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時期既有不少被人們馴化或殖養的象,役象或乘象出行自非難事,文獻所謂“商人服象”,應該說是可信的。
在利用獸力以再服務於人類生活方麵,商代人似還有其他一些嚐試。如甲骨文有。一■字(《明》570),像鹿行道中之意。《穆天子傳》有謂“駕鹿以遊於山下”。民族學材料中有鹿車、鹿拉橇之事。商代如何,現提出以存厥疑。
1 《粹》1543。
2 《三代》14·22·1。
3 此據島邦男:《殷墟卜辭綜類》“檢字索引”統計。
1 《三代》11·18·8。
2 《鐵》226·1。
3 《合集》34095。
4 《漢書·李尋傳》注。
5 見《山海經·海外北經》、《淮南子·地形訓》、《列子·湯問》等。
6 《前》2·4·4。
7 《續》3·30·5。
8 《佚》443。
9 《鐵》146·2。
10 《乙》8896。《前》2·2·6。《前》7·19·2。《合集》6948。
1 見桂馥:《說文解字義證》。
2 參見賈蘭坡:《山頂洞人》,龍門聯合書店,1951年。
3 《前》2·19·1。
4 分見《三代》12·46·8、《甲》916。
5 《甲》2903。
6 分見《續殷》下31、《合集》39456、35225。
1 《易·繫辭下》。
2 《世本·作篇》。
3 《墨子·非儒下》。
4 《山海經·海內經》。
5 河姆渡遺址考古隊:《浙江河姆渡遺址第二期發掘的主要收穫》,《文物》1980年5期。勞伯敏:《一支七千年前的船槳》,《光明日報》1981年1月12日。
6 浙江省文管會:《吳興錢山漾遺址第一、二次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60年 2期。
1 王永波:《膠東半島上發現的古代獨木舟》,《考古與文物》1987年5期。
2 聞一多:《天問疏證》,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0年,67、71頁。
3 《太平禦覽》卷八十二引。
4 於省吾:《甲骨文字釋林》,中華書局,1979年,150~152頁。
1 《古文苑·漢律賦》注。
2 《合集》21635。
1 宋兆麟等:《中國原始社會史》,文物出版社,1983年,383—385頁。
2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藏甲骨文字·本文篇》,1960年,536頁。
3 《合集》11477。
1 見《甲骨文字釋林》,283頁。
2 《合集》32778。
3 《合集》33691。
1 參見於省吾:《甲骨文字釋林》,284~285頁。
2 參見於省吾:《甲骨文字釋林》,93~94頁。
1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索隱注。
1 郭寶鈞:《中國青銅器時代》,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8年,88頁。
2 呂思勉:《先秦史》,363頁。
3 《古今圖書集成·考工典》卷一○六,《車輿部匯考一》。
4 《孫臏兵法·勢備》。
1 見《墨子·非儒下》、《管子·形勢篇》、《荀子·解蔽》、《呂氏春秋·君守》、 《世本·作篇》等。
2 《太平禦覽》卷七七三引。
3 《太平禦覽》卷八二引。
4 《北堂書鈔》卷十三引。
5 石璋如:《小屯c區的墓葬群》,《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23本 下冊,1952年,477頁。
1 趙全■:《鄭州商代遺址的發掘》,《考古學報》1957年1期。楊育彬:《鄭州商城初探》,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44頁。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鄭州商代二裏崗期鑄銅基址》,《考古學集刊》第6集,1989年。
1 鄭若葵:《試論商代的午馬莽》、《考古》1987年5期。
2 參見張長壽、張孝光:《殷周車製略說》,《中國考古學研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紀念論文集》,文物出版社,1986年。
3 楊寶成:《殷代車子的發現與復原》,《考古》1984年6期。
4 孫機:《中國古獨■馬車的結構》,《文物》1985年8期。
1 石璋如:《小屯殷代的成套兵器》附《殷代的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22本,1950年。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69—1977年殷墟西區墓葬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79年1期。報告中稱之為“管狀器”。
3 《詩·大雅·棫樸》。
4 《合集》6834。
5 島邦男:《殷墟卜辭研究》(中譯本),374~376頁。
1 信陽地區文管會、羅山縣文化館:《河南羅山縣蟒張商代墓地第一次發掘簡報》,《考古》1981年2期。
2 阜陽地區博物館:《安徽潁上、趙集發現商代文物》,《文物》1985年10期。
3 正定縣文物保管所:《河北靈壽縣西木佛村出土一批商代文物》,《文物資料叢刊》(5),1981年。
4 《定州北莊於商墓發掘簡報》,《文物春秋》1992年增刊。
在利用獸力以再服務於人類生活方麵,商代人似還有其他一些嚐試。如甲骨文有。一■字(《明》570),像鹿行道中之意。《穆天子傳》有謂“駕鹿以遊於山下”。民族學材料中有鹿車、鹿拉橇之事。商代如何,現提出以存厥疑。
1 《粹》1543。
2 《三代》14·22·1。
3 此據島邦男:《殷墟卜辭綜類》“檢字索引”統計。
1 《三代》11·18·8。
2 《鐵》226·1。
3 《合集》34095。
4 《漢書·李尋傳》注。
5 見《山海經·海外北經》、《淮南子·地形訓》、《列子·湯問》等。
6 《前》2·4·4。
7 《續》3·30·5。
8 《佚》443。
9 《鐵》146·2。
10 《乙》8896。《前》2·2·6。《前》7·19·2。《合集》6948。
1 見桂馥:《說文解字義證》。
2 參見賈蘭坡:《山頂洞人》,龍門聯合書店,1951年。
3 《前》2·19·1。
4 分見《三代》12·46·8、《甲》916。
5 《甲》2903。
6 分見《續殷》下31、《合集》39456、35225。
1 《易·繫辭下》。
2 《世本·作篇》。
3 《墨子·非儒下》。
4 《山海經·海內經》。
5 河姆渡遺址考古隊:《浙江河姆渡遺址第二期發掘的主要收穫》,《文物》1980年5期。勞伯敏:《一支七千年前的船槳》,《光明日報》1981年1月12日。
6 浙江省文管會:《吳興錢山漾遺址第一、二次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60年 2期。
1 王永波:《膠東半島上發現的古代獨木舟》,《考古與文物》1987年5期。
2 聞一多:《天問疏證》,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0年,67、71頁。
3 《太平禦覽》卷八十二引。
4 於省吾:《甲骨文字釋林》,中華書局,1979年,150~152頁。
1 《古文苑·漢律賦》注。
2 《合集》21635。
1 宋兆麟等:《中國原始社會史》,文物出版社,1983年,383—385頁。
2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藏甲骨文字·本文篇》,1960年,536頁。
3 《合集》11477。
1 見《甲骨文字釋林》,283頁。
2 《合集》32778。
3 《合集》33691。
1 參見於省吾:《甲骨文字釋林》,284~285頁。
2 參見於省吾:《甲骨文字釋林》,93~94頁。
1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索隱注。
1 郭寶鈞:《中國青銅器時代》,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8年,88頁。
2 呂思勉:《先秦史》,363頁。
3 《古今圖書集成·考工典》卷一○六,《車輿部匯考一》。
4 《孫臏兵法·勢備》。
1 見《墨子·非儒下》、《管子·形勢篇》、《荀子·解蔽》、《呂氏春秋·君守》、 《世本·作篇》等。
2 《太平禦覽》卷七七三引。
3 《太平禦覽》卷八二引。
4 《北堂書鈔》卷十三引。
5 石璋如:《小屯c區的墓葬群》,《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23本 下冊,1952年,477頁。
1 趙全■:《鄭州商代遺址的發掘》,《考古學報》1957年1期。楊育彬:《鄭州商城初探》,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44頁。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鄭州商代二裏崗期鑄銅基址》,《考古學集刊》第6集,1989年。
1 鄭若葵:《試論商代的午馬莽》、《考古》1987年5期。
2 參見張長壽、張孝光:《殷周車製略說》,《中國考古學研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紀念論文集》,文物出版社,1986年。
3 楊寶成:《殷代車子的發現與復原》,《考古》1984年6期。
4 孫機:《中國古獨■馬車的結構》,《文物》1985年8期。
1 石璋如:《小屯殷代的成套兵器》附《殷代的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22本,1950年。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69—1977年殷墟西區墓葬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79年1期。報告中稱之為“管狀器”。
3 《詩·大雅·棫樸》。
4 《合集》6834。
5 島邦男:《殷墟卜辭研究》(中譯本),374~376頁。
1 信陽地區文管會、羅山縣文化館:《河南羅山縣蟒張商代墓地第一次發掘簡報》,《考古》1981年2期。
2 阜陽地區博物館:《安徽潁上、趙集發現商代文物》,《文物》1985年10期。
3 正定縣文物保管所:《河北靈壽縣西木佛村出土一批商代文物》,《文物資料叢刊》(5),1981年。
4 《定州北莊於商墓發掘簡報》,《文物春秋》1992年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