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蘇關係中最重要的問題是本章(第八章)一開頭就談到的那個問題。在解放戰爭過程中,狄托建立了他自己的民事和軍事的國家機器。他下麵那些新的軍官們和行政官員們之有今日,都得歸功於他。他們的忠心首先是向著他的。所有其他“人民民主國家”的國家機器都是由蘇聯“軍事和政治專家”一手建立或在他們的主持監督下建立起來的。莫斯科可以有這樣的選擇:把狄托作為對等的一方同他合作,或者試圖把他變成一個傀儡。如果平等相待,南斯拉夫共產黨人將會證明是忠誠的同盟者。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他們不忠於蘇聯,他們也絲毫沒有表現出同情西方的跡象。但是他們是不願扮演傀儡角色的,他們對國家機器的有效控製使他們有可能成功地拒絕扮演這種角色。有一段時候,莫斯科似乎決定把他們作為同盟者相待。盡管當地的蘇聯代理人表現得驕傲自大,蘇聯的領導人卻大談友誼。1947年9月在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的成立大會上,有權有勢的a·a·日丹諾夫允許南斯拉夫人尖銳地批評法國黨和義大利黨,他自己也表示支持南斯拉夫人,致使杜克洛和隆哥兩位先生狼狽不堪。在以後的幾個月中,莫斯科改變了態度。這可能是蘇聯共產黨內部鬥爭或日丹諾夫勢力下降的結果。到1948年3月,史達林已決定支持他在南斯拉夫的最傲慢的代表,並使狄托丟臉。不過,丟臉的卻是史達林。


    第九章 阿爾巴尼亞


    休·塞頓-沃森 [英國]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 1955


    阿爾巴尼亞遊擊隊運動緊緊追隨著南斯拉夫的遊擊隊運動並直接受其影響。1945 年在阿爾巴尼亞出現的革命政權同南斯拉夫的非常相象。


    阿爾巴尼亞政權的“群眾組織”是民主陣線,即原來的解放陣線在大戰結束後所改的新名。同它的南斯拉夫樣板一樣,它是由共產黨控製的。南斯拉夫和阿爾巴尼亞兩個政權之間的一些差別,反映著阿爾巴尼亞在政治和社會發展上遠為落後。在1939年被義大利征服之前,阿爾巴尼亞沒有一個稱得上政黨的組織。有的至多是一些依附於某個地主或某個部落酋長的團體。民主陣線內包括一些非共產黨的遊擊隊領袖和教會人士——例如穆斯林貝克塔希修道院院長巴巴·法賈。1939年以前的政權的那些統治集團人物對該陣線一致抱敵視態度,因而它決心要搞掉他們。這些反對者中的許多人渡過亞得裏亞海逃走了;其餘的則被處決。決定性的一擊是1945年8月的土地改革,這次土改分散了所有的大地產(估計這些大地產過去要占到全國為數不多的可耕地麵積的三分之一),規定每戶地產至多不得超過二十公頃,並在以後的幾年中陸續把三十萬公頃左右土地分配給六萬農戶。新政權的領導人,來自那些曾在法國、義大利或南斯拉夫大學裏受過西方教育的為數很少的年輕知識分子,其中有些人在1939年前已是共產黨人,更多的則是被蘇聯和南斯拉夫抵抗運動的威望所吸引來的。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在阿爾巴尼亞是微不足道的因素。新政權是知識分子出身的職業革命家同農民的一種合夥關係,而阿爾巴尼亞的農民即使以巴爾幹的標準來衡量也是特別落後和愚昧的。遊擊隊運動對群眾的吸引力是同上麵所描述的南斯拉夫的情況類似的,一部分是出於愛國心,一部分是社會方麵的。象它的南斯拉夫樣板一樣,阿爾巴尼亞的遊擊隊運動答應給人們的前景是某種社會方麵的“新政”,是經濟現代化,以及不管什麽社會出身的新人,隻要有能力、在意識形態問題上又馴順聽話,就可以有新的燦爛前程。


    1945年11月,三大盟國承認了恩維爾·霍查的政府。在此之前,曾有一個英國軍事代表團在阿爾巴尼亞,1945年4月17日還簽訂過一個給予救濟的協議,救濟先是由軍事聯絡組(一個英美方麵的軍事組織)提供,以後則由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提供。1945年5月8日,美國政府派去了國務院的官員j·雅各布斯對那裏的形勢就地進行調查。美國在承認阿爾巴尼亞政府的照會中提到雅爾達宣言,要求對方保證通過自由選舉產生製憲議會,要求給予外國新聞記者自由活動的權利,並要求阿爾巴尼亞政府確認在1939年4月7日仍然有效的阿美兩國之間的一切條約和協定。英國的照會同樣地也提到自由選舉和新聞自由的問題。蘇聯的照會未提任何條件。


    選舉於1945年12月2日舉行。由於共產黨的壓力和上麵提到的總的政治形勢,沒有反對派的候選人。官方的數字是:百分之九十二的選民投了票,百分之九十三的選票贊成民主陣線。餘下的百分之七選票投在特別的票箱裏,象在南斯拉夫一樣,這些票箱是為了記錄一般地反對政府的票數而設置的。


    新政權迅速清除義大利勢力的殘餘。由義大利部隊組成的“葛蘭西師”曾在1943年義大利投降後站在阿爾巴尼亞遊擊隊一邊同德國人作戰,在德國人撤出阿爾巴尼亞後八個月的1945年6月2日,這支部隊回到了義大利。在這八個月期間,義大利政府就此提出過詢問,所得的答覆是搪塞和故意為難。可是,在部隊離開前,恩維爾·霍查發表了一個文告,讚揚他們在共同鬥爭中所表現的英勇。意阿關係依舊不友好。11 月間當所有意籍的神父和修女突然被阿爾巴尼亞驅逐出境時,兩國關係更趨惡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歐洲的重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九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阿諾德·托因比並收藏歐洲的重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九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