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第1縱隊第1旅第2團9連連長王崇樂如今已離休住在鄭州,他回憶說:
“那真叫痛快!方圓十來裏的曠野上,到處都可聽見我軍的聯絡號、哨子聲和戰士們的吆喝——‘繳槍不殺!’‘優待俘虜!’你再聽就有敵兵響應:‘我這兒有一條槍!’‘這裏有一門炮!’手往蒿草地裏一抓,一個俘虜;往地上一摸,一支捷克槍。嘿嘿,那一仗我們可發大財啦!戰鬥一結束,全連換上了最新式的裝備,一個班一挺輕機槍;120人的連,一下子擴充到190人。
“那時候我們開始願要解放兵了。都是苦出身,一說就通,掉過槍口就朝國民黨軍隊打,還挺勇敢。我挺喜歡他們。
那天夜裏,故事可多啦。我們押著俘虜往收容所送,路上聽到高粱地裏嘩啦啦響,就喊:‘幹啥的?’回答:‘繳槍的!’一擁而出十幾個哆哆嗦嗦的敵兵。沒走多遠,發現一門山炮,一個敵兵舉著手說:‘俺在這等你們哩!’我問:‘還有沒有?’他說:‘有!我們的山炮連都在這裏呢!’我命令:‘你快喊,把他們都叫來!’他就扯起嗓子喊:‘山炮連的到這裏集合呀!’一會兒嘟嚕嘟嚕從高粱地裏出來一大堆,數一數40多個。他們領著,在前麵又找到了一門山炮。嘿嘿,我當時威風得很呢!”
筆者採訪當年的國民黨軍第70師上校參謀處長劉學基,他敘述該師和第32師覆滅的經過時說:“70師和32師被殲原因隻有八個字:兵無鬥誌,將帥恐慌。這是整個國民黨的膏育之症。”
他抽著煙,陷入昔日的回憶:
“自從劉鄧大軍6月30日渡過黃河,我們兵團的參謀部裏就開始亂套,朝今夕改,莫知所措。弄得各級參謀人員麵對著軍用地圖,不知該把手裏的小紙旗標誌往哪裏放。上下一樣,兩眼漆黑;人人都知有敵情,但誰也不知解放軍意圖何在。有人說下鄆城取荷澤,有人說下鄆城取濟寧。直到4日鄆城吃緊,70師集結金鄉後,依然爭論不休。
“5日奉命轉進嘉祥,夜裏抵達紙坊街,忽又命令轉到濟寧。連夜馬不停蹄,6日趕到濟寧,人困馬乏。9日又奉命進駐嘉祥,讓確保嘉祥。10日復命除留278團外,全部向巨野前進。待11日進至楊官屯,忽聞羊山集被圍,全蒙了:這叫什麽事呀?共軍怎麽就從天上掉下來了?
兵團指揮官王敬久一麵電告徐州,一麵連忙命我師集結六營集,與獨山之32師靠近,以相互策應。當時我們哪裏知道這是給人家‘送禮’呢!劉鄧大軍步步圍近,官兵惶恐萬狀。13日下午,32師師長率部到六營集後,與陳師長商定,當夜向嘉祥突圍。忽接王敬久電,嚴令不準動;及14日晨,又電令兩師並進,向金鄉撤退。
“結果這天夜裏炮聲大作,部隊剛出六營集就中了伏兵,許多官兵莫名其妙突然中彈,像割斷喉管的大公雞一樣,亂蹦亂跳,很快就潰不成軍,人人自逃活路,東跑一陣,迎頭有槍聲,就向西跑一陣,迎頭又有槍聲,再轉向東,人馬輜重全部失控了。那真是亂兵、亂將、亂馬、亂車、亂炮,亂沖亂撞、亂喊亂叫……”
劉學基閉上眼,搖著頭,不堪回首。良久,才又說:“……彩號和被擠撞倒的人都來不及重新站起來,就被人馬活活踏死。我親眼看見177團2營營長江樹屏負傷倒地,被師長的馬踏死。師長在馬上一臉驚恐,帽子也跑掉了。”
劉學基無限感慨:“70師自日寇投降即開赴台灣接受訓練,足足一年半,可是真正用之戰場與解放軍交手不足24小時而已。”
六營集大捷:殲滅國民黨軍整編第32師全部(師長唐永良僅以身免),殲滅第70師(缺一個團),共計19000人。生俘第70師中將師長陳頤鼎、副師長羅哲東。繳獲山炮、野炮30門,戰防炮10門,迫擊炮40門,六○炮161門,輕重機槍517挺,長短槍4625支,子彈100萬發,各種炮彈1000餘發,電台21部,騾馬857匹,軍用大車181輛。
第70師師長陳頤鼎原以為自己逃脫了,最終還是當了俘虜——
是日晚,陳頤鼎和羅哲東在混亂中落荒而逃,一氣驅馬50餘裏。槍聲消逝了。天邊一彎殘月淡淡的。夜風起了,多少有些涼意。
陳頤鼎鬆下馬僵。
路邊高粱葉子嘩嘩響。
羅哲東驚問:“誰?”
沒有回答。
陳頤鼎說:“是風。這裏不會有他們的人。”
“師座,我們去濟寧?”
“不,去嘉祥。那裏畢竟還有我們的一個團。”陳頤鼎說出這句話,方意識到一夜之間他丟了一個師,一陣悲愴。
羅哲東和陳頤鼎是多年的搭檔,配合默契,私交很深。他此刻的心情和師長一樣。少時看《三國》,讀到關公敗走麥城,一種大英雄的悲壯沖腹而動。而今全軍覆沒,月冷風清,馬蹄踏踏,敲著萬籟的死寂,除去淒涼便是遊魂般的茫然,竟無半點悲壯之感。作為軍人,這也許是最大的悲哀了吧?
羅哲東突然駐馬:“師長,我去方便一下。”
如此駐馬“方便”,沒出10裏竟數次。
陳頤鼎內心一陣自疚,很覺得對不住這位仁兄。
羅哲東腸胃不好已有月餘,本來也不至拖這麽久,隻是連日奔波,食宿不定,越拖越重。陳頤鼎曾多次讓羅哲東到徐州治病,羅哲東說:“你我多年同舟共濟,這個關口我哪能走!”
“那真叫痛快!方圓十來裏的曠野上,到處都可聽見我軍的聯絡號、哨子聲和戰士們的吆喝——‘繳槍不殺!’‘優待俘虜!’你再聽就有敵兵響應:‘我這兒有一條槍!’‘這裏有一門炮!’手往蒿草地裏一抓,一個俘虜;往地上一摸,一支捷克槍。嘿嘿,那一仗我們可發大財啦!戰鬥一結束,全連換上了最新式的裝備,一個班一挺輕機槍;120人的連,一下子擴充到190人。
“那時候我們開始願要解放兵了。都是苦出身,一說就通,掉過槍口就朝國民黨軍隊打,還挺勇敢。我挺喜歡他們。
那天夜裏,故事可多啦。我們押著俘虜往收容所送,路上聽到高粱地裏嘩啦啦響,就喊:‘幹啥的?’回答:‘繳槍的!’一擁而出十幾個哆哆嗦嗦的敵兵。沒走多遠,發現一門山炮,一個敵兵舉著手說:‘俺在這等你們哩!’我問:‘還有沒有?’他說:‘有!我們的山炮連都在這裏呢!’我命令:‘你快喊,把他們都叫來!’他就扯起嗓子喊:‘山炮連的到這裏集合呀!’一會兒嘟嚕嘟嚕從高粱地裏出來一大堆,數一數40多個。他們領著,在前麵又找到了一門山炮。嘿嘿,我當時威風得很呢!”
筆者採訪當年的國民黨軍第70師上校參謀處長劉學基,他敘述該師和第32師覆滅的經過時說:“70師和32師被殲原因隻有八個字:兵無鬥誌,將帥恐慌。這是整個國民黨的膏育之症。”
他抽著煙,陷入昔日的回憶:
“自從劉鄧大軍6月30日渡過黃河,我們兵團的參謀部裏就開始亂套,朝今夕改,莫知所措。弄得各級參謀人員麵對著軍用地圖,不知該把手裏的小紙旗標誌往哪裏放。上下一樣,兩眼漆黑;人人都知有敵情,但誰也不知解放軍意圖何在。有人說下鄆城取荷澤,有人說下鄆城取濟寧。直到4日鄆城吃緊,70師集結金鄉後,依然爭論不休。
“5日奉命轉進嘉祥,夜裏抵達紙坊街,忽又命令轉到濟寧。連夜馬不停蹄,6日趕到濟寧,人困馬乏。9日又奉命進駐嘉祥,讓確保嘉祥。10日復命除留278團外,全部向巨野前進。待11日進至楊官屯,忽聞羊山集被圍,全蒙了:這叫什麽事呀?共軍怎麽就從天上掉下來了?
兵團指揮官王敬久一麵電告徐州,一麵連忙命我師集結六營集,與獨山之32師靠近,以相互策應。當時我們哪裏知道這是給人家‘送禮’呢!劉鄧大軍步步圍近,官兵惶恐萬狀。13日下午,32師師長率部到六營集後,與陳師長商定,當夜向嘉祥突圍。忽接王敬久電,嚴令不準動;及14日晨,又電令兩師並進,向金鄉撤退。
“結果這天夜裏炮聲大作,部隊剛出六營集就中了伏兵,許多官兵莫名其妙突然中彈,像割斷喉管的大公雞一樣,亂蹦亂跳,很快就潰不成軍,人人自逃活路,東跑一陣,迎頭有槍聲,就向西跑一陣,迎頭又有槍聲,再轉向東,人馬輜重全部失控了。那真是亂兵、亂將、亂馬、亂車、亂炮,亂沖亂撞、亂喊亂叫……”
劉學基閉上眼,搖著頭,不堪回首。良久,才又說:“……彩號和被擠撞倒的人都來不及重新站起來,就被人馬活活踏死。我親眼看見177團2營營長江樹屏負傷倒地,被師長的馬踏死。師長在馬上一臉驚恐,帽子也跑掉了。”
劉學基無限感慨:“70師自日寇投降即開赴台灣接受訓練,足足一年半,可是真正用之戰場與解放軍交手不足24小時而已。”
六營集大捷:殲滅國民黨軍整編第32師全部(師長唐永良僅以身免),殲滅第70師(缺一個團),共計19000人。生俘第70師中將師長陳頤鼎、副師長羅哲東。繳獲山炮、野炮30門,戰防炮10門,迫擊炮40門,六○炮161門,輕重機槍517挺,長短槍4625支,子彈100萬發,各種炮彈1000餘發,電台21部,騾馬857匹,軍用大車181輛。
第70師師長陳頤鼎原以為自己逃脫了,最終還是當了俘虜——
是日晚,陳頤鼎和羅哲東在混亂中落荒而逃,一氣驅馬50餘裏。槍聲消逝了。天邊一彎殘月淡淡的。夜風起了,多少有些涼意。
陳頤鼎鬆下馬僵。
路邊高粱葉子嘩嘩響。
羅哲東驚問:“誰?”
沒有回答。
陳頤鼎說:“是風。這裏不會有他們的人。”
“師座,我們去濟寧?”
“不,去嘉祥。那裏畢竟還有我們的一個團。”陳頤鼎說出這句話,方意識到一夜之間他丟了一個師,一陣悲愴。
羅哲東和陳頤鼎是多年的搭檔,配合默契,私交很深。他此刻的心情和師長一樣。少時看《三國》,讀到關公敗走麥城,一種大英雄的悲壯沖腹而動。而今全軍覆沒,月冷風清,馬蹄踏踏,敲著萬籟的死寂,除去淒涼便是遊魂般的茫然,竟無半點悲壯之感。作為軍人,這也許是最大的悲哀了吧?
羅哲東突然駐馬:“師長,我去方便一下。”
如此駐馬“方便”,沒出10裏竟數次。
陳頤鼎內心一陣自疚,很覺得對不住這位仁兄。
羅哲東腸胃不好已有月餘,本來也不至拖這麽久,隻是連日奔波,食宿不定,越拖越重。陳頤鼎曾多次讓羅哲東到徐州治病,羅哲東說:“你我多年同舟共濟,這個關口我哪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