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馮·巴赫派人向波蘭人提出條件:如果他們投降,就按照日內瓦公約給予國家軍士兵以戰鬥人員身分,這樣就可以作為正式戰俘對待;如果他們拒絕,華沙城和全城居民就要被消滅。博爾說,他當時下令對這些條件置之不理,而是在市中心區發動一次有限的攻勢作為間接的答覆,在這次攻勢中,國家軍竟然從德國人手中奪得了幾座建築物和幾小塊地方。


    8月19日,德國人開始集中力量攻打斯塔雷-米亞斯特科,使用了四萬人左右的兵力來對付五千名國家軍。在這個半英裏見方的地區內還有二十萬平民。德國人每天進攻,採用精確轟炸、重炮和迫擊炮的排炮轟擊,用“歌利亞”坦克掃平障礙物,然後繼之以坦克和步兵的進攻。國家軍戰士雖然十分缺少彈藥,仍設法守住了大多數陣地,同時運輸隊和市民們則通過下水道建立了一條組織得很好的通向若利博日和市中心的交通線。德國人在9月初發現了這些活動後,就開始封鎖下水道,投擲手榴彈和瓦斯彈,有時把燃燒著的汽油倒入下水道,當時下水道裏擠滿了人,有的正在運送給養,有的在傳遞消息,有的隻是在走動。


    8月27日,同外界的無線電聯繫被切斷的危險變得嚴重時,博爾偕同副總理揚科夫斯基以及他的參謀人員,在夜間穿過德國人防線下麵的一千七百碼下水道,把他的司令部轉移到市中心區。然後他和該區的國家軍司令員“蒙泰爾”一起製定計劃,準備把仍然守衛著斯塔雷-米亞斯特科的一千五百名戰士救出來。8月30日,他們發動了一次密切配合的攻擊,但被德軍的猛烈火力所擊退,於是他們在9月1日下令從下水道撤出一千五百名國家軍留守部隊,同時撤出的還有五百名市民和一百名德國俘虜。8月29日,有消息說英美政府已正式給予國家軍以戰鬥人員身分,但這對於留在斯塔雷-米亞斯特科的那些沒有自衛手段的市民們起不了什麽安慰作用,斯塔雷-米亞斯特科接著就被德國人占領了。


    波蘭東部的國家軍部隊試圖按照博爾的命令從俄國人的後方馳援華沙,在途中被俄國人包圍並被解除了武裝。


    米科拉伊奇克“空著雙手”從莫斯科回到倫敦之後,在8月13日和14日向史達林連續發出呼籲,要求派兵援助華沙。史達林在幾天之後回答說,雖然作出了派兵援助的嚐試,但“對這個問題作了更仔細的研究之後”,他相信華沙的這次行動是在紅軍統帥部不知情的情況下發動的,是一次“造成居民不必要損失的輕率冒險”。而且,在倫敦的波蘭政府已經發動了一場“誹謗運動”,企圖造成“蘇聯統帥部欺騙華沙居民的假象”。因此,蘇聯統帥部不準備再過問這次起義了。


    與此同時.邱吉爾和羅斯福再三敦促史達林,要他援助華沙的波蘭人——如果辦不到這一點,至少在西方盟國援助他們時從旁給予協助——但是除了史達林早已給米科拉伊奇克的那種冷酷的否定答覆之外,什麽也沒有得到。早在8月4日,邱吉爾就打電報給史達林,說皇家空軍正在給華沙的波蘭地下軍空投裝備和彈藥,措詞中含有俄國人當然也會去援助波蘭人的意思。可是史達林5日回電時,在語氣中對波蘭人是否在認真行事表示懷疑。


    美國人要求史達林準予使用俄軍防線後麵的空軍基地,以便用穿梭轟炸的辦法給華沙空投補給品,史達林對此斷然拒絕,理由是,他雖然答應過米科拉伊奇克將給予幫助,但是到了8月12日,他已從倫敦波蘭人所發表的言論中得出結論,這次起義是由那些仇視蘇聯的人鼓動起來的。8月16日,維辛斯基告訴美國駐莫斯科大使說,蘇聯政府“堅決反對美國或英國的飛機在華沙地區空投武器之後降落在蘇聯領土上,因為蘇聯政府不願意直接地或間接地同華沙的冒險行動發生關係”。史達林還拒絕了邱吉爾和羅斯福在8月20日聯名向他發出的一項呼籲,在這一呼籲中,他們提到了世界輿論,希望俄國人自己給波蘭人空投武器和給養,或者同意在英國和美國飛機去空投時給予協助。8月25日,邱吉爾向羅斯福建議,如果史達林拒絕英美的又一次聯合請求,不肯讓派往華沙上空給波蘭人空投補給品的英美飛機在蘇軍後方降落和加油的話,那就命令這些英美飛機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照樣降落。他說,俄國人是不敢向他們開火的。但是,羅斯福沒有同意。邱吉爾在9月1日把他的這個建議告訴了米科拉伊奇克。9月4日,他又發了一個措詞更強硬的電報給莫斯科,要求俄國人重新考慮那種自己不肯援助華沙又拒絕美國飛機為此目的而在蘇聯基地上降落的決定,暗示這種拒絕“不符合盟國之間的合作精神”,也許會對今後的英蘇關係帶來不利的影響。就連這個照會,也沒有對史達林產生什麽影響。他仍然拒絕改變他的立場。同一天,邱吉爾再次向羅斯福呼籲要他命令美國飛機在沒有得到許可的情況下照樣降落,但還是沒有達到目的。


    (三)米科拉伊奇克未能實現的政治方案


    1944年8月30日,米科拉伊奇克分別給英、美、俄三國政府送去一個在解放後的波蘭成立政府的方案的副本,他認為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可能會接受這個方案(他早先曾拒絕過該委員會建議的方案),俄國人也可能會同意(他原來希望該方案能得到他自己的政府和波蘭國內地下組織的批準;但倫敦的波蘭社會黨和國民黨都反對它,社會黨還另外起草了自己的方案,而地下的議會,即民族團結會議,雖然一致通過了它,卻隻是在“形勢的壓力”下不得已而出此的,因為它完全背離了以前的政策,而且是受到博爾堅決反對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歐洲的重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九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阿諾德·托因比並收藏歐洲的重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九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