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全軍冬衣準備,不要將重點放在由後方按時供
應上麵,而要放在自己籌辦上麵。你們如能努力收集棉
花布匹,每人做一件薄棉衣或做一件棉背心,就能穿到
12月、1月,那時後方冬裝可能接濟上來。
劉鄧認為:從解放區運送棉衣,不僅增加解放區的負擔,而且要派部隊千裏護送,通過敵人的重重封鎖,耗費很大的力量。為了減輕中央的負擔,節省人力、物力,劉鄧當即回電:自己動手,就地解決冬裝的困難。
收到回電,毛澤東深深感動,連說了三遍:“劉鄧不簡單!”
大別山北麓經濟貧困,沒有條件解決10萬冬裝所需棉花、布匹,但是劉鄧卻利用蔣介石的圍剿”的機會,跳到大別山南麓的富庶地區,爭取到較為優厚的物質條件。高山鋪大捷後,劉鄧發出指示,要求全軍利用戰後休整,限期完成冬衣籌製。
在一東一西兩間農舍的窗前,劉伯承和鄧小平借著晨曦飛針走線。劉伯承眼神不濟,縫不了幾針便紮一下手指。
康理每見這種情景,心中就一陣難受。他真想走上去接過司令員的針線,替他縫好棉衣,但又不敢。前幾天,多少人提出這個要求,都被劉伯承“錛”了回來。
昨天,鄂豫軍區的穰明德專程送來一件做工精細的虎皮袍:“司令員,同誌們都為您的健康擔心,這件袍子是打土豪得來的,您穿上吧。”
劉伯承推開了,指著手中尚未完工的棉衣說:“全軍上下穿的都是這種棉布衣。我不要特殊。”
鄧小平畢竟手腳麻利,又大刀闊斧慣了,棉衣“工程”進入尾聲。他咬斷線頭,穿上試了試,自我感覺良好,就走到院子中喊西屋的劉伯承:“看看我的手藝!”
劉伯承抬起目光,上上下下打量問道:“你自己如何評價?”
“相當不錯,可稱地道的中國手工藝製品!”
劉伯承哈哈大笑。
44年後,於喬回憶起第一次見鄧小平穿棉衣的情景,這樣形容:
“鄧小平的那件棉衣呀,真不敢恭維。前襟撅著,後擺吊著,背上還有個大鼓包,脖子都找不見了。”
空中傳來隆隆轟鳴,一架飛機自東向西飛來。飛機在胡涼亭上空盤旋,撒下滿天紅紅綠綠的紙片。
康理跑著抓起幾張。
劉伯承做了一早的針線,眼力更加不濟,看不清紙片上的字跡,問鄧小平:“這是什麽?好像還有我們兩個的照片。”
鄧小平:“是懸賞通緝令。用不著花錢,蔣介石白給我們印了這麽多照片。說是誰若活捉劉鄧,賞洋500萬。”
劉伯承笑了:“真是奇貨可居!想不到我們值那樣大的價錢。抓住我們,就成了百萬富翁啦!”
正說著,李達和張際春來了,說敵人撤傳單大概是有目標的,為了防止敵機轟炸,保證指揮部的安全,最好搬家。
劉伯承問:“搬到哪裏?”
李達說:“離這兒不遠有一座大宅子,是黃岡縣長朱懷冰的家。”
劉伯承:“朱懷冰?是那個老兄啊!國民黨97軍軍長兼戰區。政治部主任、河北民政廳長,有名的‘磨擦’專家。從抗日就開始‘磨’,‘磨’來‘磨’去,把個97軍‘磨’光了。蔣介石給了他個黃岡縣長官兒,還是很念舊情嘛。”
張際春:“他也算為蔣介石反共立下過汗馬功勞。我想,蔣介石總不會轟炸他的老家。我們搬到那裏,會安全些。”
鄧小平:“好。你們負責搬家,我和司令員到部隊走走,看看棉衣做得怎樣了。”
第6縱隊第18旅行動很快,棉衣全部著身,已經在開總結大會了。
劉鄧來到的時候,第18旅政委李震正在作總結報告。報告也很特別,是一首李震自己編的《棉衣歌》。
十月大別秋風急,劉鄧健兒著單衣。
薄衿單被不成寐,月冷霜白草淒迷。
大別初建無後方,千萬冬衣何處覓?
千萬將士暗思量,全軍無人不煎急。
眼望嚴冬即來臨,寒風大雪以何禦?
百萬賊兵不足畏,三冬無衣實堪慮。
生死關頭仰劉鄧,能使無衣成有衣。
千萬將士自己縫,織成棉衣度寒冬。
號令傳來人咋舌,男兒何曾會女紅?
官兵束手皆無策,手持針剪自傷嗟。
剪裁不知怎下手,尺度難量體肥瘦。
腿難盤曲腰難俯,針線哪如槍順手。
針刺衣襟手出血,刀剪襖袖皆有缺。
千遍萬遍縫不成,擲衣立起咒北風。
頓足出戶起徘徊,移身俯首入室來。
尾腳拾起未成裳,平心靜氣再思量。
翻來覆去思不得,持農出門問女娘。
大別婦女習耕作,縫衣從來靠衣匠。
絕望歸來長嘆息,悔不在家學縫衣。
身坐門檻手捧額,神誌訪惶無主意。
忽聞將校傳口語,劉鄧亦自織冬衣。
全軍上下歡若狂,齊呼劉鄧壽無疆。
劉鄧如此我何言,從此將士不畏難。
兩人促膝細交談,三五成群相鑽研。
慢把單衣比棉裳,相差隻是一層棉。
應上麵,而要放在自己籌辦上麵。你們如能努力收集棉
花布匹,每人做一件薄棉衣或做一件棉背心,就能穿到
12月、1月,那時後方冬裝可能接濟上來。
劉鄧認為:從解放區運送棉衣,不僅增加解放區的負擔,而且要派部隊千裏護送,通過敵人的重重封鎖,耗費很大的力量。為了減輕中央的負擔,節省人力、物力,劉鄧當即回電:自己動手,就地解決冬裝的困難。
收到回電,毛澤東深深感動,連說了三遍:“劉鄧不簡單!”
大別山北麓經濟貧困,沒有條件解決10萬冬裝所需棉花、布匹,但是劉鄧卻利用蔣介石的圍剿”的機會,跳到大別山南麓的富庶地區,爭取到較為優厚的物質條件。高山鋪大捷後,劉鄧發出指示,要求全軍利用戰後休整,限期完成冬衣籌製。
在一東一西兩間農舍的窗前,劉伯承和鄧小平借著晨曦飛針走線。劉伯承眼神不濟,縫不了幾針便紮一下手指。
康理每見這種情景,心中就一陣難受。他真想走上去接過司令員的針線,替他縫好棉衣,但又不敢。前幾天,多少人提出這個要求,都被劉伯承“錛”了回來。
昨天,鄂豫軍區的穰明德專程送來一件做工精細的虎皮袍:“司令員,同誌們都為您的健康擔心,這件袍子是打土豪得來的,您穿上吧。”
劉伯承推開了,指著手中尚未完工的棉衣說:“全軍上下穿的都是這種棉布衣。我不要特殊。”
鄧小平畢竟手腳麻利,又大刀闊斧慣了,棉衣“工程”進入尾聲。他咬斷線頭,穿上試了試,自我感覺良好,就走到院子中喊西屋的劉伯承:“看看我的手藝!”
劉伯承抬起目光,上上下下打量問道:“你自己如何評價?”
“相當不錯,可稱地道的中國手工藝製品!”
劉伯承哈哈大笑。
44年後,於喬回憶起第一次見鄧小平穿棉衣的情景,這樣形容:
“鄧小平的那件棉衣呀,真不敢恭維。前襟撅著,後擺吊著,背上還有個大鼓包,脖子都找不見了。”
空中傳來隆隆轟鳴,一架飛機自東向西飛來。飛機在胡涼亭上空盤旋,撒下滿天紅紅綠綠的紙片。
康理跑著抓起幾張。
劉伯承做了一早的針線,眼力更加不濟,看不清紙片上的字跡,問鄧小平:“這是什麽?好像還有我們兩個的照片。”
鄧小平:“是懸賞通緝令。用不著花錢,蔣介石白給我們印了這麽多照片。說是誰若活捉劉鄧,賞洋500萬。”
劉伯承笑了:“真是奇貨可居!想不到我們值那樣大的價錢。抓住我們,就成了百萬富翁啦!”
正說著,李達和張際春來了,說敵人撤傳單大概是有目標的,為了防止敵機轟炸,保證指揮部的安全,最好搬家。
劉伯承問:“搬到哪裏?”
李達說:“離這兒不遠有一座大宅子,是黃岡縣長朱懷冰的家。”
劉伯承:“朱懷冰?是那個老兄啊!國民黨97軍軍長兼戰區。政治部主任、河北民政廳長,有名的‘磨擦’專家。從抗日就開始‘磨’,‘磨’來‘磨’去,把個97軍‘磨’光了。蔣介石給了他個黃岡縣長官兒,還是很念舊情嘛。”
張際春:“他也算為蔣介石反共立下過汗馬功勞。我想,蔣介石總不會轟炸他的老家。我們搬到那裏,會安全些。”
鄧小平:“好。你們負責搬家,我和司令員到部隊走走,看看棉衣做得怎樣了。”
第6縱隊第18旅行動很快,棉衣全部著身,已經在開總結大會了。
劉鄧來到的時候,第18旅政委李震正在作總結報告。報告也很特別,是一首李震自己編的《棉衣歌》。
十月大別秋風急,劉鄧健兒著單衣。
薄衿單被不成寐,月冷霜白草淒迷。
大別初建無後方,千萬冬衣何處覓?
千萬將士暗思量,全軍無人不煎急。
眼望嚴冬即來臨,寒風大雪以何禦?
百萬賊兵不足畏,三冬無衣實堪慮。
生死關頭仰劉鄧,能使無衣成有衣。
千萬將士自己縫,織成棉衣度寒冬。
號令傳來人咋舌,男兒何曾會女紅?
官兵束手皆無策,手持針剪自傷嗟。
剪裁不知怎下手,尺度難量體肥瘦。
腿難盤曲腰難俯,針線哪如槍順手。
針刺衣襟手出血,刀剪襖袖皆有缺。
千遍萬遍縫不成,擲衣立起咒北風。
頓足出戶起徘徊,移身俯首入室來。
尾腳拾起未成裳,平心靜氣再思量。
翻來覆去思不得,持農出門問女娘。
大別婦女習耕作,縫衣從來靠衣匠。
絕望歸來長嘆息,悔不在家學縫衣。
身坐門檻手捧額,神誌訪惶無主意。
忽聞將校傳口語,劉鄧亦自織冬衣。
全軍上下歡若狂,齊呼劉鄧壽無疆。
劉鄧如此我何言,從此將士不畏難。
兩人促膝細交談,三五成群相鑽研。
慢把單衣比棉裳,相差隻是一層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