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位繼承人問題與陸遜之死


    魏文帝黃初二年(221年),孫權為吳王,立長子登為王太子。黃龍元年(229年),權稱帝,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市),登為皇太子。太子官屬有諸葛恪、張休、顧譚、陳表等;賓客有謝景、範慎、刁玄、羊衜等,“於是東宮號為多士”。登生母身分低賤,連其姓氏都未見於史冊。孫權所愛王夫人生子和及霸,登常有讓位於和之意。孫權赤烏四年(241年)登死。下一年,權立和為太子,不久,封霸為魯王。權之愛霸,更甚於和,對霸的待遇,同太子沒有什麽兩樣。因此,和、霸不睦,大臣也分為二部,比較正派的大臣如陸遜、諸葛恪、顧譚、朱據、屈晃、滕胤、施績、丁密等維護太子,公主魯班(孫權寵姬步夫人所生的長女,嫁給全琮)、全琮子寄、楊竺、吳安、孫奇等則想依靠魯王撈取政治上的好處,所以擁戴霸而“譖毀太子”。一次,權得疾,遣太子到長沙桓王孫策廟祈禱,太子妃叔父家離廟很近,乃把太子請到家中。公主魯班聞知,乃向孫權進讒,言太子不去廟禱告,卻往妃家計議,於是和寵益衰,兩派大臣的爭鬥也更厲害。孫權認為“子弟不睦,臣下分部……一人立者,安得不亂”。乃廢太子和,賜魯王霸死。另立所愛潘夫人幼子孫亮為太子。


    以上的事,不隻是立誰為太子的問題,而是孫權統治集團內部矛盾複雜的反映。其中最突出的事例,可以拿陸遜同孫權的關係來說明。前已敘及,陸遜是跟隨孫權時間較久、功勞很大的大臣,孫權早時把孫策之女嫁給了陸遜。呂蒙死後,陸遜成為抗拒魏、蜀二國的主要支柱。但孫權對陸遜的重用,主要在軍事方麵,始終沒有交給陸遜軍政大權。最後權令遜代顧雍為丞相時,雖口頭上說:“有超世之功者,必應光大之寵,懷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但事實是:孫權既不聽從陸遜屢求保安太子、黜降魯王之諫,又相繼流放陸遜外甥顧譚、顧承、姚信,誅親近陸遜的吾粲。孫權更“累遣中使責讓遜”,使遜“憤恚致卒”。逼死了陸遜。


    孫權所以逼死陸遜,決不隻是因遜維護太子的問題,主要癥結在於權認為遜對其統治已構成威脅。根據當時情況,權所以疑忌和逼死遜,約有以下四個原因:


    (1)遜“世江東大族”,從祖康,廬江太守,康子績,鬱林太守,績從子瑁,選曹尚書。遜族子凱,建武校尉,凱弟胤,交州刺史。陸績外甥顧邵為丞相顧雍之子,任豫章太守。顧邵子譚為陸遜外甥,任左節度,加奉車都尉。譚弟承,奮威將軍。遜外甥姚信,太常。可見遜家族姻親甚為顯赫,此為孫權忌遜原因之一。


    (2)呂蒙死後,遜一直鎮守武昌,聲望至隆。吳國權要,上自太子登,下至步騭、諸葛瑾、潘浚、朱據等將相都與遜交好,特別是遜功高震主,為權所畏忌。到孫權統治的後期,三國疆域大致已確定,權對外攻雖不足,守則有餘。wωw奇qisuu網即無遜,亦可劃江自保,無何重大危險。所以權隻讓遜做了幾天丞相,就借立太子事,悄悄地逼死了他。


    (3)孫權為身後之計,怕嗣主駕馭不了遜,所以遜等越是擁戴太子和,孫權越疑惑不安。權在逼死遜之前,先剪除其親黨。以後孫權雖然立了幼子亮為太子,但挑選的首輔,卻是資望較淺、社會關係比較單薄的僑居大族諸葛恪,就可以說明孫權是不願從陸、顧等枝葉繁茂的江東大族中選擇輔政者的。從史書記載上看,孫權於武多文少的呂蒙、淩統、朱然等病死後,極為哀悼傷懷。可是他不僅逼遜致死,並且還追詰遜子抗。這不是由於猜忌遜,還是什麽呢?


    (4)還有一個不易被人們發覺的因素,即遜為孫策之婿,權最初將策女嫁給遜時,當然是為了加強君臣間的關係,但當遜功高震主時,這門親事便轉化為雙方關係的不利因素。權的江東基業本來是從兄策手中繼承的,但權對策子並不與己子同樣看待,陳壽即認為權對策子有虧待之處。壽在《孫策傳》評曰:“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孫盛還為此替權辯護,認為這樣作,是為了“正名定本,使貴賤殊邈,然後國無陵肆之責,後嗣罔猜忌之嫌”。孫盛這種看法,是迂闊而不切合事實的。權既定孫和為太子,又給孫霸以過分的待遇,使之覬覦太子寶座,還談得上什麽“正名定本,使貴賤殊邈”呢?孫權諸子雖孩提亦封王,而策子卻終身為侯,不是虧待是什麽呢?這一點,連權本人也是不無內疚的。史言:“吳主寢疾,遣太子禱於長沙桓王廟”。權病了,不向其父武烈皇帝堅禱告,卻偏向兄長禱告,正說明權內心隱處也覺得對不住創業的兄長,怕他怪罪,所以才有此舉。權之猜防遜,不會與遜為策婿毫無關聯。陳壽拿權與句踐相比,正是他識見高超之處。非深知權之為人,固不能道此。


    因此,我們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孫權與陸遜兩人的矛盾乃是君主專製與權勢大族矛盾的體現。孫吳統治集團內部各種矛盾和衝突的加劇、導致了吳國的衰落。


    一、曹丕、曹睿的統治


    曹丕,字子桓,生於漢靈帝中平四年(187年)。建安十六年(211年),曹丕為五官中郎將,做其父丞相操的副手。建安二十二年,立為魏王太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操死,丕繼位為魏王。十月,丕代漢為帝,即魏文帝,國號魏,建都洛陽,丕先已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代漢後,又改是年為魏黃初元年。丕在位六年而死,壽四十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植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植傑並收藏三國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