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羅伯特是不是在失蹤人員的名單之內?”
“沒有,他是在死亡名單之中。我們在印支戰爭中共失蹤2273人,其中有1656人在越南境內,這些既沒有死亡也沒有被俘的失蹤者,成了美國的一塊心病,幾乎人人都想:他們在哪裏?他們怎麽生活?他們在做什麽想什麽?……就像一千六百五十六雙手緊緊揪住了美國人的心,尤其不堪忍受的是他們的家屬和親友,死了也罷,被俘也罷,總該有個著落,有個歸宿,而這些失蹤的人卻像無家可歸的幽靈在奔走在呼號,使人們不得安寧。……”
“雖然沒有見到他們的屍首,也許他們都已經死了!我是經歷過越南戰場的,莽莽叢林,不管受傷、生病、迷路、失散,都有可能倒斃在叢林裏,不管野獸、螞蟥、蛆蟲已經把他們吃光,或許幾十年乃至上百年後,才有可能在偶然的機會中發現他們的白骨。……”
“可是,你一定會記得不久前的一條新聞:1944年,年僅23歲的日軍少尉廣尾斧田,在菲律賓的盧邦島的叢林裏,獨自生存了29年,他一個人手持武器與幻覺中的包圍他的敵軍進行周旋。……”
“是的,當時我看到這條新聞後,有點毛骨悚然,這種異怪現象也隻是絕無僅有。”
“可是,它能啟發人們的想像,覺得那些失蹤的人還在叢林中掙紮,無疑,這種想像對親友來說,是一種長期殘酷的折磨。”
“但是,人們最終會相信他們已經死亡。不然一,絕對不可能沒有一點信息,第一,這不是廣尾斧田一個人,而是1656人;第二,越南叢林總可以進出,而不像廣尾斧田隱藏的一個孤島。……”
“我想,隨著時局的變化,美國政府會要求越南政府幫助我們查明……”
第二十四章
(一)回到孤立主義去
——斯托裏《美國巡禮》節錄之四
在典雅別致的華盛頓大樓的教官宿舍裏,安德森向我展示了他的東方軍事學的研究成果,他起了個奇怪的題目:《永遠不要跟中國人打仗!》。
“你看,”他翻開《孫子兵法》的英譯本,點著一段譯文說,“孫武子在2500年前說過的話,簡直是對著我們拖了十年的越南戰爭說的;‘凡興兵作戰,出動戰車千乘和輜重車千乘,軍隊十萬,千裏運糧;這樣,前方後方的費用還有外交使節來往的開支、器材物資的供應、武器裝備的保養補充,每天要耗費千金,然後大軍才能開動。……’這一段話多麽像我們遠涉重洋到地球的另一麵去作戰;孫武子又說,‘用這樣龐大的軍隊作戰,就要求速勝。曠日持久就使部隊疲憊、銳氣挫傷,攻城就會耗盡力量,長期作戰,就會造成財政經濟困難,所以長久用兵對國家是非常不利的。……’威斯特莫蘭將軍對此深有體會,但已經晚了!”
“可惜,我也沒有讀過這本兵書。”
“你以為搞新聞就用不到孫子兵法嗎?”
“是的,我一向認為兵法是枯燥的,讀一讀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和約米尼的《戰爭藝術》就夠了!”
“從前我錯了,現在你錯了。你應當把目光投向東方:論古代戰爭,孫武子是無與倫比的;論現代的人民戰爭,毛澤東也是無與倫比的!他們都是中國人。……”
“所以你得出不能同中國人作戰的結論。”
“是的,我從孫武子和毛澤東的軍事思想裏學到了很多東西,他們不隻是精明的戰術家,更是偉大的戰略家。他們的論述精深,內容博大,你看孫武子的這段話:‘用兵的上策是謀略勝敵,其次是用外交手段取勝,再次是用武力,最下策才是攻城。……’孫武子還提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是一種高層次的戰略思想,它已經超出了軍事思想的範圍,而成為國家決策的大戰略了!……這就是我們當今的‘核戰略’,我們美國的戰略家們提出的‘核威懾’,正是這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軍事思想的具體運用。……”
“你說得有點玄乎,孫武子在2500年前就為美國製訂了核戰略,你把克勞塞維茨放在哪裏去了?”
“我承認克勞塞維茨也是偉大的,但他的博大精深不能和孫武子相比,更何況他比孫武子晚了兩千年!在研究《孫子兵法》方麵,美國是落在後麵的,在西方來說,據我查閱的史料來看,最早的還是貴國的阿米奧特神父,那是1772年,在巴黎出版了他的《孫子兵法》法文譯本,最早把猻子兵法》應用於戰爭的,恐怕是拿破崙。你在拿破崙的傳記中就可以看到他挑燈夜讀拍案叫絕的篇章。……”
“非常遺憾,在這方麵我太孤陋寡聞了。不過,這倒引起我研讀《孫子兵法》的興趣,當然,不是用於實際,而僅僅是增加點知識。
“1860年,俄國的漢學家斯列夫斯基翻譯成了俄譯本。第二次大戰期間蘇軍便把《孫子兵法》列為軍事學術史教學和研究的內容。但是,許多研究還局限在教授們的教案中,總認為它隻能是指導古代戰爭,當然,他們似乎更推崇他們的軍事家蘇沃洛夫和庫圖佐夫,其實這是一個失誤。
“沒有,他是在死亡名單之中。我們在印支戰爭中共失蹤2273人,其中有1656人在越南境內,這些既沒有死亡也沒有被俘的失蹤者,成了美國的一塊心病,幾乎人人都想:他們在哪裏?他們怎麽生活?他們在做什麽想什麽?……就像一千六百五十六雙手緊緊揪住了美國人的心,尤其不堪忍受的是他們的家屬和親友,死了也罷,被俘也罷,總該有個著落,有個歸宿,而這些失蹤的人卻像無家可歸的幽靈在奔走在呼號,使人們不得安寧。……”
“雖然沒有見到他們的屍首,也許他們都已經死了!我是經歷過越南戰場的,莽莽叢林,不管受傷、生病、迷路、失散,都有可能倒斃在叢林裏,不管野獸、螞蟥、蛆蟲已經把他們吃光,或許幾十年乃至上百年後,才有可能在偶然的機會中發現他們的白骨。……”
“可是,你一定會記得不久前的一條新聞:1944年,年僅23歲的日軍少尉廣尾斧田,在菲律賓的盧邦島的叢林裏,獨自生存了29年,他一個人手持武器與幻覺中的包圍他的敵軍進行周旋。……”
“是的,當時我看到這條新聞後,有點毛骨悚然,這種異怪現象也隻是絕無僅有。”
“可是,它能啟發人們的想像,覺得那些失蹤的人還在叢林中掙紮,無疑,這種想像對親友來說,是一種長期殘酷的折磨。”
“但是,人們最終會相信他們已經死亡。不然一,絕對不可能沒有一點信息,第一,這不是廣尾斧田一個人,而是1656人;第二,越南叢林總可以進出,而不像廣尾斧田隱藏的一個孤島。……”
“我想,隨著時局的變化,美國政府會要求越南政府幫助我們查明……”
第二十四章
(一)回到孤立主義去
——斯托裏《美國巡禮》節錄之四
在典雅別致的華盛頓大樓的教官宿舍裏,安德森向我展示了他的東方軍事學的研究成果,他起了個奇怪的題目:《永遠不要跟中國人打仗!》。
“你看,”他翻開《孫子兵法》的英譯本,點著一段譯文說,“孫武子在2500年前說過的話,簡直是對著我們拖了十年的越南戰爭說的;‘凡興兵作戰,出動戰車千乘和輜重車千乘,軍隊十萬,千裏運糧;這樣,前方後方的費用還有外交使節來往的開支、器材物資的供應、武器裝備的保養補充,每天要耗費千金,然後大軍才能開動。……’這一段話多麽像我們遠涉重洋到地球的另一麵去作戰;孫武子又說,‘用這樣龐大的軍隊作戰,就要求速勝。曠日持久就使部隊疲憊、銳氣挫傷,攻城就會耗盡力量,長期作戰,就會造成財政經濟困難,所以長久用兵對國家是非常不利的。……’威斯特莫蘭將軍對此深有體會,但已經晚了!”
“可惜,我也沒有讀過這本兵書。”
“你以為搞新聞就用不到孫子兵法嗎?”
“是的,我一向認為兵法是枯燥的,讀一讀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和約米尼的《戰爭藝術》就夠了!”
“從前我錯了,現在你錯了。你應當把目光投向東方:論古代戰爭,孫武子是無與倫比的;論現代的人民戰爭,毛澤東也是無與倫比的!他們都是中國人。……”
“所以你得出不能同中國人作戰的結論。”
“是的,我從孫武子和毛澤東的軍事思想裏學到了很多東西,他們不隻是精明的戰術家,更是偉大的戰略家。他們的論述精深,內容博大,你看孫武子的這段話:‘用兵的上策是謀略勝敵,其次是用外交手段取勝,再次是用武力,最下策才是攻城。……’孫武子還提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是一種高層次的戰略思想,它已經超出了軍事思想的範圍,而成為國家決策的大戰略了!……這就是我們當今的‘核戰略’,我們美國的戰略家們提出的‘核威懾’,正是這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軍事思想的具體運用。……”
“你說得有點玄乎,孫武子在2500年前就為美國製訂了核戰略,你把克勞塞維茨放在哪裏去了?”
“我承認克勞塞維茨也是偉大的,但他的博大精深不能和孫武子相比,更何況他比孫武子晚了兩千年!在研究《孫子兵法》方麵,美國是落在後麵的,在西方來說,據我查閱的史料來看,最早的還是貴國的阿米奧特神父,那是1772年,在巴黎出版了他的《孫子兵法》法文譯本,最早把猻子兵法》應用於戰爭的,恐怕是拿破崙。你在拿破崙的傳記中就可以看到他挑燈夜讀拍案叫絕的篇章。……”
“非常遺憾,在這方麵我太孤陋寡聞了。不過,這倒引起我研讀《孫子兵法》的興趣,當然,不是用於實際,而僅僅是增加點知識。
“1860年,俄國的漢學家斯列夫斯基翻譯成了俄譯本。第二次大戰期間蘇軍便把《孫子兵法》列為軍事學術史教學和研究的內容。但是,許多研究還局限在教授們的教案中,總認為它隻能是指導古代戰爭,當然,他們似乎更推崇他們的軍事家蘇沃洛夫和庫圖佐夫,其實這是一個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