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衛生保健方麵,熟食“以化腥臊”,利於滅菌消毒,擴大食物營養來源,幫助人體消化吸收,早成為人們的飲食成俗。飲食器具的清潔衛生,也為人們所注意。甲骨文有■字,像手持刷子洗滌器皿意。藉助匕、柶、勺、鬥、瓚、刀、削、叉、箸等等餐具進食,避免手不潔抓食而致病從口入,大體在夏商以前已習見。
飲食的定時和適量,對人體保健十分要緊,古人多有所述。《呂氏春秋·盡數》雲:“食能以時,身必無災。”《黃帝內經素問》雲:“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說苑·雜言》雲:“寢處停留不時,飲食不節,佚勞過度,疾共殺之。”商代人們已習慣於一日兩餐製,上午一餐稱“大食”,下午一餐稱“小食”,約定俗成,被據為記時的專稱。兩餐分言大、小,似適應生活和生產活動的進食量為社會首肯,無疑對人體保健有積極意義。
《禮記·曲禮上》雲:“有疾則飲酒食肉。”《喪大記》雲:“有疾食肉飲酒可也。”今知商代中期已有用酒作保健飲料者,槁城台西遺址發現一釀酒作坊,除出有整套釀酒陶用器及人工培殖的酵母菌外,還出有成批分裝在陶容器中的藥用植物,如桃仁、鬱李仁、大麻籽、棗、草木樨等。說明當時人們已認識到酒可治病,藉助酒力,可使藥物發揮更大療效,藥酒因之而出。《說文》雲:“■之性然,得酒而使,酒所以治病也。”適度飲酒,舒筋活血,飲用藥酒,重在保健,對於減少疾病,延長壽命,其中之妙,古人當早有體驗。
人體衛生方麵,《禮記·內則》有雲:“雞初鳴,鹹盥洗”;子事父母,“冠帶垢,和灰請漱;衣裳垢,和灰請漱;衣裳綻裂,紉箴請補綴;五日則燂湯請浴,三日具沐;其間麵垢,燂潘請;足垢,燂湯請洗。”《少儀》有雲:“凡洗必盥。”甲骨文也有盥字作■,像洗手於盤狀。有■字,像人浴於盤中狀。有沫字作■,像人就皿掬水盥麵狀,又寫作■,汋水頮麵意同。又有■,像梳理頭髮意。商代貴族墓有的有銅鏡、象牙梳、淨耳玉勺等貴重梳妝用具隨葬。另外殷墟出土頭骨鑑定資料表明,當時在部分人中還有剔牙除齒間積垢的潔癖。個人清潔衛生與否,已成商代社會行為容止的視點。
上古的婚製婚俗,反映有生理或心理學方麵的保健內容。“男女同姓,其生不蕃”1,近親婚配,“則相生疾”2,早在原始血緣婚進到氏族外婚製時,人們已有所意識。大體說來,商代以前的婚製,還貫徹了大男配少女的原則。槁城台西和西安老牛坡等地商代遺址,均發現一些貴族墓葬內,墓主為壯中年男性,邊上殉有青年女子1。甲骨文所見,當時的上層權貴,往往占有好些個少妻小妾,或稱之為“小妾”、“小妃”、“小母”2。《墨子·節用上》雲:“昔者聖王為法曰:丈夫年二十,毋敢不處家,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韓非子·外儲說右下》雲:“丈夫二十而室,婦人十五而嫁。”女子15歲的始婚始育年齡的俗定,早在仰韶時期已如此,與女性月經初潮的性成熟生理髮育現象是相應的。男子發育趨於成熟一般要遲於女性,在20歲左右,其性衰退則普遍晚於女性。《周易·大過》雲:“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言老夫少婦相配為吉,老婦配壯男,雖不過失,但無利可喻。顯然,人們在社會生活實踐中早有覺察,男女性成熟和性衰退方麵,存在著發育年齡遲早的生理差別因素,基於此,逐漸確立了附合生理和心理基礎的大男配少女的婚俗。
生活起居的合理和性生活的節製,對於人身保健的重要影響,似很早就引起人們的注意。《黃帝內經素問》有雲:“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禦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尚書·益稷》記有一則傳說,謂夏禹“創若時,娶於塗山,辛壬癸甲。”《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也雲:“禹三十未娶,行到塗山,恐時之暮,失其度製,……禹因娶塗山,謂之女嬌,取辛壬癸甲。”禹娶塗山女,定於一旬十天中的辛壬癸甲四日內行房事,從其“度製”。這則傳說,大概內概著古代對於起居和性生活應節製合理的認識。
在婦產保健方麵,甲骨文恆見“婦某有子”的關涉婦女懷孕的卜問,其中恐怕有本之月經過期不來潮或妊娠反應而卜問者。此外,夏商人們對於孕產期當已有較深認識。《吳越春秋》有雲:“禹行十月,女嬌生子啟。”甲骨文中有雲:“貞婦好娩嘉。王占曰:其惟丁娩嘉;其惟庚娩,勿吉;三旬又一日甲寅娩,不嘉惟女。三旬又一日甲寅允不嘉惟女。”(《合集》14002)記商王武丁推算婦好的預產期,大致在31天內的丁、庚、甲前後8天中的那三日,結果果然在第31天的甲寅生了個女嬰。臨產日期能確定在如此細的時間範圍內,若無“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的婦產常識,是很難設想的。此外,甲骨文中的毓字,+早期寫作■,像產子羊水流淌形,晚期寫作■(《合集》38243),又增接生者持繈褓待於產婦一側,字體結構的前後變化,間接反映了商代婦幼保健的不斷改善。
飲食的定時和適量,對人體保健十分要緊,古人多有所述。《呂氏春秋·盡數》雲:“食能以時,身必無災。”《黃帝內經素問》雲:“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說苑·雜言》雲:“寢處停留不時,飲食不節,佚勞過度,疾共殺之。”商代人們已習慣於一日兩餐製,上午一餐稱“大食”,下午一餐稱“小食”,約定俗成,被據為記時的專稱。兩餐分言大、小,似適應生活和生產活動的進食量為社會首肯,無疑對人體保健有積極意義。
《禮記·曲禮上》雲:“有疾則飲酒食肉。”《喪大記》雲:“有疾食肉飲酒可也。”今知商代中期已有用酒作保健飲料者,槁城台西遺址發現一釀酒作坊,除出有整套釀酒陶用器及人工培殖的酵母菌外,還出有成批分裝在陶容器中的藥用植物,如桃仁、鬱李仁、大麻籽、棗、草木樨等。說明當時人們已認識到酒可治病,藉助酒力,可使藥物發揮更大療效,藥酒因之而出。《說文》雲:“■之性然,得酒而使,酒所以治病也。”適度飲酒,舒筋活血,飲用藥酒,重在保健,對於減少疾病,延長壽命,其中之妙,古人當早有體驗。
人體衛生方麵,《禮記·內則》有雲:“雞初鳴,鹹盥洗”;子事父母,“冠帶垢,和灰請漱;衣裳垢,和灰請漱;衣裳綻裂,紉箴請補綴;五日則燂湯請浴,三日具沐;其間麵垢,燂潘請;足垢,燂湯請洗。”《少儀》有雲:“凡洗必盥。”甲骨文也有盥字作■,像洗手於盤狀。有■字,像人浴於盤中狀。有沫字作■,像人就皿掬水盥麵狀,又寫作■,汋水頮麵意同。又有■,像梳理頭髮意。商代貴族墓有的有銅鏡、象牙梳、淨耳玉勺等貴重梳妝用具隨葬。另外殷墟出土頭骨鑑定資料表明,當時在部分人中還有剔牙除齒間積垢的潔癖。個人清潔衛生與否,已成商代社會行為容止的視點。
上古的婚製婚俗,反映有生理或心理學方麵的保健內容。“男女同姓,其生不蕃”1,近親婚配,“則相生疾”2,早在原始血緣婚進到氏族外婚製時,人們已有所意識。大體說來,商代以前的婚製,還貫徹了大男配少女的原則。槁城台西和西安老牛坡等地商代遺址,均發現一些貴族墓葬內,墓主為壯中年男性,邊上殉有青年女子1。甲骨文所見,當時的上層權貴,往往占有好些個少妻小妾,或稱之為“小妾”、“小妃”、“小母”2。《墨子·節用上》雲:“昔者聖王為法曰:丈夫年二十,毋敢不處家,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韓非子·外儲說右下》雲:“丈夫二十而室,婦人十五而嫁。”女子15歲的始婚始育年齡的俗定,早在仰韶時期已如此,與女性月經初潮的性成熟生理髮育現象是相應的。男子發育趨於成熟一般要遲於女性,在20歲左右,其性衰退則普遍晚於女性。《周易·大過》雲:“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言老夫少婦相配為吉,老婦配壯男,雖不過失,但無利可喻。顯然,人們在社會生活實踐中早有覺察,男女性成熟和性衰退方麵,存在著發育年齡遲早的生理差別因素,基於此,逐漸確立了附合生理和心理基礎的大男配少女的婚俗。
生活起居的合理和性生活的節製,對於人身保健的重要影響,似很早就引起人們的注意。《黃帝內經素問》有雲:“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禦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尚書·益稷》記有一則傳說,謂夏禹“創若時,娶於塗山,辛壬癸甲。”《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也雲:“禹三十未娶,行到塗山,恐時之暮,失其度製,……禹因娶塗山,謂之女嬌,取辛壬癸甲。”禹娶塗山女,定於一旬十天中的辛壬癸甲四日內行房事,從其“度製”。這則傳說,大概內概著古代對於起居和性生活應節製合理的認識。
在婦產保健方麵,甲骨文恆見“婦某有子”的關涉婦女懷孕的卜問,其中恐怕有本之月經過期不來潮或妊娠反應而卜問者。此外,夏商人們對於孕產期當已有較深認識。《吳越春秋》有雲:“禹行十月,女嬌生子啟。”甲骨文中有雲:“貞婦好娩嘉。王占曰:其惟丁娩嘉;其惟庚娩,勿吉;三旬又一日甲寅娩,不嘉惟女。三旬又一日甲寅允不嘉惟女。”(《合集》14002)記商王武丁推算婦好的預產期,大致在31天內的丁、庚、甲前後8天中的那三日,結果果然在第31天的甲寅生了個女嬰。臨產日期能確定在如此細的時間範圍內,若無“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的婦產常識,是很難設想的。此外,甲骨文中的毓字,+早期寫作■,像產子羊水流淌形,晚期寫作■(《合集》38243),又增接生者持繈褓待於產婦一側,字體結構的前後變化,間接反映了商代婦幼保健的不斷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