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半生全身心投入創作的職業科幻作家凡爾納不同,威爾斯對文學家職業並不很投稿。他的生活經歷也複雜多樣。在創作科幻小說之前,威爾斯曾經編寫過《生物學教材》。該教材在英國學校裏使用了十四年之久。壯年之後的威爾斯又參加了費邊社,開始政治活動。晚年開創未來學研究,成為學科奠基人。並且參考更多的政治活動,甚至於冷戰前昔分別會晤羅斯福與史達林,為世界和平牽線搭橋。威爾斯還參與起草了聯合國《人權宣言》的藍本。如此豐富複雜的經歷都對他的創作造成了深刻的影響。威爾斯晚年生活在美國,參與了好萊塢電影、科幻廣播劇等流行文化的運作,這也擴大他的影響。
#奇#另外,凡爾納的科幻創作貫穿其整個職業生涯,而威爾斯的幾部經典科幻小說是他在三十歲左右的一段時間裏集中寫的,後來他的注意力就轉移了。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科幻作家威爾斯”其實是一個剛剛從青年過度到壯年的人。他的作品明顯帶著這個年齡階段的思維特點。
#書#在科幻文學史上,威爾斯以鮮明的特點與凡爾納並列為科幻小說之父。在科幻圈裏,人們大多認為,凡爾納是注重科技的“硬科幻派”,威爾斯是注重幻想的“軟科幻派”。其實這個評價就象硬科幻、軟科幻的概述本身,都是表麵化的。凡爾納也寫作了社會題材的科幻小說,而威爾斯則預言了空戰、原子彈等“硬科技成果”。
#網#在思想傾向上,凡爾納被認為是科學樂觀派,威爾斯是悲觀派。其實這個分析也極不全麵,至多隻能夠說明他們早期作品的特點,到了創作的晚期,兩個人的上述特點恰恰換了過來。威爾斯開始為社會進步大奏凱歌,甚至美化戰爭武器的使用。或者描寫了一個個烏托邦化的事件。比如讓彗星改變人類的貪婪本性等等。而凡爾納則創作了悲劇色彩十分濃厚,具備相當社會批判力的科幻小說。對於威爾斯來說,他的晚年作品說教味濃,文學色彩差,影響不及他的先期作品。而對於凡爾納來說,他的早期作品給人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遮掩了他晚期作品的成就。
威爾斯對於科幻的最大貢獻,在於他開始了科幻文學的獨立時代。凡爾納從真實的科學前沿中尋找素材,是從現實往前推的方法。或者說,是後世預言派科幻小說的代表(見《科幻縱覽第四卷下卷》)。而威爾斯幹脆直接設定創意,再把它們往現實中拉回來。象“時間旅行”、“異度空間”、“外星人”、“隱身人”這些題材,都和科學並無關係。威爾斯先把它們確定下來,然後再借來科學知識,以假亂真。
實際上,這正是當今絕大部分科幻小說的創作原則。可以說,今天的科幻小說是從威爾斯、麵不是凡爾納開始的。隻不過,威爾斯以自己的絕頂天才,開創了一個又一個科幻新題材,並令它們成功地吸引讀者注意。而後世許多科幻作家隻不過是拾他的牙慧而已。
凡爾納生活在影像時代之前,他的小說是真正的文字讀者。而威爾斯的創作生涯則伴隨著電影的誕生和發展。他的小說散文化傾向比較重,早期的作品還有一定的戲劇性,到了晚期,故事逐漸退去,變得不忍卒讀。但他的小說也有一個長處,就是具有突出的畫麵感。有許多情節幾乎是用電影鏡頭式的畫麵拚成的。這也使得他的作品較易改編為電影。
威爾斯科幻小說的又一個特點,在於其中的城市色彩逐漸鮮明。科幻是工業的、城市的文學。有別於主流文學農業的、鄉村的美學色彩。而這個特點是慢慢形成的。在凡爾納的小說裏,不難看到魯濱遜式的優秀農夫和手工業者。他們憑一己之力就能存活。但在威爾斯的小說裏,更多地能看到對大自然的恐懼。這裏麵以《摩諾博士島》中的普拉迪克為典型。當他作為難民上島後,反覆絮叨,說自己不知道怎麽生存下去。
凡爾納的小說裏,經常有“忠僕”的形象。他們沒有頭腦,對外界事物漠不關心。惟獨對主人忠心耿耿。如《海底兩萬裏》中的,《太陽係歷險記》中的“本—佐夫”。(現實題材的冒險小說《八十天環遊地球》中,也有“路路通”這麽個忠僕形象。)在《太陽係歷險記》中,農奴主鐵馬什夫不僅是主要人物,他和那些兼職為船員的農奴的關係,更是被作者描寫得浪漫、融洽。而到了威爾斯筆下,這種人身依附的“封建尾巴”就全部不見了。威爾斯筆下的人物都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獨立的個人。(有趣的是,到了二十世紀,對中世紀封建文化的追念,卻體現了許多“太空劇”科幻作品裏)
國內最全麵的威爾斯科幻小說譯本,是太白文藝出版社的《威爾斯科幻小說全集》。在這個全集的序言開篇部分,赫然寫到“赫喬威爾斯與另兩位作家約翰高爾斯華綏和阿諾德貝內特並稱為20世紀初英國小說中的現實主義三傑。”將一位科幻作家評為“現實主義”作家。可能科幻迷會不知所雲吧。實際上,威爾斯確實也是一位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然而更重要的是,他的科幻小說寫實風格極為突出。細節逼真到極點。可以說,他在自覺地遵循科幻創作的基本規律——題材的幻想與手法的寫實相結合。
在威爾斯的一生中,貢獻給科幻創作的時間並不多。到了後期,他創作了《獲得自由的世界》、《彗星來臨》、《大空戰》、《昏睡百年》、《神秘世界的人》等等。在這些作品裏,對英國社會現實的描寫高度逼真,批判色彩十分鮮明。而幻想部分則過於離奇,有著濃厚的烏托邦情緒。
#奇#另外,凡爾納的科幻創作貫穿其整個職業生涯,而威爾斯的幾部經典科幻小說是他在三十歲左右的一段時間裏集中寫的,後來他的注意力就轉移了。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科幻作家威爾斯”其實是一個剛剛從青年過度到壯年的人。他的作品明顯帶著這個年齡階段的思維特點。
#書#在科幻文學史上,威爾斯以鮮明的特點與凡爾納並列為科幻小說之父。在科幻圈裏,人們大多認為,凡爾納是注重科技的“硬科幻派”,威爾斯是注重幻想的“軟科幻派”。其實這個評價就象硬科幻、軟科幻的概述本身,都是表麵化的。凡爾納也寫作了社會題材的科幻小說,而威爾斯則預言了空戰、原子彈等“硬科技成果”。
#網#在思想傾向上,凡爾納被認為是科學樂觀派,威爾斯是悲觀派。其實這個分析也極不全麵,至多隻能夠說明他們早期作品的特點,到了創作的晚期,兩個人的上述特點恰恰換了過來。威爾斯開始為社會進步大奏凱歌,甚至美化戰爭武器的使用。或者描寫了一個個烏托邦化的事件。比如讓彗星改變人類的貪婪本性等等。而凡爾納則創作了悲劇色彩十分濃厚,具備相當社會批判力的科幻小說。對於威爾斯來說,他的晚年作品說教味濃,文學色彩差,影響不及他的先期作品。而對於凡爾納來說,他的早期作品給人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遮掩了他晚期作品的成就。
威爾斯對於科幻的最大貢獻,在於他開始了科幻文學的獨立時代。凡爾納從真實的科學前沿中尋找素材,是從現實往前推的方法。或者說,是後世預言派科幻小說的代表(見《科幻縱覽第四卷下卷》)。而威爾斯幹脆直接設定創意,再把它們往現實中拉回來。象“時間旅行”、“異度空間”、“外星人”、“隱身人”這些題材,都和科學並無關係。威爾斯先把它們確定下來,然後再借來科學知識,以假亂真。
實際上,這正是當今絕大部分科幻小說的創作原則。可以說,今天的科幻小說是從威爾斯、麵不是凡爾納開始的。隻不過,威爾斯以自己的絕頂天才,開創了一個又一個科幻新題材,並令它們成功地吸引讀者注意。而後世許多科幻作家隻不過是拾他的牙慧而已。
凡爾納生活在影像時代之前,他的小說是真正的文字讀者。而威爾斯的創作生涯則伴隨著電影的誕生和發展。他的小說散文化傾向比較重,早期的作品還有一定的戲劇性,到了晚期,故事逐漸退去,變得不忍卒讀。但他的小說也有一個長處,就是具有突出的畫麵感。有許多情節幾乎是用電影鏡頭式的畫麵拚成的。這也使得他的作品較易改編為電影。
威爾斯科幻小說的又一個特點,在於其中的城市色彩逐漸鮮明。科幻是工業的、城市的文學。有別於主流文學農業的、鄉村的美學色彩。而這個特點是慢慢形成的。在凡爾納的小說裏,不難看到魯濱遜式的優秀農夫和手工業者。他們憑一己之力就能存活。但在威爾斯的小說裏,更多地能看到對大自然的恐懼。這裏麵以《摩諾博士島》中的普拉迪克為典型。當他作為難民上島後,反覆絮叨,說自己不知道怎麽生存下去。
凡爾納的小說裏,經常有“忠僕”的形象。他們沒有頭腦,對外界事物漠不關心。惟獨對主人忠心耿耿。如《海底兩萬裏》中的,《太陽係歷險記》中的“本—佐夫”。(現實題材的冒險小說《八十天環遊地球》中,也有“路路通”這麽個忠僕形象。)在《太陽係歷險記》中,農奴主鐵馬什夫不僅是主要人物,他和那些兼職為船員的農奴的關係,更是被作者描寫得浪漫、融洽。而到了威爾斯筆下,這種人身依附的“封建尾巴”就全部不見了。威爾斯筆下的人物都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獨立的個人。(有趣的是,到了二十世紀,對中世紀封建文化的追念,卻體現了許多“太空劇”科幻作品裏)
國內最全麵的威爾斯科幻小說譯本,是太白文藝出版社的《威爾斯科幻小說全集》。在這個全集的序言開篇部分,赫然寫到“赫喬威爾斯與另兩位作家約翰高爾斯華綏和阿諾德貝內特並稱為20世紀初英國小說中的現實主義三傑。”將一位科幻作家評為“現實主義”作家。可能科幻迷會不知所雲吧。實際上,威爾斯確實也是一位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然而更重要的是,他的科幻小說寫實風格極為突出。細節逼真到極點。可以說,他在自覺地遵循科幻創作的基本規律——題材的幻想與手法的寫實相結合。
在威爾斯的一生中,貢獻給科幻創作的時間並不多。到了後期,他創作了《獲得自由的世界》、《彗星來臨》、《大空戰》、《昏睡百年》、《神秘世界的人》等等。在這些作品裏,對英國社會現實的描寫高度逼真,批判色彩十分鮮明。而幻想部分則過於離奇,有著濃厚的烏托邦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