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是世界電影大國,蒙太奇的發源地。電影技術和人才基礎曾經與好萊塢並列。這是蘇聯科幻片需要被介紹的首要原因。另外,蘇聯也有自己優秀的科幻小說原創作改編基礎。所以,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前蘇聯科幻電影。法國科幻電影無法搞出大製作,但以構思精妙著稱。一些好萊塢科幻大片都是翻拍了法國的科幻片。日本科幻電影離我們最近,可以提供的借鑑也不少。除此之外,我們還要了解一下其它各國科幻電影,以收博採眾長之功。
第一節:前蘇聯科幻電影
1924年,蘇聯梅茲拉龐電影製片廠將阿托爾斯泰的科幻小說《阿愛裏塔》搬上銀幕。這是筆者查到的最早的一部蘇聯科幻電影。當時,整個電影業正值青春期。後來成熟的好萊塢巨片尚未存在。而蘇聯電影正是這群“電影青少年”中的大塊頭。這部科幻電影講了一個太空劇式的故事,讓科學家和蘇聯軍隊一起去火星探險。
1941年,蘇聯高爾基電影製片廠把凡爾納的《神秘島》搬上銀幕。由於蘇聯電影人一慣的嚴謹作風,以及他們對藝術和科學的忠誠,這部電影比凡爾納小說的西方改編本更接近於原著。而蘇聯人能夠把異國他鄉的科幻小說搬上銀幕,也折射了一個大國在文化上的自信。
1962年由列寧格勒科普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金星上的太空人》,是不多的蘇聯原創科幻電影。也是蘇聯製作的最好的太空科幻片之一。稍後於1968年,葉菲列莫夫的《仙女座星雲》被多夫任科電影製片廠搬上銀幕。這是一次失敗之作。原著的的冒險風格和精彩故事被大大抽空了。
1972年,波蘭科幻作家列姆的經典《蘇拉利斯之海》被莫斯科電影製片廠改編成電影。這是這部經典第一次被改編。與前不久好萊塢的第二版改編電影相比,《蘇拉利斯之海》畫麵效果雖然稍遜,但更忠實於原著。
1979年,斯特魯格斯特兄弟的科幻小說《路邊野餐》被莫斯科電影製片廠改編為科幻片《追蹤者》。斯特魯格斯特兄弟是別利亞耶夫之後最有世界影響的蘇聯科幻作家。他們的創作風格頗具時代性。改編電影將原作中的美國背景變換成不知名的國家。1989年,他們的經典之作《成神頗難》被多夫任科工作室和蘇聯電影出口公司合作改編成電影。這幾乎成為前蘇聯科幻片的絕響了。
如果說,改編凡爾納的小說,還因為凡氏作品的普適色彩的話,那麽,改編來自冷戰對手的科幻佳作,則更顯示了蘇聯晚期的文化包容性。1981年,前蘇聯的烏茲別克電影製片廠把布雷德伯裏的科幻小說《細雨欲來》搬上銀幕。後來又在1987年將《大草原》搬上銀幕。布雷德伯裏在蘇聯很有影響。戈巴契夫就是他的讀者。布氏科幻小說多是懷舊美文,屬於不受電影商重視的票房毒藥。但對於在藝術上有古典傾向的蘇聯電影人來說,他的作品比海因萊因等人的作品更容易理解。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電影業隨著“休克療法”一起,暫時休克了。不過,前蘇聯本來就有製作大成本電影的傳統。從解體前八十年代的《機組乘務員》,以及剛剛上演的《守夜人》來看,俄羅斯電影人完全有能力把電影製作得與好萊塢大片一樣宏偉、豪華,一樣的特技高趣。如果俄羅斯電影得到復興,仍然是世界電影的重要一極。讓我們期待國際電影界的王者歸來,並給我們在科幻片方麵也帶來驚喜吧。
第五卷:科幻影視概述 第五章:世界各國科幻電影(2)
第二節:法國科幻電影
電影出生在法國,法國也有凡爾納這樣的世界級科幻宗師。但法國最好的科幻小說幾乎都是由外國人搬上銀幕的。相反,法國電影人倒也能夠製作一些精巧的原創科幻片。自從梅裏愛開始,他們層出不窮的奇思妙想就不斷地在銀幕上湧現出來。如果單從創意上講,法國科幻片真正可稱得上不落俗套。
1923年,法國鑽石影片公司拍攝了《瘋狂的射線》。描寫一束射線將整個巴黎的人都陷入沉睡,隻有呆在艾菲爾鐵塔上的人得以倖免。他們在一片安靜的城市經歷了種種冒險。後來,有許多科幻電影電視都翻用了這個構思。實際上,這個夢想——自由出入無人之境——向來存在於許多青少年的腦子裏。
1931年,法國藝術電影公司拍攝了《世界末日》。這是以後無數部描寫彗星撞地球的電影的開山之作。影片中,獨裁者利用人們對“世界末日”的恐慌上台。這在法西斯威脅迫近的時代被容易被觀眾理解。
1965年,法國當代帕西和肖緬電影工作室拍攝了《勒梅科普歷險記》。這是一部星際背景的科幻片。主人公製服超級計算機的武器令人捧腹:輸入無邏輯的詩歌!
與美國科幻電影相比,法國科幻電影基本都是小製作。由於付不起大成本,法國科幻電影便以創意見長。這突出體現在《死亡遊戲》中(又譯《危險的獎賞》)。這部影片製作於1983年,由法國布倫特沃克,斯旺尼、托普電視一台和南斯拉夫的阿瓦拉影片公司聯合製作。《死亡遊戲》虛構了某電視台一個“真人秀”節目。這個恐怖的節目以殺人和突圍為內容,並向全社會直播。傳媒界反人性的傾向被誇張地渲染出來。1987年,這部電影被“美國蘭克和勇敢世界影片公司”翻拍成大片《奔跑的人》。其實,這兩部電影都在中國公演過。但前者給中國觀眾留下的印象更深,而那部由施瓦辛格主演的美國大片反倒沒有多少影響。
第一節:前蘇聯科幻電影
1924年,蘇聯梅茲拉龐電影製片廠將阿托爾斯泰的科幻小說《阿愛裏塔》搬上銀幕。這是筆者查到的最早的一部蘇聯科幻電影。當時,整個電影業正值青春期。後來成熟的好萊塢巨片尚未存在。而蘇聯電影正是這群“電影青少年”中的大塊頭。這部科幻電影講了一個太空劇式的故事,讓科學家和蘇聯軍隊一起去火星探險。
1941年,蘇聯高爾基電影製片廠把凡爾納的《神秘島》搬上銀幕。由於蘇聯電影人一慣的嚴謹作風,以及他們對藝術和科學的忠誠,這部電影比凡爾納小說的西方改編本更接近於原著。而蘇聯人能夠把異國他鄉的科幻小說搬上銀幕,也折射了一個大國在文化上的自信。
1962年由列寧格勒科普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金星上的太空人》,是不多的蘇聯原創科幻電影。也是蘇聯製作的最好的太空科幻片之一。稍後於1968年,葉菲列莫夫的《仙女座星雲》被多夫任科電影製片廠搬上銀幕。這是一次失敗之作。原著的的冒險風格和精彩故事被大大抽空了。
1972年,波蘭科幻作家列姆的經典《蘇拉利斯之海》被莫斯科電影製片廠改編成電影。這是這部經典第一次被改編。與前不久好萊塢的第二版改編電影相比,《蘇拉利斯之海》畫麵效果雖然稍遜,但更忠實於原著。
1979年,斯特魯格斯特兄弟的科幻小說《路邊野餐》被莫斯科電影製片廠改編為科幻片《追蹤者》。斯特魯格斯特兄弟是別利亞耶夫之後最有世界影響的蘇聯科幻作家。他們的創作風格頗具時代性。改編電影將原作中的美國背景變換成不知名的國家。1989年,他們的經典之作《成神頗難》被多夫任科工作室和蘇聯電影出口公司合作改編成電影。這幾乎成為前蘇聯科幻片的絕響了。
如果說,改編凡爾納的小說,還因為凡氏作品的普適色彩的話,那麽,改編來自冷戰對手的科幻佳作,則更顯示了蘇聯晚期的文化包容性。1981年,前蘇聯的烏茲別克電影製片廠把布雷德伯裏的科幻小說《細雨欲來》搬上銀幕。後來又在1987年將《大草原》搬上銀幕。布雷德伯裏在蘇聯很有影響。戈巴契夫就是他的讀者。布氏科幻小說多是懷舊美文,屬於不受電影商重視的票房毒藥。但對於在藝術上有古典傾向的蘇聯電影人來說,他的作品比海因萊因等人的作品更容易理解。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電影業隨著“休克療法”一起,暫時休克了。不過,前蘇聯本來就有製作大成本電影的傳統。從解體前八十年代的《機組乘務員》,以及剛剛上演的《守夜人》來看,俄羅斯電影人完全有能力把電影製作得與好萊塢大片一樣宏偉、豪華,一樣的特技高趣。如果俄羅斯電影得到復興,仍然是世界電影的重要一極。讓我們期待國際電影界的王者歸來,並給我們在科幻片方麵也帶來驚喜吧。
第五卷:科幻影視概述 第五章:世界各國科幻電影(2)
第二節:法國科幻電影
電影出生在法國,法國也有凡爾納這樣的世界級科幻宗師。但法國最好的科幻小說幾乎都是由外國人搬上銀幕的。相反,法國電影人倒也能夠製作一些精巧的原創科幻片。自從梅裏愛開始,他們層出不窮的奇思妙想就不斷地在銀幕上湧現出來。如果單從創意上講,法國科幻片真正可稱得上不落俗套。
1923年,法國鑽石影片公司拍攝了《瘋狂的射線》。描寫一束射線將整個巴黎的人都陷入沉睡,隻有呆在艾菲爾鐵塔上的人得以倖免。他們在一片安靜的城市經歷了種種冒險。後來,有許多科幻電影電視都翻用了這個構思。實際上,這個夢想——自由出入無人之境——向來存在於許多青少年的腦子裏。
1931年,法國藝術電影公司拍攝了《世界末日》。這是以後無數部描寫彗星撞地球的電影的開山之作。影片中,獨裁者利用人們對“世界末日”的恐慌上台。這在法西斯威脅迫近的時代被容易被觀眾理解。
1965年,法國當代帕西和肖緬電影工作室拍攝了《勒梅科普歷險記》。這是一部星際背景的科幻片。主人公製服超級計算機的武器令人捧腹:輸入無邏輯的詩歌!
與美國科幻電影相比,法國科幻電影基本都是小製作。由於付不起大成本,法國科幻電影便以創意見長。這突出體現在《死亡遊戲》中(又譯《危險的獎賞》)。這部影片製作於1983年,由法國布倫特沃克,斯旺尼、托普電視一台和南斯拉夫的阿瓦拉影片公司聯合製作。《死亡遊戲》虛構了某電視台一個“真人秀”節目。這個恐怖的節目以殺人和突圍為內容,並向全社會直播。傳媒界反人性的傾向被誇張地渲染出來。1987年,這部電影被“美國蘭克和勇敢世界影片公司”翻拍成大片《奔跑的人》。其實,這兩部電影都在中國公演過。但前者給中國觀眾留下的印象更深,而那部由施瓦辛格主演的美國大片反倒沒有多少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