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在銀幕上一顯中國科技之發達,建設之宏偉,是否算是軟實力的一種貢獻呢?要知道,單單是曼哈頓那一片樓,就在美國科幻片中出現了無數次。它們被外星人炸毀、被哥斯拉踩踏、被地震、洪水摧跨、被流星命中,或者,被超人和蜘蛛俠當成自己的舞台。那座金門大橋,曾經在美國影片中被地震擊毀、被太陽幅射燒毀,邦德在那裏和狂人格鬥。盡管百分之九十幾的美國人不生活在那片樓裏,不生活在那座橋邊,但至少在科幻片中,美國電影人願意向全世界展示自己最發達的部位。
雖然我也很認為,應該僅從藝術角度談張藝謀的某些電影。但畢竟它們向全世界普通觀眾展示著中國落後的一麵。普通觀眾不是藝術評論家,他們不懂多少美學概念,隻會直觀地從那類電影裏看到中國的落後、貧困、封閉和保守。
實際上,目前的中國雖然不是世界上科技研究水平最發達的國家,但在科技應用方麵,世界第一已有不少。不光是三峽工程、磁懸浮列車這些著名項目。還有世界上最大的煤變油項目,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陣列,世界上最大的跨海大橋,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廠,等等。科幻片裏經常會出現現實中的科技產品,那麽,把中國最近這些年取得的成績展示在裏麵,似乎也可以記上一功。
香港科幻片《飛鷹》裏,為了展示未來式的幻想環境,拍攝了大量後現代風格的建築。其中也有陸家嘴商務區的鏡頭。隻不過,由於故事被安排在虛擬的“太陽國”,導演不敢讓鏡頭寫實,隻展示了那些建築的基座部分。如果有一部科幻片以2020年的上海為背景。製作者按照真實的上海市政規劃,將未來的上海展示在銀幕上。極盡可能襯托它的宏偉、輝煌、先進,類似這樣的“形象工程”,難道完全沒有意義嗎?
談到中國科幻片,人們常說,中國電影人製作不了那麽好的特技效果。誠如斯言。但在電影人才全球化的時期,中國電影投資人也完全可以直接雇用經驗豐富的美國電影工作者為自己服務。雖然大導演、大明星不大可能請到,但技術方麵的人才,價格上就另當別論了。《英雄》的視覺特效策劃者是有著16年的從業經驗,曾在ilm公司工作十年,為《侏羅紀公園》、《黑衣人》、《綠色奇蹟》、《星戰前傳》等多部電影製作過特技的ellen poon。她是美國dfz特效製作公司的創始人和ceo。(《銀幕敘事圈——中國電影》47頁,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所以說,技術其實不是問題,藝術才是問題。
下麵這十部巨片的題材,差不多每一部都能夠提供宏大的視覺效果。有一些還超過了好萊塢現有巨片的題材範圍,即使拿到世界影壇上都能夠贏得新奇感。
一、凡爾納《約拿丹號歷險記》
故事大綱:
十九世紀末期,一艘運載著殖民開拓者的船在南美南端火地島遇險。船上有來自許多國家,各行各業的上千名普通人。智利政府為了吸引他們留在火地島開發,答應將那裏變成他們的自治區。於是,他們必須選擇政府、建立國家。社會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形形色色的人們把這個小天地變成了舞台……
推薦理由:
把一部外國人的小說擺在巨片推薦題材的第一名,足夠令人驚訝吧。筆者認為它有十足的理解。如果你讀了這部作品,你幾乎會懷疑,這是凡爾納乘坐時間機器,來到二十世紀末,看到中國社會幾十年間的悲喜劇後寫成的。由於凡爾納早被出版商定型,這部真正體現他創作實力的小說幾乎被遺忘。但誰都能夠遺忘他,中國人不應該遺忘。從這部著作裏,你可以看到計劃經濟建立、大饑荒、文革、土地私有化等一係列情節。我說的是中國?還是凡爾納的虛構世界?都是!
中國影視人組織大批外國演員出演一部電影,在今天已不是難題。影片主人公“柯勒吉”被設定為俄羅斯王子,因此,更可以和俄羅斯電影工作者一起改編它。畢竟對於小說中的一切,他們也有類似的感慨。這一題材尤其推薦給富有歷史使命感的第五代導演。
二、黃易《上帝之謎》
故事大綱:
主人公淩渡宇是國際遊俠組織“抗暴聯盟”中的高手。他受命前往非洲中部的黑妖林,尋找南非反抗組織失落的武器。而南非情報人員也趕到同一地點。淩渡宇一踏入密林,便感覺自己被一種神秘力量所監視……
推薦理由:
這部小說發表時,南非還沒有實現種族合解。不過,今天要把它搬上銀幕,也可以改變背景。因為那不是主要的。小說主要的科幻構思是“植物感覺”。以及人有沒有可能和植物在感覺上溝通。影片結尾處,整個森林成為淩渡宇的感覺觸角,伸向四麵八方。這一構思宏大無比。作為暢銷書作家,黃易也給小說裏留下了足夠的懸念和驚險場麵。足夠改編者吸取。
三、倪匡《地心熔爐》
故事大綱:
南極深處,一個外星人留下的秘密基地。在那裏,他們可以控製整個地球的內部結構。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憑藉簡便的操縱,令融岩從地表某處噴發。外星人為什麽謀而不動?衛斯理如何找到這一基地,他有沒有抵禦巨大權力帶來的誘惑,倪匡層次分明地給我們講了這個故事。
推薦理由:
在倪匡筆下,衛斯理週遊世界,而不限於香港一隅。這是這個係列可以稱為科幻作品的一個重要方麵:真正的科幻作品要淡化地域色彩,塑造全人類的英雄。在這部小說裏,衛斯理深入南極,最終拯救了世界。如果它能夠搬上銀幕,許多已經厭倦了總由美國人拯救世界的科幻迷,可以換換口味了。
雖然我也很認為,應該僅從藝術角度談張藝謀的某些電影。但畢竟它們向全世界普通觀眾展示著中國落後的一麵。普通觀眾不是藝術評論家,他們不懂多少美學概念,隻會直觀地從那類電影裏看到中國的落後、貧困、封閉和保守。
實際上,目前的中國雖然不是世界上科技研究水平最發達的國家,但在科技應用方麵,世界第一已有不少。不光是三峽工程、磁懸浮列車這些著名項目。還有世界上最大的煤變油項目,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陣列,世界上最大的跨海大橋,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廠,等等。科幻片裏經常會出現現實中的科技產品,那麽,把中國最近這些年取得的成績展示在裏麵,似乎也可以記上一功。
香港科幻片《飛鷹》裏,為了展示未來式的幻想環境,拍攝了大量後現代風格的建築。其中也有陸家嘴商務區的鏡頭。隻不過,由於故事被安排在虛擬的“太陽國”,導演不敢讓鏡頭寫實,隻展示了那些建築的基座部分。如果有一部科幻片以2020年的上海為背景。製作者按照真實的上海市政規劃,將未來的上海展示在銀幕上。極盡可能襯托它的宏偉、輝煌、先進,類似這樣的“形象工程”,難道完全沒有意義嗎?
談到中國科幻片,人們常說,中國電影人製作不了那麽好的特技效果。誠如斯言。但在電影人才全球化的時期,中國電影投資人也完全可以直接雇用經驗豐富的美國電影工作者為自己服務。雖然大導演、大明星不大可能請到,但技術方麵的人才,價格上就另當別論了。《英雄》的視覺特效策劃者是有著16年的從業經驗,曾在ilm公司工作十年,為《侏羅紀公園》、《黑衣人》、《綠色奇蹟》、《星戰前傳》等多部電影製作過特技的ellen poon。她是美國dfz特效製作公司的創始人和ceo。(《銀幕敘事圈——中國電影》47頁,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所以說,技術其實不是問題,藝術才是問題。
下麵這十部巨片的題材,差不多每一部都能夠提供宏大的視覺效果。有一些還超過了好萊塢現有巨片的題材範圍,即使拿到世界影壇上都能夠贏得新奇感。
一、凡爾納《約拿丹號歷險記》
故事大綱:
十九世紀末期,一艘運載著殖民開拓者的船在南美南端火地島遇險。船上有來自許多國家,各行各業的上千名普通人。智利政府為了吸引他們留在火地島開發,答應將那裏變成他們的自治區。於是,他們必須選擇政府、建立國家。社會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形形色色的人們把這個小天地變成了舞台……
推薦理由:
把一部外國人的小說擺在巨片推薦題材的第一名,足夠令人驚訝吧。筆者認為它有十足的理解。如果你讀了這部作品,你幾乎會懷疑,這是凡爾納乘坐時間機器,來到二十世紀末,看到中國社會幾十年間的悲喜劇後寫成的。由於凡爾納早被出版商定型,這部真正體現他創作實力的小說幾乎被遺忘。但誰都能夠遺忘他,中國人不應該遺忘。從這部著作裏,你可以看到計劃經濟建立、大饑荒、文革、土地私有化等一係列情節。我說的是中國?還是凡爾納的虛構世界?都是!
中國影視人組織大批外國演員出演一部電影,在今天已不是難題。影片主人公“柯勒吉”被設定為俄羅斯王子,因此,更可以和俄羅斯電影工作者一起改編它。畢竟對於小說中的一切,他們也有類似的感慨。這一題材尤其推薦給富有歷史使命感的第五代導演。
二、黃易《上帝之謎》
故事大綱:
主人公淩渡宇是國際遊俠組織“抗暴聯盟”中的高手。他受命前往非洲中部的黑妖林,尋找南非反抗組織失落的武器。而南非情報人員也趕到同一地點。淩渡宇一踏入密林,便感覺自己被一種神秘力量所監視……
推薦理由:
這部小說發表時,南非還沒有實現種族合解。不過,今天要把它搬上銀幕,也可以改變背景。因為那不是主要的。小說主要的科幻構思是“植物感覺”。以及人有沒有可能和植物在感覺上溝通。影片結尾處,整個森林成為淩渡宇的感覺觸角,伸向四麵八方。這一構思宏大無比。作為暢銷書作家,黃易也給小說裏留下了足夠的懸念和驚險場麵。足夠改編者吸取。
三、倪匡《地心熔爐》
故事大綱:
南極深處,一個外星人留下的秘密基地。在那裏,他們可以控製整個地球的內部結構。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憑藉簡便的操縱,令融岩從地表某處噴發。外星人為什麽謀而不動?衛斯理如何找到這一基地,他有沒有抵禦巨大權力帶來的誘惑,倪匡層次分明地給我們講了這個故事。
推薦理由:
在倪匡筆下,衛斯理週遊世界,而不限於香港一隅。這是這個係列可以稱為科幻作品的一個重要方麵:真正的科幻作品要淡化地域色彩,塑造全人類的英雄。在這部小說裏,衛斯理深入南極,最終拯救了世界。如果它能夠搬上銀幕,許多已經厭倦了總由美國人拯救世界的科幻迷,可以換換口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