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完全可以接受這個信仰係統的存在,而且相信因為有這個信仰,埃及人才有動機從事如此大規模的動員。但是讓我無法理解的是,埃及人為什麽需要用一個又是迴廊、又是走道、又是房間、又是隧道,且重達600萬噸的龐大而複雜的機關裝置,來達成這個神秘的、精神的、象徵性的目的。
站在大甬道中,我恍若置身於一個巨大機關的深處,不但被它的無可否認的美感(一種沉重的、近乎專製的美感)吸引,更被它毫無裝飾的樸實所衝擊(既沒有神像,也沒有浮雕或任何其他可以讓人聯想到宗教、崇拜的文字)。大甬道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一種特定的目的感。建造者在設計、建造的當時,顯然為它設定特定的功能與目的。但在這同時,我也不能不意識到大甬道整體醞釀出的一種莊嚴而沉重的氣氛,以及在建造時的一絲不苟。
我在大甬道上,大約在中途點上,感覺到迴廊前後的燈和影,在石壁上舞動。停住腳步,我向上仰望陰影中的屋頂——那支持著整個埃及大金字塔重量的圓拱型屋頂。突然間,我的心中充滿了敬畏:這一棟由石塊堆積而成的巨型建築物是如此古老,而我竟會如此地信任它,站在它內部的正中央,毫不懷疑地將自己的生命交付給它。大甬道的屋頂上堆積而起的大石塊——坡度一塊比一塊陡峭——為它的高技術水準做了最好的注釋。偉大的考古及測量學家弗林德·培崔曾對大甬道做了如下的觀察:
每塊天花石板下側的邊緣上,都有一個如爪牙一般的凸出物,正好嵌入牆壁上部的一個切口上。因此,上麵的一塊石板並不會帶給下麵一塊任何壓力。就這樣,石板分別由側牆支撐下,互相交錯。
理論上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時,還處於剛從狩獵式生活中脫出不久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他們能夠成就如此複雜的工程,著實令人難以想像。
沿著2英尺寬的中央溝槽中,我再度往大甬道的上方走去。近代人在地上用木頭鋪設了一個地板,再加上扶手,使得上行已不是什麽困難的事。但是在古代,石灰岩的地板經打磨後,非常光滑,而向上的坡度又有26度之陡,平常人幾乎無法走在上麵。
那麽他們要上去時是怎麽攀爬的?曾有人爬上去過嗎?
遠方大甬道的尾端,可模糊地看到"王殿"的入口,頂立在昏暗中,對所有前來參謁但心中充滿疑問的旅人招手。
第38章 三維遊戲
我終於到達了大甬道的盡頭,並登上3英尺的一座大理石高台。與王後殿一樣,這座高台坐落在金字塔東西軸上麵,因此正好成為金字塔南北的分際點1。外觀看起來有一點像祭壇的這一高台,在王殿入口前形成一個四角的平台。
我稍留腳步,回頭俯視大甬道,再確認頭頂上沒有任何的裝飾或有宗教意義的肖像。與古埃及信仰係統有關的象徵性記號,一樣也看不到。放眼看去,隻見一條長達153英尺,由幾何學創造出來的深遠空間,在冷漠的規則性中,顯現出一股幾乎如機械一般的簡要質樸。
向上,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大甬道上方東麵的牆壁上有一個黑洞。沒有人知道這個洞是誰、在什麽時候鑿的,也不知道它有多深,隻知道從這裏可以進入王殿上五間減壓室的第一間。1837年,豪爾·衛斯進來探險時,為擴大洞穴空間,以進入另外四間減壓室,故意把這洞穴的牆壁打掉。從這裏,我再度往下眺望,可以看到大甬道下西麵牆壁的縱向坑洞的入口。這條幾乎呈垂直狀的坑洞長約160英尺,經過金字塔的中心,連接地下深層通道。
為什麽金字塔需要構造如此複雜的縱向坑洞及通道?剛開始時,我完全無法理解。大金字塔中藏有太多詭秘,均非我們能夠輕易理解的。不過我發現,當我們願意付出時間與精力去理解它時,它的回報便會遠遠超越付出。
例如,假設你是很有數字觀念的人,自然會想要知道金字塔的高度、周長,並會對兩者與π之間的關係感到非常有興趣,從這裏,如果你想知道更多金字塔結構裏麵暗藏的複雜、難解的數學難題,這些題目多年來就靜靜地躺在金字塔中,等你去發掘、探究。
而當你著手去解開難題時,整個發掘、探究的過程,就像是進入一部預先經過精心設計的程式,冥冥中有一股推動的力量,引導你前進。再一次,我開始思考,金字塔是否可能,從設計之初,便想塑成一個考驗後人的巨大挑戰,或做成一個龐大的學習裝置,將特定的知識傳承給後人……甚或是一個立在沙漠上的三維互動性拚圖遊戲,供後人解謎。
前堂探秘
王殿入口僅3英尺6英寸高,任何一個正常人進入時,都必須先彎腰。進去不到4英尺處,便有一間"前堂"(ante插mber),屋頂豁然開朗地拉至12英尺的高度。東麵與西麵的牆壁鋪的是紅色玄武岩。牆壁上有4條有相當寬度的縱向渠道。古埃及學者認為當年在這上麵必定安裝了有厚石板做的吊門。4條渠道中,有3條一路凹到地麵,內部則空無一物,但第四條(也是最北麵的那條),隻挖到入口的屋頂高度(離地麵3英尺6英寸),凹槽裏還嵌有一塊巨型的玄武岩石板,大約有9英寸厚、6英尺高。這一塊石板擋在入口前,好似屏障一般,與入口之間隻有21英寸的空間,與屋頂的間隔也隻有2英尺多一點而已。雖然我們不明白它真正的用途,但也對古埃及學者將它視為防止盜墓者進入的裝置一說,礙難同意。
站在大甬道中,我恍若置身於一個巨大機關的深處,不但被它的無可否認的美感(一種沉重的、近乎專製的美感)吸引,更被它毫無裝飾的樸實所衝擊(既沒有神像,也沒有浮雕或任何其他可以讓人聯想到宗教、崇拜的文字)。大甬道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一種特定的目的感。建造者在設計、建造的當時,顯然為它設定特定的功能與目的。但在這同時,我也不能不意識到大甬道整體醞釀出的一種莊嚴而沉重的氣氛,以及在建造時的一絲不苟。
我在大甬道上,大約在中途點上,感覺到迴廊前後的燈和影,在石壁上舞動。停住腳步,我向上仰望陰影中的屋頂——那支持著整個埃及大金字塔重量的圓拱型屋頂。突然間,我的心中充滿了敬畏:這一棟由石塊堆積而成的巨型建築物是如此古老,而我竟會如此地信任它,站在它內部的正中央,毫不懷疑地將自己的生命交付給它。大甬道的屋頂上堆積而起的大石塊——坡度一塊比一塊陡峭——為它的高技術水準做了最好的注釋。偉大的考古及測量學家弗林德·培崔曾對大甬道做了如下的觀察:
每塊天花石板下側的邊緣上,都有一個如爪牙一般的凸出物,正好嵌入牆壁上部的一個切口上。因此,上麵的一塊石板並不會帶給下麵一塊任何壓力。就這樣,石板分別由側牆支撐下,互相交錯。
理論上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時,還處於剛從狩獵式生活中脫出不久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他們能夠成就如此複雜的工程,著實令人難以想像。
沿著2英尺寬的中央溝槽中,我再度往大甬道的上方走去。近代人在地上用木頭鋪設了一個地板,再加上扶手,使得上行已不是什麽困難的事。但是在古代,石灰岩的地板經打磨後,非常光滑,而向上的坡度又有26度之陡,平常人幾乎無法走在上麵。
那麽他們要上去時是怎麽攀爬的?曾有人爬上去過嗎?
遠方大甬道的尾端,可模糊地看到"王殿"的入口,頂立在昏暗中,對所有前來參謁但心中充滿疑問的旅人招手。
第38章 三維遊戲
我終於到達了大甬道的盡頭,並登上3英尺的一座大理石高台。與王後殿一樣,這座高台坐落在金字塔東西軸上麵,因此正好成為金字塔南北的分際點1。外觀看起來有一點像祭壇的這一高台,在王殿入口前形成一個四角的平台。
我稍留腳步,回頭俯視大甬道,再確認頭頂上沒有任何的裝飾或有宗教意義的肖像。與古埃及信仰係統有關的象徵性記號,一樣也看不到。放眼看去,隻見一條長達153英尺,由幾何學創造出來的深遠空間,在冷漠的規則性中,顯現出一股幾乎如機械一般的簡要質樸。
向上,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大甬道上方東麵的牆壁上有一個黑洞。沒有人知道這個洞是誰、在什麽時候鑿的,也不知道它有多深,隻知道從這裏可以進入王殿上五間減壓室的第一間。1837年,豪爾·衛斯進來探險時,為擴大洞穴空間,以進入另外四間減壓室,故意把這洞穴的牆壁打掉。從這裏,我再度往下眺望,可以看到大甬道下西麵牆壁的縱向坑洞的入口。這條幾乎呈垂直狀的坑洞長約160英尺,經過金字塔的中心,連接地下深層通道。
為什麽金字塔需要構造如此複雜的縱向坑洞及通道?剛開始時,我完全無法理解。大金字塔中藏有太多詭秘,均非我們能夠輕易理解的。不過我發現,當我們願意付出時間與精力去理解它時,它的回報便會遠遠超越付出。
例如,假設你是很有數字觀念的人,自然會想要知道金字塔的高度、周長,並會對兩者與π之間的關係感到非常有興趣,從這裏,如果你想知道更多金字塔結構裏麵暗藏的複雜、難解的數學難題,這些題目多年來就靜靜地躺在金字塔中,等你去發掘、探究。
而當你著手去解開難題時,整個發掘、探究的過程,就像是進入一部預先經過精心設計的程式,冥冥中有一股推動的力量,引導你前進。再一次,我開始思考,金字塔是否可能,從設計之初,便想塑成一個考驗後人的巨大挑戰,或做成一個龐大的學習裝置,將特定的知識傳承給後人……甚或是一個立在沙漠上的三維互動性拚圖遊戲,供後人解謎。
前堂探秘
王殿入口僅3英尺6英寸高,任何一個正常人進入時,都必須先彎腰。進去不到4英尺處,便有一間"前堂"(ante插mber),屋頂豁然開朗地拉至12英尺的高度。東麵與西麵的牆壁鋪的是紅色玄武岩。牆壁上有4條有相當寬度的縱向渠道。古埃及學者認為當年在這上麵必定安裝了有厚石板做的吊門。4條渠道中,有3條一路凹到地麵,內部則空無一物,但第四條(也是最北麵的那條),隻挖到入口的屋頂高度(離地麵3英尺6英寸),凹槽裏還嵌有一塊巨型的玄武岩石板,大約有9英寸厚、6英尺高。這一塊石板擋在入口前,好似屏障一般,與入口之間隻有21英寸的空間,與屋頂的間隔也隻有2英尺多一點而已。雖然我們不明白它真正的用途,但也對古埃及學者將它視為防止盜墓者進入的裝置一說,礙難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