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科幻文學,其中的科學家形象層出不窮。在文學理論中,把人物性格分為“扁平型”和“圓整型”兩種。所謂“扁平”人物就是由單一性格特徵或很少幾種性格特徵構成的人物。《文學理論要略》212頁,童慶柄著,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具體到科幻作品而言,其中的科學家形象大多是扁平的。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幾類:
一、天才型
作者把這類科學家塑造成一個天才,智慧遠遠高於世人。他們大多並不勤奮。但於腦筋飛轉之間,便解決了各類問題。而普通人,甚至其他職業科學家,與他們的才智都相去很遠,非仰視不可見。
別利亞耶夫筆下的“華格納”教授,就是天才型科學家的典型。他幾乎魔術般地完成了各種發明:人腦移植、虛擬實境……凡是疑問,隻要請教他就行。
劉慈欣在《球狀閃電》,以及一係列短篇中,塑造了一個天才型科學家——丁儀。在《球狀閃電》裏,中蘇兩國許多“勤奮型”科學家努力多年,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仍未能一窺門徑。這些幾乎占全書三分之一篇幅的不懈努力,反襯了丁儀的天才。他不修邊幅,衣著隨便,外型頗不令人信服。由於他的理論觀點與傳統觀點相去甚遠,合作者要花很長時間才能相信他的判斷。
二、勤奮——奉獻型
這類科學家多在小說裏“拋頭顱灑熱血”。在他們身上,凝聚著科學探索的艱苦,以及勇士的頑強。作為人類一般情感的勇敢、堅忍,在他們身上具體地化作對科學探索的不泄追求。
在《地球淩日》中,埃文斯作為惟一倖存的太空人,明知自己無法獲救,時日無多。但因為他能看到“地球淩日”,成為全世界惟一目睹這個宇宙奇觀的人。內心裏竟然充滿了幸福感。整篇作品隻是描寫在他氧氣耗盡前最後一段時間裏,如何全神貫注地觀察著“地球淩日”。小說中不停地出現倒計時,既是地球淩日現象的終結,也是埃文斯生命的終結。作為科學家,他並沒有作出什麽發明發現。在他身上,視死如歸的豪情,具體地體現在科學領域裏。而不是象傳統小說那樣,體現在戰場上。
在《人類之聲》中,一群科學家守在一個破舊的射電望遠鏡觀察站裏,尋找外星人的信息。這個研究竟然持續了五十年,前後幾代人,並且一無所獲。在如此寂寞,並且毫無成果的前提下,他們仍然在堅持。作者岡恩用一個記者的口,講出了這幾代人為同一科學事業作出的巨大犧牲。他們並不是天才,但人類的科學事業確實是以這些勤奮者為中堅的。
三、隱士——怪僻型
這些人過於沉迷於科學中,以至於顯得不通人情。當然,因為這個原因,他們多半選擇避世索居。
在《太陽係歷險記》中,凡爾納描寫了一個出色的隱士——怪僻型科學家。一顆小行星帶著三十六個人離開地球。其中有軍人、船員、農夫,商人。他們都急於搞清真相,尋找生存之道,解決麵前的危機。隻有天文學家羅塞特,他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在碰撞發生前發現這顆小行星的人,並將它視為自己的行星。能不能回到地球對他來說根本不重要。隻有在生命遭到危險時才求救。
小說裏有一個很精彩的情節:羅塞特用自己的天才,計算出了加利亞行星的質量、體積、軌道等複雜問題。他當著其他人的麵,係統地、驕傲地宣布自己的結果。他講完以後,沒有聽別人的議論就獨自離開。
“那麽這位脾氣古怪的學者為什麽要費這麽大精力算這些龐大的數字呢?”本佐夫問。
“不為什麽,”塞爾瓦達克說,“這是他的樂趣”《太陽係歷險記》320頁,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在《流星追逐記》中,凡爾納塑造了另外一個隱士型科學家:澤費蘭西達爾。他在宇宙中發現一顆金流星,並用自己發明的反引力裝置把它拉向地球。人類社會並不知道事實真相,金價暴漲暴跌,到處都是投機狂潮。而引發風暴的西達爾對這些全不知情。他牽動金流星的全部動機就是科學研究的樂趣。而在小說結尾處,西達爾發現有那麽多逐利之徒在追逐這顆流星,憤而將它推入大海。
四、偏執型
隱士型科學家言語怪、行為怪,但畢竟無害於他人。有一些科學家因為執著於科學研究,或者某種科學理論,甚至開始危害他人,危害世界。這主濁偏執型科學家。
在《鑽石透鏡》中,主人公為了得到最適合作顯微鏡鏡片的鑽石,居然殺人取貨。在《隱身人》中,格裏芬為了得到研究資金,不惜害死自己的父親。在《朝聞道》中,科學家的偏執得到最集中的表現。那些準備朝聞道,不惜夕死的科學家,麵對著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妻子兒女的哀求無動於衷。
這些都還僅僅是給他人造成的局部危害,是偶而為之。出於某種理論,向全人類發動進攻,是偏執型科學家中的極致。而這集中在“生態中心主義”這個題材上。生態主義是近幾十年出現的一個思想派別。他們把地球生態,而不是人類視為最高的價值。表麵上,他們也屬於環境保護主義者。但和“人類中心主義”的環境保護主義者不同。他們並不是出於保持資源可持續利用、或者防止水土流失等與人類利益有關的問題而保護環境。為生態而生態是他們的最高原則。
一、天才型
作者把這類科學家塑造成一個天才,智慧遠遠高於世人。他們大多並不勤奮。但於腦筋飛轉之間,便解決了各類問題。而普通人,甚至其他職業科學家,與他們的才智都相去很遠,非仰視不可見。
別利亞耶夫筆下的“華格納”教授,就是天才型科學家的典型。他幾乎魔術般地完成了各種發明:人腦移植、虛擬實境……凡是疑問,隻要請教他就行。
劉慈欣在《球狀閃電》,以及一係列短篇中,塑造了一個天才型科學家——丁儀。在《球狀閃電》裏,中蘇兩國許多“勤奮型”科學家努力多年,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仍未能一窺門徑。這些幾乎占全書三分之一篇幅的不懈努力,反襯了丁儀的天才。他不修邊幅,衣著隨便,外型頗不令人信服。由於他的理論觀點與傳統觀點相去甚遠,合作者要花很長時間才能相信他的判斷。
二、勤奮——奉獻型
這類科學家多在小說裏“拋頭顱灑熱血”。在他們身上,凝聚著科學探索的艱苦,以及勇士的頑強。作為人類一般情感的勇敢、堅忍,在他們身上具體地化作對科學探索的不泄追求。
在《地球淩日》中,埃文斯作為惟一倖存的太空人,明知自己無法獲救,時日無多。但因為他能看到“地球淩日”,成為全世界惟一目睹這個宇宙奇觀的人。內心裏竟然充滿了幸福感。整篇作品隻是描寫在他氧氣耗盡前最後一段時間裏,如何全神貫注地觀察著“地球淩日”。小說中不停地出現倒計時,既是地球淩日現象的終結,也是埃文斯生命的終結。作為科學家,他並沒有作出什麽發明發現。在他身上,視死如歸的豪情,具體地體現在科學領域裏。而不是象傳統小說那樣,體現在戰場上。
在《人類之聲》中,一群科學家守在一個破舊的射電望遠鏡觀察站裏,尋找外星人的信息。這個研究竟然持續了五十年,前後幾代人,並且一無所獲。在如此寂寞,並且毫無成果的前提下,他們仍然在堅持。作者岡恩用一個記者的口,講出了這幾代人為同一科學事業作出的巨大犧牲。他們並不是天才,但人類的科學事業確實是以這些勤奮者為中堅的。
三、隱士——怪僻型
這些人過於沉迷於科學中,以至於顯得不通人情。當然,因為這個原因,他們多半選擇避世索居。
在《太陽係歷險記》中,凡爾納描寫了一個出色的隱士——怪僻型科學家。一顆小行星帶著三十六個人離開地球。其中有軍人、船員、農夫,商人。他們都急於搞清真相,尋找生存之道,解決麵前的危機。隻有天文學家羅塞特,他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在碰撞發生前發現這顆小行星的人,並將它視為自己的行星。能不能回到地球對他來說根本不重要。隻有在生命遭到危險時才求救。
小說裏有一個很精彩的情節:羅塞特用自己的天才,計算出了加利亞行星的質量、體積、軌道等複雜問題。他當著其他人的麵,係統地、驕傲地宣布自己的結果。他講完以後,沒有聽別人的議論就獨自離開。
“那麽這位脾氣古怪的學者為什麽要費這麽大精力算這些龐大的數字呢?”本佐夫問。
“不為什麽,”塞爾瓦達克說,“這是他的樂趣”《太陽係歷險記》320頁,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在《流星追逐記》中,凡爾納塑造了另外一個隱士型科學家:澤費蘭西達爾。他在宇宙中發現一顆金流星,並用自己發明的反引力裝置把它拉向地球。人類社會並不知道事實真相,金價暴漲暴跌,到處都是投機狂潮。而引發風暴的西達爾對這些全不知情。他牽動金流星的全部動機就是科學研究的樂趣。而在小說結尾處,西達爾發現有那麽多逐利之徒在追逐這顆流星,憤而將它推入大海。
四、偏執型
隱士型科學家言語怪、行為怪,但畢竟無害於他人。有一些科學家因為執著於科學研究,或者某種科學理論,甚至開始危害他人,危害世界。這主濁偏執型科學家。
在《鑽石透鏡》中,主人公為了得到最適合作顯微鏡鏡片的鑽石,居然殺人取貨。在《隱身人》中,格裏芬為了得到研究資金,不惜害死自己的父親。在《朝聞道》中,科學家的偏執得到最集中的表現。那些準備朝聞道,不惜夕死的科學家,麵對著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妻子兒女的哀求無動於衷。
這些都還僅僅是給他人造成的局部危害,是偶而為之。出於某種理論,向全人類發動進攻,是偏執型科學家中的極致。而這集中在“生態中心主義”這個題材上。生態主義是近幾十年出現的一個思想派別。他們把地球生態,而不是人類視為最高的價值。表麵上,他們也屬於環境保護主義者。但和“人類中心主義”的環境保護主義者不同。他們並不是出於保持資源可持續利用、或者防止水土流失等與人類利益有關的問題而保護環境。為生態而生態是他們的最高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