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毀帝華納科城的果然是一場可怕的天災。如果波士南斯基教授的估算正確,這場災難應該是發生在12000多年前。此後,盡管洪水逐漸消退,"高原上的文化不再興盛發展,反而陷入了全麵的、無可挽回的衰微"7。
媲美現代的農耕技術
地震引發的洪水淹沒帝華納科之後,這個地區又發生一連串地形上的劇變,促使這座港市加速衰落。地質的變動首先造成湖水暴漲,淹沒堤岸,接著卻又產生完全相反的效應:的的喀喀湖的水平麵日漸下降,湖麵口愈縮小。在往後的許多年中,的的喀喀湖逐漸幹竭,帝華納科城距離湖岸愈來愈遠,喪失了它的經濟命脈,最後變成孤立荒山中的一座廢墟。
同時,有跡象顯示,在這段時期中,帝華納科地區的氣候也變得口愈寒冷,不利五穀的生長8。氣候持續惡化的結果,今天連印第安人的主食玉蜀黍也無法正常生長,就連馬鈴薯也發育不全。
這一連串複雜事件所牽涉到的各種因素雖然不容易理清,但有一點似乎可以確定:地震引發的山洪淹沒帝華納科城之後不久,大水開始消退,這個地區又恢復了"一段時期的寧靜"。然後,慢慢地、無情地,"氣候開始惡化,變得異常苦寒。安第斯山區居民再也忍受不了,開始向外大量移民,遷徙到生活比較容易的地方"。9
高度文明的帝華納科居民——當地土著傳說中的"維拉科查人"——似乎是經過一番掙紮後才決定離開家園。的的.喀喀湖周遭的高原台地,處處充斥著證據,顯示這些人曾經使用先進的、科學的農耕技術,以無比的耐心和智慧從事農業實驗,試圖彌補氣候惡化所造成的五穀歉收。例如,最後的研究顯示,在遠古時代,這個地區就已經有人對含有毒素的高地植物和塊莖進行精密的化學分析。這種分析,配合當地人發明的解毒技巧,使營養豐富卻含有毒素的蔬菜瓜果再度變得可食。華盛頓大學人類學係副教授大衛·布勞曼(david brow.man)指出:"這種解毒技術當初如何發展,至今仍未有令人滿意的解答。10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在那個古遠的時代,某個族群——學者迄今猶未辨識出他們的身分——曾經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在新近浮出的的喀喀湖水麵的土地上,開闢一畦畦波浪式高低起伏的農田。直到1960年代,學者對這種忽高忽低、溝渠縱橫的田壟所具備的功能才開始有正確的了解。當地印第安人管這種田地叫"哇魯·哇阿魯"(warnwaaru),遺蹟至今仍隱約可見。經專家鑑定,這些田地原本是一個複雜農耕體係的一部分,在史前時代即已完成,其功能"足以媲美現代的農耕技術"11。
近年來,考古學家和農藝學家將這兒的部分田壟重建。這些實驗田所生產的馬鈴薯,比最具生產力的傳統農田高出三倍之多。有一年冬天特別寒冷,但是,嚴重的霜害隻對實驗田造成"微小的損失"。第二年,田壟上的作物又熬過一場苦旱,接著"又經歷一場淹沒周遭所有農田的洪水"。事實上,這個由遠古時代某一神秘民族所發明的農耕技術,看似簡單,卻十分有效。它在玻利維亞鄉村地區的實驗非常成功,深受各國政府和國際開發組織的重視,紛紛在世界其他地區展開類似的實驗12
全世界最古老的語言
帝華納科城的維拉科查人留下的遺產,可能還包括當地艾瑪拉族印第安人今天所操的語言——根據一些專家的看法,這是全世界最古老的語言13。
1980年代,玻利維亞電腦專家伊凡·古茲曼(ivan guz mande rojas)意外地發現,艾瑪拉語不但極為古老,而且還可能是一種"人工製造"的語言——一種經過精心設計,刻意創造出來的語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句法十分嚴謹,語意非常明確,毫無模稜兩可的餘地;這對一般"自然"語言來說確實是不可思議的現象14。這種人工合成的、高度組織化的語法結構,使艾瑪拉語很容易轉化成電腦演算語言,用來將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語言:"艾瑪拉語可以當成一種中介語言使用。通過電腦演算,一份文件的語言可先翻譯成艾瑪拉語,再翻譯成其他任何一種語言。"15
一種表麵看來是人工製造的、具有電腦喜歡的那種句法的語言,今天隻在帝華納科附近一帶使用——這難道是單純的巧合嗎?今天的艾瑪拉語,難道不可能是傳說中高度文明的維拉科查人留下的遺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麽,他們還留下什麽遺產呢?南美洲高原上,我們還能不能找到這個古老的,已經被湮沒的文明遺留下的其他零星智慧呢?據說,擁有這些智慧的民族,在西班牙人入侵之前1萬年間,曾經在這個地區建立一連串多彩多姿、豐富無比的文化。也許,就是因為擁有這些智慧,納茲卡高原上的圖形才得以繪製完成呢!也許,這些智慧促使印加人的先輩,在馬丘比丘城堡和薩克賽畢曼神廟建造"不可思議"的石牆。
北進墨西哥
我心頭老是縈繞著這麽一幅景象:離開家園的維拉科查人"踩著"太平洋的"海水","神奇地消失"在大海中,如同許多傳說一再提到的。
這些遠遁海外的人到底去了哪裏?他們為什麽離開家園?在承認失敗、遠走高飛之前,他們為什麽要在帝華納科逗留那麽久,跟惡劣的環境搏鬥?他們究竟想在帝華納科達成什麽重大的目標?
媲美現代的農耕技術
地震引發的洪水淹沒帝華納科之後,這個地區又發生一連串地形上的劇變,促使這座港市加速衰落。地質的變動首先造成湖水暴漲,淹沒堤岸,接著卻又產生完全相反的效應:的的喀喀湖的水平麵日漸下降,湖麵口愈縮小。在往後的許多年中,的的喀喀湖逐漸幹竭,帝華納科城距離湖岸愈來愈遠,喪失了它的經濟命脈,最後變成孤立荒山中的一座廢墟。
同時,有跡象顯示,在這段時期中,帝華納科地區的氣候也變得口愈寒冷,不利五穀的生長8。氣候持續惡化的結果,今天連印第安人的主食玉蜀黍也無法正常生長,就連馬鈴薯也發育不全。
這一連串複雜事件所牽涉到的各種因素雖然不容易理清,但有一點似乎可以確定:地震引發的山洪淹沒帝華納科城之後不久,大水開始消退,這個地區又恢復了"一段時期的寧靜"。然後,慢慢地、無情地,"氣候開始惡化,變得異常苦寒。安第斯山區居民再也忍受不了,開始向外大量移民,遷徙到生活比較容易的地方"。9
高度文明的帝華納科居民——當地土著傳說中的"維拉科查人"——似乎是經過一番掙紮後才決定離開家園。的的.喀喀湖周遭的高原台地,處處充斥著證據,顯示這些人曾經使用先進的、科學的農耕技術,以無比的耐心和智慧從事農業實驗,試圖彌補氣候惡化所造成的五穀歉收。例如,最後的研究顯示,在遠古時代,這個地區就已經有人對含有毒素的高地植物和塊莖進行精密的化學分析。這種分析,配合當地人發明的解毒技巧,使營養豐富卻含有毒素的蔬菜瓜果再度變得可食。華盛頓大學人類學係副教授大衛·布勞曼(david brow.man)指出:"這種解毒技術當初如何發展,至今仍未有令人滿意的解答。10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在那個古遠的時代,某個族群——學者迄今猶未辨識出他們的身分——曾經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在新近浮出的的喀喀湖水麵的土地上,開闢一畦畦波浪式高低起伏的農田。直到1960年代,學者對這種忽高忽低、溝渠縱橫的田壟所具備的功能才開始有正確的了解。當地印第安人管這種田地叫"哇魯·哇阿魯"(warnwaaru),遺蹟至今仍隱約可見。經專家鑑定,這些田地原本是一個複雜農耕體係的一部分,在史前時代即已完成,其功能"足以媲美現代的農耕技術"11。
近年來,考古學家和農藝學家將這兒的部分田壟重建。這些實驗田所生產的馬鈴薯,比最具生產力的傳統農田高出三倍之多。有一年冬天特別寒冷,但是,嚴重的霜害隻對實驗田造成"微小的損失"。第二年,田壟上的作物又熬過一場苦旱,接著"又經歷一場淹沒周遭所有農田的洪水"。事實上,這個由遠古時代某一神秘民族所發明的農耕技術,看似簡單,卻十分有效。它在玻利維亞鄉村地區的實驗非常成功,深受各國政府和國際開發組織的重視,紛紛在世界其他地區展開類似的實驗12
全世界最古老的語言
帝華納科城的維拉科查人留下的遺產,可能還包括當地艾瑪拉族印第安人今天所操的語言——根據一些專家的看法,這是全世界最古老的語言13。
1980年代,玻利維亞電腦專家伊凡·古茲曼(ivan guz mande rojas)意外地發現,艾瑪拉語不但極為古老,而且還可能是一種"人工製造"的語言——一種經過精心設計,刻意創造出來的語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句法十分嚴謹,語意非常明確,毫無模稜兩可的餘地;這對一般"自然"語言來說確實是不可思議的現象14。這種人工合成的、高度組織化的語法結構,使艾瑪拉語很容易轉化成電腦演算語言,用來將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語言:"艾瑪拉語可以當成一種中介語言使用。通過電腦演算,一份文件的語言可先翻譯成艾瑪拉語,再翻譯成其他任何一種語言。"15
一種表麵看來是人工製造的、具有電腦喜歡的那種句法的語言,今天隻在帝華納科附近一帶使用——這難道是單純的巧合嗎?今天的艾瑪拉語,難道不可能是傳說中高度文明的維拉科查人留下的遺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麽,他們還留下什麽遺產呢?南美洲高原上,我們還能不能找到這個古老的,已經被湮沒的文明遺留下的其他零星智慧呢?據說,擁有這些智慧的民族,在西班牙人入侵之前1萬年間,曾經在這個地區建立一連串多彩多姿、豐富無比的文化。也許,就是因為擁有這些智慧,納茲卡高原上的圖形才得以繪製完成呢!也許,這些智慧促使印加人的先輩,在馬丘比丘城堡和薩克賽畢曼神廟建造"不可思議"的石牆。
北進墨西哥
我心頭老是縈繞著這麽一幅景象:離開家園的維拉科查人"踩著"太平洋的"海水","神奇地消失"在大海中,如同許多傳說一再提到的。
這些遠遁海外的人到底去了哪裏?他們為什麽離開家園?在承認失敗、遠走高飛之前,他們為什麽要在帝華納科逗留那麽久,跟惡劣的環境搏鬥?他們究竟想在帝華納科達成什麽重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