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把東條英機送上絞刑架的中國人 作者:梅朝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著“冷戰”局勢的形成和中國革命形勢的發展,整個世界的政治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國際關係的變化令人眼花繚亂。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但是擴展到世界規模的冷戰給東亞各國及國際關係都帶來了重大影響,東亞仍持續地動盪不安。由於中國國民黨政府日益衰敗,美國要在亞洲保持軍事力量,隻有把日本抓在手中。於是戰敗國日本也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兩大集團鬥爭的前沿地區。為了使日本能對共產主義“發揮防浪堤的作用”,在1947年底,美國開始重新估價日本的地位和作用,修訂對日政策。
1.40年代,亞細亞(8)
二戰剛結束時,為了消除蘇聯染指戰後日本體製的威脅、抑製日本國內共產黨勢力的增長和滲透,美國對日本實行限製和削弱政策,強製性地改變了日本的戰前體製,實行了“民主化”改革,以求達到永久控製的目的。但是,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力量日益強大,尤其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引起了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的極大仇視和恐慌。為阻止共產主義浪潮的擴展,美國迅速改變了對日政策,轉向扶日反共,並免除了日本的戰爭賠款,這對日本戰後經濟的迅速恢復和崛起起了決定性的作用。1950年元旦,麥克阿瑟在新年文告中強調,日本的新憲法並不否定日本的自衛權,這是為美國重新武裝日本製造輿論。
由此可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和平並沒有立即來到東亞;相反,對立關係卻不斷加深。日益加深的冷戰體製和南北韓的對立將朝鮮半島推向不斷衝突,最終導致了韓戰(1950~1953年)的爆發。以韓戰為發端,東亞的冷戰與對立更加激烈了。韓戰並非局限於朝鮮半島,給中國和日本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對中國而言,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建國就參加的戰爭,也有很多的犧牲者,其中包括很多東北的朝鮮族人。另外,戰爭使得海峽兩岸的對立關係進一步尖銳化。
戰爭對日本的影響呈現在多個方麵。首先,因向美軍提供軍需,日本的經濟受到刺激,擺脫了不景氣狀況。有人將這種現象稱為“朝鮮特需”。其次,在韓戰爆發13天後,麥克阿瑟便以加強日本防禦為藉口,命令日本政府新建一支擁有75 000人的被稱為警察預備隊的軍隊。到1952年,警察預備隊擴充到11萬人。二戰後,日本前侵略軍的編製被保留最完整的日本海軍,改頭換麵以“海上保安廳”的名義恢復編製,成員為8 000人,並在海上保安廳下成立海上警備隊。隨後,又把海上警備隊和警察預備隊統一起來,設立了保安廳。這樣,到1954年,日本通過《防衛廳組織法》和《自衛隊法》,將保安廳改為防衛廳,建立起了陸、海、空三軍組成的自衛隊,日本終於得以重新武裝。
雖然,客觀地講,美國對日本的重新武裝,其直接目的並不是復活日本的軍國主義,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確實使日本的軍國主義分子得到了極大的心理安慰。這是因為:在輿論上,韓戰的目的,與日本在亞洲“反共防共”的一貫政策一致,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日本軍國主義者打著“反共”的旗號發動的對亞洲特別是對中國的侵略戰爭。這也就是戰後50年來日本始終否認侵略,不肯悔罪的重要原因。
◆ 美日媾和
基於冷戰的需要,美國企圖把中國和蘇聯排除在外,實現與日本的單獨媾和,而日本政府也表示了迎合這一企圖的意向。1950年9月,杜魯門將對日媾和的“七原則”送交遠東委員會各成員國,其中明確表示了媾和實現後美軍仍將留在日本的意圖。1951年元旦,麥克阿瑟在新年致詞中強調,應早日實現媾和。1月25日,美國國務院顧問杜勒斯為媾和的預備性交涉訪問了日本。同年6月,杜勒斯又赴倫敦同英國政府會談,並於7月12日公布了《美英聯合對日和約草案》。7月20日,美國通知各有關國家:於9月4日在舊金山召開對日和會。
然而,根據《波茨坦公告》等國際協議,對日和約應由有關國家共同商討製訂。在1945年12月召開的莫斯科外長會議上,也確定了美、蘇、中、英四國一致對日進行全麵簽訂和約的方針。因此,美國的一意孤行引起了有關國家的強烈不滿。1950年8月,中國政府總理周恩來發表聲明,強調沒有中國參加的對日和約是非法的、無效的。1951年2月在柏林召開的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也反對單獨對日簽約。同時,日本國內各界人士也對此表示抗議。
但是,所有這些均未能改變美國的既定方針。1951年9月4日,對日和會在舊金山如期召開,包括日本在內的52個國家受到邀請。但是,中國、朝鮮、韓國、蒙古、越南被排斥在外,印度、緬甸、南斯拉夫因反對美國的方案而拒絕出席。9月8日,除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外,49個國家的代表在對日和約上簽了字。這個沒有中國、蘇聯等主要對日交戰國簽字的和約,由前言和27條正文組成,主要內容是:日本承認朝鮮獨立;放棄對台灣、澎湖列島、千島群島、庫頁島南部以及附近島嶼的權利;琉球群島和小笠原群島通過聯合國交美國“託管”;盟國可與日本締結雙邊協定,在日本駐軍;放棄對日賠償要求;承認日本對其領土、領海的主權;日本可自願加入集體安全協定,等等。同一天,日美兩國代表又簽訂了《日美安全保障條約》,承認美國在日本有駐兵權,日本對此負有合作的義務等。這個條約以日美不平等的軍事同盟為內容,確定了日本和美國在政治上、軍事上的從屬關係。在上述兩個條約簽訂後,盟軍總司令部宣布結束對日占領並自行解散,盟國管製日本委員會和遠東委員會也隨之宣告撤銷。這象徵著日本已重新回到由美國主導的西方國際社會,但與中國及韓國的關係並沒有改善。
1.40年代,亞細亞(8)
二戰剛結束時,為了消除蘇聯染指戰後日本體製的威脅、抑製日本國內共產黨勢力的增長和滲透,美國對日本實行限製和削弱政策,強製性地改變了日本的戰前體製,實行了“民主化”改革,以求達到永久控製的目的。但是,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力量日益強大,尤其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引起了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的極大仇視和恐慌。為阻止共產主義浪潮的擴展,美國迅速改變了對日政策,轉向扶日反共,並免除了日本的戰爭賠款,這對日本戰後經濟的迅速恢復和崛起起了決定性的作用。1950年元旦,麥克阿瑟在新年文告中強調,日本的新憲法並不否定日本的自衛權,這是為美國重新武裝日本製造輿論。
由此可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和平並沒有立即來到東亞;相反,對立關係卻不斷加深。日益加深的冷戰體製和南北韓的對立將朝鮮半島推向不斷衝突,最終導致了韓戰(1950~1953年)的爆發。以韓戰為發端,東亞的冷戰與對立更加激烈了。韓戰並非局限於朝鮮半島,給中國和日本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對中國而言,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建國就參加的戰爭,也有很多的犧牲者,其中包括很多東北的朝鮮族人。另外,戰爭使得海峽兩岸的對立關係進一步尖銳化。
戰爭對日本的影響呈現在多個方麵。首先,因向美軍提供軍需,日本的經濟受到刺激,擺脫了不景氣狀況。有人將這種現象稱為“朝鮮特需”。其次,在韓戰爆發13天後,麥克阿瑟便以加強日本防禦為藉口,命令日本政府新建一支擁有75 000人的被稱為警察預備隊的軍隊。到1952年,警察預備隊擴充到11萬人。二戰後,日本前侵略軍的編製被保留最完整的日本海軍,改頭換麵以“海上保安廳”的名義恢復編製,成員為8 000人,並在海上保安廳下成立海上警備隊。隨後,又把海上警備隊和警察預備隊統一起來,設立了保安廳。這樣,到1954年,日本通過《防衛廳組織法》和《自衛隊法》,將保安廳改為防衛廳,建立起了陸、海、空三軍組成的自衛隊,日本終於得以重新武裝。
雖然,客觀地講,美國對日本的重新武裝,其直接目的並不是復活日本的軍國主義,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確實使日本的軍國主義分子得到了極大的心理安慰。這是因為:在輿論上,韓戰的目的,與日本在亞洲“反共防共”的一貫政策一致,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日本軍國主義者打著“反共”的旗號發動的對亞洲特別是對中國的侵略戰爭。這也就是戰後50年來日本始終否認侵略,不肯悔罪的重要原因。
◆ 美日媾和
基於冷戰的需要,美國企圖把中國和蘇聯排除在外,實現與日本的單獨媾和,而日本政府也表示了迎合這一企圖的意向。1950年9月,杜魯門將對日媾和的“七原則”送交遠東委員會各成員國,其中明確表示了媾和實現後美軍仍將留在日本的意圖。1951年元旦,麥克阿瑟在新年致詞中強調,應早日實現媾和。1月25日,美國國務院顧問杜勒斯為媾和的預備性交涉訪問了日本。同年6月,杜勒斯又赴倫敦同英國政府會談,並於7月12日公布了《美英聯合對日和約草案》。7月20日,美國通知各有關國家:於9月4日在舊金山召開對日和會。
然而,根據《波茨坦公告》等國際協議,對日和約應由有關國家共同商討製訂。在1945年12月召開的莫斯科外長會議上,也確定了美、蘇、中、英四國一致對日進行全麵簽訂和約的方針。因此,美國的一意孤行引起了有關國家的強烈不滿。1950年8月,中國政府總理周恩來發表聲明,強調沒有中國參加的對日和約是非法的、無效的。1951年2月在柏林召開的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也反對單獨對日簽約。同時,日本國內各界人士也對此表示抗議。
但是,所有這些均未能改變美國的既定方針。1951年9月4日,對日和會在舊金山如期召開,包括日本在內的52個國家受到邀請。但是,中國、朝鮮、韓國、蒙古、越南被排斥在外,印度、緬甸、南斯拉夫因反對美國的方案而拒絕出席。9月8日,除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外,49個國家的代表在對日和約上簽了字。這個沒有中國、蘇聯等主要對日交戰國簽字的和約,由前言和27條正文組成,主要內容是:日本承認朝鮮獨立;放棄對台灣、澎湖列島、千島群島、庫頁島南部以及附近島嶼的權利;琉球群島和小笠原群島通過聯合國交美國“託管”;盟國可與日本締結雙邊協定,在日本駐軍;放棄對日賠償要求;承認日本對其領土、領海的主權;日本可自願加入集體安全協定,等等。同一天,日美兩國代表又簽訂了《日美安全保障條約》,承認美國在日本有駐兵權,日本對此負有合作的義務等。這個條約以日美不平等的軍事同盟為內容,確定了日本和美國在政治上、軍事上的從屬關係。在上述兩個條約簽訂後,盟軍總司令部宣布結束對日占領並自行解散,盟國管製日本委員會和遠東委員會也隨之宣告撤銷。這象徵著日本已重新回到由美國主導的西方國際社會,但與中國及韓國的關係並沒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