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科學出版社,1956年,562~571頁。
2 朱天順:《中國古代宗教初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255~259頁。
3 《詩·周頌·雍》。
1 《國語·周語上》。
2 《左傳·莊公三十二年》。
3 《詩·商頌·殷武》。
4 《詩·商頌·玄鳥》。
5 《禮記·表記》。
1 《史論·殷本紀》。
2 參見朱天順:《中國古代宗教初探》,111~112頁。
1 見《中國文物精華(1990)》,圖版52。
2 《1971年安陽後崗發掘簡報》,《考古》1972年3期。
第二節 自然神祭禮
一 日神崇拜
(一)原始日神信仰
“日出東方,而入於西極,萬物莫不比方”1,日對人類生活和生產實踐有至關緊要的影響力,古往今來,是為恆率。世界各地古老民族,受認識觀念限約,幾乎普遍有過日神崇拜,中國也不例外。夏商宗教中,即有傳承自原始時期的日神信仰。
中國古代文獻所載日神的神話傳說甚多,綜而觀之,可分兩大係統。一種是“陽烏”說。如《山海經·大荒東經》雲:
湯穀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
《楚辭·天問》雲:
羿焉彃日,烏焉解羽。
《淮南子·說林訓》雲:
烏力勝日而服於鵻,月照天下,蝕於詹諸。
《淮南子·精神訓》雲:
日中有踆烏,而月中有蟾蜍。
《藝文類聚》引劉向《五經通義》雲:
日中有三足烏,月中有兔與蟾蜍。
這一神話傳說係統顯然包括了“日載於烏”和“日中有烏”兩個不同成分。“日載於烏”的原始性似較濃厚些,反映了先民對日出日落的想像力,與世界其他民族的太陽崇拜有類似之點。如古埃及有太陽鳥之說1,敘利亞有鳥負日之說2。而中國則以現實生活中的烏鴉為幻想依據。大汶口或良諸文化玉器上即有鳥日母題的刻紋。英國學者艾蘭新近注意到河南廟底溝出土仰韶文化陶片上有三足鳥形象,認為二表示陽數,跟太陽神話有關3。這就把“日載於烏”的神話傳說係統迫溯得更早。大概自夏商之際發明車後,太陽運行後又被“羲和禦日”來代替。如《楚辭·離騷》雲:
吾令羲和弭節兮。(王逸註:羲和,日禦也。洪興祖補註:
日乘車駕以六龍,羲和禦之。)
《太平禦覽》卷三引《淮南子·天文訓》雲:
日出於腸穀,浴於鹹池,……至於悲泉,愛止羲和,愛息六螭,是謂懸車。(今本作“愛止其女,愛息其馬”。)
《山海經·大荒南經》雲:
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於甘淵。(郭璞註:羲和,蓋天地始生主日月者也。)這裏,人格神的羲和駕馬車或龍車禦日,改編了原先樸素的“日載於烏”,但其中的演變軌跡卻是清楚的,正如日本出石誠彥曾指出的,這類神話傳說中均包括有日出、運行、日沒三要素1,都是出於對太陽周日視運動的幻想觀念。
所謂“日中有烏”,是這一神話傳說係統的後階段特色。日本山本清一曾以其肉眼看到過太陽黑子的事實,推測這可能是中國古人看到日中有黑子現象的聯想2。據《春秋元命苞》雲:“陽數起於一,成於三,故日中有三足烏。”恐怕秦漢時代的天文學觀察和陰陽思想,促發了“日載於烏”向“日中有烏”神話的轉變。“陽烏”說後來似又吸收了南方民族創世神話傳說的內容,產生出優羲女蝸人首蛇身,各手執三足烏太陽或有蟾蜍之月的男女日月神故事,有關題材,在兩漢至魏晉南北朝的畫像石和帛畫每多勾繪。
原始日神信仰中,還有一種“十日”的神話傳說。如《山海經·海外東經》雲:
湯穀上有扶桑,十日所浴,……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大荒南經》雲: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楚辭·招魂》雲:
十日代出,流金鑠石些。
《竹書紀年》雲:
胤甲居於河西,天有妖孽,十日並出。
《海外西經》雲:
女醜之屍,生而十日炙殺之。
《呂氏春秋·求人》雲:
十日出而焦火不息。
《淮南子·本經》雲:
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
……堯乃使羿……上射十日。(高誘註:十日並出,羿射去九。)
這一神話傳說係統中也包括兩個不同成分,即“十日代出”和“十日並出”。中國學者都指出,十日傳說的產生必在數字觀念已進展於十而後可能,似從商代的十幹記日法中產生1。但日本藤田豐八則認為,古印度婆羅門教的“十二日迭出,燒盡大地”,與中國“十日並出”、“焦火不息”很相似,中國的“十日”神話可能來自印度2。
2 朱天順:《中國古代宗教初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255~259頁。
3 《詩·周頌·雍》。
1 《國語·周語上》。
2 《左傳·莊公三十二年》。
3 《詩·商頌·殷武》。
4 《詩·商頌·玄鳥》。
5 《禮記·表記》。
1 《史論·殷本紀》。
2 參見朱天順:《中國古代宗教初探》,111~112頁。
1 見《中國文物精華(1990)》,圖版52。
2 《1971年安陽後崗發掘簡報》,《考古》1972年3期。
第二節 自然神祭禮
一 日神崇拜
(一)原始日神信仰
“日出東方,而入於西極,萬物莫不比方”1,日對人類生活和生產實踐有至關緊要的影響力,古往今來,是為恆率。世界各地古老民族,受認識觀念限約,幾乎普遍有過日神崇拜,中國也不例外。夏商宗教中,即有傳承自原始時期的日神信仰。
中國古代文獻所載日神的神話傳說甚多,綜而觀之,可分兩大係統。一種是“陽烏”說。如《山海經·大荒東經》雲:
湯穀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
《楚辭·天問》雲:
羿焉彃日,烏焉解羽。
《淮南子·說林訓》雲:
烏力勝日而服於鵻,月照天下,蝕於詹諸。
《淮南子·精神訓》雲:
日中有踆烏,而月中有蟾蜍。
《藝文類聚》引劉向《五經通義》雲:
日中有三足烏,月中有兔與蟾蜍。
這一神話傳說係統顯然包括了“日載於烏”和“日中有烏”兩個不同成分。“日載於烏”的原始性似較濃厚些,反映了先民對日出日落的想像力,與世界其他民族的太陽崇拜有類似之點。如古埃及有太陽鳥之說1,敘利亞有鳥負日之說2。而中國則以現實生活中的烏鴉為幻想依據。大汶口或良諸文化玉器上即有鳥日母題的刻紋。英國學者艾蘭新近注意到河南廟底溝出土仰韶文化陶片上有三足鳥形象,認為二表示陽數,跟太陽神話有關3。這就把“日載於烏”的神話傳說係統迫溯得更早。大概自夏商之際發明車後,太陽運行後又被“羲和禦日”來代替。如《楚辭·離騷》雲:
吾令羲和弭節兮。(王逸註:羲和,日禦也。洪興祖補註:
日乘車駕以六龍,羲和禦之。)
《太平禦覽》卷三引《淮南子·天文訓》雲:
日出於腸穀,浴於鹹池,……至於悲泉,愛止羲和,愛息六螭,是謂懸車。(今本作“愛止其女,愛息其馬”。)
《山海經·大荒南經》雲:
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於甘淵。(郭璞註:羲和,蓋天地始生主日月者也。)這裏,人格神的羲和駕馬車或龍車禦日,改編了原先樸素的“日載於烏”,但其中的演變軌跡卻是清楚的,正如日本出石誠彥曾指出的,這類神話傳說中均包括有日出、運行、日沒三要素1,都是出於對太陽周日視運動的幻想觀念。
所謂“日中有烏”,是這一神話傳說係統的後階段特色。日本山本清一曾以其肉眼看到過太陽黑子的事實,推測這可能是中國古人看到日中有黑子現象的聯想2。據《春秋元命苞》雲:“陽數起於一,成於三,故日中有三足烏。”恐怕秦漢時代的天文學觀察和陰陽思想,促發了“日載於烏”向“日中有烏”神話的轉變。“陽烏”說後來似又吸收了南方民族創世神話傳說的內容,產生出優羲女蝸人首蛇身,各手執三足烏太陽或有蟾蜍之月的男女日月神故事,有關題材,在兩漢至魏晉南北朝的畫像石和帛畫每多勾繪。
原始日神信仰中,還有一種“十日”的神話傳說。如《山海經·海外東經》雲:
湯穀上有扶桑,十日所浴,……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大荒南經》雲: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楚辭·招魂》雲:
十日代出,流金鑠石些。
《竹書紀年》雲:
胤甲居於河西,天有妖孽,十日並出。
《海外西經》雲:
女醜之屍,生而十日炙殺之。
《呂氏春秋·求人》雲:
十日出而焦火不息。
《淮南子·本經》雲:
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
……堯乃使羿……上射十日。(高誘註:十日並出,羿射去九。)
這一神話傳說係統中也包括兩個不同成分,即“十日代出”和“十日並出”。中國學者都指出,十日傳說的產生必在數字觀念已進展於十而後可能,似從商代的十幹記日法中產生1。但日本藤田豐八則認為,古印度婆羅門教的“十二日迭出,燒盡大地”,與中國“十日並出”、“焦火不息”很相似,中國的“十日”神話可能來自印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