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島之戰對人們普遍持有的觀點──如果日本人對珍珠港的突然襲擊沒有得手,他們必敗無疑──提出了嚴肅的質疑。當時,美太平洋艦隊已經知道日軍正在逼近,知道日軍將於何時發起攻擊(幾乎準確到分),還知道日軍的進攻地點和所投兵力,而且,美國艦隊在公海上可以隨意機動,並擁有突然進攻的優勢,而美國卻勝得如此勉強。因此,我們認為,把本書定名為《中途島奇蹟》並非譁眾取寵,而是遵照事實。海戰中,美方陸基轟炸機進攻無效,艦載轟炸機進攻同樣無效,隻是因為最後一分鍾的會合和俯衝轟炸機成功的轟炸,才保證了戰役的成功。鑑於美方指揮官、軍艦及艦員們在珍珠港事件後經過了六個月的實戰鍛鍊這一事實,否則人們不能不懷疑:如果12月7日美太平洋艦隊出動迎擊南雲特混部隊,結果即便不會更糟,但也不會好。海軍上將尼米茲就持這種看法,他坦率地認為當時海軍上將赫斯本德·e·金梅爾的艦隊不在海上而在其泊位,實在是“上帝大發了慈悲”。
中途島之戰與珍珠港被襲在某些方麵情況恰好相反。這一次,日本人思想上過份自信,計劃上粗枝大葉,訓練上馬馬虎虎,對對手輕視、貶低,而美國人頭腦冷靜、機智,情報準確。戰役結束後,美國上下興高采烈,感到珍珠港之仇至少是報了一部分。然而,這次戰役的意義遠非如此而已。人們普遍認為,中途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雖說此後還得苦戰三年多,但是美國人畢竟已經奪取了主動權。戰役開始前,日本人打的一直是旨在征服的侵略戰爭,不斷擴大其“大東亞共榮圈”;而戰役開始後,日本人考慮的問題變成了如何保住已有成果,如何守住日漸縮小的勢力範圍,直至最後被趕回進攻的出發點,甚至更遠。
中途島之戰向世人提供了許多機會和誘惑去戲談這段迷人的“如果──然後──但是”的歷史,特別是有關美國方麵的。假如尼米茲沒有堅持他對當時形勢的判斷──日軍主要目標是中途島,而同時對阿留申群島的攻擊隻是牽製行動,戰局將會怎樣發展呢?當時來自各方的巨大壓力都企圖迫使尼米茲拒絕相信夏威夷島上的作戰情報局向他提供的情報。尼米茲手下的一些參謀人員也感到很難相信不好對付的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竟會集結這樣龐大的艦隊來攻打中途島,更不用說基斯卡島和阿圖島了,因為這樣做無異於用魚叉去叉小魚小蝦。夏威夷司令部的指揮官很有把握地斷言,這一次山本將大舉攻打瓦胡島。陸軍部的部分高級將領認為日本人將向西海岸進逼,轟炸加利福尼亞南部的飛機製造廠。
尼米茲並不固執,他彬彬有禮地傾聽了各方意見。但他一旦下了決心,就立即全力以赴。他為美國作出了重大貢獻。
任何大規模戰役都是錯綜複雜的,中途島戰役也是如此。許多情況在同一時間發生,甚至連參戰者都看不到,也許參戰者最不可能看到整個戰局的進展情況。現在,真正有爭議的問題所剩無幾,雖然關於某些決定是否明智的問題可以永遠爭論下去,某些戰術行動被激戰的硝煙所掩蓋已變得模糊不清。因此,必然會有一些讀者不同意我們的調查結果和結論中提出的這一點或那一條。這對我們沒有壞處。戈登·普蘭奇從不認為自己已看到了一切,通曉了一切,作為教授的事業的繼承者,我們就更欠缺了。
如果他還在世,他一定會要我們把這本書奉獻給太平洋兩岸勉力幫助我們寫成此書的所有朋友。我們滿懷感激之情把此書奉獻給他們。
第一章 一股新鮮空氣
大獲全勝的日本航空母艦機動部隊,在南雲忠一海軍中將率領下,正朝著日本方向,在波濤洶湧的海麵上浩浩蕩蕩地行駛著。它們於1941年12月7日對駐珍珠港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及夏威夷航空兵部隊軍事設施的攻擊取得了完全意外的成功,就連南雲本人也確實沒有料到。當初,他對這一行動能否成功十分懷疑。和符動的計劃者們一樣,南雲估計機動部隊很可能要損失1/3,而現在,他卻帶著所有的艦船班師回朝,參戰各艦甚至連一點油漆都沒有碰掉。如此令人心滿意足的返航實在少有。唯一的麻煩是,派出的山口多聞海軍少將的第二航空母艦戰隊在支援日軍進攻威克島時意外地遭到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攻擊。
12月23日清晨,機動部隊駛過豐後水道,不一會兒就看到出現在地平線上的四國島的高山。這時,岸上部隊派出歡迎的飛機在艦隊上空盤旋,宛如一群機器製造的,象徵勝利的洛可可式的小愛神正展翅飛翔,海岸防衛部隊的艦隻在凱旋歸來的勝利者的左右兩側自豪地巡邏。 [ 註:千種定男海軍少將日記,1941年12月23日。以下稱“千種日記”。 ] 第二天上午,南雲率部分軍官登上聯合艦隊旗艦“長門號”,向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致敬。軍令部總長永野修身海軍大將親臨祝賀。
應天皇裕仁之召,南雲和他的兩個飛行指揮官淵田美津雄海軍中佐和島崎重和海軍少佐進宮,向天皇陛下當麵簡要呈報了這一使帝國旗幟大為增輝的行動。 [ 註:戈登·w·普蘭奇:《黎明,我們還在酣睡》,第578—579頁。 ] 天皇的賜見使其它的慶祝活動都相形失色。
中途島之戰與珍珠港被襲在某些方麵情況恰好相反。這一次,日本人思想上過份自信,計劃上粗枝大葉,訓練上馬馬虎虎,對對手輕視、貶低,而美國人頭腦冷靜、機智,情報準確。戰役結束後,美國上下興高采烈,感到珍珠港之仇至少是報了一部分。然而,這次戰役的意義遠非如此而已。人們普遍認為,中途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雖說此後還得苦戰三年多,但是美國人畢竟已經奪取了主動權。戰役開始前,日本人打的一直是旨在征服的侵略戰爭,不斷擴大其“大東亞共榮圈”;而戰役開始後,日本人考慮的問題變成了如何保住已有成果,如何守住日漸縮小的勢力範圍,直至最後被趕回進攻的出發點,甚至更遠。
中途島之戰向世人提供了許多機會和誘惑去戲談這段迷人的“如果──然後──但是”的歷史,特別是有關美國方麵的。假如尼米茲沒有堅持他對當時形勢的判斷──日軍主要目標是中途島,而同時對阿留申群島的攻擊隻是牽製行動,戰局將會怎樣發展呢?當時來自各方的巨大壓力都企圖迫使尼米茲拒絕相信夏威夷島上的作戰情報局向他提供的情報。尼米茲手下的一些參謀人員也感到很難相信不好對付的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竟會集結這樣龐大的艦隊來攻打中途島,更不用說基斯卡島和阿圖島了,因為這樣做無異於用魚叉去叉小魚小蝦。夏威夷司令部的指揮官很有把握地斷言,這一次山本將大舉攻打瓦胡島。陸軍部的部分高級將領認為日本人將向西海岸進逼,轟炸加利福尼亞南部的飛機製造廠。
尼米茲並不固執,他彬彬有禮地傾聽了各方意見。但他一旦下了決心,就立即全力以赴。他為美國作出了重大貢獻。
任何大規模戰役都是錯綜複雜的,中途島戰役也是如此。許多情況在同一時間發生,甚至連參戰者都看不到,也許參戰者最不可能看到整個戰局的進展情況。現在,真正有爭議的問題所剩無幾,雖然關於某些決定是否明智的問題可以永遠爭論下去,某些戰術行動被激戰的硝煙所掩蓋已變得模糊不清。因此,必然會有一些讀者不同意我們的調查結果和結論中提出的這一點或那一條。這對我們沒有壞處。戈登·普蘭奇從不認為自己已看到了一切,通曉了一切,作為教授的事業的繼承者,我們就更欠缺了。
如果他還在世,他一定會要我們把這本書奉獻給太平洋兩岸勉力幫助我們寫成此書的所有朋友。我們滿懷感激之情把此書奉獻給他們。
第一章 一股新鮮空氣
大獲全勝的日本航空母艦機動部隊,在南雲忠一海軍中將率領下,正朝著日本方向,在波濤洶湧的海麵上浩浩蕩蕩地行駛著。它們於1941年12月7日對駐珍珠港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及夏威夷航空兵部隊軍事設施的攻擊取得了完全意外的成功,就連南雲本人也確實沒有料到。當初,他對這一行動能否成功十分懷疑。和符動的計劃者們一樣,南雲估計機動部隊很可能要損失1/3,而現在,他卻帶著所有的艦船班師回朝,參戰各艦甚至連一點油漆都沒有碰掉。如此令人心滿意足的返航實在少有。唯一的麻煩是,派出的山口多聞海軍少將的第二航空母艦戰隊在支援日軍進攻威克島時意外地遭到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攻擊。
12月23日清晨,機動部隊駛過豐後水道,不一會兒就看到出現在地平線上的四國島的高山。這時,岸上部隊派出歡迎的飛機在艦隊上空盤旋,宛如一群機器製造的,象徵勝利的洛可可式的小愛神正展翅飛翔,海岸防衛部隊的艦隻在凱旋歸來的勝利者的左右兩側自豪地巡邏。 [ 註:千種定男海軍少將日記,1941年12月23日。以下稱“千種日記”。 ] 第二天上午,南雲率部分軍官登上聯合艦隊旗艦“長門號”,向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致敬。軍令部總長永野修身海軍大將親臨祝賀。
應天皇裕仁之召,南雲和他的兩個飛行指揮官淵田美津雄海軍中佐和島崎重和海軍少佐進宮,向天皇陛下當麵簡要呈報了這一使帝國旗幟大為增輝的行動。 [ 註:戈登·w·普蘭奇:《黎明,我們還在酣睡》,第578—579頁。 ] 天皇的賜見使其它的慶祝活動都相形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