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登上竹樓敲響黎東輝的家門時,這一家人還沒有吃早飯,如果處在平時,顯然是極不禮貌的唐突,我將成為不受歡迎的不速之客。但是,大行不拘細節,大禮不辭小讓,我的確是抱著解脫他們全家苦惱的真誠願望而來,何必弄成假客氣呢?我本來就是個不善於察顏觀色總是按著自己主觀願望行事的人,即使碰壁也不會變得乖巧!
開門的是黎東輝,他用驚異和悲涼的神色迎接了我。
“坐!坐!”他非常尷尬地讓我坐在他的床前的竹椅裏,零亂的房間反映出主人煩亂的心緒,茶幾上的菸灰缸裏堆滿菸蒂,爐子沒有升火,他無法給我沏茶。黎文英的房間、阿娟和她母親的房間都寂然無聲。顯然,他們還沒有起床,也沒有準備早餐。我一個外籍客人在這種時候登門,顯然使他們全家都非常難堪。
我知道來的不是時候,但也可以說來得正是時候。這種奇異的寂靜,使我感到這個家庭正密布著沉重的愁雲。它需要一陣狂風把它推開。黎東輝麵色如土,麵部表情嚴肅,近乎陰森,兩頰深陷顴骨高聳,失去光彩的眸子布滿血絲。我知道,我們的每一個響動或是每一句話,其他房間裏的人都聽得清清楚楚。
“黎同誌,你聽說了吧,阿娟出了點事,真是不幸!”
“我正是為這件事而來!我覺得這件事算不上不幸!……”我覺得我的高嗓門一定能使他們全家都聽得清楚!
“算不上不幸?”黎東輝重複著我的第一句話,麵帶悽惻,“還有什麽更不幸的呢?”
“我們沒有必要把好事看成壞事!”我衝動地帶有抗辯意味的聲音肯定能起振聾發聵的作用,“不就是兩個優秀的青年男女相戀相愛嗎?……第一,喬文亞是個多才多藝熱誠盡職的熱血青年,他對越南人民有著深切的情誼,他的越語說得流暢自然,連友誼辦公室的同誌也都交口稱讚。……”我把喬文亞的優長之處淋漓盡致地列數了一遍,而後轉向了阿媽,“阿娟在我眼裏是個完美的姑娘,聰慧、美麗、熱情、善良。中國有句俗話——有緣千裏來相會。她和喬文亞相愛,不正是有緣分嗎?……”
“可是,這是不允許的!”
“是的,問題是中間有一條天河,在主觀上,他們並沒有錯,在客觀上,他們還無法渡過這條銀河。我們今天不是責備他們的愛情,而是想法幫助他們渡過銀河!”
“幫助?怎麽能幫助呢?”黎東輝盯視著我,聲調裏依然含著悲愴,“喬文亞已經被押送回國了!”
“押走了又算得了什麽?好事多磨罷了!”我裝作不太看重這件事情,“戰爭年代,成千上萬的青年不也是被家人送上炮火連天的前線?‘妻子送郎上戰場,母親教兒打東洋,’喬文亞回國未必就比上戰場更令人擔憂吧?”
“這有所不同。”黎東輝的口吻裏雖有抗辯的味道,心情顯然已經開朗多了,“畢竟是兩個國家。”
“我相信機緣,國界並不是不可逾越的鴻溝。”我以向世俗挑戰的口吻說,“就說中越兩國的邊民,互相聯姻的多得不勝枚舉,當然還可以追溯到黑旗軍和馬留人。……也許喬文亞和阿娟一時不能如願,那是客觀的障礙所致,並不是他們兩人有什麽不能容忍的錯誤。……”
即使我不點明,黎東輝全家也會感到他們的家族也是中越兩國國民聯姻的結果,有什麽可指責的呢?
這時,我聽見黎文英咳嗽了一聲,拄著單拐走了進來,我站起來迎住他,他藉機緊緊地握住我的手說:
“黎同誌,你說的對,一件事就分怎麽看,為這事我還打了妹妹,這真是讓我後悔莫及了!”
他說完後坐在竹床上,點上了一支煙。
我也非常清楚,這些帶有強詞奪理的論點,隻是端正了一些認識問題,這當然很重要,因為從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端正認識、端正態度、端正立場,幾乎是貫徹每次任務的首要問題。可是,關於喬文亞和阿娟的實質性的問題並沒有解決:阿娟的孩子怎樣撫養?算不算私生子?在公開孩子的父親是誰之後,社會世俗會不會容忍?阿娟是在無望地等待還是改嫁他人?改嫁他人後孩子將怎樣處理?
至於喬文亞信中的許多安排,純粹是一種帶有浪漫色彩的幻想,我懷疑他能不能信守諾言,因為環境改變之後,思想也會變。那種從一而終、枉自眷戀、殉節癡情,已經不符合時代潮流。一方在死守一方卻變了心,怎麽辦?他們很可能從此分手,天各一方,自然各奔東西,各找新的戀人,這就苦了有孩子拖累的阿娟。……對於人間悲劇,就是上帝也無法使他們避免。
這些難題老是在我腦海裏反來復去。關鍵還是在於阿娟如何挺住。在我來看,人生經歷,不過就是一種自我感覺的流程,這裏麵含著一種享受觀、幸福觀,一種虔誠的信仰和一種人格的力量!我忽然想到了霍桑的《紅字》中的女主人翁海斯特·白蘭;想到了數不清的殉情者和殉道者。想到那些慷慨赴死的就義者和那些貪生怕死的人;想到那些吃喝玩樂的寄生蟲,想到那些奮鬥終生獻身於造福人類事業的人!
開門的是黎東輝,他用驚異和悲涼的神色迎接了我。
“坐!坐!”他非常尷尬地讓我坐在他的床前的竹椅裏,零亂的房間反映出主人煩亂的心緒,茶幾上的菸灰缸裏堆滿菸蒂,爐子沒有升火,他無法給我沏茶。黎文英的房間、阿娟和她母親的房間都寂然無聲。顯然,他們還沒有起床,也沒有準備早餐。我一個外籍客人在這種時候登門,顯然使他們全家都非常難堪。
我知道來的不是時候,但也可以說來得正是時候。這種奇異的寂靜,使我感到這個家庭正密布著沉重的愁雲。它需要一陣狂風把它推開。黎東輝麵色如土,麵部表情嚴肅,近乎陰森,兩頰深陷顴骨高聳,失去光彩的眸子布滿血絲。我知道,我們的每一個響動或是每一句話,其他房間裏的人都聽得清清楚楚。
“黎同誌,你聽說了吧,阿娟出了點事,真是不幸!”
“我正是為這件事而來!我覺得這件事算不上不幸!……”我覺得我的高嗓門一定能使他們全家都聽得清楚!
“算不上不幸?”黎東輝重複著我的第一句話,麵帶悽惻,“還有什麽更不幸的呢?”
“我們沒有必要把好事看成壞事!”我衝動地帶有抗辯意味的聲音肯定能起振聾發聵的作用,“不就是兩個優秀的青年男女相戀相愛嗎?……第一,喬文亞是個多才多藝熱誠盡職的熱血青年,他對越南人民有著深切的情誼,他的越語說得流暢自然,連友誼辦公室的同誌也都交口稱讚。……”我把喬文亞的優長之處淋漓盡致地列數了一遍,而後轉向了阿媽,“阿娟在我眼裏是個完美的姑娘,聰慧、美麗、熱情、善良。中國有句俗話——有緣千裏來相會。她和喬文亞相愛,不正是有緣分嗎?……”
“可是,這是不允許的!”
“是的,問題是中間有一條天河,在主觀上,他們並沒有錯,在客觀上,他們還無法渡過這條銀河。我們今天不是責備他們的愛情,而是想法幫助他們渡過銀河!”
“幫助?怎麽能幫助呢?”黎東輝盯視著我,聲調裏依然含著悲愴,“喬文亞已經被押送回國了!”
“押走了又算得了什麽?好事多磨罷了!”我裝作不太看重這件事情,“戰爭年代,成千上萬的青年不也是被家人送上炮火連天的前線?‘妻子送郎上戰場,母親教兒打東洋,’喬文亞回國未必就比上戰場更令人擔憂吧?”
“這有所不同。”黎東輝的口吻裏雖有抗辯的味道,心情顯然已經開朗多了,“畢竟是兩個國家。”
“我相信機緣,國界並不是不可逾越的鴻溝。”我以向世俗挑戰的口吻說,“就說中越兩國的邊民,互相聯姻的多得不勝枚舉,當然還可以追溯到黑旗軍和馬留人。……也許喬文亞和阿娟一時不能如願,那是客觀的障礙所致,並不是他們兩人有什麽不能容忍的錯誤。……”
即使我不點明,黎東輝全家也會感到他們的家族也是中越兩國國民聯姻的結果,有什麽可指責的呢?
這時,我聽見黎文英咳嗽了一聲,拄著單拐走了進來,我站起來迎住他,他藉機緊緊地握住我的手說:
“黎同誌,你說的對,一件事就分怎麽看,為這事我還打了妹妹,這真是讓我後悔莫及了!”
他說完後坐在竹床上,點上了一支煙。
我也非常清楚,這些帶有強詞奪理的論點,隻是端正了一些認識問題,這當然很重要,因為從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端正認識、端正態度、端正立場,幾乎是貫徹每次任務的首要問題。可是,關於喬文亞和阿娟的實質性的問題並沒有解決:阿娟的孩子怎樣撫養?算不算私生子?在公開孩子的父親是誰之後,社會世俗會不會容忍?阿娟是在無望地等待還是改嫁他人?改嫁他人後孩子將怎樣處理?
至於喬文亞信中的許多安排,純粹是一種帶有浪漫色彩的幻想,我懷疑他能不能信守諾言,因為環境改變之後,思想也會變。那種從一而終、枉自眷戀、殉節癡情,已經不符合時代潮流。一方在死守一方卻變了心,怎麽辦?他們很可能從此分手,天各一方,自然各奔東西,各找新的戀人,這就苦了有孩子拖累的阿娟。……對於人間悲劇,就是上帝也無法使他們避免。
這些難題老是在我腦海裏反來復去。關鍵還是在於阿娟如何挺住。在我來看,人生經歷,不過就是一種自我感覺的流程,這裏麵含著一種享受觀、幸福觀,一種虔誠的信仰和一種人格的力量!我忽然想到了霍桑的《紅字》中的女主人翁海斯特·白蘭;想到了數不清的殉情者和殉道者。想到那些慷慨赴死的就義者和那些貪生怕死的人;想到那些吃喝玩樂的寄生蟲,想到那些奮鬥終生獻身於造福人類事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