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最盼的是星期天,因為星期天能在家裏吃上熱飯,能見到媽媽、六叔六嬸和哥嫂這些親人。但這一星期臣子卻覺得過得很快,轉眼就到了星期天。放學以後,同學們都高高興興收拾東西準備回家,臣子的心裏卻是忐忑不安,順治知道臣子的心事,走上前去拉著他的手說了一句:“回吧,總是要讓大人知道的。”臣子沒有說話,和同村的四位同學相跟著出了校門。一路上,他心思重重,一直拉在別人的後麵,磨磨蹭蹭回到了自己的家裏。


    “媽,我犯下事了!”臣子看著媽媽怯懦地說道。


    “犯下什麽事了?”媽媽平靜地問道。


    “星期二輪我端飯,因為下雨路滑,我滑倒了,把學校灶上的米湯瓦盆打了,要給人家賠的。”從來不會說謊的臣子如實向母親說道。韓三倩聽了後,心裏很不高興,但卻沒有責備他兒子,臉露不悅地對兒子說道:“打了灶上的米湯盆,就得賠人家的。”


    臣子沒有說話,韓三倩便接著問兒子:“你知道那米湯瓦盆值多少錢嗎?”臣子趕緊回答道:“管理員說了,兩毛六分錢。”


    知子莫若母,自己的兒子自己最了解,臣子從來不亂花錢,也不會說謊,這一點韓三倩是非常放心的,隻是口袋裏實在沒錢,又平添了這個不算小的負擔,心裏才有點不高興。韓三倩沒有責備小兒子,更沒有動手打他,隨手將口袋裏的所有錢全部掏了出來,數了兩遍。一共兩毛一分錢,還差五分錢。韓三倩無奈地去找了大兒媳,向大兒媳要了五分錢。


    韓三倩把兩毛六分錢放到兒子手上的時候臉上掛上了疼愛的微笑說了一句話:“以後做啥事一定要小心一些,不要毛手毛腳的,像個急猴子一樣。”


    看到媽媽臉上的笑容臣子如釋重負,提在喉嚨口的那顆心總算放下了,當他接到母親給的兩毛六分錢的時侯,手顫抖了,是自己的不小心給媽媽平添了這麽一個負擔,懊悔的心情讓他自責不已


    婚事 [本章字數:5323 最新更新時間:2013-11-13 23:09:44.0]


    009 婚 事


    一九四二年冬天,臣子還在學校裏上學,家裏卻發生了一件事情。


    這天,和臣子他們家住一條巷的老漢薛緒才來到臣子家裏,韓三倩有禮貌地給這位老人倒了一杯水。緒才坐下以後笑著對韓三倩說道:“我想給你家臣子保舉個媳婦”。韓三倩臉上露出了笑容,高興地趕緊說道:“那我得先謝你這個大媒了!”


    “長旺村(首陽村)鄭林和有一個女子叫鄭四聰沒有訂婚,鄭林和在西安警察局裏幹公事不在家,林和的妻子曾向我女兒打聽過你們家的臣子,想把女兒嫁到你家。”薛緒才說道。


    聽了薛緒才的話,韓三倩心裏明白了。前不久,東侯度村的姚占元來到西侯度,在韓三倩家坐了一會兒,說了一些家常話,閑聊期間了解到韓三倩的小兒子臣子還沒有定婚,姚占元是鄭林和的小舅子,是鄭四聰的大舅,估計就是姚占元在中間撮合此事。


    想到這些,韓三倩很高興地對薛緒才說道:“好呀!那就拜託您老人家給我家臣子當個大媒!”


    “好說!好說!這事好辦,女方家已經有意,婚事肯定一說就成。我來就是這個意思,就想給你們家臣子把這件事湊成。”薛緒才當仁不讓,慷慨應允。


    薛緒才走了以後,韓三倩簡單收拾了一下,就去了長旺村。她想到妹夫家向妹妹、妹夫了解鄭林和家裏的情況,了解鄭四聰的情況。鄭安富如實地對韓三倩說道:“鄭林和在西安警察局幹事,她的婆娘也去了西安,四聰和她奶奶在屋裏。那個老太太是個老思想,人也很好。四聰那孩子很本分,也很勤快,我看能行。”聽了鄭妥富的話後,韓三倩心裏踏實了。家長裏短的閑聊中,鄭妥富兩口子比較詳細地向三倩介紹了鄭林和的家庭情況。


    韓三倩到長旺村去了一趟,也弄明白了此事的原委:因為是鄰村,姚占元對薛廷臣家庭的情況比較了解,也知道韓三倩的為人處世。他知道韓三倩人緣好,妯娌之間、婆媳之間的團結和睦在周圍鄰村是出了名的,於是姚占元便和他姐姐商量,勸他姐姐把女兒鄭四聰許給韓三倩家。當然,他是孩子的大舅,不可能出麵來說這件事。鄭林和兩口子也早有風聞,知道韓三倩和藹善良,勤勞賢德,教子有方,在周圍鄰村很有名氣,就想把女兒嫁到韓三倩家。也正好西侯度村薛緒才的女兒就嫁到他們鄭家,是鄭四聰的嬸子,於是四聰媽便向妯娌打聽了韓三倩小兒子臣子的情況,並透露了托人說合的意思。薛緒才的女兒也很願意湊成這件好事,便特此回了一趟娘家,將此事告知了父母,熱心的薛緒才便登門給韓三倩透了信,並根據女兒的述說,向韓三倩介紹了鄭林和家庭及鄭四聰的情況。


    從長旺回到家以後,韓三倩就決定了打發媒人給兒子說這個媳婦。


    媒人當然就是薛緒才了。


    在解放前,兒女的婚姻完全是由父母包辦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個自西周春秋時期確定的婚姻禮儀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其實,這種婚姻製度有不好的一麵,也有好的一麵。不好的一麵是每個人的喜好和性格父母不一定了解,完全聽從父母的話,按照父母的意願去確定自己的婚姻,這樣造成的婚姻可能會因為兩人性格不合導致以後婚姻家庭的隱患。好的一麵是因為父母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對配偶一方的家庭情況、父母性格、品性打聽和了解的比較多,對自己的兒女也是非常盡心。另外,自奴隸社會末期到封建社會,一直推崇的是儒家的仁義禮孝。父母是帶子女來到世界上的人,所以子女的人生要聽從父母的安排,才能體現孝道。這種習慣流傳遠久,也就變成了古代的一種婚約習慣。就這樣,薛廷臣和鄭四聰這個相互之間不認識的兩個少年,在大人的包辦下就確定成了夫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豁達人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雷首山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雷首山人並收藏豁達人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