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
歐洲的重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九卷)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然而節製和通融逐漸占了優勢。原來的一些判決經過上訴後減輕了或者撤銷了,看到有人逃走,就假裝不見了,而1946年的大赦更使數以千計的人身受其惠(到1952年時,遊擊隊恐怖分子已在被提交審訊了,而仍在獄中服刑的法西斯分子隻剩下了三百十五名)。政治上活躍的法西斯分子被褫奪公權的時期要到1952年12月31日才告結束,但遠在這時以前,象阿基爾·勞羅(那不勒斯的航運業巨頭,在法西斯黨內從未真正擔任過高級職務)這樣的人早就能重返政界,充當保皇派的一名吹鼓手。早在1946年12月間,就已成立了一個新法西斯黨派“義大利社會運動”,公然自命為墨索裏尼的“義大利社會共和國”的繼承者;據它自稱,成立不到一年,它就吸收到了十二萬七千名成員。
公務人員和專業人員的清洗,原定僅僅是要懲辦那些積極活動的和有影響的法西斯分子或“法西斯戰鬥隊”時期的老資格黨徒,而對於那些隻為謀求或保住工作而參加過法西斯黨的多數人將不予追究。可是最初,有相當多的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公營公司職員和其他一些人被勒令停職,但審查程序卻使人們有許多機會可以故意拖延和在法律上玩花招,而且右派勢力又強烈地偏向於從寬處理。1944年的那些法令在1945-1946年間打了折扣,結果,被撤職的一千八百七十四名和強迫退休的六百七十一名政府機關工作人員中,大部分都恢復了原職,所有較小的處分也都免予執行。到最後,在八十萬機關工作人員中被撤職的隻有幾百人。
1944年7月27日的法令還授權國家,對凡是擔任過官職或政治上活躍過的法西斯黨徒或其近親或企業合夥人在1945年1月3日以後所取得的資本增益,如提不出足以證明其合法取得的證據的話,得統統予以沒收。最後宣布,國家將從五百多個法西斯黨徒的財產中收取約二百億裏拉(一千二百萬英鎊),可是,這裏也許同樣不難找到法律上的空子。
第九節 盟國管製的放寬
早在1943年12月27日,義大利政府就要求容許它宣布擁護大西洋憲章原則的願望,接著於1944年2月和4月又一而再地要求給予完全的盟國地位。英國認為這兩項讓步可能會有損於盟國在戰時管製義大利的自由,也有損於盟國在戰後締結和約時迫使義大利作出領土和其他犧牲的行動自由,因而都表示反對。美國人在義大利宣布擁護大西洋憲章這一問題上同英國人爭論了達三個月之久,但在對給予它以盟國地位的問題,則部分地由於考慮到法國、希臘和南斯拉夫的反應,採取了和英國人相同的觀點。
然而,1944年8月23日赫爾在答覆博諾米的一項請求時,不無同情地表示停戰條件可以修改。同月,邱吉爾訪問了義大利,通過此行他得出結論,應該給予義大利政府某種信任的表示,即使不是真的訂一項初步和約的話。9月26日在海德公園發表的羅斯福-邱吉爾聲明宣布了即將就盟國管製委員會、外交關係、經濟救濟和其他方麵作出的一些讓步。從1944年10月25日起,盟國管製委員會刪去“管製”兩字,改稱盟國委員會,其中的軍職人員越來越多地為文職人員所替代。11月10日,英國駐中東的常駐大臣哈羅德·麥克米倫繼亞歷山大擔任該委員會代理主席。接著,1945年2月24日的一份盟國備忘錄通知義大利政府,此後對日常行政的管製將僅以盟軍軍事利益所需要者為限;結束了盟國對立法和官員任命的否決權(少數幾個軍事上重要的任命除外);並宣布除某些聯絡官和技術專家外,委員會地方一級和大區一級的工作人員統統撤走,設在“國王的義大利”的大區級機構將於4月1日以前全部關閉。委員會的總部則一直保留到1947年1月31日才撤銷,撤銷後它的工作移交給了盟軍司令部。
1945年2月的備忘錄還聲明,以後將給予義大利在外交事務上使用秘密通訊的便利(但不包括未經備案的密碼的使用),作為條件的默契是,義大利政府將隨時把它同別國政府的談判情況通知盟國。早在1944年10月26日,美國政府就曾宣布同義大利重建完全外交關係的意向,1945年1月8日和3月8日,柯克和阿爾貝托·塔爾基亞尼兩位大使分別在羅馬和華盛頓遞交了國書。然而,英國人卻隻是給他們的高級專員個人加上大使銜,一直到後來和約批準之後才恢復完全的外交關係。
雅爾達會議沒有給義大利人帶來什麽鼓舞,他們對自己被排斥在舊金山會議和聯合國之外也深感不滿。在1945年7月波茨坦會議上,以及在會議之後的整個秋天,美國都曾建議修訂停戰協定,作為對義大利共同對德作戰的酬報。義大利政府是願意就有關占領的一切事情締結協定的;但蘇聯政府不同意給予義大利不同於匈牙利、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待遇。1946年5月至6月的外長會議談妥了一項經過修正的停戰協定,撤銷盟國委員會和某些軍事管製,並授權就英美軍隊保衛義大利境內交通線問題由意英和意美直接簽訂協定,但義大利政府對此建議顯然沒有反應。幾星期後,巴黎和會就著手擬訂和約。和約於1947年2月14日簽字,最後一批占領軍則於1947年12月撤走。
第十節 戰俘和戰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作為戰俘或“軍事拘留人員”的一百五十萬義大利人中,落在英美手裏的有五十五萬八千人。這些人中,到1945年4月時已有一萬八千人以年齡、健康,或具備特殊條件等理由而被遣返,其餘人員的遣返工作,雖由於缺乏運輸船舶以及英國不願失去農業勞動力而被推遲,但在1947年初亦告完成。到那時,1943年被德國人拘留的那些人中已有六十三萬五千人從德國回來,有九萬人從巴爾幹回來。最悲慘的是1942-1943年蘇軍冬季攻勢後在烏克蘭失蹤的那十萬人的遭遇。1943年初的蘇聯廣播談到過好多萬名戰俘,但到1945-1946年間開始遣返時,蘇方正式宣布將予遣返的義大利戰俘總數僅為二萬一千零六十五人,而其中的八千五百二十二人原來是在德國人手裏而不是在蘇聯人手裏的;1947年2月27日,義大利國防部長明確地說,這些戰俘有百分之九十四已死於俄國,大部分死於1943年上半年。然而,即使如此,也不能把還有些人在勞動營裏活著的希望完全拋掉。
公務人員和專業人員的清洗,原定僅僅是要懲辦那些積極活動的和有影響的法西斯分子或“法西斯戰鬥隊”時期的老資格黨徒,而對於那些隻為謀求或保住工作而參加過法西斯黨的多數人將不予追究。可是最初,有相當多的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公營公司職員和其他一些人被勒令停職,但審查程序卻使人們有許多機會可以故意拖延和在法律上玩花招,而且右派勢力又強烈地偏向於從寬處理。1944年的那些法令在1945-1946年間打了折扣,結果,被撤職的一千八百七十四名和強迫退休的六百七十一名政府機關工作人員中,大部分都恢復了原職,所有較小的處分也都免予執行。到最後,在八十萬機關工作人員中被撤職的隻有幾百人。
1944年7月27日的法令還授權國家,對凡是擔任過官職或政治上活躍過的法西斯黨徒或其近親或企業合夥人在1945年1月3日以後所取得的資本增益,如提不出足以證明其合法取得的證據的話,得統統予以沒收。最後宣布,國家將從五百多個法西斯黨徒的財產中收取約二百億裏拉(一千二百萬英鎊),可是,這裏也許同樣不難找到法律上的空子。
第九節 盟國管製的放寬
早在1943年12月27日,義大利政府就要求容許它宣布擁護大西洋憲章原則的願望,接著於1944年2月和4月又一而再地要求給予完全的盟國地位。英國認為這兩項讓步可能會有損於盟國在戰時管製義大利的自由,也有損於盟國在戰後締結和約時迫使義大利作出領土和其他犧牲的行動自由,因而都表示反對。美國人在義大利宣布擁護大西洋憲章這一問題上同英國人爭論了達三個月之久,但在對給予它以盟國地位的問題,則部分地由於考慮到法國、希臘和南斯拉夫的反應,採取了和英國人相同的觀點。
然而,1944年8月23日赫爾在答覆博諾米的一項請求時,不無同情地表示停戰條件可以修改。同月,邱吉爾訪問了義大利,通過此行他得出結論,應該給予義大利政府某種信任的表示,即使不是真的訂一項初步和約的話。9月26日在海德公園發表的羅斯福-邱吉爾聲明宣布了即將就盟國管製委員會、外交關係、經濟救濟和其他方麵作出的一些讓步。從1944年10月25日起,盟國管製委員會刪去“管製”兩字,改稱盟國委員會,其中的軍職人員越來越多地為文職人員所替代。11月10日,英國駐中東的常駐大臣哈羅德·麥克米倫繼亞歷山大擔任該委員會代理主席。接著,1945年2月24日的一份盟國備忘錄通知義大利政府,此後對日常行政的管製將僅以盟軍軍事利益所需要者為限;結束了盟國對立法和官員任命的否決權(少數幾個軍事上重要的任命除外);並宣布除某些聯絡官和技術專家外,委員會地方一級和大區一級的工作人員統統撤走,設在“國王的義大利”的大區級機構將於4月1日以前全部關閉。委員會的總部則一直保留到1947年1月31日才撤銷,撤銷後它的工作移交給了盟軍司令部。
1945年2月的備忘錄還聲明,以後將給予義大利在外交事務上使用秘密通訊的便利(但不包括未經備案的密碼的使用),作為條件的默契是,義大利政府將隨時把它同別國政府的談判情況通知盟國。早在1944年10月26日,美國政府就曾宣布同義大利重建完全外交關係的意向,1945年1月8日和3月8日,柯克和阿爾貝托·塔爾基亞尼兩位大使分別在羅馬和華盛頓遞交了國書。然而,英國人卻隻是給他們的高級專員個人加上大使銜,一直到後來和約批準之後才恢復完全的外交關係。
雅爾達會議沒有給義大利人帶來什麽鼓舞,他們對自己被排斥在舊金山會議和聯合國之外也深感不滿。在1945年7月波茨坦會議上,以及在會議之後的整個秋天,美國都曾建議修訂停戰協定,作為對義大利共同對德作戰的酬報。義大利政府是願意就有關占領的一切事情締結協定的;但蘇聯政府不同意給予義大利不同於匈牙利、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待遇。1946年5月至6月的外長會議談妥了一項經過修正的停戰協定,撤銷盟國委員會和某些軍事管製,並授權就英美軍隊保衛義大利境內交通線問題由意英和意美直接簽訂協定,但義大利政府對此建議顯然沒有反應。幾星期後,巴黎和會就著手擬訂和約。和約於1947年2月14日簽字,最後一批占領軍則於1947年12月撤走。
第十節 戰俘和戰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作為戰俘或“軍事拘留人員”的一百五十萬義大利人中,落在英美手裏的有五十五萬八千人。這些人中,到1945年4月時已有一萬八千人以年齡、健康,或具備特殊條件等理由而被遣返,其餘人員的遣返工作,雖由於缺乏運輸船舶以及英國不願失去農業勞動力而被推遲,但在1947年初亦告完成。到那時,1943年被德國人拘留的那些人中已有六十三萬五千人從德國回來,有九萬人從巴爾幹回來。最悲慘的是1942-1943年蘇軍冬季攻勢後在烏克蘭失蹤的那十萬人的遭遇。1943年初的蘇聯廣播談到過好多萬名戰俘,但到1945-1946年間開始遣返時,蘇方正式宣布將予遣返的義大利戰俘總數僅為二萬一千零六十五人,而其中的八千五百二十二人原來是在德國人手裏而不是在蘇聯人手裏的;1947年2月27日,義大利國防部長明確地說,這些戰俘有百分之九十四已死於俄國,大部分死於1943年上半年。然而,即使如此,也不能把還有些人在勞動營裏活著的希望完全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