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鎮撫山越,討不從命
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很早就有百越與漢族人民共同居住。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修築了從鹹陽直接通往會稽的馳道,並謫發內地罪人至江南,加強了南北聯繫和民族融合。漢武帝幾次將東甌、東越的人民遷徙到江淮之間。隨著秦漢四百年中央集權的加強和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漢越人民之間的民族界限也越來越淡薄。許多沿江和平原地區的人民已基本消除了民族隔閡。孫氏在江東建立政權後,為了與強大的曹操等勢力抗爭,更加緊對廣大山區漢越人民的鎮撫。當孫策進入曲阿,驅逐劉繇時,已有軍隊數萬人。他對周瑜說:“吾以此眾取吳會,平山越已足,卿還鎮丹楊”。說明孫策要徹底平定吳、會二郡,就必須令二郡山區越民納入其統治之下。孫策死時,因“恐鄰縣山民或有奸變”,吳郡各縣縣長甚至不敢離開縣城給孫策送葬。因此,孫權統事之初,就“分部諸將,鎮撫山越”。建安八年(203年),孫權“使呂範平鄱陽,程普討樂安,太史慈領海昏,韓當、周泰、呂蒙等為劇縣(山越反抗劇烈之縣)令長”,分別鎮壓山越。另外,會稽南部都尉賀齊也平定了建安(今福建建甌)、漢興(今福建浦城)、南平(今福建南平市)的反抗,禽獲山中名帥洪明等五人,料出兵萬人。以後仍不斷對山越用兵,雖不能根本解決問題,但畢竟從山民中榨取了一定數量的兵員和物資,從而增強了孫氏政權的力量。
除了山越以外,孫權也鎮壓了其他的反抗勢力。如上述廬江太守李術,原為孫策所表用,孫策死後,術“不肯事權,而多納其亡叛”,權命術送回叛者,術回答說:“有德見歸,無德見叛,不應復還。”權進軍攻術於皖城,梟術首,徙其部屬三萬餘人。又建安九年(204年),權弟丹楊太守孫翊為郡都督媯覽、郡丞戴員殺死,媯覽欲逼取翊妻徐氏。徐氏與翊親信舊將孫高、傅嬰共設謀殺覽、員。權聞訊,從椒丘(今江西南昌市)趕到丹楊,族誅覽、員餘黨。
(3)三征江夏,斬殺黃祖
荊州居吳上遊,孫吳早就圖謀攻取荊州。江夏守將黃祖曾射殺孫堅,更成為被孫氏討伐的藉口。建安八年(203年),孫權又攻黃祖,正勝利進軍之際,“而山寇復動”,因之孫權不得不回軍鎮壓山越。建安十二年(207年),權再次“西征黃祖,虜其人民而還”。次年春,權第三次出擊黃祖。祖水軍橫置兩蒙沖,挾守沔口(即夏口),蒙衝上有千人,以弩交射,飛矢雨下。權前鋒董襲、淩統各率敢死士百人,人被兩鎧,乘大船,突入蒙沖內。董襲用刀切斷兩紲,蒙沖乃漂流。權軍遂得前進,呂蒙在前親梟黃祖手下水軍都督陳就之首。於是將士乘勝,水陸並進,遂屠其城,祖逃走,被追及斬首,虜獲男女數萬口。
經過以上各種措施,孫權在江東的統治得到了鞏固。
三、劉備的興起
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市)人,是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祖父劉雄做過東郡範令,父劉弘去世很早。備生於漢桓帝延熹四年(161年)。少時家貧,與母以販鞋織席為業。十五歲,母令外出求學,與公孫瓚一同師事大儒盧植。瓚年長,備以兄事之。備不喜歡在古書上多下工夫,好交結,周圍團聚了不少年青人。黃巾起義發生後,備亦參加了鎮壓活動。他雖是漢朝宗室,但那時劉氏宗姓已沒有多少號召力。備早年所以能招聚一些隊伍,是由於得到大商人張世平、蘇雙的資助。備因鎮壓黃巾有功,做過下密縣丞、高唐縣尉。後被農民軍擊敗,投奔公孫瓚。獻帝初平二年(191年),做到平原相。興平元年(194年),徐州牧陶謙受到曹操攻擊時,備應邀前往救助,被陶謙表為豫州刺史。謙死,備受徐州官吏的擁護,一躍而為徐州牧,並被曹操表為鎮東將軍、宜城亭侯。建安元年(196年),劉備被呂布襲破,走歸曹操。操給以豫州牧的頭銜,進封左將軍。建安四年(199年),備乘曹操派他到徐州阻擊袁術之際,背叛曹操,戰敗後,北歸袁紹,紹敗,又到荊州依劉表。
劉備早期所以屢遭挫折,同他出身貧寒,缺乏憑藉,固然很有關係,但這樣的出身,對他的作風也帶來了有益的影響。劉備少時與母從事販鞋織席等手工勞動,後來他有了一定的官爵地位後,仍沒有完全脫離勞動。例如他在許跟隨曹操時,曾和傭人一道種菜;到荊州以後,也親手結毦。正因為這樣,劉備和一般中下層人士有所接近,他年輕時就“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史書上說他:“士之下者,必與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無所簡擇,眾多歸焉”。雖然如此,有的社會上層豪強還是瞧不起他。當他已經做到平原相時,士紳劉平還認為在他手下為民,是很大的恥辱,因而派遣刺客去殺害他。劉備不知這人是刺客,仍殷勤招待,致使刺客深受感動,不僅不忍下手,還把真情吐露給他。這種化敵為友的事實,不能不說是劉備平日熱誠待人的結果。備在開始招聚隊伍之先,已與關羽、張飛結成親密同伴,三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備每逢有公私聚會時,羽、飛二人經常“侍立終日,隨從周旋,不避艱險”。後來關羽被曹操俘獲以後,雖然受到操的優厚待遇,仍舊不忘故主,終於辭操奔備。趙雲原來隸屬於公孫瓚,一見劉備,即受到親切接待,因之成為備日後經得起考驗的親信將領。當備在徐州受到呂布襲擊後,飢餓困頓,大商人兼州吏麋竺“於是進妹於先主為夫人,奴客二千,金銀貨幣以助軍資”。劉備賴此得以重整軍隊。後來麋竺雖被曹操封為嬴郡太守,仍舊去官隨備周旋。備不但能得到部屬的傾心擁戴,當時其他人對他的才略與作風,亦多所稱許。比如徐州牧陶謙臨死時,讓劉備代領徐州,他對部下說:“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謙死,州中官吏迎接備去到任,備謙讓不敢當。“有雋才、輕天下士”的廣陵太守陳登,認為備“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因而表示願為備“合步騎十萬”,建“匡主濟民”之業。另一“名重天下”的孔融也對備說:“今日之事,百姓與能,天與不取,悔不可追”。事後,袁紹也說:“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曹操曾當麵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操部下謀臣程昱說:“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傅子》說:“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所以我們說:在軍閥混戰的第一階段,劉備已顯示出有較好的作風與魄力。隻因史簡有缺,我們無由知道他所以受人稱述的許多具體事跡。但相信話出有因的。
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很早就有百越與漢族人民共同居住。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修築了從鹹陽直接通往會稽的馳道,並謫發內地罪人至江南,加強了南北聯繫和民族融合。漢武帝幾次將東甌、東越的人民遷徙到江淮之間。隨著秦漢四百年中央集權的加強和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漢越人民之間的民族界限也越來越淡薄。許多沿江和平原地區的人民已基本消除了民族隔閡。孫氏在江東建立政權後,為了與強大的曹操等勢力抗爭,更加緊對廣大山區漢越人民的鎮撫。當孫策進入曲阿,驅逐劉繇時,已有軍隊數萬人。他對周瑜說:“吾以此眾取吳會,平山越已足,卿還鎮丹楊”。說明孫策要徹底平定吳、會二郡,就必須令二郡山區越民納入其統治之下。孫策死時,因“恐鄰縣山民或有奸變”,吳郡各縣縣長甚至不敢離開縣城給孫策送葬。因此,孫權統事之初,就“分部諸將,鎮撫山越”。建安八年(203年),孫權“使呂範平鄱陽,程普討樂安,太史慈領海昏,韓當、周泰、呂蒙等為劇縣(山越反抗劇烈之縣)令長”,分別鎮壓山越。另外,會稽南部都尉賀齊也平定了建安(今福建建甌)、漢興(今福建浦城)、南平(今福建南平市)的反抗,禽獲山中名帥洪明等五人,料出兵萬人。以後仍不斷對山越用兵,雖不能根本解決問題,但畢竟從山民中榨取了一定數量的兵員和物資,從而增強了孫氏政權的力量。
除了山越以外,孫權也鎮壓了其他的反抗勢力。如上述廬江太守李術,原為孫策所表用,孫策死後,術“不肯事權,而多納其亡叛”,權命術送回叛者,術回答說:“有德見歸,無德見叛,不應復還。”權進軍攻術於皖城,梟術首,徙其部屬三萬餘人。又建安九年(204年),權弟丹楊太守孫翊為郡都督媯覽、郡丞戴員殺死,媯覽欲逼取翊妻徐氏。徐氏與翊親信舊將孫高、傅嬰共設謀殺覽、員。權聞訊,從椒丘(今江西南昌市)趕到丹楊,族誅覽、員餘黨。
(3)三征江夏,斬殺黃祖
荊州居吳上遊,孫吳早就圖謀攻取荊州。江夏守將黃祖曾射殺孫堅,更成為被孫氏討伐的藉口。建安八年(203年),孫權又攻黃祖,正勝利進軍之際,“而山寇復動”,因之孫權不得不回軍鎮壓山越。建安十二年(207年),權再次“西征黃祖,虜其人民而還”。次年春,權第三次出擊黃祖。祖水軍橫置兩蒙沖,挾守沔口(即夏口),蒙衝上有千人,以弩交射,飛矢雨下。權前鋒董襲、淩統各率敢死士百人,人被兩鎧,乘大船,突入蒙沖內。董襲用刀切斷兩紲,蒙沖乃漂流。權軍遂得前進,呂蒙在前親梟黃祖手下水軍都督陳就之首。於是將士乘勝,水陸並進,遂屠其城,祖逃走,被追及斬首,虜獲男女數萬口。
經過以上各種措施,孫權在江東的統治得到了鞏固。
三、劉備的興起
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市)人,是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祖父劉雄做過東郡範令,父劉弘去世很早。備生於漢桓帝延熹四年(161年)。少時家貧,與母以販鞋織席為業。十五歲,母令外出求學,與公孫瓚一同師事大儒盧植。瓚年長,備以兄事之。備不喜歡在古書上多下工夫,好交結,周圍團聚了不少年青人。黃巾起義發生後,備亦參加了鎮壓活動。他雖是漢朝宗室,但那時劉氏宗姓已沒有多少號召力。備早年所以能招聚一些隊伍,是由於得到大商人張世平、蘇雙的資助。備因鎮壓黃巾有功,做過下密縣丞、高唐縣尉。後被農民軍擊敗,投奔公孫瓚。獻帝初平二年(191年),做到平原相。興平元年(194年),徐州牧陶謙受到曹操攻擊時,備應邀前往救助,被陶謙表為豫州刺史。謙死,備受徐州官吏的擁護,一躍而為徐州牧,並被曹操表為鎮東將軍、宜城亭侯。建安元年(196年),劉備被呂布襲破,走歸曹操。操給以豫州牧的頭銜,進封左將軍。建安四年(199年),備乘曹操派他到徐州阻擊袁術之際,背叛曹操,戰敗後,北歸袁紹,紹敗,又到荊州依劉表。
劉備早期所以屢遭挫折,同他出身貧寒,缺乏憑藉,固然很有關係,但這樣的出身,對他的作風也帶來了有益的影響。劉備少時與母從事販鞋織席等手工勞動,後來他有了一定的官爵地位後,仍沒有完全脫離勞動。例如他在許跟隨曹操時,曾和傭人一道種菜;到荊州以後,也親手結毦。正因為這樣,劉備和一般中下層人士有所接近,他年輕時就“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史書上說他:“士之下者,必與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無所簡擇,眾多歸焉”。雖然如此,有的社會上層豪強還是瞧不起他。當他已經做到平原相時,士紳劉平還認為在他手下為民,是很大的恥辱,因而派遣刺客去殺害他。劉備不知這人是刺客,仍殷勤招待,致使刺客深受感動,不僅不忍下手,還把真情吐露給他。這種化敵為友的事實,不能不說是劉備平日熱誠待人的結果。備在開始招聚隊伍之先,已與關羽、張飛結成親密同伴,三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備每逢有公私聚會時,羽、飛二人經常“侍立終日,隨從周旋,不避艱險”。後來關羽被曹操俘獲以後,雖然受到操的優厚待遇,仍舊不忘故主,終於辭操奔備。趙雲原來隸屬於公孫瓚,一見劉備,即受到親切接待,因之成為備日後經得起考驗的親信將領。當備在徐州受到呂布襲擊後,飢餓困頓,大商人兼州吏麋竺“於是進妹於先主為夫人,奴客二千,金銀貨幣以助軍資”。劉備賴此得以重整軍隊。後來麋竺雖被曹操封為嬴郡太守,仍舊去官隨備周旋。備不但能得到部屬的傾心擁戴,當時其他人對他的才略與作風,亦多所稱許。比如徐州牧陶謙臨死時,讓劉備代領徐州,他對部下說:“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謙死,州中官吏迎接備去到任,備謙讓不敢當。“有雋才、輕天下士”的廣陵太守陳登,認為備“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因而表示願為備“合步騎十萬”,建“匡主濟民”之業。另一“名重天下”的孔融也對備說:“今日之事,百姓與能,天與不取,悔不可追”。事後,袁紹也說:“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曹操曾當麵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操部下謀臣程昱說:“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傅子》說:“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所以我們說:在軍閥混戰的第一階段,劉備已顯示出有較好的作風與魄力。隻因史簡有缺,我們無由知道他所以受人稱述的許多具體事跡。但相信話出有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