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研究] 《三國史》作者:馬植傑【完結】


    內容簡介


    三國時期,是中國中古社會的轉型階段。它與其前的兩漢時期和其後的魏晉南北朝比較,則無論經濟形態、政治製度、人口與民族構成、價值取向、文化觀念及社會生活,都有了明顯的差異。正是因為處於這一差異的過渡時期,從而使得三國歷史具有了特殊的歷史地位和魅力,也引起了人們濃厚的研究興趣。 本書作者馬植傑先生長期從事秦漢魏晉南北朝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學術成果,《三國史》是他畢生心血的結晶。本書以“體係完備、新論迭出、資料翔實”而“別具特色”。作者對三國歷史的斤端、三國時期的民族關係、關於曹操“迎天子定都於許”、對孫吳政權歷史產生過重大影響的“張溫、暨艷、呂壹事件”及史籍流傳的《悲憤詩》和《胡茄十八拍》的真偽等等問題的研究,部獨具創見,不僅精闢,亦見功力。


    作者簡介:馬植傑(1922.12—2006.5),著名歷史學家,河北定州人。194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歷史係,1958年北京大學歷史係翦伯贊秦漢史研究生肄業。先在蘭州大學歷史係任教,後任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自幼喜讀《三國演義》和《三國誌》,青年時極其佩服諸葛亮,因此在三國時上研究成果斐然。寫下了我國第一部三國史專著《三國史》,1998年該書獲河北省哲學社會科學最高獎榮譽獎,後收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斷代史係列”。


    一、東漢後期宦官的擅權


    東漢的歷史,從建武元年(25年)劉秀稱帝算起,到黃初元年(220年)曹丕代漢截止,總共196年。實際上,從漢靈帝中平六年(189年)董卓率軍進入洛陽開始,東漢皇帝便陷於軍閥的挾製之中,全國一統的局麵也隨著瓦解,所以我們說東漢王朝的壽命實際隻有165年。


    在封建時代,無論那一個王朝,由於剝削階級的貪婪性和腐朽性,統治集團內部總是矛盾百出,顧此失彼。秦統一中國以後,建立了專製主義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廢除封國製,建立郡縣製。秦始皇認為這樣,就可以把皇位傳至子孫萬代。因之驕縱淫侈之心大熾,對人民的役使和榨取無所不用其極,諸如造宮室,修墳墓,求仙藥,盛巡遊,鬧得民不聊生,海內愁怨。很快就招致了陳勝領導的農民大起義,秦王朝便短命夭折了。劉邦及其子孫吸取了秦速亡的教訓,在地方上不斷分封同姓王;在朝廷內部經常將政柄交給母後和外戚,結果,外戚王莽篡奪了政權。劉秀統一中國以後,吸收了王莽篡位的教訓,採取了一些加強皇帝專製的措施。可是,東漢的皇帝隻有劉秀和明、章二帝能夠做到政由己出。其餘各帝由於宮廷生活過於荒淫腐化等原因,差不多都短命而亡,繼位的皇帝年紀都很幼小,因此政權便落在母後及其父兄(即外戚)手裏。等到皇帝長大以後,想要收回政權,隻有和自己身邊的宦官商量,於是皇帝在宦官的協助下,打倒了外戚。宦官因為掃倒外戚有功,並且又能包圍和愚弄皇帝,所以實權便落在宦官手裏。不久,這個皇帝又短命死了。於是再來一套外戚專權以至宦官擅勢的過程。東漢中後期一百餘年的歷史,可以說是外戚和宦官爭奪統治權的歷史。從外戚和宦官鬥爭的事實看,宦官越來越占上風。東漢時宦官曾經六次打倒外戚(和帝時,鄭眾捕殺竇氏;安帝時,李閏等謀害鄧氏;順帝時,孫程等捕殺閻氏;桓帝時,單超等誅殺梁氏;靈帝時,曹節等誅殺竇氏;少帝時,張讓等誅殺何氏)。宦官為什麽這樣囂張?這是因為:


    (1)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重重,皇帝既和外戚有矛盾,又害怕同姓諸王和大臣篡奪政權,同時也不願讓他們同士人過多地接近,所以容易信任宦官。因宦官大都出身於門第低的家庭;本人又是刑餘之人,沒有聲望和什麽社會地位,使皇帝感到他們沒有篡奪政權的危險,所以對宦官的猜疑最輕。


    (2)宦官常在皇帝身邊,他們對皇帝察言觀色,包圍之,愚弄之,迷惑之,使皇帝容易把他們當作最可信任的人。


    (3)宦官多自幼生長宮禁,對宮中朝中之事頗為熟悉。特別是在宮中,他們的勢力盤根錯節,耳目眾多,外戚、大臣同太後有什麽預謀,往往被他們事先偵知,因而能隨機應變,先發製人。


    (4)由於東漢統治者強化君主專製,內官一般由宦者擔當。而且還不斷增加宦官的人數、擴大其職權。當皇帝年幼或腐化無能、執掌不起政柄時,宦官便乘機盜竊權柄。


    (5)外戚雖然同宦官有矛盾,但東漢母後臨朝者多,不能不讓宦者傳達政令,因之宦官“手握王爵,口含天憲”;並能利用皇帝同太後的矛盾,從中竊取權力。


    基於以上各種原因,宦官勢力逐漸膨脹,形成了“群輩相黨”的政治集團,特別是誅除外戚梁冀以後,“權勢專歸宦官”。單超等五個宦官因誅梁冀有功,同日被封為侯。當時人稱之為“五侯”,並用“回天”、“雨墜”等字眼形容宦官勢力的強大和猖狂。五侯的“兄弟姻戚,皆宰州臨郡,辜較百姓,與盜賊無異”。宦官侯覽,“前後掠奪人宅三百八十一所,田百一十八頃,起立第宅十有六區,皆有高樓池苑,堂閣相望,飾以綺畫丹漆之屬。製度重深,僣類宮省”。宦官蘇康和管霸“用事於內,遂固天下良田美業,山林湖澤,民庶窮困,州郡累氣”。永康元年(167年),桓帝死,靈帝立,外戚大將軍竇武與官僚士大夫領袖人物陳蕃欲盡誅宦官當權者,但事機不密,反而被宦官所殺。這時靈帝才十三歲,完全是宦官曹節、王甫、張讓、趙忠等手中的傀儡。靈帝甚至說:“張常侍是我公,趙常侍是我母”。範曄在《後漢書》卷78《宦者列傳》中敘述宦官的權勢與為虐情況時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植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植傑並收藏三國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