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川公路總共五萬六千公裏。客車共220輛,內中
缺零件待修者45輛,報廢者85輛,可用者僅90輛。
這就是全省的客車情況!
同日,重慶的《中央日報》以無比喜悅的心情報導了一則上“中央”級報紙的大喜訊:“中國汽車製造公司創製桐油發動機行駛汽車成功!”
1942年12月15日。
四川省省會成都爆出一個令人們驚喜的冷門:“成都市公共汽車經數月籌備,裝置木炭車四部,今日試行通車;路線為東門車站至西門車站。”
一個省會的公共汽車公司,僅四部木炭車!
據蔣介石的蘇軍總顧問亞·伊·切列潘諾夫所著《中國國民革命軍的北伐》一書上說,當時,由於油料斷絕和國際封鎖,國民政府中隻有蔣介石一人才配有專門汽車。當時的軍事委員會軍法執行總監部,是一個與軍令部、軍政部平級的單位,卻沒有配一輛汽車,部裏也無錢購買,隻有該部總監何成浚上將每月有一百八十元車費補助,而當時的米價每石一千多元。
日軍“截斷”作戰之後的重慶政府的情況是:鐵路不通,飛機沒有,水運有敵機轟炸。汽車沒幾輛,沒有來源補充,用壞一輛少一輛。
此時,中國還不能自己生產石油。
以汽車製造工程師高國恕為首,組織了中國煤氣機製造廠,研製用汽油汽車改裝成木炭汽車。所謂木炭汽車,就是把固體燃料放進特製的煤氣爐灶內燒。使之產生煤氣,推動發動機運動。在改裝試製過程中,由於煤氣爆炸,高國恕麵部被燒傷,頭髮、眉毛被燒了個精光。
木炭車,每行一步都淌著中國抗戰的辛酸淚水。
木炭車試製成功了。它首先在鄂西北前線的山道顛簸著行走。接著在陪都重慶,在成都,在川東、湘西,在許多抗日的戰場上都有這種車顛顛簸簸地、緩慢地、艱難地爬行。
一次,在鄂西前線運送物資,突遭敵機俯衝掃射,木炭車被敵機打了幾個大洞。司機用布條將那些洞紮住,又朝前開。
湖北省代理主席嚴立三及其省府大員們,坐著木炭車從鄂西經川東、湘西,前往湖南衡山參加軍事會議。蔣介石和陳誠等人圍著木炭車東瞧瞧西看看,好生稀奇。蔣介石摸摸自己精光的腦袋,翹起大拇指連說幾個好。後來,陳誠到恩施就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兼鄂省主席,也坐著木炭車到四川、湖南、江西、福建、貴州等地公幹。
與木炭車同輩的還有桐油車、酒精汽車等。它們恰像中國人的不屈不撓性格,載著沉重的抗戰物資、士兵、傷員和將軍,在燃燒的長江兩岸戰場上,在險峻的軍用公路上,頑強地、顛顛簸簸地向前挪行!
西南的水路運輸也是令人心酸的。
1938年以後,縱觀全局,橫臥於川東南的長江主幹道,僅萬縣至滬縣段可通航。以民生公司為首的數十條火輪,如果在白天航運,就必遭日本飛機的轟炸掃射。一次,一條火輪運貨去巫山縣城外。幾架敵機從神女峰腳下順江而來,迫著輪船掃射轟炸。最後,竟將一顆炸彈投入那條火輪的煙囪裏,將其炸沉。
川江的航運,隻能偷偷摸摸進行。白天靠岸或駛進港叉間“貓”起來,夜間冒險航運。因此,觸礁翻船,人貨盡沉江底的慘痛事件,屢有發生。
長江在四川段,北有渠江、嘉陵江、涪江、沱江和岷江。南有烏江。但是,這些縱橫於蜀國大地的大江大河,當時幾乎都不通航。條條江河,盡是兩岸峽穀陡立,河床多呈“v”形。一進峽穀,河道驟窄,河槽幽深恐怖;出峽穀則江麵寬闊,河床水淺。江水落差很大,峽穀險灘密布,白浪滔天,山穀震動。
為了支撐抗戰時局,必須開發水上交通。重慶政府責成交通部、全國經濟委員會、水利處等單位,會同川、鄂、湘、黔、滇等省水利局和民生公司等,組成聯合勘察隊,對四川各條江河進行勘察,提出開發、建設的報告。在此基礎上,分別組織人力物力,對烏江、嘉陵江、金沙江等進行突擊整治,採用轟炸暗礁,鑿掏險灘,修建壩、閘、絞灘站設施和開拓纖道等辦法,疏通航路。
9
蔣介石兼任四川省主席後,為了贏得四川民眾的擁護,把四川稱作自己的第二故鄉,做出一副要把第二故鄉建成經濟實力雄厚的抗戰復興基地的姿態。但是,他遇到的麻煩肯定不小於當委員長。
戰時首都,大量湧進的難民、政府機關、學校、工廠和其他人員,以及留川軍隊和各戰區大部隊人員的供給,加上日軍四方八麵封鎖和連年幹旱,吃飯成為第一難題。
蔣介石就任川省主席第一件事,就是解決數萬名從陝西翻越秦嶺來到川北的難民的吃飯問題。蔣介石指示四川省難民賑濟委員會將少壯者分別送往昭化、廣元、劍閣、蒼溪、閬中、梓潼、綿陽、巴中、通江、南江等十縣,安置在集體墾殖農場勞動;對老、弱、病、殘、喪失勞動能力者,由廣元縣專設一個收容所來收容。幾天之後,又一批黃泛區難民一萬五千多人,由秦嶺源源不斷進入川北。蔣介石又一次硬著頭皮,撥出錢糧扮演“大救星”的角色。他叫川省難民賑濟機關,在川陝公路沿線設置黃河災民配運站,每站都架起若幹口大鐵鍋,煮出大桶大桶的稀飯,災民隨到隨吃。然後在配運站住下集中。由配運站將難民們分別送往通江、南江、巴中三縣安排生產。
缺零件待修者45輛,報廢者85輛,可用者僅90輛。
這就是全省的客車情況!
同日,重慶的《中央日報》以無比喜悅的心情報導了一則上“中央”級報紙的大喜訊:“中國汽車製造公司創製桐油發動機行駛汽車成功!”
1942年12月15日。
四川省省會成都爆出一個令人們驚喜的冷門:“成都市公共汽車經數月籌備,裝置木炭車四部,今日試行通車;路線為東門車站至西門車站。”
一個省會的公共汽車公司,僅四部木炭車!
據蔣介石的蘇軍總顧問亞·伊·切列潘諾夫所著《中國國民革命軍的北伐》一書上說,當時,由於油料斷絕和國際封鎖,國民政府中隻有蔣介石一人才配有專門汽車。當時的軍事委員會軍法執行總監部,是一個與軍令部、軍政部平級的單位,卻沒有配一輛汽車,部裏也無錢購買,隻有該部總監何成浚上將每月有一百八十元車費補助,而當時的米價每石一千多元。
日軍“截斷”作戰之後的重慶政府的情況是:鐵路不通,飛機沒有,水運有敵機轟炸。汽車沒幾輛,沒有來源補充,用壞一輛少一輛。
此時,中國還不能自己生產石油。
以汽車製造工程師高國恕為首,組織了中國煤氣機製造廠,研製用汽油汽車改裝成木炭汽車。所謂木炭汽車,就是把固體燃料放進特製的煤氣爐灶內燒。使之產生煤氣,推動發動機運動。在改裝試製過程中,由於煤氣爆炸,高國恕麵部被燒傷,頭髮、眉毛被燒了個精光。
木炭車,每行一步都淌著中國抗戰的辛酸淚水。
木炭車試製成功了。它首先在鄂西北前線的山道顛簸著行走。接著在陪都重慶,在成都,在川東、湘西,在許多抗日的戰場上都有這種車顛顛簸簸地、緩慢地、艱難地爬行。
一次,在鄂西前線運送物資,突遭敵機俯衝掃射,木炭車被敵機打了幾個大洞。司機用布條將那些洞紮住,又朝前開。
湖北省代理主席嚴立三及其省府大員們,坐著木炭車從鄂西經川東、湘西,前往湖南衡山參加軍事會議。蔣介石和陳誠等人圍著木炭車東瞧瞧西看看,好生稀奇。蔣介石摸摸自己精光的腦袋,翹起大拇指連說幾個好。後來,陳誠到恩施就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兼鄂省主席,也坐著木炭車到四川、湖南、江西、福建、貴州等地公幹。
與木炭車同輩的還有桐油車、酒精汽車等。它們恰像中國人的不屈不撓性格,載著沉重的抗戰物資、士兵、傷員和將軍,在燃燒的長江兩岸戰場上,在險峻的軍用公路上,頑強地、顛顛簸簸地向前挪行!
西南的水路運輸也是令人心酸的。
1938年以後,縱觀全局,橫臥於川東南的長江主幹道,僅萬縣至滬縣段可通航。以民生公司為首的數十條火輪,如果在白天航運,就必遭日本飛機的轟炸掃射。一次,一條火輪運貨去巫山縣城外。幾架敵機從神女峰腳下順江而來,迫著輪船掃射轟炸。最後,竟將一顆炸彈投入那條火輪的煙囪裏,將其炸沉。
川江的航運,隻能偷偷摸摸進行。白天靠岸或駛進港叉間“貓”起來,夜間冒險航運。因此,觸礁翻船,人貨盡沉江底的慘痛事件,屢有發生。
長江在四川段,北有渠江、嘉陵江、涪江、沱江和岷江。南有烏江。但是,這些縱橫於蜀國大地的大江大河,當時幾乎都不通航。條條江河,盡是兩岸峽穀陡立,河床多呈“v”形。一進峽穀,河道驟窄,河槽幽深恐怖;出峽穀則江麵寬闊,河床水淺。江水落差很大,峽穀險灘密布,白浪滔天,山穀震動。
為了支撐抗戰時局,必須開發水上交通。重慶政府責成交通部、全國經濟委員會、水利處等單位,會同川、鄂、湘、黔、滇等省水利局和民生公司等,組成聯合勘察隊,對四川各條江河進行勘察,提出開發、建設的報告。在此基礎上,分別組織人力物力,對烏江、嘉陵江、金沙江等進行突擊整治,採用轟炸暗礁,鑿掏險灘,修建壩、閘、絞灘站設施和開拓纖道等辦法,疏通航路。
9
蔣介石兼任四川省主席後,為了贏得四川民眾的擁護,把四川稱作自己的第二故鄉,做出一副要把第二故鄉建成經濟實力雄厚的抗戰復興基地的姿態。但是,他遇到的麻煩肯定不小於當委員長。
戰時首都,大量湧進的難民、政府機關、學校、工廠和其他人員,以及留川軍隊和各戰區大部隊人員的供給,加上日軍四方八麵封鎖和連年幹旱,吃飯成為第一難題。
蔣介石就任川省主席第一件事,就是解決數萬名從陝西翻越秦嶺來到川北的難民的吃飯問題。蔣介石指示四川省難民賑濟委員會將少壯者分別送往昭化、廣元、劍閣、蒼溪、閬中、梓潼、綿陽、巴中、通江、南江等十縣,安置在集體墾殖農場勞動;對老、弱、病、殘、喪失勞動能力者,由廣元縣專設一個收容所來收容。幾天之後,又一批黃泛區難民一萬五千多人,由秦嶺源源不斷進入川北。蔣介石又一次硬著頭皮,撥出錢糧扮演“大救星”的角色。他叫川省難民賑濟機關,在川陝公路沿線設置黃河災民配運站,每站都架起若幹口大鐵鍋,煮出大桶大桶的稀飯,災民隨到隨吃。然後在配運站住下集中。由配運站將難民們分別送往通江、南江、巴中三縣安排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