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隨後幾年出版的《銀河英雄傳說》裏,日本作家田中芳樹用大量篇幅,具體地描寫了類似的戰鬥堡壘——伊謝爾倫要塞。單是“要塞”這個名稱便體現了它的固定性質。這也是一個球形人造星球,有六十公裏直徑,內部隔為數千層。可以養活兩百萬官兵和他們的三百萬親屬,有學校、醫院、運動場、淡水廠和人造森林,構成一個五百萬人的自給自足的大城市。
要塞的表麵由超強度鋼、反光鏡,結晶纖維和特種陶瓷製成,共四層,形成不可擊破的裝甲。而它的主炮——雷神之錘則是宇宙間最強大的單發武器,一次發射可以毀滅一百艘戰艦。靠著內部的人工生活環境和食品製造係統,伊謝爾倫完全自給自足。小說發展到後麵,它甚至可以成為了個獨立的小國——依謝爾倫共和國的基礎。
更大的奇觀,要屬拉裏尼文在《圓環世界》裏描寫的外星人太空城了。八百年以後,人類已經能夠進入宇宙深處。他們發現,有一顆遙遠的恆星,它的光芒被周期性地遮住。後來才知道,原來那個星係的文明種族建築了直徑一億五千萬公裏的環形太空城,這個直徑相當於地球到太陽的距離。
圓環的模樣象一個車胎,恆星正在它的軸心位置。“車胎”和恆星之間,建造了一批用來吸收恆星能量的“陰影方塊”。每個“陰影方塊”長250萬英裏、寬100萬英裏,它們由一根超級繩索聯繫在一起,形成一個內環。它們吸收的能量完全可以供太空城使用,通過間斷地遮蓋恆星,還可以在太空城裏形成晝夜效果。
這個“車胎”本身內徑也有一百九十萬公裏,相當於地球赤道長度的四十倍。整個表麵積則是地球的300萬倍!即使光線繞環星一周,也需要一個小時!環星某處內表麵有一個被小行星擊出的“鼓包”,高達八千公裏,被探險家稱為“上帝的拳頭”。環星內部是空的,環星製造者建造了許多“夢幻樓”,它們是可以自己飄浮在空中的機器城市。不過,當人類和其他星球的探險家來到這裏時,環形太空城已經被廢棄。這些“夢幻樓”摔得到處都是。
第二節:體能放大器
通過機械放大人體功能,也是科幻作家們喜歡的一類題材。和前麵作講的“人機合體”不同。在徹底的人機合體中,人的身體被大範圍切割、拚接、改造,並且不可剝離。而“機器輔助體能放大器”則是在不改造人體的情況下,將人體神經活動時發出的微量電流輸送到機器中進行操縱。這樣作,並不是要去改造人體,而是省去了按鈕、手柄等中間環節。使人和機器結合得更緊密。
冷戰時代的科幻名篇《火狐》中,蘇聯人製造的最新型米格戰機便可以將駕駛員的思維信號直接轉化成作戰指令。海因萊因的《星艦部隊》也使用上了類似構思。如今,這樣的人機結合雖然還沒有在科學家的實驗室裏見到,但我們在電子遊戲廳裏,卻可以見到許多類似的場麵,隻不過那種合體感覺是虛幻的。
在成龍的近作《燕尾服》中,一套間諜用燕尾服成了影片的主要線索。穿上它,人們的打鬥能力倍增。在《海精靈》(宋別離著)中,從純水裏練製的“水膜衣”塗在身上,可以減少水的阻力。
第三節:天幕
“天幕”也是經常出現在科幻作品裏的人工奇蹟。建立“天幕”的動機,一般是為了擋住強烈的宇宙輻射。美國作家大衛赫爾的《天幕墜落》就是“天幕”題材的代表作。由於臭氧層消失,紫外線直達地球,人類生存受到威脅,隻好移居地下。許多人患上皮膚癌。於是,人類試圖建造“天幕”。那是一層僅有幾微米厚的薄膜,總麵積有幾百萬平方英裏,覆蓋了所有地球表麵的天空,可以在透過陽光的同時,濾掉紫外線和宇宙輻射。
建造天幕的飛船在太空中噴出細細的雙分子絲,遇到真空後就膨脹成為薄膜。不過,一場千年不遇的太陽能風暴光臨地球,威力之猛超過人類的預測,它摧毀了遮陽幕的控製係統,將它驅趕到大氣層,四分五裂,在天空象晚霞那樣熠熠生輝。
在科幻電影《挑戰者》裏,“天幕”也是主要背景。不過這個“天幕”並非實物,而是一種電磁波。它幹脆將陽光的所有成份全部屏蔽在外。從“天幕”建立的那天起,人類便再沒有看到過白天,每時每刻出現在天空的,隻有極光般的變幻無窮的光幕。二十年後,長大的新一代青年試圖毀掉這個天幕,重見陽光。因為他們發現,外麵的臭氧層早已恢復正常,而“天幕公司”為了壟斷利潤,向全人類隱瞞著這一事實。
第四節:納米技術
納米技術出現時間並不長,不久前才成為社會熱點。科幻作家們也敏感地將它攝入到作品中。中國科幻作家王麟在《納米殺手》中,設想了一種肉眼看不到的可怕武器。那是通過納米技術製造出來的微型機器人,它們可以很便宜地製造出來,成千上萬地進入人體,然後從內部殺出,受害者全身出現無數創傷死去。由於肉眼看不到這麽微小的武器,納米殺手防不勝防。
而在鄭軍的《蟲飛蟻走也驚魂》中,蒼蠅般大小的炸彈、蟻子般大小的飛彈都被開發出來。不過,這麽小的武器不可能驚天動地大爆炸,它們被用來摧毀同樣微型的一些關鍵目標。
要塞的表麵由超強度鋼、反光鏡,結晶纖維和特種陶瓷製成,共四層,形成不可擊破的裝甲。而它的主炮——雷神之錘則是宇宙間最強大的單發武器,一次發射可以毀滅一百艘戰艦。靠著內部的人工生活環境和食品製造係統,伊謝爾倫完全自給自足。小說發展到後麵,它甚至可以成為了個獨立的小國——依謝爾倫共和國的基礎。
更大的奇觀,要屬拉裏尼文在《圓環世界》裏描寫的外星人太空城了。八百年以後,人類已經能夠進入宇宙深處。他們發現,有一顆遙遠的恆星,它的光芒被周期性地遮住。後來才知道,原來那個星係的文明種族建築了直徑一億五千萬公裏的環形太空城,這個直徑相當於地球到太陽的距離。
圓環的模樣象一個車胎,恆星正在它的軸心位置。“車胎”和恆星之間,建造了一批用來吸收恆星能量的“陰影方塊”。每個“陰影方塊”長250萬英裏、寬100萬英裏,它們由一根超級繩索聯繫在一起,形成一個內環。它們吸收的能量完全可以供太空城使用,通過間斷地遮蓋恆星,還可以在太空城裏形成晝夜效果。
這個“車胎”本身內徑也有一百九十萬公裏,相當於地球赤道長度的四十倍。整個表麵積則是地球的300萬倍!即使光線繞環星一周,也需要一個小時!環星某處內表麵有一個被小行星擊出的“鼓包”,高達八千公裏,被探險家稱為“上帝的拳頭”。環星內部是空的,環星製造者建造了許多“夢幻樓”,它們是可以自己飄浮在空中的機器城市。不過,當人類和其他星球的探險家來到這裏時,環形太空城已經被廢棄。這些“夢幻樓”摔得到處都是。
第二節:體能放大器
通過機械放大人體功能,也是科幻作家們喜歡的一類題材。和前麵作講的“人機合體”不同。在徹底的人機合體中,人的身體被大範圍切割、拚接、改造,並且不可剝離。而“機器輔助體能放大器”則是在不改造人體的情況下,將人體神經活動時發出的微量電流輸送到機器中進行操縱。這樣作,並不是要去改造人體,而是省去了按鈕、手柄等中間環節。使人和機器結合得更緊密。
冷戰時代的科幻名篇《火狐》中,蘇聯人製造的最新型米格戰機便可以將駕駛員的思維信號直接轉化成作戰指令。海因萊因的《星艦部隊》也使用上了類似構思。如今,這樣的人機結合雖然還沒有在科學家的實驗室裏見到,但我們在電子遊戲廳裏,卻可以見到許多類似的場麵,隻不過那種合體感覺是虛幻的。
在成龍的近作《燕尾服》中,一套間諜用燕尾服成了影片的主要線索。穿上它,人們的打鬥能力倍增。在《海精靈》(宋別離著)中,從純水裏練製的“水膜衣”塗在身上,可以減少水的阻力。
第三節:天幕
“天幕”也是經常出現在科幻作品裏的人工奇蹟。建立“天幕”的動機,一般是為了擋住強烈的宇宙輻射。美國作家大衛赫爾的《天幕墜落》就是“天幕”題材的代表作。由於臭氧層消失,紫外線直達地球,人類生存受到威脅,隻好移居地下。許多人患上皮膚癌。於是,人類試圖建造“天幕”。那是一層僅有幾微米厚的薄膜,總麵積有幾百萬平方英裏,覆蓋了所有地球表麵的天空,可以在透過陽光的同時,濾掉紫外線和宇宙輻射。
建造天幕的飛船在太空中噴出細細的雙分子絲,遇到真空後就膨脹成為薄膜。不過,一場千年不遇的太陽能風暴光臨地球,威力之猛超過人類的預測,它摧毀了遮陽幕的控製係統,將它驅趕到大氣層,四分五裂,在天空象晚霞那樣熠熠生輝。
在科幻電影《挑戰者》裏,“天幕”也是主要背景。不過這個“天幕”並非實物,而是一種電磁波。它幹脆將陽光的所有成份全部屏蔽在外。從“天幕”建立的那天起,人類便再沒有看到過白天,每時每刻出現在天空的,隻有極光般的變幻無窮的光幕。二十年後,長大的新一代青年試圖毀掉這個天幕,重見陽光。因為他們發現,外麵的臭氧層早已恢復正常,而“天幕公司”為了壟斷利潤,向全人類隱瞞著這一事實。
第四節:納米技術
納米技術出現時間並不長,不久前才成為社會熱點。科幻作家們也敏感地將它攝入到作品中。中國科幻作家王麟在《納米殺手》中,設想了一種肉眼看不到的可怕武器。那是通過納米技術製造出來的微型機器人,它們可以很便宜地製造出來,成千上萬地進入人體,然後從內部殺出,受害者全身出現無數創傷死去。由於肉眼看不到這麽微小的武器,納米殺手防不勝防。
而在鄭軍的《蟲飛蟻走也驚魂》中,蒼蠅般大小的炸彈、蟻子般大小的飛彈都被開發出來。不過,這麽小的武器不可能驚天動地大爆炸,它們被用來摧毀同樣微型的一些關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