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得已做出此舉。談判破裂的責任不在我們。我們不願再等另一個一百五十年。”
已經過去的一百五十年對於阿根廷來講是惡夢般的一百五十年。他們一直認為自己的床上睡著別人。中國有句古語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更不用說在自己床上了。關於馬爾維納斯主權的爭執,使阿根廷人蒙受了怎樣的痛苦!自從英國海員約翰·戴維斯一五九二年發現該島以來,許多國家的國旗曾在島上飄揚過:法國的、英國的、西班牙的、阿根廷的。一八三三年,強大的英國人用武力攻占了該島。他們的理由隻有一個:此島為英國人所發現,應當屬於英國。
實在的,這理由夠“充分”了。那個年代,“日不落之國”在沒有任何理由的情況下又從別人手中奪去了多少土地!
馬島位於阿根廷沿海的大陸架內,距阿根廷隻有六百公裏,而離英國則遠達一萬三千公裏。一百五十年來,整整幾代阿根廷人望著米字旗在自己國門之內飄揚,空灑一腔淚水。
本世紀六十年代以來,英、阿兩國就馬島主權問題開始舉行談判,這種談判當然無例外地是馬拉鬆式的。轉瞬間,二十年逝去,兩國競連一個字的協議也未達成。
加爾鐵裏出任總統以後,阿根廷對談判的態度日趨強硬。這位總統素有大誌,決心在自己的任期內做一兩件驚人的大事。
“主權問題不能再拖下去了!”他說。
老練的英國人對此話報以沉默。
“如有必要,”加爾鐵裏又宣布,“我將用武力收回馬島!”
英國人笑了,繼續沉默。
加爾鐵裏是一位軍人,卻是一位沒有打過仗的軍人。這是英國人普遍的看法。武力收復馬島?哦,天大的笑話。英國下院的一位年邁的議員真的把假牙笑到了地板上。阿根廷以其微薄的國力和軍力,敢於發動一場戰爭嗎?
“我敢打賭,他不敢!”一位英國勳爵說。
看法是驚人地一致。以至於已經有確切情報說阿根廷在南部的裏奧加列戈斯集結重兵,大有渡海趨向時,英國人依然無動於衷。
談判在繼續。英國人把一切能想到的都想到了:維持現狀、增加移民、引進非洲黑人、採取“香港方式”、長期租借等等,他們就是沒有想到那兩個字:戰爭。
這種情況至少持續到三天前。加爾鐵裏得到消息:島上的英軍和以前一樣隻有八十二人,一個也未增加。
他決定動手。
他派出了一支由海、陸、空三軍約四千人組成的艦隊,去對付島上的八十二名英國海軍陸戰隊。
這種舉動顯示了他的決心:此行勢在必得,隻能成功,不能失敗。
他深知自己是承受不了一次失敗的。對他而言,沒有退路。
“等待,”他說,“英國人老是對我們說:等待。而現在,我們才開始了真正的等待——等待我們軍隊登陸馬島。”
時間是用秒來計算的。他們在等。他們已經等了一百五十年,可是,這一刻的等待,似乎比那一百五十年還要長許多。
他出汗了。他們也出汗了。眾人仿佛置身在高山絕頂——空氣稀薄。
他在幻想著部隊登陸作戰的情況,可是在腦海中怎麽也形不成鮮明的生動的畫麵。他沒有直接的戰爭經驗。
大約在淩晨三點鍾左右的光景,門突然開了,一個軍官走進來。
“將軍,成功了!”他語不連貫,“登陸成功了!”
這應當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應當是最值得歡呼的時刻。可是,與大家預料的完全相反,大廳裏反而更安靜了。人們傾聽著自己的心跳。
加爾鐵裏激動得一陣暈眩。
那軍官繼續說:
“島上的英國人包括他們的總督在內,全部向我們投降了!”
依然很靜。
“我們終於拿回了馬島。”加爾鐵裏說。一個“拿”字,好輕鬆,可他心裏不輕鬆。他覺得實在有些過於容易,象夢。
靜。
“阿可根廷萬歲。”他的心在喊,卻沒有說出。
靜。
他站起來,想到陽台上去吸點新鮮空氣,馬島拿回來了,可心中壓力不僅沒有消除,反而更加沉重了。2
阿根廷沸騰了。
這是一個熱情外溢的民族,特別容易“沸騰”。本世紀來,這個民族曾經有過兩次最大的“沸騰”,一次是庇隆政權垮台時,另一次是阿根廷獲得第十一屆世界盃足球賽冠軍後。而這一次的程度遠較以前兩次為大。
伴隨著雄壯的軍樂,電台一遍又一遍地播誦加爾鐵裏簽發的公報。交通完全中斷了:潮水般的人流淹沒了每一條大街。自由廣場上在放禮炮,但聽不見炮響,人們的吼叫聲徹底壓倒了它。四月二日這一天布宜諾斯埃利斯最時髦的服裝是象徵著阿根廷藍白兩色國旗的t恤衫——國旗飄在人們心裏。 那麽多的人在大笑,那麽多的人在痛哭。哭和笑都是基於同一個出發點:一百五十年的夢想,民族的夢想,今天終於得以實現:總統府前,一個年青人毫不猶豫地用剃刀割斷了自己手臂上的血管。
“你瘋了!”一片驚呼。
已經過去的一百五十年對於阿根廷來講是惡夢般的一百五十年。他們一直認為自己的床上睡著別人。中國有句古語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更不用說在自己床上了。關於馬爾維納斯主權的爭執,使阿根廷人蒙受了怎樣的痛苦!自從英國海員約翰·戴維斯一五九二年發現該島以來,許多國家的國旗曾在島上飄揚過:法國的、英國的、西班牙的、阿根廷的。一八三三年,強大的英國人用武力攻占了該島。他們的理由隻有一個:此島為英國人所發現,應當屬於英國。
實在的,這理由夠“充分”了。那個年代,“日不落之國”在沒有任何理由的情況下又從別人手中奪去了多少土地!
馬島位於阿根廷沿海的大陸架內,距阿根廷隻有六百公裏,而離英國則遠達一萬三千公裏。一百五十年來,整整幾代阿根廷人望著米字旗在自己國門之內飄揚,空灑一腔淚水。
本世紀六十年代以來,英、阿兩國就馬島主權問題開始舉行談判,這種談判當然無例外地是馬拉鬆式的。轉瞬間,二十年逝去,兩國競連一個字的協議也未達成。
加爾鐵裏出任總統以後,阿根廷對談判的態度日趨強硬。這位總統素有大誌,決心在自己的任期內做一兩件驚人的大事。
“主權問題不能再拖下去了!”他說。
老練的英國人對此話報以沉默。
“如有必要,”加爾鐵裏又宣布,“我將用武力收回馬島!”
英國人笑了,繼續沉默。
加爾鐵裏是一位軍人,卻是一位沒有打過仗的軍人。這是英國人普遍的看法。武力收復馬島?哦,天大的笑話。英國下院的一位年邁的議員真的把假牙笑到了地板上。阿根廷以其微薄的國力和軍力,敢於發動一場戰爭嗎?
“我敢打賭,他不敢!”一位英國勳爵說。
看法是驚人地一致。以至於已經有確切情報說阿根廷在南部的裏奧加列戈斯集結重兵,大有渡海趨向時,英國人依然無動於衷。
談判在繼續。英國人把一切能想到的都想到了:維持現狀、增加移民、引進非洲黑人、採取“香港方式”、長期租借等等,他們就是沒有想到那兩個字:戰爭。
這種情況至少持續到三天前。加爾鐵裏得到消息:島上的英軍和以前一樣隻有八十二人,一個也未增加。
他決定動手。
他派出了一支由海、陸、空三軍約四千人組成的艦隊,去對付島上的八十二名英國海軍陸戰隊。
這種舉動顯示了他的決心:此行勢在必得,隻能成功,不能失敗。
他深知自己是承受不了一次失敗的。對他而言,沒有退路。
“等待,”他說,“英國人老是對我們說:等待。而現在,我們才開始了真正的等待——等待我們軍隊登陸馬島。”
時間是用秒來計算的。他們在等。他們已經等了一百五十年,可是,這一刻的等待,似乎比那一百五十年還要長許多。
他出汗了。他們也出汗了。眾人仿佛置身在高山絕頂——空氣稀薄。
他在幻想著部隊登陸作戰的情況,可是在腦海中怎麽也形不成鮮明的生動的畫麵。他沒有直接的戰爭經驗。
大約在淩晨三點鍾左右的光景,門突然開了,一個軍官走進來。
“將軍,成功了!”他語不連貫,“登陸成功了!”
這應當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應當是最值得歡呼的時刻。可是,與大家預料的完全相反,大廳裏反而更安靜了。人們傾聽著自己的心跳。
加爾鐵裏激動得一陣暈眩。
那軍官繼續說:
“島上的英國人包括他們的總督在內,全部向我們投降了!”
依然很靜。
“我們終於拿回了馬島。”加爾鐵裏說。一個“拿”字,好輕鬆,可他心裏不輕鬆。他覺得實在有些過於容易,象夢。
靜。
“阿可根廷萬歲。”他的心在喊,卻沒有說出。
靜。
他站起來,想到陽台上去吸點新鮮空氣,馬島拿回來了,可心中壓力不僅沒有消除,反而更加沉重了。2
阿根廷沸騰了。
這是一個熱情外溢的民族,特別容易“沸騰”。本世紀來,這個民族曾經有過兩次最大的“沸騰”,一次是庇隆政權垮台時,另一次是阿根廷獲得第十一屆世界盃足球賽冠軍後。而這一次的程度遠較以前兩次為大。
伴隨著雄壯的軍樂,電台一遍又一遍地播誦加爾鐵裏簽發的公報。交通完全中斷了:潮水般的人流淹沒了每一條大街。自由廣場上在放禮炮,但聽不見炮響,人們的吼叫聲徹底壓倒了它。四月二日這一天布宜諾斯埃利斯最時髦的服裝是象徵著阿根廷藍白兩色國旗的t恤衫——國旗飄在人們心裏。 那麽多的人在大笑,那麽多的人在痛哭。哭和笑都是基於同一個出發點:一百五十年的夢想,民族的夢想,今天終於得以實現:總統府前,一個年青人毫不猶豫地用剃刀割斷了自己手臂上的血管。
“你瘋了!”一片驚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