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裏,我們可以推論:寫金字塔經文的人既然有如此長遠的時間概念,必定擁有非常正確的曆法,而且還是經過精密計算、複雜的曆法。因此,古埃及人擁有和瑪雅人一樣複雜的日曆,應不足為奇。然而,古埃及人對曆法的理解,不但沒有隨著歲月進步,反而越來越退步7。給人的印象是他們的知識體係在非常悠遠的古代已完成,然而隨著時間的沖刷,知識卻逐漸流失。這個觀點,可以在古埃及的文獻中得到佐證。古埃及人公開地表達,日曆是他們的遺產,而且他們相信這份遺產"來自諸神"。
在後麵的章節中,我們會對"諸神"的真正身分,做更詳細的探討。不過,不論是何方神祗,他們必曾花了許多的時間,觀測天象,尤其在積存關於天狼星的知識方麵,著力很多。古埃及人有一套非常便利的天狼星周期曆法概念,他們認定是天神所賜予的(古代埃及曆的周期為1460年,太陽曆法的周期則為1461年)。這一點更可以佐證上述的觀點。
天狼星周期,用技術性語言來說,便是"天狼星再度與太陽在同樣地方升起的周期"。天狼星在固定的季節中,會自天空中消失,然後,又會在太陽升空天亮之前,從東方的天空升起。就時間而言,這個周期——除去小數點的尾數後——為365.25日。後麵的尾數很長,但簡單地說,就是太陽曆的12分鍾而已。
令人感到好奇的是,在肉眼可觀察到的2000顆星星中,
1精確地以365-日的周期,與太陽一起升起的星星隻有一顆,
4而這便是天狼星"正確的運動"(proper motion,這顆星球在宇宙中運動的速度),加上歲差運動的結果。同時,古埃及的曆法,特地將天狼星比太陽先升空的那一天,定為元旦日。而在事前,在金字塔經文編纂地的海裏歐波裏斯,古埃及人便已經計算好元旦日的到來,並通知尼羅河上下所有的神殿。
金字塔經文將天狼星稱為"新年之名"(her name of the new year)。加上一些其他相關章節(例如第669節),我相信天狼星曆至少和金字塔經文的歷史一樣久遠。而它們兩者的起源,都被包圍在遙遠的太古迷霧中8。其中最令人不解的謎便是,在這麽久遠的太古時代,誰能有這麽高超的知識技術,能夠觀察、記錄到太陽與天狼星周期之間,非常巧合地差365.25日?法國的數學家史瓦勒·魯比茲(r.a.schwaller
de lubicz)曾經說過,天狼星的周期為"完全料想不到的意外天體現象"。
對於發現這種純屬偶然現象的偉大科學家,我們除了敬佩,無話可說。二重星的天狼星被選中,是因為在無數的星星中,它是惟一以正確的方向,移動了必要的距離的星球。我們一直到最近都忘記,其實早在4000年前,人類便已經知道了這個現象,而能夠發現這個現象前,需要長時間觀察天體運動才行。
從金字塔經文中,我們得到的印象是:長時間正確觀測星象,並做成科學性記錄,是史前的埃及人經傳承而得到的遺產。
另外一個謎題,由此而生……
是善本,還是翻譯本?
大英博物館埃及古文物管理人,同時也是權威象形文字詞典的作者華理士·布奇,在他去世的那一年,曾經坦承道:
金字塔經文研究有多重的困難。書中出現的詞彙,有非常多意義不明的地方……文章的結構,令嚐試翻譯者非常困惑。句子中有一些完全不知道的字眼,使得文字本身成為無法解開的謎語。我們隻能合理地推測,這些文章是用在葬體上的。但是很明顯地,這些文章被使用的期間,前後不過一百來年。我們完全無法理解,為什麽到了第五王朝時,突然開始使用,到第六王朝結束左右,卻又不再使用。
為什麽隻在很短的期間使用?答案可能是,金字塔經文為一古老資料的善本,第五王朝最後的法老王烏納斯,和他在第六王朝的幾個繼承人,曾將這些經文刻在自己的金字塔的墓石上,以嚐試永遠保存經文。布奇認為可能性極大。他覺得有證據顯示,至少有一些原始資料是非常古老的:
部分章節顯示,負責摹寫善本,並讓工匠將它們刻在石板上的人,對內文並不了解。我們得到的意向是,負責摹寫的祭司,從幾個不同的時代、內容迥異的文獻中,引出這些內容……
不過,布奇的理論,建立在古埃及的原始資料的基礎之上。他沒有想到另外一種可能性,那就是祭司們所寫成經文並非繕謄原始資料,而是將另外一種語言翻譯成象形文字,製作成後來所謂的原始資料。假設那種真正原始的文字包含了許多技術專有名詞,和古埃及中並不存在的觀念、物品的話,翻譯出來的作品,也就是金字塔經文,自然會給人文字怪異的印象了。再說,如果繕譽和翻譯的工作,是發生在第六王朝尾聲的話,其實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麽後來便不再有雕刻的金字塔經文:祭司的使命,也就是翻譯神聖文獻,創造一個永久性的象形文字記錄工作,一旦完成以後,這項工作自然沒有必要再繼續了。而這神聖的翻譯工作,在烏納斯王於公元前2356年繼位時,應該已經持續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是。
"開天闢地"的最後記錄?
我和桑莎心不甘情不願地再度上路。希望在天黑以前,盡量趕到最接近阿比多斯的地方,其實我們希望至少在古蹟待一會兒,但是在烏納斯王墓嚴肅的晦暗和自古代傳來聲音的吸引下,我們已不知不覺停留了近兩小時之久了。彎著腰,我們走出烏納斯王墓,攀爬上陡峭的通路,走向古蹟出口。在這齣口附近,我們暫停腳步,讓眼睛適應早晨已經相當強烈的陽光。趁這個空檔,我瀏覽了一下金字塔本身,發現它外表分崩離析,已相當荒蕪,隻剩下大量的瓦礫,幾乎到看不見原始形狀的地步_一些尚稱完整的裝飾用石板中,可以看出原始的做工相當粗糙,與年代更為久遠的基沙金字塔的精緻是無法相比的。從一般的歷史角度,我們很難解釋這種現象。通常我們認定人類文明必須是經過一定的進化過程演變而來的,因此,年代接近的文物通常要比年代久遠所建造的物品要精細、成熟才對。但是這個說法無法適用於埃及金字塔。理論上,建造於比較後期的烏納斯金字塔,不論在設計、建築技術上,應該都優於基沙的金字塔群;因為,按照正統學派古埃及學者的看法,後者至少比前者要古老上200年。
在後麵的章節中,我們會對"諸神"的真正身分,做更詳細的探討。不過,不論是何方神祗,他們必曾花了許多的時間,觀測天象,尤其在積存關於天狼星的知識方麵,著力很多。古埃及人有一套非常便利的天狼星周期曆法概念,他們認定是天神所賜予的(古代埃及曆的周期為1460年,太陽曆法的周期則為1461年)。這一點更可以佐證上述的觀點。
天狼星周期,用技術性語言來說,便是"天狼星再度與太陽在同樣地方升起的周期"。天狼星在固定的季節中,會自天空中消失,然後,又會在太陽升空天亮之前,從東方的天空升起。就時間而言,這個周期——除去小數點的尾數後——為365.25日。後麵的尾數很長,但簡單地說,就是太陽曆的12分鍾而已。
令人感到好奇的是,在肉眼可觀察到的2000顆星星中,
1精確地以365-日的周期,與太陽一起升起的星星隻有一顆,
4而這便是天狼星"正確的運動"(proper motion,這顆星球在宇宙中運動的速度),加上歲差運動的結果。同時,古埃及的曆法,特地將天狼星比太陽先升空的那一天,定為元旦日。而在事前,在金字塔經文編纂地的海裏歐波裏斯,古埃及人便已經計算好元旦日的到來,並通知尼羅河上下所有的神殿。
金字塔經文將天狼星稱為"新年之名"(her name of the new year)。加上一些其他相關章節(例如第669節),我相信天狼星曆至少和金字塔經文的歷史一樣久遠。而它們兩者的起源,都被包圍在遙遠的太古迷霧中8。其中最令人不解的謎便是,在這麽久遠的太古時代,誰能有這麽高超的知識技術,能夠觀察、記錄到太陽與天狼星周期之間,非常巧合地差365.25日?法國的數學家史瓦勒·魯比茲(r.a.schwaller
de lubicz)曾經說過,天狼星的周期為"完全料想不到的意外天體現象"。
對於發現這種純屬偶然現象的偉大科學家,我們除了敬佩,無話可說。二重星的天狼星被選中,是因為在無數的星星中,它是惟一以正確的方向,移動了必要的距離的星球。我們一直到最近都忘記,其實早在4000年前,人類便已經知道了這個現象,而能夠發現這個現象前,需要長時間觀察天體運動才行。
從金字塔經文中,我們得到的印象是:長時間正確觀測星象,並做成科學性記錄,是史前的埃及人經傳承而得到的遺產。
另外一個謎題,由此而生……
是善本,還是翻譯本?
大英博物館埃及古文物管理人,同時也是權威象形文字詞典的作者華理士·布奇,在他去世的那一年,曾經坦承道:
金字塔經文研究有多重的困難。書中出現的詞彙,有非常多意義不明的地方……文章的結構,令嚐試翻譯者非常困惑。句子中有一些完全不知道的字眼,使得文字本身成為無法解開的謎語。我們隻能合理地推測,這些文章是用在葬體上的。但是很明顯地,這些文章被使用的期間,前後不過一百來年。我們完全無法理解,為什麽到了第五王朝時,突然開始使用,到第六王朝結束左右,卻又不再使用。
為什麽隻在很短的期間使用?答案可能是,金字塔經文為一古老資料的善本,第五王朝最後的法老王烏納斯,和他在第六王朝的幾個繼承人,曾將這些經文刻在自己的金字塔的墓石上,以嚐試永遠保存經文。布奇認為可能性極大。他覺得有證據顯示,至少有一些原始資料是非常古老的:
部分章節顯示,負責摹寫善本,並讓工匠將它們刻在石板上的人,對內文並不了解。我們得到的意向是,負責摹寫的祭司,從幾個不同的時代、內容迥異的文獻中,引出這些內容……
不過,布奇的理論,建立在古埃及的原始資料的基礎之上。他沒有想到另外一種可能性,那就是祭司們所寫成經文並非繕謄原始資料,而是將另外一種語言翻譯成象形文字,製作成後來所謂的原始資料。假設那種真正原始的文字包含了許多技術專有名詞,和古埃及中並不存在的觀念、物品的話,翻譯出來的作品,也就是金字塔經文,自然會給人文字怪異的印象了。再說,如果繕譽和翻譯的工作,是發生在第六王朝尾聲的話,其實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麽後來便不再有雕刻的金字塔經文:祭司的使命,也就是翻譯神聖文獻,創造一個永久性的象形文字記錄工作,一旦完成以後,這項工作自然沒有必要再繼續了。而這神聖的翻譯工作,在烏納斯王於公元前2356年繼位時,應該已經持續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是。
"開天闢地"的最後記錄?
我和桑莎心不甘情不願地再度上路。希望在天黑以前,盡量趕到最接近阿比多斯的地方,其實我們希望至少在古蹟待一會兒,但是在烏納斯王墓嚴肅的晦暗和自古代傳來聲音的吸引下,我們已不知不覺停留了近兩小時之久了。彎著腰,我們走出烏納斯王墓,攀爬上陡峭的通路,走向古蹟出口。在這齣口附近,我們暫停腳步,讓眼睛適應早晨已經相當強烈的陽光。趁這個空檔,我瀏覽了一下金字塔本身,發現它外表分崩離析,已相當荒蕪,隻剩下大量的瓦礫,幾乎到看不見原始形狀的地步_一些尚稱完整的裝飾用石板中,可以看出原始的做工相當粗糙,與年代更為久遠的基沙金字塔的精緻是無法相比的。從一般的歷史角度,我們很難解釋這種現象。通常我們認定人類文明必須是經過一定的進化過程演變而來的,因此,年代接近的文物通常要比年代久遠所建造的物品要精細、成熟才對。但是這個說法無法適用於埃及金字塔。理論上,建造於比較後期的烏納斯金字塔,不論在設計、建築技術上,應該都優於基沙的金字塔群;因為,按照正統學派古埃及學者的看法,後者至少比前者要古老上2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