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頁
歐洲的重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九卷)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雖然人民共和黨在早些時候搖擺不定,到了最後一刻才“恍然醒悟”,但從那些匯合起來否決憲法第一草案的各種思潮中得到選舉上好處的,卻正是這個黨。因為,在接著於 6月2日舉行的第二屆製憲會議的選舉中,它贏得了一百六十六席,從而取代了共產黨的地位,成為最強大的政黨。人民共和黨領導人喬治·皮杜爾也就接替古安,當上了臨時政府的總統-總理。共產黨下降到了第二位,但是,考慮到該黨在公民投票策略上的嚴重失著,他們居然還能保有一百四十六個議席,倒很足以說明他們的堅韌性、良好的組織和宣傳能力。社會黨為自己在其他兩大黨間所作的那些無謂的嘮叨付出了昂貴代價,他們占有的代表席數減少到了一百二十七席。票數的分配比例正好同公民投票的結果完全一樣,有百分之四十七的投票者支持那些贊成憲法草案的候選人,即社會黨或共產黨的候選人,而投票支持那些反對憲法草案的黨派的則占百分之五十三;不過,在法國近代的選舉中,還從未有過單獨一個政黨的得票總數能夠象這次人民共和黨那樣達到全部普選票的百分之二十八點二。
無疑,人民共和黨由於在製憲工作早期曾同社會黨合作,而把一些保守分子的選票輸給了各個右翼黨派,但是,它也吸收了很大一部分遊移在政治中心周圍的流動選票,從而補足了它的損失而有餘。事實上,到這時為止,這個黨已把它的重心稍稍自右向左移動了一些;而且它一點也不為此感到遺憾,因為戴高樂的引退已使這樣的移動有更充分理由。溫和派分子很不願意把自己的選票投給靠不住的小黨派而白白浪費掉,因而對人民共和黨的天主教社會主義,對它的堅實可靠的外表和它嚴格認真的競選活動產生了深刻印象。這樣,向少數大黨對峙局麵發展的趨勢就更突出並且加速了。
人民共和黨在決定它對憲法第二草案的態度時,所著眼的正是這部分溫和派的輿論,這種輿論把人民共和黨提到了全國首位。戴高樂、激進黨和右翼黨派都要求徹底從頭搞起。戴高樂在其1946年6月16日的貝葉演說中甚至還勾劃出了他認為今後任何新憲法都應具備的一些主要特點。但是,人民共和黨卻毫不猶豫地同左派一致行動,投票主張修改而不是完全推倒第一草案,而且,即使它內心同情戴高樂的觀點,卻出於權宜考慮,寧願在憲法問題上追求中庸之道,以滿足除了極左派和極右派之外的所有各黨派的願望。然而,憲法委員會還是全體一致通過了兩點改變,看來這兩點似乎已包含在最近那次公民投票的結果中了,盡管由於有一些重要的保留而削弱了這兩點改變的重要性。第一點,雖然兩院製的原則得到了肯定,但明確規定不應賦予上院以推翻政府的權力或能力。第二點,恢復了共和國總統提名總理的傳統權力,雖然左派方麵堅持總理在著手組閣之前,必須先得到議會的批準。除此之外,第二草案與第一草案就沒有什麽很重要的區別了,而且,雖然行政部門的權力略有所加強,但第二草案同第一草案一樣,仍把最後決定權保留在議會手裏。
第二草案幾乎完全是人民共和黨和社會黨共同努力的產物。因此,當憲法委員會於1946年8月2日就該草案進行表決時,又出現了在第一草案問題上發生過的同樣情況,有一個大黨表示拒絕支持——不過這一次拒絕支持的是共產黨,它聲稱“這個方案超出了可以接受的妥協的限度”。此後不久,另一側發出了一陣隆隆雷聲。1946年8月27日,戴高樂在對報界發表的一項聲明中,表示斷然不能同意憲法新草案,並要求賦予總統和上院大得多的實權。這使人民共和黨人感到很窘,因為他們仍然希望一方麵保持(戴高樂的)“忠心耿耿的黨”的形象,另一方麵又要作為一個進步的黨。同時,這也戳穿了共產黨人的論據,他們不再能硬說人民共和黨是在支持一個特地設計來討好戴高樂,以便於他重新上台的憲法草案了。然而,忿懣和幻滅之大,還是要算社會黨人。隻有勒內·加比唐大為高興,他所領導的戴高樂聯盟的盟員人數激增,因為他們估計戴高樂現在要使它成為他個人的黨和工具了。
但到最後,戴高樂的幹預卻產生了富有諷刺意味的結果,反而使各個大黨聯合起來支持這個憲法草案。它使人民共和黨得以擺脫這位將軍的催眠術般的影響,更放手去同社會黨合作,而且至少能夠同共產黨妥協了。同時,共產黨也寧可同人民共和黨妥協而不願再搞一個第三屆製憲會議而冒戴高樂重新上台的風險。但因人民共和黨事實上確想使戴高樂回來重當共和國總統,並為此而要求仍保留總統選舉的秘密投票製,同時由於共產黨人意識到了這一點,以致這一草案於最後一刻,因意見分裂而差一點告吹。但是,樊尚·奧裏奧爾再次挽救了這一局麵,他建議有爭議的這一點和其他幾點都不要寫入憲法,留待將來的立法機關在“政府組織法”中去解決。與此同時,還要有一個“君子協定”,由各方同意第四共和國第一任總統的選舉應“符合於共和的傳統”,這事實上就意味著要用秘密投票。製憲會議於是以四百四十票對一百零六票通過了憲法草案(1946年9月29日)。
現在還得由全國人民來對憲法第二草案作出裁決。但在全國人民這樣做之前,戴高樂又給了他們一個信息。在製憲會議通過憲法後十二小時,他在厄比納爾發表了一次演說,完全否定這一憲法,並重申了他自己的憲法理論。支持他的有激進黨和右翼黨派,當然還有戴高樂聯盟。人民共和黨再一次感到極度狼狽。它仍然支持這個草案,卻希望戴高樂不要為此而把它馬上開除“教籍”,使它失去戴高樂派的許多選票。因此它試圖給人以這樣一種印象。似乎它的想法是最好先通過這一憲法,使國家安定下來,然後再設法修改它,而戴高樂是贊成這一想法的。但戴高樂卻於10月10日和11日連續兩天在報紙上表示完全不同意這種想法;他說這次公民投票是一個關係到國家命運的問題。如果通過這一憲法,就意味著法國將陷入無政府狀態。他聲稱,製憲會議把總統搞成了有名無實的虛職,可能是因為怕戴高樂有朝一日當上共和國總統。這樣一來,人民共和黨被弄得惶惶不知所措;有一些重要分子宣布退黨。恰在此時,又傳出了左派政界人物中間有貪汙行為的某些醜聞(據說甚至還涉及古安)。一時間,看來形勢也許會變得不利於憲法第二草案,就象當初曾變得不利於第一草案那樣。
無疑,人民共和黨由於在製憲工作早期曾同社會黨合作,而把一些保守分子的選票輸給了各個右翼黨派,但是,它也吸收了很大一部分遊移在政治中心周圍的流動選票,從而補足了它的損失而有餘。事實上,到這時為止,這個黨已把它的重心稍稍自右向左移動了一些;而且它一點也不為此感到遺憾,因為戴高樂的引退已使這樣的移動有更充分理由。溫和派分子很不願意把自己的選票投給靠不住的小黨派而白白浪費掉,因而對人民共和黨的天主教社會主義,對它的堅實可靠的外表和它嚴格認真的競選活動產生了深刻印象。這樣,向少數大黨對峙局麵發展的趨勢就更突出並且加速了。
人民共和黨在決定它對憲法第二草案的態度時,所著眼的正是這部分溫和派的輿論,這種輿論把人民共和黨提到了全國首位。戴高樂、激進黨和右翼黨派都要求徹底從頭搞起。戴高樂在其1946年6月16日的貝葉演說中甚至還勾劃出了他認為今後任何新憲法都應具備的一些主要特點。但是,人民共和黨卻毫不猶豫地同左派一致行動,投票主張修改而不是完全推倒第一草案,而且,即使它內心同情戴高樂的觀點,卻出於權宜考慮,寧願在憲法問題上追求中庸之道,以滿足除了極左派和極右派之外的所有各黨派的願望。然而,憲法委員會還是全體一致通過了兩點改變,看來這兩點似乎已包含在最近那次公民投票的結果中了,盡管由於有一些重要的保留而削弱了這兩點改變的重要性。第一點,雖然兩院製的原則得到了肯定,但明確規定不應賦予上院以推翻政府的權力或能力。第二點,恢復了共和國總統提名總理的傳統權力,雖然左派方麵堅持總理在著手組閣之前,必須先得到議會的批準。除此之外,第二草案與第一草案就沒有什麽很重要的區別了,而且,雖然行政部門的權力略有所加強,但第二草案同第一草案一樣,仍把最後決定權保留在議會手裏。
第二草案幾乎完全是人民共和黨和社會黨共同努力的產物。因此,當憲法委員會於1946年8月2日就該草案進行表決時,又出現了在第一草案問題上發生過的同樣情況,有一個大黨表示拒絕支持——不過這一次拒絕支持的是共產黨,它聲稱“這個方案超出了可以接受的妥協的限度”。此後不久,另一側發出了一陣隆隆雷聲。1946年8月27日,戴高樂在對報界發表的一項聲明中,表示斷然不能同意憲法新草案,並要求賦予總統和上院大得多的實權。這使人民共和黨人感到很窘,因為他們仍然希望一方麵保持(戴高樂的)“忠心耿耿的黨”的形象,另一方麵又要作為一個進步的黨。同時,這也戳穿了共產黨人的論據,他們不再能硬說人民共和黨是在支持一個特地設計來討好戴高樂,以便於他重新上台的憲法草案了。然而,忿懣和幻滅之大,還是要算社會黨人。隻有勒內·加比唐大為高興,他所領導的戴高樂聯盟的盟員人數激增,因為他們估計戴高樂現在要使它成為他個人的黨和工具了。
但到最後,戴高樂的幹預卻產生了富有諷刺意味的結果,反而使各個大黨聯合起來支持這個憲法草案。它使人民共和黨得以擺脫這位將軍的催眠術般的影響,更放手去同社會黨合作,而且至少能夠同共產黨妥協了。同時,共產黨也寧可同人民共和黨妥協而不願再搞一個第三屆製憲會議而冒戴高樂重新上台的風險。但因人民共和黨事實上確想使戴高樂回來重當共和國總統,並為此而要求仍保留總統選舉的秘密投票製,同時由於共產黨人意識到了這一點,以致這一草案於最後一刻,因意見分裂而差一點告吹。但是,樊尚·奧裏奧爾再次挽救了這一局麵,他建議有爭議的這一點和其他幾點都不要寫入憲法,留待將來的立法機關在“政府組織法”中去解決。與此同時,還要有一個“君子協定”,由各方同意第四共和國第一任總統的選舉應“符合於共和的傳統”,這事實上就意味著要用秘密投票。製憲會議於是以四百四十票對一百零六票通過了憲法草案(1946年9月29日)。
現在還得由全國人民來對憲法第二草案作出裁決。但在全國人民這樣做之前,戴高樂又給了他們一個信息。在製憲會議通過憲法後十二小時,他在厄比納爾發表了一次演說,完全否定這一憲法,並重申了他自己的憲法理論。支持他的有激進黨和右翼黨派,當然還有戴高樂聯盟。人民共和黨再一次感到極度狼狽。它仍然支持這個草案,卻希望戴高樂不要為此而把它馬上開除“教籍”,使它失去戴高樂派的許多選票。因此它試圖給人以這樣一種印象。似乎它的想法是最好先通過這一憲法,使國家安定下來,然後再設法修改它,而戴高樂是贊成這一想法的。但戴高樂卻於10月10日和11日連續兩天在報紙上表示完全不同意這種想法;他說這次公民投票是一個關係到國家命運的問題。如果通過這一憲法,就意味著法國將陷入無政府狀態。他聲稱,製憲會議把總統搞成了有名無實的虛職,可能是因為怕戴高樂有朝一日當上共和國總統。這樣一來,人民共和黨被弄得惶惶不知所措;有一些重要分子宣布退黨。恰在此時,又傳出了左派政界人物中間有貪汙行為的某些醜聞(據說甚至還涉及古安)。一時間,看來形勢也許會變得不利於憲法第二草案,就象當初曾變得不利於第一草案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