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巴比倫和亞述浮雕上看到的翁尼斯圖像,所呈現的正是身穿魚鱗衣的人物。如同帝華納科"修道增"所穿的,翁尼斯的衣裳主要的裝飾是魚鱗。另一個共同點是,巴比倫雕像雙手也握著神秘的器物。如果我沒記錯(後來經過查證,我的確沒記錯),這些器物和"修道增"手裏的東西並不完全相同,但兩者之間卻存在著一些顯著的相似點,令人無法忽視10。
卡拉薩薩雅廣場的另一尊巨大"偶像",矗立在高台東端,麵對城堡正門。它是用一整塊大灰石雕鑿而成,氣勢雄渾無比,身高約莫9英尺。這座雕像的頭顱十分碩大,昂然聳立在寬厚的肩膀上;它那張平板的臉孔毫無表情,隻管睜著兩隻眼眸,凝視遠方。它頭上戴著皇冠或某種束髮帶,頭髮編織成一串串髮捲,從肩上垂落下來,飄懸在腰後。
這座雕像身上裝飾的圖紋也十分繁複,使它整個看起來仿佛渾身刺青似的。如同"修道僧",它腰下穿著一件用魚鱗編織成、充滿魚類象徵的衣裳,而且手裏也握著兩件難以辨識的神秘器物。不過,它左手拿的卻不是一本精裝書,而是一個刀鞘,鞘口伸出一支叉形刀柄。右手握住的東西看起來有點像圓筒,中間狹窄,肩部和底部比較寬闊,頂端又再縮小。這個器物顯然由好幾節或部分組合而成,但沒有人猜得透它的用途究竟是什麽。
古生物圖像
離開魚衣雕像後,我終於來到"太陽門"前。它坐落在卡拉薩薩雅廣場西北角。
這座門巍然矗立,是用一整塊青灰色巨石雕鑿而成,寬約12.5英尺,高10英尺,厚18英寸,估計總重量達10噸。乍看之下,它使我們聯想起巴黎的凱旋門,雖然規模小得多。屹立在帝華納科古城廣場上,它有如一扇幽冥之門,連接兩個肉眼看不見的世界。這件石雕工程品質極高,被學者專家公認為"美洲的考古奇蹟"之一11。整座門最神秘、最耐人尋味的特徵,是雕刻在東正麵門楣上的那條所謂的"日曆橫飾帶"(calendarfrieze)。
在這條橫飾帶中間凸起的部分雕刻著一幅肖像。一般學者認為,像中人物就是維拉科查,但在這兒維拉科查卻被描繪成一位脾氣暴躁、隨時召喚天火懲罰人類的"神王"。不過,他個性中柔和、慈愛的一麵依然表露無遺——我們看見兩行眼淚沿著他的臉頰流淌下來。但是,他的臉孔卻緊緊繃著,神情十分嚴峻,頭上戴著的冠冕有如帝王一般威嚴,令人不敢逼視,而且,他手中還握著兩支雷電。20世紀最有名的一位神話學者約瑟·康貝爾門(joseph campbell)解釋個中的含義:"從太陽門流注入宇宙的神恩,和雷電代表的能量相同,而後者的威力足以摧滅一切,本身卻永遠不會毀滅……"12
我站在太陽門下,瀏覽門楣上的橫飾帶。這件造形優美勻稱的藝術品,雕刻著三排圖形,每排8個,總共24個,羅列在飾帶中間凸起的維拉科查雕像兩旁。這些圖形雖被認為具有日曆功能,迄今卻沒有一位專家提出合理的解釋。惟一可以確定的是,這些圖形都有一種奇異的、冷酷的、卡通式的特質,宛如一群機器人,邁著精確、僵硬的步伐,操兵似的走向位立在門循中央的維拉科查。這些圖形中,有些戴著鳥麵具,有些長著鷹鉤鼻,每一個手裏都握著一種器械,跟大神維拉科查手裏的雷電相似。
門楣橫飾帶的底部,雕刻著一種"回紋"圖形:一係列代表階梯金字塔的幾何圖形,連綿不絕排列在門楣上,有些直立,有些倒立,據說都具有曆法上的功能。在右邊第三列(以及比較模糊的左邊第三列),我看得出上麵雕刻的是一隻大象的頭顱、耳朵、長牙和鼻。這個發現令人驚異,因為美洲地區根本就沒有大象。不過,我後來找到的證據卻顯示,在史前時代,美洲確實曾經有過大象。一種學名為"居維象亞科"(cuvieronius)的哺乳動物,曾經出現在南美洲,尤其是在安第斯山脈南端,直到公元前10000年左右才突然滅絕。這種長鼻類動物類似今天的大象,具有長牙和長鼻,模樣兒酷似帝華納科古城太陽門上雕刻的"象"13。
我走前幾步,仔細觀察這幾隻大象。每一隻象都由兩隻麵對麵的兀鷹的頭部組合而成(頭頂的冠毛代表大象的"耳朵",脖子上半截代表"象牙")。以這種方式創造出來的動物,在我眼中仍舊是一頭大象,因為我知道,帝華納科古城的雕刻家慣於使用的一種獨特的、精妙的視覺技巧,就是用一種物體代表另一種物體,以達到象徵上的效果。因此,你在一座人物雕像臉孔上看到的耳朵,有可能是鳥的翅膀構成的。同樣地,一項精心雕琢的皇冠可能由好幾顆魚頭和兀鷹頭交織而成;雕刻家也可能用鳥兒的脖子和頭顱象徵人物的眉毛,用一隻動物的頭部代表一隻拖鞋的前端,諸如此類,不一而足。由於這個緣故,太陽門上用兀鷹頭組合成的大象,並不單純是視覺上的幻象,而是一種極具創意的合成技巧,跟門楣橫飾帶的整體藝術風格完全吻合。
雕刻在太陽門上的一群風格獨特的動物圖像中,我也發現其他一些已經絕種的生物。根據我的研究,其中一種生物已經被專家辨識為"劍齒獸"(t0xodon)14。它是一種三趾兩棲哺乳動物,身長大約9英尺,肩高5英尺,模樣酷似犀牛與河馬雜交生下的一種體型矮胖粗短的動物。如同"居維象亞科"哺乳動物,劍齒獸在鮮新世(pliocene,大約160萬年前)末期,曾經活躍於南美洲,直到洪積世(pleistocene,大約12000年前)結束時也絕種15。
卡拉薩薩雅廣場的另一尊巨大"偶像",矗立在高台東端,麵對城堡正門。它是用一整塊大灰石雕鑿而成,氣勢雄渾無比,身高約莫9英尺。這座雕像的頭顱十分碩大,昂然聳立在寬厚的肩膀上;它那張平板的臉孔毫無表情,隻管睜著兩隻眼眸,凝視遠方。它頭上戴著皇冠或某種束髮帶,頭髮編織成一串串髮捲,從肩上垂落下來,飄懸在腰後。
這座雕像身上裝飾的圖紋也十分繁複,使它整個看起來仿佛渾身刺青似的。如同"修道僧",它腰下穿著一件用魚鱗編織成、充滿魚類象徵的衣裳,而且手裏也握著兩件難以辨識的神秘器物。不過,它左手拿的卻不是一本精裝書,而是一個刀鞘,鞘口伸出一支叉形刀柄。右手握住的東西看起來有點像圓筒,中間狹窄,肩部和底部比較寬闊,頂端又再縮小。這個器物顯然由好幾節或部分組合而成,但沒有人猜得透它的用途究竟是什麽。
古生物圖像
離開魚衣雕像後,我終於來到"太陽門"前。它坐落在卡拉薩薩雅廣場西北角。
這座門巍然矗立,是用一整塊青灰色巨石雕鑿而成,寬約12.5英尺,高10英尺,厚18英寸,估計總重量達10噸。乍看之下,它使我們聯想起巴黎的凱旋門,雖然規模小得多。屹立在帝華納科古城廣場上,它有如一扇幽冥之門,連接兩個肉眼看不見的世界。這件石雕工程品質極高,被學者專家公認為"美洲的考古奇蹟"之一11。整座門最神秘、最耐人尋味的特徵,是雕刻在東正麵門楣上的那條所謂的"日曆橫飾帶"(calendarfrieze)。
在這條橫飾帶中間凸起的部分雕刻著一幅肖像。一般學者認為,像中人物就是維拉科查,但在這兒維拉科查卻被描繪成一位脾氣暴躁、隨時召喚天火懲罰人類的"神王"。不過,他個性中柔和、慈愛的一麵依然表露無遺——我們看見兩行眼淚沿著他的臉頰流淌下來。但是,他的臉孔卻緊緊繃著,神情十分嚴峻,頭上戴著的冠冕有如帝王一般威嚴,令人不敢逼視,而且,他手中還握著兩支雷電。20世紀最有名的一位神話學者約瑟·康貝爾門(joseph campbell)解釋個中的含義:"從太陽門流注入宇宙的神恩,和雷電代表的能量相同,而後者的威力足以摧滅一切,本身卻永遠不會毀滅……"12
我站在太陽門下,瀏覽門楣上的橫飾帶。這件造形優美勻稱的藝術品,雕刻著三排圖形,每排8個,總共24個,羅列在飾帶中間凸起的維拉科查雕像兩旁。這些圖形雖被認為具有日曆功能,迄今卻沒有一位專家提出合理的解釋。惟一可以確定的是,這些圖形都有一種奇異的、冷酷的、卡通式的特質,宛如一群機器人,邁著精確、僵硬的步伐,操兵似的走向位立在門循中央的維拉科查。這些圖形中,有些戴著鳥麵具,有些長著鷹鉤鼻,每一個手裏都握著一種器械,跟大神維拉科查手裏的雷電相似。
門楣橫飾帶的底部,雕刻著一種"回紋"圖形:一係列代表階梯金字塔的幾何圖形,連綿不絕排列在門楣上,有些直立,有些倒立,據說都具有曆法上的功能。在右邊第三列(以及比較模糊的左邊第三列),我看得出上麵雕刻的是一隻大象的頭顱、耳朵、長牙和鼻。這個發現令人驚異,因為美洲地區根本就沒有大象。不過,我後來找到的證據卻顯示,在史前時代,美洲確實曾經有過大象。一種學名為"居維象亞科"(cuvieronius)的哺乳動物,曾經出現在南美洲,尤其是在安第斯山脈南端,直到公元前10000年左右才突然滅絕。這種長鼻類動物類似今天的大象,具有長牙和長鼻,模樣兒酷似帝華納科古城太陽門上雕刻的"象"13。
我走前幾步,仔細觀察這幾隻大象。每一隻象都由兩隻麵對麵的兀鷹的頭部組合而成(頭頂的冠毛代表大象的"耳朵",脖子上半截代表"象牙")。以這種方式創造出來的動物,在我眼中仍舊是一頭大象,因為我知道,帝華納科古城的雕刻家慣於使用的一種獨特的、精妙的視覺技巧,就是用一種物體代表另一種物體,以達到象徵上的效果。因此,你在一座人物雕像臉孔上看到的耳朵,有可能是鳥的翅膀構成的。同樣地,一項精心雕琢的皇冠可能由好幾顆魚頭和兀鷹頭交織而成;雕刻家也可能用鳥兒的脖子和頭顱象徵人物的眉毛,用一隻動物的頭部代表一隻拖鞋的前端,諸如此類,不一而足。由於這個緣故,太陽門上用兀鷹頭組合成的大象,並不單純是視覺上的幻象,而是一種極具創意的合成技巧,跟門楣橫飾帶的整體藝術風格完全吻合。
雕刻在太陽門上的一群風格獨特的動物圖像中,我也發現其他一些已經絕種的生物。根據我的研究,其中一種生物已經被專家辨識為"劍齒獸"(t0xodon)14。它是一種三趾兩棲哺乳動物,身長大約9英尺,肩高5英尺,模樣酷似犀牛與河馬雜交生下的一種體型矮胖粗短的動物。如同"居維象亞科"哺乳動物,劍齒獸在鮮新世(pliocene,大約160萬年前)末期,曾經活躍於南美洲,直到洪積世(pleistocene,大約12000年前)結束時也絕種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