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傳又載:


    白馬氐者,武帝元鼎六年開,分廣漢西部,合以為武都。土地險阻,有麻田,出名馬、牛、羊、漆、蜜。氐人勇戇抵冒,貪貨死利。居於河池,一名仇池,方百頃,四麵鬥絕。數為邊寇,郡縣討之,則依固自守。元封三年,氐人反叛,遣兵破之,分徙酒泉郡。昭帝元鳳元年,氐人復叛,遣執金吾馬適建、龍坪詈增、大鴻臚田廣明,將三輔、太常徒討破之。


    兩漢時,武都郡屬益州刺史部,武都與隴西、天水(漢陽)及其臨近地帶,是氐族的基本根據地。其中的河池縣在仇池山上,山上有池,“泉流交灌”;“上有平田百頃,煮土成鹽”;“壁立千仞”,形勢險要,物產豐富。氐人質直勇敢,敢禦強暴。故當西漢盛時,仍敢於一再反抗。至三國時,以曹操之強,氐人仍敢塞道,阻操南下,操雖將其鎮壓,但仍畏氐人日後為蜀漢效力,“前後徙民、氐,使居京兆、扶風、天水界者萬餘戶”。


    同傳接著又說:


    及王莽篡亂,氐人亦叛。建武初,氐人悉附隴、蜀。及隗囂滅,其酋豪乃背公孫述降漢,隴西太守馬援上復其王侯君長,賜以印綬。後囂族人隗茂反,殺武都太守。氐人大豪齊鍾留為種類所敬信,威服諸豪,與郡丞孔奮擊茂,破斬之。後亦時為寇盜,郡縣討破之。


    氐人雖也經常反抗漢政府加到他們身上的賦役負擔,但氐人人數既少,居地又十分分散,所以多被郡縣迅速擊破。及至黃巾起義發生,史書多有羌胡起來響應的記載,可是很少提到氐人的動向,實際上,當涼州各族人民初起義時,即有氐人參加。《三國誌》卷36《馬超傳》注引《典略》言:“靈帝末,涼州刺史耿鄙信任奸吏,民王國等及氐羌反叛”,即是其例。又如原為涼州各族起義領導人後來又墜落成軍閥的韓遂所以能在關隴從事軍事活動達三十餘年之久,亦賴有氐羌始終不渝的支持。直到韓遂日暮途窮時,還經金城入氐王千萬部。馬騰、烏超父子也頗得氐羌助力,如同前已引過的《魏略·西戎傳》所載:“興國氐王阿貴、百頃氐王千萬各有部落萬餘,至十六年,從馬超為亂”。《三國誌》卷9《夏侯淵傳》載:“建安十九年,夏侯淵使張郃督步騎五千在前……至渭水,(馬)超將氐羌數千逆郃”。《三國誌》卷25《楊阜傳》言:“劉備遣張飛、馬超等從沮道趣下辨,而氐雷定等七部萬餘落反應之”。都是氐族人民被軍閥利用以爭奪土地人民的事例。


    由於氐人居住地介於魏蜀兩大勢力之間,所以兩國對氐族人力物力的爭奪也不遺餘力。如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夏侯淵擊武都氐羌於下辨,收氐穀十餘萬斛;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恐劉備北取武都氐區以逼關中,乃令張既至武都,徙氐五萬餘落出居扶風、天水界,都是曹魏掠奪氐人糧穀和人口的典型事例。在蜀漢方麵,因地小人寡,更把爭奪隴右各族人民當作先急之務。由於蜀漢政權必須取得氐、羌各族的最大限度的支持,所以對待氐、羌等族的手段比較溫和,從而收到的效果也比較好。蜀漢同羌族比較融洽的關係,前巳敘及。蜀漢與氐族的關係正復相同,這裏不再贅述。現隻談一下氐人的欠缺之處,即氐人的民族凝聚力甚差,例如《華陽國誌》卷7《劉後主誌》載:


    (建興)十四年(236年)……武都氐王符健請降,將軍張尉迎之,過期不至,大將軍琬憂之。牙門將巴西張嶷曰:“健求附款至,必無返滯。聞健弟狡,不能同功,各將乖離,是以稽耳。”健弟果叛就魏。健率四百家隨尉,居廣都縣。


    以上事件並不是孤立和罕見的,氐羌兄弟分種、各自東西之類的事,乃屬司空見慣。前已言之,羌人“強則分種為酋豪,弱則為人附落,更相抄暴。”這樣,弱時依附於人,難以圖強;強則分種,“無相長一”,力量亦由分而弱。羌人如是,氐人更甚。這就是氐羌所以難得有作為的重要原因。可是,氐人多務農,長期與漢人雜居,因之氐人的文化也不斷增進,至晉惠帝元康六年(296年)秦、雍各族人民群起反晉時,即出現推選氐帥齊萬年為帝的事。再往後八十餘年,更有氐王苻堅統一中國北方的盛大業績,凡此都說明氐、羌民族並不是終無作為的。


    第二十章 蜀漢的少數民族


    蜀漢的南半部,即所謂“南中”,東漢時分置益州、永昌、牂柯、越巂四郡(今地名,已見前述)及犍為屬國。蜀漢後主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南征後,重新劃分為七個郡,即:越巂郡(治邛都,今四川西昌市);朱提郡(治朱提,今雲南昭通市);牂柯郡(治且蘭,今貴州福泉縣附近);建寧郡(治味縣,今雲南曲靖市);興古郡(治宛溫,今雲南硯山北);永昌郡(治不韋,今雲南保山縣);雲南郡(治梇棟,今雲南姚安北)。以上各郡均有數量不同的少數民族與漢人雜居。在蜀漢北半部也有氐羌等少數民族,這裏不再敘述。現隻把南七郡中有顯著特色的叟、焚、濮族敘述一下:


    一、叟族


    叟族係西羌一個支族,先秦時活動於今甘肅、青海及其鄰近省區。《尚書》卷2《禹貢》、《史記》卷2《夏本紀》及《漢書》卷6《武帝紀》提及作為西戎之一的“渠搜”,即叟族的前身。《舊唐書》卷91《張柬之傳》言:“諸葛亮五月渡廬……使張伯岐選其勁卒搜兵”,搜兵即叟兵。《華陽國誌》卷4《南中誌》言諸葛亮“移南中勁卒青羌萬餘家於蜀”,青羌即叟之在南中者。春秋戰國時,叟人建立蜀國。公元前316年,秦惠王遣司馬錯滅蜀。漢代史家常稱蜀為叟,蜀、叟二字同聲通義。周武王伐紂,包括蜀在內的八個小國亦曾參加。蜀郡叟人因與漢人相處日久,逐漸融合。四川東部的巴人亦是一樣。可是在蜀郡徼外的西南夷仍有不少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叟人部落。大體說來,叟族是由西北往西南移動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植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植傑並收藏三國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