研究航空技術的“韋爾頓學會”裏,“氣球主義者”代表著權威一方。他們認定飛艇是人類航空技術的未來。而來歷不明的工程師羅比爾已經製造出了性能更優秀的直升機,證明航空技術的發展方向是“比空氣重的飛行器”。他將“氣球主義者”的代表,學會主席普呂當和秘書長埃文思綁架到直升機上,脅迫他們和他一起環球旅行。兩個被綁架者時時準備逃走。最終在太平洋上的一個荒島裏如願以償。不僅自己得已逃脫,而且炸毀了羅比爾的直升機。
情節發展到這裏,這兩個人物仍然是受同情的,因為羅比爾雖然代表真理一方,但行為亦正亦邪,綁架畢竟無理。可是接下來,普呂當和埃文思覺得惟一的直升機已經被毀滅,為了維護“氣球主義”的權威,竟然向公眾隱瞞自己所見的事實,堅持研製飛艇,最後,當他們駕駛飛艇在美國公眾麵前表演時,羅比爾駕駛另一隻飛行器來到現場,宣告“氣球主義者”的破產。
懷疑精神除了針對權威外,還有一個重要對象,就是我們本身自以為是的惡習:我們傾向於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投射到外部事物上,而無視其本來麵目。如果說科學精神有可能延伸到科學工作之外,幫助人們指導日常生活的話,那麽這種對自我的懷疑,大概就是其中之一了。英國女作家托尼斯李寫過一個有趣的短篇科幻小說《過眼煙雲》,恰好可以作為這種懷疑精神的表現。這篇小說描寫了一個離群索居,百無聊賴的中年女子賈娜。她遇到一個跳傘的飛行員。由於腦部受到撞擊,飛行員無法回憶自己的來歷,自理能力也出現障礙。賈娜長期生活在想入非非裏,先入為主地認定他就是外星人。於是,和飛行員有關的所有平常事都被她視作奇蹟,整篇小說就在人與“外星人”交往的氛圍中展開。直到最後,賈娜在偏執中將飛行員殺死,她的任何一條猜測都沒有得到證實。但對賈娜來說,她的猜測推斷就是“真理”。這是自我中心思維的典型例子。它表明,懷疑自我正是科學懷疑精神的鋒芒所指。
科學精神最基本的內容,便是科學的客觀精神:將主體和客體分開,人類必須排除偏見、主觀感情的困擾,客觀地認識和對待大自然。這是科學從宗教和常識偏見中脫穎而出的基礎。在現代人眼中與大自然“天人合一”的古人,其實遠比現代人不尊重自然。他們以自我中心的態度,主觀地認定天地萬物都是為人類準備的。風雨雷電或者瘟疫之類的現象,都與人們的行為直接有關。而要改變自然現象,隻要用各種方式感動天地即可。可以說,正是科學的客觀精神,使人類最終睜開眼睛,看清了自己在世界萬物中的位置。
美國科幻作家湯姆戈德溫發表於1954年的不朽名篇《冷酷的平衡》,正是反映科學客觀精神的代表作。該短篇又譯《冷酷的方程式》。後一個譯名比較準確,但前一個譯名影響較大。這篇小說的故事非常簡單:主人公駕駛“星塵號”,前往沃登行星解救一個陷入絕境的考察組。考察組一名成員的妹妹為了探望兄長,偷上了這條船。由於燃料和供給的限製,主人公隻能將她拋到太空,否則便無法完成使命,會危及更多人的生命。戈德溫在作品裏用許多筆墨渲染了兄妹之情、主人公的兩難處境、眼淚和感嘆、悲哀與憐憫,但這一切都是在作鋪墊。小說結尾,人的感情無法戰勝大自然的冷酷,花季少女最終被扔進太空。
這篇作品發表後,激起了讀者的強烈反感:小說裏的航天部門為什麽不加強檢查措施?為什麽不能擠出燃料和供給?主人公為什麽不以英雄主義為出發點自我犧牲?作者為什麽不安排路過的飛船解決問題?事實上,人們已經習慣了一般文學作品裏的模式:隻要人物的表現足以“感天動地”,客觀環境自然會網開一麵,救其於危難當中。但是,戈德溫堵死了這一切可能性,正是為了昭示這樣一個主題:自然規律無視我們的感情,我們隻有老老實實地認識它和順應它。而這正是科學工作者最根本的精神素質。
科學,尤其是自然科學,常常給人以冷酷和反人性的印象,但那不是科學本身的問題,是由於科學研究的對象本身,正是完全不受人類意誌支配的自然規律。而科學能夠引領人類從蒙昧中走出來的一個根本理由,就是它明確地告訴大家,人們的激情和愛恨在“冷酷的平衡”麵前是多麽無力。
第三節:科學的懷疑精神
科學的懷疑精神,直接源起於科學的客觀精神。如果客觀現實是終審法官,那麽任何人類的精神產品,包括以往的科學理論本身,都是值得懷疑的。在現代科學哲學裏,波普爾的證偽理論把科學的懷疑精神發展到了頂峰。他認為,隻有那些能夠懷疑和檢驗的理論才是科學理論。
中國科幻作家劉興詩在《美洲來的哥倫布》中,就構造了一個反映懷疑精神的故事。在權威的歷史學中,哥倫布來到美洲之前,人類世界的這兩部分從無交往,古代印弟安人更是無法憑他們簡陋的航海技術到達歐洲。小說一開始就引用歷史文獻,指出在英國蘭開郡的馬丁湖裏,曾經找到過印弟安式樣的獨木舟。古德裏奇教授從大量事實出發,懷疑上述權威觀點,提出印弟安人數千年前曾經遠航到美洲的新理論。而整篇小說都是圍繞著證實這個科學假設展開的。
科幻小說對懷疑精神的處理,和故事所涉及科學理論的正誤往往並無關係,要放到小說本身設置的背景下才能夠理解。在凡爾納的《地心遊記》中,“我”代表著正統的地質學理論,認為地球內部是實心的。而叔叔李登布洛克則離經叛道,擺出種種數據,推測地心裏存在著巨大空洞。在小說裏,通過“我”之口講述的理論,其實都是正確的科學理論,而李登布洛克一行三人旅行到的“地下海”,事實證明並不存在。但如果還原到小說本身的背景下,那麽李登布洛克正是科學懷疑精神的表現,並且,他的懷疑也是有結果的。
如果人為地製造權威,維護權威,那便站到了科學懷疑精神的對立麵。在科幻小說中,這類行為作為反麵形象受到了抨擊。凡爾納在科幻小說《征服者羅比爾》中,就塑造了兩個維護權威的形象:在專門研究航空技術的“韋爾頓學會”裏,“氣球主義者”代表著權威一方。他們認定飛艇是人類航空技術的未來。而來歷不明的工程師羅比爾已經製造出了性能更優秀的直升機,證明航空技術的發展方向是“比空氣重的飛行器”。他將“氣球主義者”的代表,學會主席普呂當和秘書長埃文思綁架到直升機上,脅迫他們和他一起環球旅行。兩個被綁架者時時準備逃走。最終在太平洋上的一個荒島裏如願以償。不僅自己得已逃脫,而且炸毀了羅比爾的直升機。
情節發展到這裏,這兩個人物仍然是受同情的,因為羅比爾雖然代表真理一方,但行為亦正亦邪,綁架畢竟無理。可是接下來,普呂當和埃文思覺得惟一的直升機已經被毀滅,為了維護“氣球主義”的權威,竟然向公眾隱瞞自己所見的事實,堅持研製飛艇,最後,當他們駕駛飛艇在美國公眾麵前表演時,羅比爾駕駛另一隻飛行器來到現場,宣告“氣球主義者”的破產。
懷疑精神除了針對權威外,還有一個重要對象,就是我們本身自以為是的惡習:我們傾向於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投射到外部事物上,而無視其本來麵目。如果說科學精神有可能延伸到科學工作之外,幫助人們指導日常生活的話,那麽這種對自我的懷疑,大概就是其中之一了。英國女作家托尼斯李寫過一個有趣的短篇科幻小說《過眼煙雲》,恰好可以作為這種懷疑精神的表現。這篇小說描寫了一個離群索居,百無聊賴的中年女子賈娜。她遇到一個跳傘的飛行員。由於腦部受到撞擊,飛行員無法回憶自己的來歷,自理能力也出現障礙。賈娜長期生活在想入非非裏,先入為主地認定他就是外星人。於是,和飛行員有關的所有平常事都被她視作奇蹟,整篇小說就在人與“外星人”交往的氛圍中展開。直到最後,賈娜在偏執中將飛行員殺死,她的任何一條猜測都沒有得到證實。但對賈娜來說,她的猜測推斷就是“真理”。這是自我中心思維的典型例子。它表明,懷疑自我正是科學懷疑精神的鋒芒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