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哲東被肚子折騰得沒了一點底氣,十指冰涼,雙膝酸軟,“方便”之後連上馬都困難了。
“瞅——”
突然一聲冷槍。
聽了20多年槍聲的陳頤鼎今天才感到槍聲竟有如此的震懾力。
羅哲東掏出手槍。
陳頤鼎辨出迎麵而來幾匹白色日本馬,心頭一喜,喊道:“別打槍!我們是202部隊的!”
“我們也是202部隊的,一家人,快過來吧!”
二人皆以為是嘉祥守軍前來接應,於是策馬上前。
“舉起手,不許動!
忽拉一下子,陳頤鼎、羅哲東被圍住了。馬上全是穿灰衣服的解放軍。一切來得太突然,突然得不容反應,陳頤鼎竟問了一句廢話:“你們不是說也是202部隊的嗎?”
此時,東方露出了魚肚白,天就要亮了。
魯西南 巨野胡海村 1947年7月15日
陳頤鼎一夜鬍鬚拱出半寸。
作為階下囚,他為自己雙手不曾沾滿鮮血而慶幸。第70師自台灣返回大陸,戰場幾易,卻沒打上仗。他是這場內戰的參加者,卻可謂一槍未放、一炮未發,沒有血債。但是作為國民黨的堂堂中將指揮官,他又為此感到羞辱,無地自容。第70師清一色的新裝備,屬軍中姣姣者,卻一觸即潰,全軍覆沒……
他不知道共產黨將如何發落他,他後悔當時沒有拔槍自戕。
下午,來了一個挺精幹的人,自我介紹叫楊鬆青,晉冀魯豫野戰軍敵工部部長,黃埔5期的。樣子很和氣,對陳頤鼎說,劉伯承要接見他。
陳頤鼎大驚。
走出收容所,他下意識地拉拉衣領,抻抻衣袖。
劉伯承這個名字對於陳頤鼎來說如雷貫耳。在國民黨軍隊裏,從中高級將領到國防部幕僚及至蔣介石從不敢小覷此人。這次從台灣回大陸,蔣介石召見陳頤鼎三次,兩次提到劉伯承。有一天,蔣介石在他的官邸舉行“座上研究會”,來了九個軍長;牆上掛滿了地圖,蔣介石出情況,讓軍長們出方案。會議開到第二天淩晨兩點,即將結束時,陳頤鼎說:“魯西南地區空虛,如果劉伯承從那裏捅過來怎麽辦?”
蔣介石沉吟片刻,說:“劉伯承如果那麽做,就不是劉伯承了。”
會議結束。蔣介石留了陳頤鼎一步,說:“你提的問題很好,我一直擔心的就是這個。但是就目前的情況看,共產黨不敢走那一步。那是一步死棋,而劉伯承一貫是棋看三步的人,不會往死路上走的。”
時隔幾個月,不可琢磨的劉伯承偏偏“往死路上走”,“從那裏捅過來”。陳頤鼎身為敗將不禁悲從中來。
來到一個四合院,楊鬆青示意進北屋。陳頤鼎走進去,看到屋子當中擺了一張八仙桌,八個粗磁碟子盛著豐盛的菜餚,旁邊還有一尊酒壺。
陳頤鼎又是一驚,這怕是一場“斷頭”酒宴了。
背後突然濃濃的川話:“陳將軍,受驚啦!”
陳頤鼎一個急轉身——一個身材略高,微胖,有著寬寬的肩、厚厚的背,神情溫雅,戴著一副虎黃邊眼鏡的人走進屋來。他看到了那隻深凹下去的眼睛和掩映在安靜溫雅中的軒昂器宇。直覺告訴他這是劉伯承。
劉伯承滿麵笑容握住陳頤鼎的手,又是一聲:“陳將軍……”
陳頤鼎誠惶誠恐:“不敢當,不敢當!”
劉伯承說:“請陳將軍喝杯薄酒,壓壓驚。戰場上是對手,戰場下來就是朋友嘛。快請坐。”
劉伯承那淳厚的微笑、誠摯的目光給人以如對賓朋的親切感和安全感,陳頤鼎近於絕望的心緒平息下來。
待陳頤鼎落座,劉伯承說:“陳將軍,我們跟蔣先生的矛盾並不是權力之爭。你知道,我們第一次國共合作得很好,打倒了北洋軍閥。第二次合作又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日本鬼子。勝利後,全國人民都盼著安定,盼望和平,這也是我黨的一貫主張。你知道,我也是從舊軍隊過來的,三民主義和馬列主義沒有根本的對立,隻要能從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出發,共同合作,還有什麽問題不能解決呢?”
“是,是。劉將軍言之有理。”陳頤鼎連聲應諾。
“吃菜。陳將軍不必客氣。咱們一邊吃,一邊聊。這些天陳將軍受了不少驚。”
八個菜雖沒有山珍海味,但在這僻鄉村野,又值兵荒馬亂,實屬不易;而且共產黨歷來以克勤克儉著稱,能以這種規格相待一個敗軍之將,著實令陳頤鼎感動不已。他起身舉杯:“久仰劉將;軍仁達神智,鄙人敗在劉將軍手下,也該無所怨委。”
陳頤鼎言畢,把杯中酒一飲而盡,坐了下來,又說:“馬列主義我不懂,但劉將軍提起北伐,確實沒齒不忘。那時北伐軍到了哪裏,哪裏有民眾擊鼓相慶,手足相待,街道、田頭到處擁擠著歡迎北伐軍的人群。可謂民眾蓬勃、士氣昂揚,官兵上下同仇敵愾、生死與共。如今,人還是這些人,民眾沒變,軍隊沒變,可是開到哪裏,哪裏的百姓逃之夭夭,如避瘟疫。”
“說得是喲。陳將軍,正如你慧眼所見,凡欲視軍事之勝敗,先視民心之從逆,古今如此。當然,蔣介石在各種‘聲明’、‘演講’中也不厭其煩地講:‘隻要有助於人民的休善生息,隻要人民能維持自由和生活,隻要和平能實現,則個人的進退出處,絕不蒙懷,而一惟國民之公意是從。’‘人民’這兩個字,蔣介石叫得很響亮。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中也毫無愧色地宣告:‘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為德國人民取得每天的麵包。’陳將軍,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政治家、軍事家都知道‘人民’二字的分量。不能隻聽嘴上說的。人民的選擇,人心所向,才是歷史的裁決,也從根本上決定了戰場的結局。”’
“瞅——”
突然一聲冷槍。
聽了20多年槍聲的陳頤鼎今天才感到槍聲竟有如此的震懾力。
羅哲東掏出手槍。
陳頤鼎辨出迎麵而來幾匹白色日本馬,心頭一喜,喊道:“別打槍!我們是202部隊的!”
“我們也是202部隊的,一家人,快過來吧!”
二人皆以為是嘉祥守軍前來接應,於是策馬上前。
“舉起手,不許動!
忽拉一下子,陳頤鼎、羅哲東被圍住了。馬上全是穿灰衣服的解放軍。一切來得太突然,突然得不容反應,陳頤鼎竟問了一句廢話:“你們不是說也是202部隊的嗎?”
此時,東方露出了魚肚白,天就要亮了。
魯西南 巨野胡海村 1947年7月15日
陳頤鼎一夜鬍鬚拱出半寸。
作為階下囚,他為自己雙手不曾沾滿鮮血而慶幸。第70師自台灣返回大陸,戰場幾易,卻沒打上仗。他是這場內戰的參加者,卻可謂一槍未放、一炮未發,沒有血債。但是作為國民黨的堂堂中將指揮官,他又為此感到羞辱,無地自容。第70師清一色的新裝備,屬軍中姣姣者,卻一觸即潰,全軍覆沒……
他不知道共產黨將如何發落他,他後悔當時沒有拔槍自戕。
下午,來了一個挺精幹的人,自我介紹叫楊鬆青,晉冀魯豫野戰軍敵工部部長,黃埔5期的。樣子很和氣,對陳頤鼎說,劉伯承要接見他。
陳頤鼎大驚。
走出收容所,他下意識地拉拉衣領,抻抻衣袖。
劉伯承這個名字對於陳頤鼎來說如雷貫耳。在國民黨軍隊裏,從中高級將領到國防部幕僚及至蔣介石從不敢小覷此人。這次從台灣回大陸,蔣介石召見陳頤鼎三次,兩次提到劉伯承。有一天,蔣介石在他的官邸舉行“座上研究會”,來了九個軍長;牆上掛滿了地圖,蔣介石出情況,讓軍長們出方案。會議開到第二天淩晨兩點,即將結束時,陳頤鼎說:“魯西南地區空虛,如果劉伯承從那裏捅過來怎麽辦?”
蔣介石沉吟片刻,說:“劉伯承如果那麽做,就不是劉伯承了。”
會議結束。蔣介石留了陳頤鼎一步,說:“你提的問題很好,我一直擔心的就是這個。但是就目前的情況看,共產黨不敢走那一步。那是一步死棋,而劉伯承一貫是棋看三步的人,不會往死路上走的。”
時隔幾個月,不可琢磨的劉伯承偏偏“往死路上走”,“從那裏捅過來”。陳頤鼎身為敗將不禁悲從中來。
來到一個四合院,楊鬆青示意進北屋。陳頤鼎走進去,看到屋子當中擺了一張八仙桌,八個粗磁碟子盛著豐盛的菜餚,旁邊還有一尊酒壺。
陳頤鼎又是一驚,這怕是一場“斷頭”酒宴了。
背後突然濃濃的川話:“陳將軍,受驚啦!”
陳頤鼎一個急轉身——一個身材略高,微胖,有著寬寬的肩、厚厚的背,神情溫雅,戴著一副虎黃邊眼鏡的人走進屋來。他看到了那隻深凹下去的眼睛和掩映在安靜溫雅中的軒昂器宇。直覺告訴他這是劉伯承。
劉伯承滿麵笑容握住陳頤鼎的手,又是一聲:“陳將軍……”
陳頤鼎誠惶誠恐:“不敢當,不敢當!”
劉伯承說:“請陳將軍喝杯薄酒,壓壓驚。戰場上是對手,戰場下來就是朋友嘛。快請坐。”
劉伯承那淳厚的微笑、誠摯的目光給人以如對賓朋的親切感和安全感,陳頤鼎近於絕望的心緒平息下來。
待陳頤鼎落座,劉伯承說:“陳將軍,我們跟蔣先生的矛盾並不是權力之爭。你知道,我們第一次國共合作得很好,打倒了北洋軍閥。第二次合作又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日本鬼子。勝利後,全國人民都盼著安定,盼望和平,這也是我黨的一貫主張。你知道,我也是從舊軍隊過來的,三民主義和馬列主義沒有根本的對立,隻要能從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出發,共同合作,還有什麽問題不能解決呢?”
“是,是。劉將軍言之有理。”陳頤鼎連聲應諾。
“吃菜。陳將軍不必客氣。咱們一邊吃,一邊聊。這些天陳將軍受了不少驚。”
八個菜雖沒有山珍海味,但在這僻鄉村野,又值兵荒馬亂,實屬不易;而且共產黨歷來以克勤克儉著稱,能以這種規格相待一個敗軍之將,著實令陳頤鼎感動不已。他起身舉杯:“久仰劉將;軍仁達神智,鄙人敗在劉將軍手下,也該無所怨委。”
陳頤鼎言畢,把杯中酒一飲而盡,坐了下來,又說:“馬列主義我不懂,但劉將軍提起北伐,確實沒齒不忘。那時北伐軍到了哪裏,哪裏有民眾擊鼓相慶,手足相待,街道、田頭到處擁擠著歡迎北伐軍的人群。可謂民眾蓬勃、士氣昂揚,官兵上下同仇敵愾、生死與共。如今,人還是這些人,民眾沒變,軍隊沒變,可是開到哪裏,哪裏的百姓逃之夭夭,如避瘟疫。”
“說得是喲。陳將軍,正如你慧眼所見,凡欲視軍事之勝敗,先視民心之從逆,古今如此。當然,蔣介石在各種‘聲明’、‘演講’中也不厭其煩地講:‘隻要有助於人民的休善生息,隻要人民能維持自由和生活,隻要和平能實現,則個人的進退出處,絕不蒙懷,而一惟國民之公意是從。’‘人民’這兩個字,蔣介石叫得很響亮。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中也毫無愧色地宣告:‘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為德國人民取得每天的麵包。’陳將軍,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政治家、軍事家都知道‘人民’二字的分量。不能隻聽嘴上說的。人民的選擇,人心所向,才是歷史的裁決,也從根本上決定了戰場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