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芬蘭


    第一節 從1944年春芬俄談判失敗到1944年9月19日締結停戰協定


    (一)1944年初芬蘭的處境


    (二)1944年2月至4月同俄國人的不成功的談判


    (三)1944年6月的俄軍攻勢和賴提-裏賓特洛甫條約及其後果


    (四)蘇方的“先決條件”和芬蘭的接受


    (五)1944年9月19日停戰協定的談判及其條款


    第二節 從1944年9月19日的停戰協定到1947年2月10日的和約


    (一)停戰協定簽訂後的芬蘭形勢


    (二)德國人被逐出芬蘭


    (三)巴錫基維政府和芬蘭政治的向左轉


    (四)1944-1946年間芬蘭的經濟問題


    (五)芬蘭對“戰爭罪行”的審判


    (六)佩卡拉政府和1946年3月到1947年2月的對蘇關係


    第一節 從1944年春芬俄談判失敗到1944年9月19日締結停戰協定


    (一)1944年初芬蘭的處境


    1944年春,芬蘭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斷惡化。自1941年6月德軍入侵俄國以來,芬蘭一直是德國對俄作戰的“戰友”。不過,芬蘭的攻勢隻持續到1941年12月,那時,曼納海姆元帥命令武裝部隊由攻勢轉入守勢,因為芬蘭的“戰爭目的”已經達到了。改取守勢已遲了一步,沒有能夠避開英國的宣戰(英國於1941年12月6日對芬宣戰),於是,突然之間,芬蘭發現它前不久的朋友和支持者已經變成了敵人。芬蘭對於德國的戰爭機器來說,具有極大的重要性,它既是木材、鎳和其他物資的來源,又是保護瑞典鐵礦砂經由波的尼亞灣供應德國的通路;而芬蘭本身又在重要物資的供應方麵仰賴於德國,因而使德國人能夠緊緊控製芬蘭的經濟。在芬蘭北部駐有相當大的一支德軍,這就使德國政府有了施加壓力的手段。不過,盡管德國堅決要求,芬蘭人在1941年12月以後就不再參加對列寧格勒的進攻了;同時由於受到美國政府的外交壓力(芬蘭與美國仍保持著外交關係),他們也沒有去切斷盟國方麵經由摩爾曼斯克往南的鐵路向蘇聯輸送物資的交通線。在嚴格的戰時新聞檢查和戰時管製下保持的那套表麵現象的背後,有一種希望擺脫戰爭的情緒開始在芬蘭人民中滋長起來並有所表露,而且隨著紅軍的攻勢取得日益巨大的勝利,及早作出抉擇的必要性也就日益顯得緊迫了。芬蘭怎樣才能擺脫它同納粹德國的聯繫而同時又能維護它今後的獨立?芬蘭人民之所以能意識到這一困境的嚴重性,是由於他們對1940年和1941年間波羅的海各國在蘇聯占領下的事態發展記憶猶新,同時也是由於最近關於義大利掉轉槍口反對德國後的命運的一些報導。


    (二)1944年2月至4月同俄國人的不成功的談判


    早在1943年2月史達林格勒戰役之後,芬蘭人就已經認識到德國的戰敗是不可避免的了。可是,直到一年以後,他們才作出認真的努力來使自己擺脫戰爭,設法同盟國方麵議和。在1943-1944年那個冬天曾經作過一些嚐試,想為談判奠定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基礎,但沒有成功,主要是因為芬蘭人不願意接受蘇方對於蘇聯根據1940年3月和約所取得的、後來又被芬蘭軍隊收復的那部分領土的要求。可是,到了1944年2月,國內外的壓力把這個問題推上了緊急議事日程,芬蘭政府於是在2月中派尤霍·庫斯蒂·巴錫基維(1940年和約簽訂後負責同俄國人談判的就是他)去斯德哥爾摩,給他的指示是去弄清楚讓芬蘭退出戰爭的條件”。他通過一個瑞典中間人向蘇聯政府探詢是否願意同芬蘭現政府談判。蘇聯政府表示同意。2月16日,巴錫基維請求蘇聯駐斯德哥爾摩公使柯倫泰夫人去弄清楚蘇方關於同芬蘭停戰的條件;2月19日,他終於帶著蘇方開列的條件回到赫爾辛基。


    開列的條件有六點,其中三點是先決條件,必須先由芬蘭政府接受才能開始談判。這些先決條件是:第一,芬蘭必須同德國斷絕關係,並把駐在它領土上的德國軍隊全部拘留起來(如芬蘭政府覺得自己力不勝任,蘇聯政府願為此提供援助);第二,芬蘭人必須立即同意恢復1940年和約所規定的原狀,並把他們的軍隊撤回到1940年的邊界;第三,必須立即遣返盟國的戰俘和平民。如果芬蘭政府接受這些先決條件,蘇聯政府準備在莫斯科接待芬蘭代表團,就復員問題、賠償問題和佩特薩莫省的前途問題等進行談判。


    1944年2月29日,芬蘭政府把這些條件提交國會秘密會議討論。盡管反對的人不少,政府還是在它所提出的建議方麵獲得了信任票。3月8日,芬蘭向柯倫泰夫人遞交了答覆,請求作進一步的討論,並且請求給芬蘭一個機會,在它接受那些象拘留德國軍隊等“複雜的”條件之前,提出自己的看法。從蘇聯提出條件到芬蘭作出答覆的這段時間裏,蘇聯政府已表現出不耐煩的跡象,而拖延了這麽久之後才收到的這個含糊其詞的答覆,顯然無助於緩和當時的緊張局勢。3月10日,芬蘭政府接到通知說,莫斯科認為他們的答覆不能令人滿意,並說隻有在他們接受了“最低限度的、基本的”停戰條件之後,和談才能開始。而且,這一次隻給芬蘭政府一個星期的時間來接受蘇聯的條件。


    在這七天寬限時間裏,芬蘭受到某些國家政府首腦的很大壓力,他們試圖勸說芬蘭接受蘇聯的條件,退出戰爭。可是,盡管有這一些勸告,芬蘭政府在國會秘密會議上取得了又一次信任票之後,於3月17日通知蘇聯政府,說他們不能在“沒有確切了解條件內容和含義的情況下”預先接受這六點條件。但是,他們答覆的語氣是和解的,而且看來這一點產生了一定效果,因為,兩三天之後,他們收到蘇聯政府通知,建議派遣“一名或幾名”芬蘭代表去莫斯科。以聽取俄國人澄清他們所提的條件。於是在3月25日,巴錫基維和外交部長卡爾·恩凱爾出發去莫斯科。在3月27-29日的會議上,蘇聯領導人對原來的六點條件向他們提出了一個詳細的說明。芬蘭人被允許自行作出選擇,在4月底以前或者把德國人拘留,或者把他們逐出芬境。可是。在三個先決條件之外,還有三點,在原先提出的要求中本是故意含糊其詞的,這一次則說得更明確了,同時也顯得更驚人了:芬蘭軍隊應於5月份一個月內復員百分之五十,並在其後的兩個月中把全軍縮減到和平時期的規模;要求賠償六億美元,五年內陸續用貨物支付;“1920年和1940年兩項和約中蘇聯自願割讓給芬蘭的”佩特薩莫地區應歸還蘇聯。蘇聯還主動提出,準備放棄它對漢科區的租用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歐洲的重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九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阿諾德·托因比並收藏歐洲的重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九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