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的屏幕依然沉著地展示戰場的景觀,攝像機的鏡頭忽然轉向了昆嵩機場和波萊古機場,那沉睡嬰兒般的重磅炸彈正被搖籃車推進彈艙,機場上飄動著白色的雲朵,在白雲中編好隊的機群飛向溪山。……
“海軍陸戰隊,在溪山西南陣地與敵肉搏,血戰兩小時,前進300米!我強大機群正向敵人炮兵陣地實施轟炸。溪山保衛戰已進入第55天!……”這是播音員的畫外說明,“敵人陣地動搖,傷亡慘重,累計約6000餘人,我軍傷亡約500餘人。”
畫麵突換,從前沿陣地突然轉向溪山機場,不斷有炮彈爆炸,有一架折斷機翼的c—123運輸機在跑道一側熊熊燃燒,又是播音員的畫外說明:
“對溪山守衛者來說,這是最沉重的一天,溪山落下1400發炮彈,飛機跑道受到損傷,一架正在卸貨的運輸機被炮彈擊中並有16人由此喪生!”
此時,詹森總統也對著電視屏幕沉著臉,心緒惡劣地嘟囔著:“可怕的現代科技,這些混蛋記者把血淋淋的場景拉到那些沒有經過戰爭、聽見耗子叫就害怕的婦女兒童麵前,我敢保證,北越人根本就看不到溪山還有炸彈的煙霧,也聽不到飛機的轟響,美國人在自己嚇自己!”他把臉轉向一邊,眼神裏流露出難以名狀的衝動和煩亂,“美國是在為自己的榮譽而戰鬥!”
也許就是從這一刻起,美國的越戰政策開始轉向。我暫且離開美國首腦、軍政要人和公眾,再回到溪山。它不是奠邊府,美軍把它守住了,可是,溪山圍困給美國帶來的心理創傷卻不啻於奠邊府的陷落!
詹森總統為了美國的榮譽必須奮戰下去,他在送海軍陸戰隊去增援溪山時說:“這是在越南的決定性時刻,我們必須打贏!”
溪山終於保住了,3月31日,北越軍結束了77天圍困,撤出了戰鬥。美國官方宣布北越軍的春季攻勢死亡37000人,在溪山丟下了1602具屍體。威斯特莫蘭鄭重宣布越共把溪山當成美國人的奠邊府的企圖以毀滅而告終。但顯得軟弱無力,並沒有在美國或是南越引起微弱的激奮之情。
春季攻勢,在軍事上美國勝了,但在心理上卻敗了,越戰的支持者一落千丈,它促使美國的越戰政策來了個決定性的逆轉。因為越共的春季攻勢失敗,僅是戰役戰鬥的失利,它卻顯示了自己的巨大潛能,給美國公眾帶來了深刻的衝擊力量。越共怎麽會發動這樣大規模的進攻?下一次的行動是不是更大?越戰何時才是盡頭?春季攻勢是第一次向美國進行的力量示威。
在勝利的日子裏,詹森的心理負擔卻越來越重:2月14日,政府提出的1969年度的戰爭預算為320億美元;2月15日,空軍報告,在北越上空損失了第800架飛機。在此同時,威斯特莫蘭將軍要求增派206000名士兵,以便乘勝越過邊界(也就是進入寮國和柬埔寨)去追擊潰退的敵人。……
在戰鬥高峰時期,美軍每周的傷亡人數是543人。所以在美國公眾中享有盛譽的新聞播音員沃爾特以罕見的個人報導方式宣稱越南戰爭是一場軍事對峙,美國所付的代價太大了,隻有談判是唯一的出路。無疑,這對越戰的進一步升級是致命的一擊。美國公眾的反戰情緒達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威斯特莫蘭深深感到:溪山是美國政治上的奠邊府。
越共的春季攻勢造成了政治和軍事的雙向逆轉:
越共:軍事上失利政治上勝利;
美國:軍事上勝利政治上失利。
(二)走向和談
——斯托裏《越南戰爭求索》摘錄之二
威斯特莫蘭將軍對新聞界的渲染感到惱怒:“新聞報導是不可信的,它們報導的興趣在於死亡和黑暗。而我早告訴他們,敵人的春季攻勢將被擊敗。結果我的預言實現了。他們的報導卻使人們對勝利產生了疑問。1967年9月,河內拒絕了和平的機會,這次春季攻勢的失敗使他們願意坐到談判桌上來。可惜的是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在去年11月提出了辭呈。……”
1968年2月12日的白宮會議上,總統和參謀長聯席會議討論改變政策限製的可能性,會議雖然沒有同意威斯特莫蘭使戰爭繼續升級增派206000名增援部隊的要求,但仍然舉棋不定。與此同時法國政府發表聲明,說它擁有“特別的信息”,隻要停止轟炸,和談就可以開始。
詹森麵臨著大選之年,他必須在戰爭升級或是近乎撤退之間作出抉擇。他召來了接管五角大樓的人——新任命的國防部長克拉克·克利福德,他並非職業政治家,而是一個倔強的企業律師,由他組成特別工作組,對美國的選擇作徹底的評估。克利福德11人委員會的考查結果,進一步證實了麥克納馬拉的觀點:“美國在春季攻勢中的勝利,並不令人鼓舞,與其說是軍事上的勝利,倒不如說是火力上的勝利。”
克利福德詢問過指揮作戰的將軍和進入叢林中作戰的別動隊的隊長們,其中一位受過兩次傷的原來威斯特莫蘭司令部的參謀威廉·安德森少校,他舉出種種理由,敦促美國政府早日結束這場戰爭。……
看到這裏我非常驚奇,這麽說,從克萊基地到昆嵩的公路上被黎文英的遊擊隊“炸死”的那個安德森還活著?這個丟失了背囊和《戰地手記》的傢夥怎麽活了下來的?而且還成了少校!或許是另一個安德森吧?可是,他的情緒卻是一致的!我懷著奇異的心情繼續看下去:
“海軍陸戰隊,在溪山西南陣地與敵肉搏,血戰兩小時,前進300米!我強大機群正向敵人炮兵陣地實施轟炸。溪山保衛戰已進入第55天!……”這是播音員的畫外說明,“敵人陣地動搖,傷亡慘重,累計約6000餘人,我軍傷亡約500餘人。”
畫麵突換,從前沿陣地突然轉向溪山機場,不斷有炮彈爆炸,有一架折斷機翼的c—123運輸機在跑道一側熊熊燃燒,又是播音員的畫外說明:
“對溪山守衛者來說,這是最沉重的一天,溪山落下1400發炮彈,飛機跑道受到損傷,一架正在卸貨的運輸機被炮彈擊中並有16人由此喪生!”
此時,詹森總統也對著電視屏幕沉著臉,心緒惡劣地嘟囔著:“可怕的現代科技,這些混蛋記者把血淋淋的場景拉到那些沒有經過戰爭、聽見耗子叫就害怕的婦女兒童麵前,我敢保證,北越人根本就看不到溪山還有炸彈的煙霧,也聽不到飛機的轟響,美國人在自己嚇自己!”他把臉轉向一邊,眼神裏流露出難以名狀的衝動和煩亂,“美國是在為自己的榮譽而戰鬥!”
也許就是從這一刻起,美國的越戰政策開始轉向。我暫且離開美國首腦、軍政要人和公眾,再回到溪山。它不是奠邊府,美軍把它守住了,可是,溪山圍困給美國帶來的心理創傷卻不啻於奠邊府的陷落!
詹森總統為了美國的榮譽必須奮戰下去,他在送海軍陸戰隊去增援溪山時說:“這是在越南的決定性時刻,我們必須打贏!”
溪山終於保住了,3月31日,北越軍結束了77天圍困,撤出了戰鬥。美國官方宣布北越軍的春季攻勢死亡37000人,在溪山丟下了1602具屍體。威斯特莫蘭鄭重宣布越共把溪山當成美國人的奠邊府的企圖以毀滅而告終。但顯得軟弱無力,並沒有在美國或是南越引起微弱的激奮之情。
春季攻勢,在軍事上美國勝了,但在心理上卻敗了,越戰的支持者一落千丈,它促使美國的越戰政策來了個決定性的逆轉。因為越共的春季攻勢失敗,僅是戰役戰鬥的失利,它卻顯示了自己的巨大潛能,給美國公眾帶來了深刻的衝擊力量。越共怎麽會發動這樣大規模的進攻?下一次的行動是不是更大?越戰何時才是盡頭?春季攻勢是第一次向美國進行的力量示威。
在勝利的日子裏,詹森的心理負擔卻越來越重:2月14日,政府提出的1969年度的戰爭預算為320億美元;2月15日,空軍報告,在北越上空損失了第800架飛機。在此同時,威斯特莫蘭將軍要求增派206000名士兵,以便乘勝越過邊界(也就是進入寮國和柬埔寨)去追擊潰退的敵人。……
在戰鬥高峰時期,美軍每周的傷亡人數是543人。所以在美國公眾中享有盛譽的新聞播音員沃爾特以罕見的個人報導方式宣稱越南戰爭是一場軍事對峙,美國所付的代價太大了,隻有談判是唯一的出路。無疑,這對越戰的進一步升級是致命的一擊。美國公眾的反戰情緒達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威斯特莫蘭深深感到:溪山是美國政治上的奠邊府。
越共的春季攻勢造成了政治和軍事的雙向逆轉:
越共:軍事上失利政治上勝利;
美國:軍事上勝利政治上失利。
(二)走向和談
——斯托裏《越南戰爭求索》摘錄之二
威斯特莫蘭將軍對新聞界的渲染感到惱怒:“新聞報導是不可信的,它們報導的興趣在於死亡和黑暗。而我早告訴他們,敵人的春季攻勢將被擊敗。結果我的預言實現了。他們的報導卻使人們對勝利產生了疑問。1967年9月,河內拒絕了和平的機會,這次春季攻勢的失敗使他們願意坐到談判桌上來。可惜的是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在去年11月提出了辭呈。……”
1968年2月12日的白宮會議上,總統和參謀長聯席會議討論改變政策限製的可能性,會議雖然沒有同意威斯特莫蘭使戰爭繼續升級增派206000名增援部隊的要求,但仍然舉棋不定。與此同時法國政府發表聲明,說它擁有“特別的信息”,隻要停止轟炸,和談就可以開始。
詹森麵臨著大選之年,他必須在戰爭升級或是近乎撤退之間作出抉擇。他召來了接管五角大樓的人——新任命的國防部長克拉克·克利福德,他並非職業政治家,而是一個倔強的企業律師,由他組成特別工作組,對美國的選擇作徹底的評估。克利福德11人委員會的考查結果,進一步證實了麥克納馬拉的觀點:“美國在春季攻勢中的勝利,並不令人鼓舞,與其說是軍事上的勝利,倒不如說是火力上的勝利。”
克利福德詢問過指揮作戰的將軍和進入叢林中作戰的別動隊的隊長們,其中一位受過兩次傷的原來威斯特莫蘭司令部的參謀威廉·安德森少校,他舉出種種理由,敦促美國政府早日結束這場戰爭。……
看到這裏我非常驚奇,這麽說,從克萊基地到昆嵩的公路上被黎文英的遊擊隊“炸死”的那個安德森還活著?這個丟失了背囊和《戰地手記》的傢夥怎麽活了下來的?而且還成了少校!或許是另一個安德森吧?可是,他的情緒卻是一致的!我懷著奇異的心情繼續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