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威爾斯的終身理想卻完全符合科幻小說的主流價值觀,用他的話說就是建立“世界範圍的烏托邦”。威爾斯的後半生離開文學,用實際行動投身政治和社會改造事業。不過在晚年,由於屢屢受挫,威爾斯復歸了早年的悲觀主義。1945年,他寫下了平生最後一篇文章《到達極限的理智》,認為人類的才智僅限於此,除非有更完美的種族出現,人類無法戰勝那些威脅其生存的客觀現實。
第二卷:世界科幻文學史 第四章:科幻的洗禮(上)
第四章:科幻的洗禮
四章前言
第一節:為科幻施洗
第二節:坎貝爾的貢獻
第三節:創作於黃金時代
四章前言
縱觀文學史,一個新的文學門類誕生以後,會出現五花八門的名稱。但最後,總會有一個名字勝出,成為它的大號。而這個大名,更促使它擁有清晰的自我意識。在科幻文學史上,科幻這個詞的誕生,因此而具有同樣的意義。
雨果根斯巴克為科幻施洗禮,並以此貢獻而永留史冊。坎貝爾則將科幻文學向專業化方向推進了一大步。那些創作於黃金時代的作家們,則構築了科幻文學的基本骨架。
第一節:為科幻施洗
1904年,盧森堡人雨果根斯巴克帶著兩百美元和製造電池的計劃來到美國冒險。在經濟上站穩腳跟後,他創辦了一份電學雜誌《現代電工學》,後來又改名為《科學與發明》。
根斯巴克從1911年開始在自己的雜誌上連載科幻小說《大科學家拉爾夫124c41+》。這部作品全景式地預測了未來科技的發展。當時,一批美國本土的通俗文學雜誌大量刊載粗糙的科幻小說,這些小說多是採用英雄美人、冒險打鬥的式樣。雨果根斯巴克注重將科學內涵引入這個文學新品種,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讀者對此也普遍認同。
1923年8月,根斯巴克嚐試出了一期科幻小說專刊,大受歡迎。後來,在讀者調查的鼓舞下,根斯巴克徹底改變辦刊方向,於1926年創辦了世界上第一份專業科幻小說雜誌——《驚異故事》。在這本雜誌的第一期上,根斯巴克將這個已經存在了近百年,但始終缺乏自覺意識的文學品種定名為“scientfiction”。後來,這個名稱演化為“science fiction”,約定俗成。其縮寫形式“sf”成了全世界科幻文學愛好者彼此認同的標誌。這是世界科幻文學史上的偉大時刻,它標誌著科幻文學從此當門立戶,獨立發展。
作為工程師出身的作者,根斯巴克十分強調科幻小說在宣傳科學技術方麵的作用,反過來也強調科幻小說本身的知識含量。他在編輯部裏貼上一些標語:“本刊歡迎那些有科學根據的小說”、“科幻小說就是要把科學變成神話”。這些觀點也是中國科幻文學誕生初期的主流觀點,而那時的中國科幻作者並沒有受到雨果的影響。這種“所見略同”再次說明世界各國科幻藝術史都經歷了類似的發展階段。
根斯巴克甚至誇大其詞地給他的作者們標註上“某某學博士”、“某某學教授”的頭銜,其中有一些後來被查證為子虛烏有。這種有些可笑的作法也體現著作者對科幻小說科技內涵偏執化的追求。不過,在科幻小說還缺乏鮮明個性的時代裏,偏執有時是很重要的。
作為將科幻文學自覺化、職業化、係統化的先驅,雨果根斯巴克熱情有餘,積極實踐而理論不足。除了憑直覺確定了哪些作品是科幻小說外,他沒有提出什麽有價值的創作思想。由於經營不善,《驚異故事》於1929年就停刊了。後來他又創辦了幾個類似的刊物。效果均不理想。從此本人在科幻文藝界影響日微。盡管如此,由於雨果根斯巴克的傑出貢獻,他的名字還是被用作為世界科幻協會大獎的名稱。
後世科幻作家回顧此節時,多半隻對根斯巴克的勇氣和開創精神表示敬意,但很少有人理解這一事件的深層含義。根斯巴克將一本科技刊物改造成一本科幻刊物,並且是在讀者的大力推動下完成這一轉變。這標誌著科學文化進入科幻內部,並成為主力。或者,標誌著科幻從文學向文化跨進了一大步。這是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麵。
在根斯巴克之前,科幻隻是一種文學。愛倫坡、凡爾納、威爾斯、柯南道爾這些人,都屬於文壇。而根斯巴克和他的讀者們不同,他們不是專業科學家,但卻是科學愛好者。無論是《現代電工學》,還是後來的《科學與發明》,都不是文學刊物,上麵的文章或者是介紹真實的科學發現、發明,或者是作者們紙上談兵地進行科學構想。
而當它轉型為科幻刊物時,它隻不過是把那些科學構想文學化。當一篇描寫某個科學構想的文章,加入了人物、情節以後,它向文學邁進了一大步,但文學並不是它的初衷。
從那以後,科幻開始從文學的小圈子,邁向文化的大圈子。可惜,由於後世作家隻是從文學藝術角度來談論科幻,由於成功的科幻小說總比簡陋、粗糙的科學構想流傳得廣泛和持久,使得這一轉型的意義被大大忽視。在《科幻縱覽第七章》《科幻——從文學到文化》中,筆者將會主要分析這些問題。
第二節:坎貝爾的貢獻
雖然根斯巴克的《驚異故事》因為發行不暢,沒有堅持下來。不過,搞專業科幻雜誌的構想已經為出版界所接受。1930年,克萊頓出版社創辦了《超級科學驚奇故事》雜誌,1933年將它賣給了史密斯出版社,改名為《驚奇故事》。並吸收約翰坎貝爾(john w.campbell)為主編。正是在他的帶領下,科幻文學開始了第一次有意識的文學運動。
第二卷:世界科幻文學史 第四章:科幻的洗禮(上)
第四章:科幻的洗禮
四章前言
第一節:為科幻施洗
第二節:坎貝爾的貢獻
第三節:創作於黃金時代
四章前言
縱觀文學史,一個新的文學門類誕生以後,會出現五花八門的名稱。但最後,總會有一個名字勝出,成為它的大號。而這個大名,更促使它擁有清晰的自我意識。在科幻文學史上,科幻這個詞的誕生,因此而具有同樣的意義。
雨果根斯巴克為科幻施洗禮,並以此貢獻而永留史冊。坎貝爾則將科幻文學向專業化方向推進了一大步。那些創作於黃金時代的作家們,則構築了科幻文學的基本骨架。
第一節:為科幻施洗
1904年,盧森堡人雨果根斯巴克帶著兩百美元和製造電池的計劃來到美國冒險。在經濟上站穩腳跟後,他創辦了一份電學雜誌《現代電工學》,後來又改名為《科學與發明》。
根斯巴克從1911年開始在自己的雜誌上連載科幻小說《大科學家拉爾夫124c41+》。這部作品全景式地預測了未來科技的發展。當時,一批美國本土的通俗文學雜誌大量刊載粗糙的科幻小說,這些小說多是採用英雄美人、冒險打鬥的式樣。雨果根斯巴克注重將科學內涵引入這個文學新品種,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讀者對此也普遍認同。
1923年8月,根斯巴克嚐試出了一期科幻小說專刊,大受歡迎。後來,在讀者調查的鼓舞下,根斯巴克徹底改變辦刊方向,於1926年創辦了世界上第一份專業科幻小說雜誌——《驚異故事》。在這本雜誌的第一期上,根斯巴克將這個已經存在了近百年,但始終缺乏自覺意識的文學品種定名為“scientfiction”。後來,這個名稱演化為“science fiction”,約定俗成。其縮寫形式“sf”成了全世界科幻文學愛好者彼此認同的標誌。這是世界科幻文學史上的偉大時刻,它標誌著科幻文學從此當門立戶,獨立發展。
作為工程師出身的作者,根斯巴克十分強調科幻小說在宣傳科學技術方麵的作用,反過來也強調科幻小說本身的知識含量。他在編輯部裏貼上一些標語:“本刊歡迎那些有科學根據的小說”、“科幻小說就是要把科學變成神話”。這些觀點也是中國科幻文學誕生初期的主流觀點,而那時的中國科幻作者並沒有受到雨果的影響。這種“所見略同”再次說明世界各國科幻藝術史都經歷了類似的發展階段。
根斯巴克甚至誇大其詞地給他的作者們標註上“某某學博士”、“某某學教授”的頭銜,其中有一些後來被查證為子虛烏有。這種有些可笑的作法也體現著作者對科幻小說科技內涵偏執化的追求。不過,在科幻小說還缺乏鮮明個性的時代裏,偏執有時是很重要的。
作為將科幻文學自覺化、職業化、係統化的先驅,雨果根斯巴克熱情有餘,積極實踐而理論不足。除了憑直覺確定了哪些作品是科幻小說外,他沒有提出什麽有價值的創作思想。由於經營不善,《驚異故事》於1929年就停刊了。後來他又創辦了幾個類似的刊物。效果均不理想。從此本人在科幻文藝界影響日微。盡管如此,由於雨果根斯巴克的傑出貢獻,他的名字還是被用作為世界科幻協會大獎的名稱。
後世科幻作家回顧此節時,多半隻對根斯巴克的勇氣和開創精神表示敬意,但很少有人理解這一事件的深層含義。根斯巴克將一本科技刊物改造成一本科幻刊物,並且是在讀者的大力推動下完成這一轉變。這標誌著科學文化進入科幻內部,並成為主力。或者,標誌著科幻從文學向文化跨進了一大步。這是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麵。
在根斯巴克之前,科幻隻是一種文學。愛倫坡、凡爾納、威爾斯、柯南道爾這些人,都屬於文壇。而根斯巴克和他的讀者們不同,他們不是專業科學家,但卻是科學愛好者。無論是《現代電工學》,還是後來的《科學與發明》,都不是文學刊物,上麵的文章或者是介紹真實的科學發現、發明,或者是作者們紙上談兵地進行科學構想。
而當它轉型為科幻刊物時,它隻不過是把那些科學構想文學化。當一篇描寫某個科學構想的文章,加入了人物、情節以後,它向文學邁進了一大步,但文學並不是它的初衷。
從那以後,科幻開始從文學的小圈子,邁向文化的大圈子。可惜,由於後世作家隻是從文學藝術角度來談論科幻,由於成功的科幻小說總比簡陋、粗糙的科學構想流傳得廣泛和持久,使得這一轉型的意義被大大忽視。在《科幻縱覽第七章》《科幻——從文學到文化》中,筆者將會主要分析這些問題。
第二節:坎貝爾的貢獻
雖然根斯巴克的《驚異故事》因為發行不暢,沒有堅持下來。不過,搞專業科幻雜誌的構想已經為出版界所接受。1930年,克萊頓出版社創辦了《超級科學驚奇故事》雜誌,1933年將它賣給了史密斯出版社,改名為《驚奇故事》。並吸收約翰坎貝爾(john w.campbell)為主編。正是在他的帶領下,科幻文學開始了第一次有意識的文學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