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幻教育最先影響到英國。近來那裏已經設置了科幻文學的博士學位。日本、前蘇聯等國也有在大學教育中引入科幻課程的嚐試。
當然,美國科幻文藝職業化的主體,還是大批專業科幻作家。戰後,黃金時代的科幻作家進入了成熟期,仍然在寫作大量作品。阿西莫夫、海因萊因等人的新作品產生了更大的社會影響。尤其是海因萊因,他的科幻小說《異鄉異客》在美國六十年代的社會運動中,成為年輕人的聖經。海因來因的影響也由此突破科幻界,成為美國的文化名人。
哈裏克萊門特(hal clement1922——)自從大學開始就是業餘科幻作者,第一篇作品《證據》發表於1942年,第一部長篇《針》發表於1949年。1954年,他的代表作《引力的使命》誕生了。作者在小說裏虛構了一個扁形的行星梅斯克林,它的兩極重力是赤道重力的七百倍。雖然這樣的行星並無可能出現在宇宙中,但這並不妨礙作者全麵塑造這個竟然還生活著智慧生物的行星。作者依靠天文學和物理學知識構建的行星背景,使許多希望科幻小說擁有更多知識含量的讀者大為讚嘆。
拉裏尼文rry niven1938——)也是一位注重作品科技含量的作家。早在1967年,不到三十歲的尼文便以《中子星》而獲得了雨果獎。後來還多次獲得這個獎。尼文的主要作品構成了“已知世界”係列,其中最有名的一部叫作《環形世界》(1970)。這部作品的主要背景是一個環繞恆星建成的,直徑達一億五千萬英裏的圓環。包括兩個地球人在內,三個文明世界的來客在已經被廢棄的圓環裏進行了一係列的探險。尼文的其他作品還有《地獄》(1975)、《撒旦的錘子》(1977)等。
勒吉恩(1929——)也是這個時期裏湧現的著名科幻作家,她也是女性科幻作家的傑出代表。1966年,她出現了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羅坎農人的世界》。1969年出版的《黑暗的左手》成為世界科幻的經典。在日本舉行的由讀者投票選舉的二十世紀十大科幻名著中,《黑暗的左手》位列第五,表明她的影響遠遠超過了美國科幻界和英語讀者的範圍。這部作品描寫了一個雌雄同體的外星種族,每月有一段時間隨機地變成男性或女性。這種外在的雌雄同體實際上是人類心靈世界雌雄同體的直喻。《黑暗的左手》是性別矛盾這個傳統題材在科幻小說中的體現。
第二卷:世界科幻文學史 第六章:在和平中大發展(1下)
在麵向未來的美國,弗蘭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1920——1986)是一位少有的復古派的科幻作家。他醉心於在浩翰的星際背景下,描寫劍法、巫術、騎士精神和宮庭陰謀。《沙丘》係列是他的這些創作思想集大成之作,也是當代的科幻經典。這個係列的第一部《沙丘世界》出版於1963,當時僅僅是一部影響一般的長篇科幻。後來又出版了續集《沙丘先知》(1965)和《沙丘的孩子們》(1976)。第三捲成為精裝本科幻小說中的第一部暢銷書,作者才算大功告成。後來,作者又出版了第四部《沙丘神皇》(1982)。不過這第四卷書被評價為是專門迎合文學評論家的作品,在文學評論界和在讀者中間的反應恰成鮮明對比。
赫伯特在《沙丘》中塑造了一個完全沙漠化的行星阿拉基。這裏生活條件極其惡劣,但因為出產能使人形成預知能力的香料而成為宇宙間的寶藏。在類似於中世紀的銀河國家裏,皇帝和貴族都在謀取這個行星,由此產生了一係列的明爭暗鬥。八十年代以後,《沙丘》先是被改編成電子遊戲,後是被搬上銀幕,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
在當時的美國,還產生了一位很奇特的科幻作家保羅利尼巴格(1913——1966),以筆名科德威納史密斯而廣為人知。當孫中山在美國從事革命運動時,利尼巴格的父親與之成為好友,並擔任孫中山的法律顧問和辛亥革命的一個籌款人。因為這種交情,孫中山也成了利尼巴格的教父。二戰中,利尼巴格因為這些關係,在中國國民政府內任職,同時也擔任美國情報部門的工作,並因此而過著神龍不見首尾的神秘生活。
這些經歷給了利尼巴格特殊的視角。1950年,他開始創作科幻小說,代表作有《與鼠龍對局》、《掃瞄員白白活著》、《在老地球下麵》等等。獨特的眼光使他的作品題材廣泛,風格奇特。利尼巴格的成功代表著科幻文學作為文化融合體的性質。
詹姆斯岡恩除了教學與理論研究外,在科幻小說創作方麵也有獨道之處。以筆者所見,他是一位被過於重視的科幻理論家和被過於忽視的科幻小說作家。岡恩那些涉及自然科學的科幻小說,因襲了傳統題材。而那些涉及社會科學的科幻小說則有很大創見,他可以說是極少數在社會科學幻想小說上進行了積極嚐試的作家。岡恩在《夕陽園歷險記》中描寫了代際矛盾,在《日日如聖誕》中描寫了過度消費問題,在《長生不死》中描寫了醫療體製對社會資源的過度侵占。在《玩具熊》中描寫了過度社會分工帶來的問題。社會科學幻想小說歷來是科幻文學的弱項,反之,它也是科幻文學的下一個突破點。而岡恩的這些作品可以給人們提供很好借鑑。
同時,岡恩又是科班出身的文學理論家。他的作品在文學技巧上精雕細刻,富於藝術鑑賞價值。這種寫作風格,使他的作品很難成為流行文化,但更適合“小資”的閱讀趣味。
當然,美國科幻文藝職業化的主體,還是大批專業科幻作家。戰後,黃金時代的科幻作家進入了成熟期,仍然在寫作大量作品。阿西莫夫、海因萊因等人的新作品產生了更大的社會影響。尤其是海因萊因,他的科幻小說《異鄉異客》在美國六十年代的社會運動中,成為年輕人的聖經。海因來因的影響也由此突破科幻界,成為美國的文化名人。
哈裏克萊門特(hal clement1922——)自從大學開始就是業餘科幻作者,第一篇作品《證據》發表於1942年,第一部長篇《針》發表於1949年。1954年,他的代表作《引力的使命》誕生了。作者在小說裏虛構了一個扁形的行星梅斯克林,它的兩極重力是赤道重力的七百倍。雖然這樣的行星並無可能出現在宇宙中,但這並不妨礙作者全麵塑造這個竟然還生活著智慧生物的行星。作者依靠天文學和物理學知識構建的行星背景,使許多希望科幻小說擁有更多知識含量的讀者大為讚嘆。
拉裏尼文rry niven1938——)也是一位注重作品科技含量的作家。早在1967年,不到三十歲的尼文便以《中子星》而獲得了雨果獎。後來還多次獲得這個獎。尼文的主要作品構成了“已知世界”係列,其中最有名的一部叫作《環形世界》(1970)。這部作品的主要背景是一個環繞恆星建成的,直徑達一億五千萬英裏的圓環。包括兩個地球人在內,三個文明世界的來客在已經被廢棄的圓環裏進行了一係列的探險。尼文的其他作品還有《地獄》(1975)、《撒旦的錘子》(1977)等。
勒吉恩(1929——)也是這個時期裏湧現的著名科幻作家,她也是女性科幻作家的傑出代表。1966年,她出現了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羅坎農人的世界》。1969年出版的《黑暗的左手》成為世界科幻的經典。在日本舉行的由讀者投票選舉的二十世紀十大科幻名著中,《黑暗的左手》位列第五,表明她的影響遠遠超過了美國科幻界和英語讀者的範圍。這部作品描寫了一個雌雄同體的外星種族,每月有一段時間隨機地變成男性或女性。這種外在的雌雄同體實際上是人類心靈世界雌雄同體的直喻。《黑暗的左手》是性別矛盾這個傳統題材在科幻小說中的體現。
第二卷:世界科幻文學史 第六章:在和平中大發展(1下)
在麵向未來的美國,弗蘭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1920——1986)是一位少有的復古派的科幻作家。他醉心於在浩翰的星際背景下,描寫劍法、巫術、騎士精神和宮庭陰謀。《沙丘》係列是他的這些創作思想集大成之作,也是當代的科幻經典。這個係列的第一部《沙丘世界》出版於1963,當時僅僅是一部影響一般的長篇科幻。後來又出版了續集《沙丘先知》(1965)和《沙丘的孩子們》(1976)。第三捲成為精裝本科幻小說中的第一部暢銷書,作者才算大功告成。後來,作者又出版了第四部《沙丘神皇》(1982)。不過這第四卷書被評價為是專門迎合文學評論家的作品,在文學評論界和在讀者中間的反應恰成鮮明對比。
赫伯特在《沙丘》中塑造了一個完全沙漠化的行星阿拉基。這裏生活條件極其惡劣,但因為出產能使人形成預知能力的香料而成為宇宙間的寶藏。在類似於中世紀的銀河國家裏,皇帝和貴族都在謀取這個行星,由此產生了一係列的明爭暗鬥。八十年代以後,《沙丘》先是被改編成電子遊戲,後是被搬上銀幕,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
在當時的美國,還產生了一位很奇特的科幻作家保羅利尼巴格(1913——1966),以筆名科德威納史密斯而廣為人知。當孫中山在美國從事革命運動時,利尼巴格的父親與之成為好友,並擔任孫中山的法律顧問和辛亥革命的一個籌款人。因為這種交情,孫中山也成了利尼巴格的教父。二戰中,利尼巴格因為這些關係,在中國國民政府內任職,同時也擔任美國情報部門的工作,並因此而過著神龍不見首尾的神秘生活。
這些經歷給了利尼巴格特殊的視角。1950年,他開始創作科幻小說,代表作有《與鼠龍對局》、《掃瞄員白白活著》、《在老地球下麵》等等。獨特的眼光使他的作品題材廣泛,風格奇特。利尼巴格的成功代表著科幻文學作為文化融合體的性質。
詹姆斯岡恩除了教學與理論研究外,在科幻小說創作方麵也有獨道之處。以筆者所見,他是一位被過於重視的科幻理論家和被過於忽視的科幻小說作家。岡恩那些涉及自然科學的科幻小說,因襲了傳統題材。而那些涉及社會科學的科幻小說則有很大創見,他可以說是極少數在社會科學幻想小說上進行了積極嚐試的作家。岡恩在《夕陽園歷險記》中描寫了代際矛盾,在《日日如聖誕》中描寫了過度消費問題,在《長生不死》中描寫了醫療體製對社會資源的過度侵占。在《玩具熊》中描寫了過度社會分工帶來的問題。社會科學幻想小說歷來是科幻文學的弱項,反之,它也是科幻文學的下一個突破點。而岡恩的這些作品可以給人們提供很好借鑑。
同時,岡恩又是科班出身的文學理論家。他的作品在文學技巧上精雕細刻,富於藝術鑑賞價值。這種寫作風格,使他的作品很難成為流行文化,但更適合“小資”的閱讀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