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來,的確很玄,”我有意啟發他的談鋒,笑笑說,“好像已經超出了正常思維的範圍。……”


    “不是這樣,在製定計劃過程中,有過各種縝密的思考,隻是理智屈從於一種帶有迷醉的熱情——把戰俘救出來。甚至還會給北越造成一種威懾:由此可以聯想到我們可以把他們的首腦機關摧毀或是老鷹叼小雞一樣,把他們抓來當作交換戰俘的人質!……”


    “這種思維方式純粹是美國式的!過分浪漫!”


    “是的,當時美國的決策層提出了幾點質疑,還有幾點必須作到萬無一失:一,從哪個方向進入北越的問題,也就是進去和出來的空中通道,安全係數如何?二,武裝直升機和突擊隊進入北越,這不但破壞了美國政府停炸19度線以北地區的聲明,而且武裝突襲北越營地,已屬於開戰性質,將會給巴黎談判、越戰形勢和國際輿論帶來什麽影響?三,有無百分之百的把握?一旦遲延,守衛者會不會先把戰俘殺害?四,戰俘營中用衣服擺出的‘k’字是否有詐?有什麽證據說明是真?……”


    “這的確是些難以逾越的鴻溝!”


    “還是越過了,又經過幾番周折,像拉選票似地到處請求支持,而且這幾個問題也得到了解決:一,山西戰俘營不是北越防空的重點,防空的重點是在河內;所謂山西,是指該城東部有一半月形的山丘,而西麵卻是一個可以低空出進的山口,這樣,從西部進入就成了最佳的選擇,所以決定不從東部海上進入,而從泰國基地出發,穿越寮國從西山口低空進入,可以取得出敵不意的效果。而太平洋艦隊可從東部佯攻海防港,以轉移越軍的注意力,等他們醒悟過來也就晚了!”


    “這自然是理想的方案,可是,為什麽越共把許多戰俘營都安在河內周圍?據我所知,河內最大的花爐監獄關押的美軍戰俘最多!……”


    “這是越共的狡猾之處,他們迫使我國空軍在轟炸河內時有所顧忌,免得炸了自己人;在確定進入方向後,我就感到成功了一半。至於破壞停[奇`書`網`整.理提.供]炸聲明乃是迂腐之見,在我們經過幾十分鍾的突襲之後,任何人都知道我們是營救戰俘而不是戰爭升級,因為事實已經作了證明;至於戰俘是否安全地登機而不被殺害問題,全靠迅猛二字。我們提出可以通過模擬訓練加以解決,隻要在半個小時之內完成一切營救程序,守衛者就來不及殺害俘虜。……至於‘k’字,我們認為是真,因為戰俘都是飛行員,他們深知我們的軍事衛星和高空偵察機天天飛過河內附近上空,他們發出這樣的信號當然合理。……”


    我暗自笑笑,這些鬼迷心竅的傢夥,凡事總向對自己有利的方麵想。難道越共就不會這樣想嗎?


    “我們根據模型,像好萊塢的布景現場一樣用鋼架和木材搭起了一座山西戰俘營。我們按著實戰的一切細則——登機、進入、降落、突擊、救援、登機、撤離,不斷地進行演練,越來越熟練,開始需要一個小時零七分鍾,一直演練到隻用25分鍾就能完成。……這樣,就能保持駐紮在山西附近的越軍大部隊來不及赴援,即使有赴援的部隊,我們的空中支援分隊,也能把它阻攔在中途。……


    “當卡林特中校掐著秒表,五次測定完成一切營救程序都在25分鍾以下時,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小夥子們,你們幹得不錯,不久,我們驚天動地的行動就可以傳遍世界了!’我們全部突擊隊員振臂歡呼,好像已經把全部戰俘營救回來了似的!……


    “國防部長萊爾德、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勒都來參觀過我們的演練,也都具有了信心,尼克森總統就職以後也曾保證把戰俘早日從魔鬼手裏解脫出來,這個行動自然被批準實施了!……斯托裏先生,結果你已經知道了,還要再談嗎?……”


    “當然要談,我正希望你來證明此次行動並非失敗呢!”


    “那就明日再談吧,還是在這個時間,在這個教室……”


    “你不希望我請你到服務中心去喝上一杯嗎?還有法國奶酪。”


    “不,我吃軍官食堂已經習慣啦,我曾說過,你的手藝會敗壞我的胃口,謝謝!”


    (二)天災人禍


    ——斯托裏的《美國巡劄》節錄之二


    第二天,克裏斯上尉帶了一張手繪地圖給我,並不精確。他說:


    “你來看,這裏是位於泰國南部的達卡裏空軍基地,我們所有人員和裝備從這裏出發,乘大型運輸機到達泰、老邊境和烏隆基地。再換乘直升機,途經寮國上空,在進入越境前空中加油,而後低空進入越境直撲山西戰俘營。這是1970年11月20日深夜的情景。


    “這一夜,天朗氣清,繁星燦爛,一輪下弦殘月送我們的機群東行。地麵景物依稀可見,我仿佛進入了一種清醒的夢幻,心中忐忑不安,甚至有陣陣恐懼襲上心頭,一種情況有變的預感緊緊抓住我的心。這是我從未有過的心理狀態,一進入越境,機群便低空飛行,關閉航行燈,就像進入了鬼蜮魔界。……機艙裏沉寂無聲,突擊隊員們都凝神屏息呆坐不動,這種緊張氣氛向所未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叢林戰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黎汝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黎汝清並收藏叢林戰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