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007之黃金眼》的開始部分,邦德用蹦極手段,從一個水壩的頂端一躍而下,降到底部。導演不是隨便找一座水壩,而是選擇了當時世界上最高的水壩來表現這個一躍而下。怎麽拍出它的高?並且用它的高來襯托主人公的勇敢?這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個藝術問題。在這一集的結尾,主人公和對手在天文望遠鏡上格鬥。那又是真實的一個科研儀器。
在《the final countdown》《碧血長空》裏,觀眾甚至能看以或許是世界電影史上使用過的最大的道具——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它穿越時空,回到珍珠港事件的前夜。
第五卷:科幻影視概述 第八章:科幻影視的美學追求(4)
二、以審美為基礎的技術設計。
在許多科幻片裏,科技道具的設計完全不必考慮其科學現實性,而隻需以審美為出發點。這種現象,突出表現了科幻片在“技術美”方麵的追求。線路、管道、輪軸、手柄、梯架、液壓器件、流線形……這些構成了現實中整個技術體係的外觀特色。不可否認,所有這些器件都有實際作用,但它們或多或少,也滲透著一些文化方麵的因素。
而有那麽一些科幻電影,編導著力構造一個異樣的技術體係。它或者屬於未來、或者屬於外星,於是就迴避了寫實的需要。更多地從美學角度,而不是逼真程度上來考慮。
在科幻電影中,有一些別具特色的技術體係,給筆者留下深刻印象。在此稍加介紹。
1、《超人》中的“晶體技術”。
超人克拉克來自“氪行星”,他的母族遠比地球發達,發達到我們根本不能理解他們的技術產品。那完全是一些晶體:半透明的白色,小到手握,大到居住著成千上萬的人。運載嬰兒克拉克來地球的飛船,隻是一個大號的水晶搖籃,卻能夠越過無數光年的宇空。囚禁三名叛逆的,是一個巨大的水晶板,似乎可以看作一個超維度時空的入口。但更具有水晶板的特點。它在宇宙中漂流到地球,被一顆核彈擊碎。
克拉克長大後,用父親留下的水晶棒在北極搭建了基地。那個基地完全是水晶棒施展神力,用冰晶作材料建造的。
2、《眾星之門》裏的“古埃及風格”
在《眾星之門》裏,一個外星人一萬年前來到地球,將古埃及人作為奴隸,同時也把他們帶入文明社會。這樣,現實古埃及的建築和美術風格,隻是對這個外星人技術的仿製。當然,這是影片的邏輯。反過來在影片裏,編導便將古埃及文化符號和超級先進的技術結合在一起:金字塔形的宇宙飛船、權仗形的武器、古埃及風格的自動麵具、手飾形的殺人工具,等等。當然,影片裏最重要的,還是那個刻滿了象形文字,古色古香的“眾星之門”。
3、《蝙蝠俠》裏的“玩具風格”。
雖然許多科幻片都有些孩子氣,但刻意突擊玩具風格的,非《蝙蝠俠》莫屬。蝙蝠俠生存的“哥鹹城”,並沒有具體的方位,可以視為一個巨大的遊樂場。而蝙蝠俠的敵手們,又通常是小醜、演員,生活在遊戲氛圍中。雙方使用的先進武器,往往是兒童玩具的擴大化。
4、《黑客帝國》中的“海洋生物風格”。
《黑客帝國》中,母體除了在虛擬空間中囚禁人類的靈魂外,在現實空間裏還有自己的機器軍隊,來進攻人類的肉身。那是一隻水母大軍。從第一集裏的幾隻水母,到第三集裏的十萬隻水母,相信它們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吧。除了水母外,影片中還有蟹形等機器,都是模仿海洋生物的。
5、古羅馬風格的《星戰前傳》
與《星戰正傳》不同,新近完成的《星戰前傳》處處體現著古羅馬文化風格。其中的外星建築,角鬥場,甚至,從《賓虛》中賽馬場麵發展來的塞車場麵,無不具有古羅馬風格。在《幽靈的威脅》中,最後一段野外大戰場麵,完全脫化於古羅馬的戰爭場麵。隻是把對陣一方變成了機器人,另一方是外星人。拋石機拋出的不再是石頭,而是“能量球”。戰馬則變成了外星怪獸。
三、大行其道的仿古科幻。
在本叢書《第四卷下卷》裏,筆者介紹了仿古科幻的歷史。到了最近,仿古科幻在銀幕上漸有大行其道的現象。歐洲科幻片《失去孩子的城市》、日本科幻片《再造人卡幸》、美國科幻片《剪刀手愛德華》,乃至剛剛走上銀幕的《空中上校與明日世界》,都體現了仿古科幻的獨特魅力:它們完全不具備科學上的合理性。但展示了工業革命早期的技術之美。
《失去孩子的城市》裏,人腦保存在木製外殼的早期設備裏,眼睛是老式照相機,耳機是老式留聲機。整個背景是一個三十年代,甚至十九世紀的工業海港城市。而《天空上校明日世界》中那個“1939年的世界”,充滿了鋼鐵機器人、巨型飛艇、螺旋槳飛機、舊式的無線電發報機,烏雲一般的空中機場,v——2式的火箭。全片沒有任何與晶片、計算機有關的現代電子設備。它根本不是真實的1939年,而是那以前十幾年,幾十年,甚至凡爾納時代人們對“1939年”的夢想。影片中的技術在現實中大多沒有可行性。它的宗旨就是要把工業化時代的技術美學張揚到極點。
實際上,工業時代的美在現實也是存在的。前幾年,瀋陽市中心區一家大型工廠外遷,某政協委員就提交了提案,希望保留工廠的巨型煙囪作為紀念品。他的理由是,煙囪在今天是落伍的,而在那時,則是工業化的象徵,是振奮人心的建築。天津站外麵,樹立著城市雕像——世紀鍾,那是一個由齒輪組成的黑色金屬像,象徵著天津作為一個老工業城市的輝煌。那種黑乎乎的機械美,生活在電子時代的年輕人很難體驗了。當然,世界各國都有收集老爺車、留聲機的愛好者。這些技術產品比手工業時代的古玩年輕得多。但它們能夠成為收藏品,肯定是有某種美的成份包含在其中。
在《the final countdown》《碧血長空》裏,觀眾甚至能看以或許是世界電影史上使用過的最大的道具——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它穿越時空,回到珍珠港事件的前夜。
第五卷:科幻影視概述 第八章:科幻影視的美學追求(4)
二、以審美為基礎的技術設計。
在許多科幻片裏,科技道具的設計完全不必考慮其科學現實性,而隻需以審美為出發點。這種現象,突出表現了科幻片在“技術美”方麵的追求。線路、管道、輪軸、手柄、梯架、液壓器件、流線形……這些構成了現實中整個技術體係的外觀特色。不可否認,所有這些器件都有實際作用,但它們或多或少,也滲透著一些文化方麵的因素。
而有那麽一些科幻電影,編導著力構造一個異樣的技術體係。它或者屬於未來、或者屬於外星,於是就迴避了寫實的需要。更多地從美學角度,而不是逼真程度上來考慮。
在科幻電影中,有一些別具特色的技術體係,給筆者留下深刻印象。在此稍加介紹。
1、《超人》中的“晶體技術”。
超人克拉克來自“氪行星”,他的母族遠比地球發達,發達到我們根本不能理解他們的技術產品。那完全是一些晶體:半透明的白色,小到手握,大到居住著成千上萬的人。運載嬰兒克拉克來地球的飛船,隻是一個大號的水晶搖籃,卻能夠越過無數光年的宇空。囚禁三名叛逆的,是一個巨大的水晶板,似乎可以看作一個超維度時空的入口。但更具有水晶板的特點。它在宇宙中漂流到地球,被一顆核彈擊碎。
克拉克長大後,用父親留下的水晶棒在北極搭建了基地。那個基地完全是水晶棒施展神力,用冰晶作材料建造的。
2、《眾星之門》裏的“古埃及風格”
在《眾星之門》裏,一個外星人一萬年前來到地球,將古埃及人作為奴隸,同時也把他們帶入文明社會。這樣,現實古埃及的建築和美術風格,隻是對這個外星人技術的仿製。當然,這是影片的邏輯。反過來在影片裏,編導便將古埃及文化符號和超級先進的技術結合在一起:金字塔形的宇宙飛船、權仗形的武器、古埃及風格的自動麵具、手飾形的殺人工具,等等。當然,影片裏最重要的,還是那個刻滿了象形文字,古色古香的“眾星之門”。
3、《蝙蝠俠》裏的“玩具風格”。
雖然許多科幻片都有些孩子氣,但刻意突擊玩具風格的,非《蝙蝠俠》莫屬。蝙蝠俠生存的“哥鹹城”,並沒有具體的方位,可以視為一個巨大的遊樂場。而蝙蝠俠的敵手們,又通常是小醜、演員,生活在遊戲氛圍中。雙方使用的先進武器,往往是兒童玩具的擴大化。
4、《黑客帝國》中的“海洋生物風格”。
《黑客帝國》中,母體除了在虛擬空間中囚禁人類的靈魂外,在現實空間裏還有自己的機器軍隊,來進攻人類的肉身。那是一隻水母大軍。從第一集裏的幾隻水母,到第三集裏的十萬隻水母,相信它們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吧。除了水母外,影片中還有蟹形等機器,都是模仿海洋生物的。
5、古羅馬風格的《星戰前傳》
與《星戰正傳》不同,新近完成的《星戰前傳》處處體現著古羅馬文化風格。其中的外星建築,角鬥場,甚至,從《賓虛》中賽馬場麵發展來的塞車場麵,無不具有古羅馬風格。在《幽靈的威脅》中,最後一段野外大戰場麵,完全脫化於古羅馬的戰爭場麵。隻是把對陣一方變成了機器人,另一方是外星人。拋石機拋出的不再是石頭,而是“能量球”。戰馬則變成了外星怪獸。
三、大行其道的仿古科幻。
在本叢書《第四卷下卷》裏,筆者介紹了仿古科幻的歷史。到了最近,仿古科幻在銀幕上漸有大行其道的現象。歐洲科幻片《失去孩子的城市》、日本科幻片《再造人卡幸》、美國科幻片《剪刀手愛德華》,乃至剛剛走上銀幕的《空中上校與明日世界》,都體現了仿古科幻的獨特魅力:它們完全不具備科學上的合理性。但展示了工業革命早期的技術之美。
《失去孩子的城市》裏,人腦保存在木製外殼的早期設備裏,眼睛是老式照相機,耳機是老式留聲機。整個背景是一個三十年代,甚至十九世紀的工業海港城市。而《天空上校明日世界》中那個“1939年的世界”,充滿了鋼鐵機器人、巨型飛艇、螺旋槳飛機、舊式的無線電發報機,烏雲一般的空中機場,v——2式的火箭。全片沒有任何與晶片、計算機有關的現代電子設備。它根本不是真實的1939年,而是那以前十幾年,幾十年,甚至凡爾納時代人們對“1939年”的夢想。影片中的技術在現實中大多沒有可行性。它的宗旨就是要把工業化時代的技術美學張揚到極點。
實際上,工業時代的美在現實也是存在的。前幾年,瀋陽市中心區一家大型工廠外遷,某政協委員就提交了提案,希望保留工廠的巨型煙囪作為紀念品。他的理由是,煙囪在今天是落伍的,而在那時,則是工業化的象徵,是振奮人心的建築。天津站外麵,樹立著城市雕像——世紀鍾,那是一個由齒輪組成的黑色金屬像,象徵著天津作為一個老工業城市的輝煌。那種黑乎乎的機械美,生活在電子時代的年輕人很難體驗了。當然,世界各國都有收集老爺車、留聲機的愛好者。這些技術產品比手工業時代的古玩年輕得多。但它們能夠成為收藏品,肯定是有某種美的成份包含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