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寓言的源流
寓言往往是有明確作者的。它被創作出來,主要是它的隱喻,而非表麵故事。但是,從本書現象學式的科幻定義出發,僅具有科幻外有的,當然也就是科幻小說了。更何況,在今天的科幻小說,寓言式科幻已成洋洋大觀。
科幻小說的寓言源頭,主要是西方的烏托邦小說。在這些小說裏,哲學家們虛構了非常完整的異域世界。這其中,最有名的當然是托馬斯莫爾(sir thomas more)的《烏托邦》(1516),它成了此類作品的代名詞。其它還有佛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新大西洲》(1627)、康帕內拉(campane)的《太陽城》等等一係列作品。在俄羅斯,1769年出現了馬莫諾夫創作的《貴族哲學家,寓意》,這部被前蘇聯科幻界視為本土科幻小說最初萌芽的作品也是一部烏托邦作品。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這些烏托邦小說在情節和人物上使用筆墨極少,大段大段的篇幅都用來描寫虛構世界的整體麵貌,介於哲學著作和文學作品之間。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完整地構造了一個虛擬的背景。這也是後來科幻小說的主要特質:科幻小說是一種以描寫環境,而不是描寫人物為主的文學作品。
單從塑造異樣環境這一點上講,“烏托邦小說”與“偽旅行小說”在形式上有相似之處。但前者著意於表達作者的哲學和社會理念,而後者的主旨是獵奇,主要筆墨用在情節和人物上。
除了這類構造出完整幻想世界的作品外,前輩們還創作出了其它一些超現實作品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它們中間有些也可以算作科幻小說的前身。比如哲伏爾泰創作的《微型巨人》。作品中,高達十二萬英尺的外星人來到地球,逐漸與地球人溝通,並嘲笑地球人低下的智力。這些作品雖然意在比喻而非技術細節,但在創作手法上與今天的科幻文藝極為接近。其中,法國哲學和文學巨匠伏爾泰(voltaire)的《米克羅梅加斯》已經寫到了太空漫遊。
英國諷刺作家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的《格列佛遊記》也是一部科幻色彩十分濃厚的作品。(甚至,如果把它的出版視為科幻文學誕生標誌也無不可。隻不過《弗蘭肯斯坦》的標誌性地位已經約定俗成了。)在這部分為四卷的遊記裏,前兩個部分,也就是大人國與小人國的故事已經廣為流傳。直到如今,巨型或者微型外星人,仍然不時出現在科幻小說裏。
後麵兩卷“飛島”和“馬國”兩個故事流傳程度不廣,但正是這後兩部分,更接近現代科幻小說的風格。斯威夫特筆下的“勒皮它飛島”是一個直徑幾公裏的島嶼,用一個巨大的磁石當作動力源和方向調整裝置,可以不間斷地在天空中飛行。後來,日本卡通作家宮岐俊甚至直接將這個故事發展為科幻卡通片《天空之城》。對於生活在十七世紀的作者來說,用磁石而不是發動機為動力,也屬於非常自然和大膽的科學幻想。
在“馬國”的故事裏,馬形生物“海因”是當地的智慧種族,而人類則是野獸。主人公格列佛流落到馬國,被混雜在“人獸”中。他必須用各種手段證明自己也擁有智慧,並且贏得尊嚴。在這個過程中,作者用“馬國文明”對比“虛偽的英國文明”。三百多年後,法國作家彼埃爾居爾的《猿猴世界》也使用了類似的題材,並成為當代科幻小說的經典之一。
第三節:科學文藝的源流
到了十六世紀,近代科學逐漸形成,一些科學家嚐試用文學之筆,抒發自己對科學的愛。自然而然地催生出更多的科幻文學萌芽。德國著名天文學家刻卜勒(kepierjohannes)就曾寫過一部題為《夢》的小說,其中有對安眠藥、宇宙飛行的超重、極低溫以及真空狀態的細緻描繪。
第二卷:世界科幻文學史 第二章:早期探索者(1)
第一節:歐洲的拓荒者
《弗蘭肯斯坦》的作者瑪麗雪萊在主流文學界的地位很一般。在一部主流文學史中,她(如果能被記錄到的話)僅僅隻被看作是詩人雪萊的知音,似乎她的價值僅僅在於給雪萊以精神支持,或者,在雪萊去世後寫一些紀念他的文字。但在全世界科幻愛好者中,瑪麗雪萊卻具有十分神聖的地位。因為正是她寫下了科幻文學的開山之作《弗蘭肯斯坦》
瑪麗雪萊(mary wollstonecraft)生活在一個複雜的家庭裏。姐妹兄弟五個居然都不同父不同母。她有一位學者父親,曾經創作過《政治正義論》的葛德文。母親瑪麗伍爾斯通克拉夫特(1759——1797)也是一位作家。書香門弟出身的瑪麗雪萊自幼便有很好的文學功底。
不過,光有傳統文化的底子,不足以創作出優秀的科幻小說。瑪麗雪萊對科學的興趣,無疑來自大詩人雪萊。象許多那個時代的先進知識分子一樣,雪萊著迷於科學。在牛津大學學習期間,他的宿舍裏堆滿了玻璃瓶、蒸餾器、發電機、顯微鏡、甚至作實驗用的火藥、鹽酸。雪萊於科學上的造旨多深不得而知,但他對科學的熱愛由此可見一斑。
《弗蘭肯斯坦》最初產生於一個文學遊戲。當時,私奔的雪萊和瑪麗雪萊住在日內瓦,經常與拜倫,以及拜倫的私人醫生等人在日內瓦郊外聚會。一次,大家商議作個文學遊戲:每人寫一篇鬼怪故事。後來隻有瑪麗雪萊交了卷,那就是這部名垂文史的中篇科幻小說。
當然,每個讀過《弗蘭肯斯坦》的人都會承認,它是一部深思熟慮的作品。靈感可以一閃而至,但作者在動筆前肯定構思了很長時間。就是在今天,也極少有一個二十二歲的女孩子,能夠創作思想如此深刻的作品。篝火聚會隻是促使它創作出來的引信。
寓言往往是有明確作者的。它被創作出來,主要是它的隱喻,而非表麵故事。但是,從本書現象學式的科幻定義出發,僅具有科幻外有的,當然也就是科幻小說了。更何況,在今天的科幻小說,寓言式科幻已成洋洋大觀。
科幻小說的寓言源頭,主要是西方的烏托邦小說。在這些小說裏,哲學家們虛構了非常完整的異域世界。這其中,最有名的當然是托馬斯莫爾(sir thomas more)的《烏托邦》(1516),它成了此類作品的代名詞。其它還有佛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新大西洲》(1627)、康帕內拉(campane)的《太陽城》等等一係列作品。在俄羅斯,1769年出現了馬莫諾夫創作的《貴族哲學家,寓意》,這部被前蘇聯科幻界視為本土科幻小說最初萌芽的作品也是一部烏托邦作品。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這些烏托邦小說在情節和人物上使用筆墨極少,大段大段的篇幅都用來描寫虛構世界的整體麵貌,介於哲學著作和文學作品之間。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完整地構造了一個虛擬的背景。這也是後來科幻小說的主要特質:科幻小說是一種以描寫環境,而不是描寫人物為主的文學作品。
單從塑造異樣環境這一點上講,“烏托邦小說”與“偽旅行小說”在形式上有相似之處。但前者著意於表達作者的哲學和社會理念,而後者的主旨是獵奇,主要筆墨用在情節和人物上。
除了這類構造出完整幻想世界的作品外,前輩們還創作出了其它一些超現實作品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它們中間有些也可以算作科幻小說的前身。比如哲伏爾泰創作的《微型巨人》。作品中,高達十二萬英尺的外星人來到地球,逐漸與地球人溝通,並嘲笑地球人低下的智力。這些作品雖然意在比喻而非技術細節,但在創作手法上與今天的科幻文藝極為接近。其中,法國哲學和文學巨匠伏爾泰(voltaire)的《米克羅梅加斯》已經寫到了太空漫遊。
英國諷刺作家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的《格列佛遊記》也是一部科幻色彩十分濃厚的作品。(甚至,如果把它的出版視為科幻文學誕生標誌也無不可。隻不過《弗蘭肯斯坦》的標誌性地位已經約定俗成了。)在這部分為四卷的遊記裏,前兩個部分,也就是大人國與小人國的故事已經廣為流傳。直到如今,巨型或者微型外星人,仍然不時出現在科幻小說裏。
後麵兩卷“飛島”和“馬國”兩個故事流傳程度不廣,但正是這後兩部分,更接近現代科幻小說的風格。斯威夫特筆下的“勒皮它飛島”是一個直徑幾公裏的島嶼,用一個巨大的磁石當作動力源和方向調整裝置,可以不間斷地在天空中飛行。後來,日本卡通作家宮岐俊甚至直接將這個故事發展為科幻卡通片《天空之城》。對於生活在十七世紀的作者來說,用磁石而不是發動機為動力,也屬於非常自然和大膽的科學幻想。
在“馬國”的故事裏,馬形生物“海因”是當地的智慧種族,而人類則是野獸。主人公格列佛流落到馬國,被混雜在“人獸”中。他必須用各種手段證明自己也擁有智慧,並且贏得尊嚴。在這個過程中,作者用“馬國文明”對比“虛偽的英國文明”。三百多年後,法國作家彼埃爾居爾的《猿猴世界》也使用了類似的題材,並成為當代科幻小說的經典之一。
第三節:科學文藝的源流
到了十六世紀,近代科學逐漸形成,一些科學家嚐試用文學之筆,抒發自己對科學的愛。自然而然地催生出更多的科幻文學萌芽。德國著名天文學家刻卜勒(kepierjohannes)就曾寫過一部題為《夢》的小說,其中有對安眠藥、宇宙飛行的超重、極低溫以及真空狀態的細緻描繪。
第二卷:世界科幻文學史 第二章:早期探索者(1)
第一節:歐洲的拓荒者
《弗蘭肯斯坦》的作者瑪麗雪萊在主流文學界的地位很一般。在一部主流文學史中,她(如果能被記錄到的話)僅僅隻被看作是詩人雪萊的知音,似乎她的價值僅僅在於給雪萊以精神支持,或者,在雪萊去世後寫一些紀念他的文字。但在全世界科幻愛好者中,瑪麗雪萊卻具有十分神聖的地位。因為正是她寫下了科幻文學的開山之作《弗蘭肯斯坦》
瑪麗雪萊(mary wollstonecraft)生活在一個複雜的家庭裏。姐妹兄弟五個居然都不同父不同母。她有一位學者父親,曾經創作過《政治正義論》的葛德文。母親瑪麗伍爾斯通克拉夫特(1759——1797)也是一位作家。書香門弟出身的瑪麗雪萊自幼便有很好的文學功底。
不過,光有傳統文化的底子,不足以創作出優秀的科幻小說。瑪麗雪萊對科學的興趣,無疑來自大詩人雪萊。象許多那個時代的先進知識分子一樣,雪萊著迷於科學。在牛津大學學習期間,他的宿舍裏堆滿了玻璃瓶、蒸餾器、發電機、顯微鏡、甚至作實驗用的火藥、鹽酸。雪萊於科學上的造旨多深不得而知,但他對科學的熱愛由此可見一斑。
《弗蘭肯斯坦》最初產生於一個文學遊戲。當時,私奔的雪萊和瑪麗雪萊住在日內瓦,經常與拜倫,以及拜倫的私人醫生等人在日內瓦郊外聚會。一次,大家商議作個文學遊戲:每人寫一篇鬼怪故事。後來隻有瑪麗雪萊交了卷,那就是這部名垂文史的中篇科幻小說。
當然,每個讀過《弗蘭肯斯坦》的人都會承認,它是一部深思熟慮的作品。靈感可以一閃而至,但作者在動筆前肯定構思了很長時間。就是在今天,也極少有一個二十二歲的女孩子,能夠創作思想如此深刻的作品。篝火聚會隻是促使它創作出來的引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