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到大約隻有4萬人的隊伍裏隻有幾個醫生,武元甲被迫停止了攻擊。他
們用中國抗戰時期地道戰的辦法改變了原來的攻擊戰術,組織了數萬部隊和
民工向奠邊府的核心工事挖掘,日夜苦幹,據說已經挖了數百公裏長的戰壕
網。法國空軍從上空可以看出這些深溝,快速地向前延伸。河內的納瓦爾司
令部電詢德‘卡斯特利上校,要不要給他們空投一批聲音探測器,得到的回
答是:“我們已經聽得見他們挖溝的聲音。最好是多投些炸彈!”
法軍依然頑強地固守著幾處低山:比亞爾少校用非常奇特的數字來描述
戰鬥的激烈進程:“我們營800人,從第一次機降開始就變成了700人;然後
是600人、400人、300人、180人。我想,最後能剩下80人,我就要感激上帝
的憐憫了!”
全世界的各大報刊都以頭條新聞報導奠邊府的消息,好像在報導兩個世界的最後決戰。
美國的《時代》雜誌寫道:
“巴黎在春意盎然裏鮮花散發著馥鬱的濃香,然而,市民的氣氛卻跟6000英裏之外的那條戰火紛飛的山穀,同樣籠罩在悲慘的陰影裏。”
法國的《費加羅報》卻沒有《時代》周刊那樣安閑的幽默感,它的描寫是悽慘的:
“奠邊府已經處在絕望的邊緣,生存環境已經臨近忍耐的極限。傷員躺在塹壕裏呻吟著等待醫治,在美國運輸機投下的軍需物資中,卻缺少藥品和水!由於越盟高射炮的威脅,運輸機不敢低飛,高空投擲,大部分落進越盟手中。穿過奠邊府的楠雲河已被浮屍填滿,水源斷絕,用過濾器一點一滴過濾的水,隻能給那些幹渴得近於昏迷的人。
在軍事上的慘敗之後,接著是政治上的痛苦。在1954年4月26日召開的由蘇、美、英、法、中五國及有關國家代表參加的討論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問題的日內瓦會議上,“共產黨的代表帶著得意的微笑而來,”西方記者報導說,“他們大談特談和平。而一位美國代表卻怒不可遏地對記者說:‘他們來到這裏,口談和平,麵帶虔誠,兩手卻滴著鮮血!’而法國代表卻麵帶淒槍,滿腹苦水,卻無法傾吐!……”
奠邊府的局勢,牽動著日內瓦會議的每個人的神經,法國政府有感於失敗的重壓,需要給奠邊府守衛者以精神上的鼓勵,就在奠邊府即將陷落的前夕。德·卡斯特利上校晉升為準將,並授於每一個守衛者一枚十字軍功章。
德·卡斯特利將軍不乏歷史常識,他在佩上將軍領章和肩章時,是否想到二戰期間史達林格勒會戰中的巴羅斯將軍?他是在即將全軍覆沒時晉升為元帥的。而後舉手向蘇軍投降,加入91000人的長長的俘虜行列裏,而後到西伯利亞的戰俘營去候審。
德·卡斯特利將軍沒有談他的晉升的感受,比亞爾少校卻坦誠得多,他接過十字軍功章時,苦笑著,而後向記者披露他當時的感想,他說:“官兵們肯定會想到他們將在戰鬥中死去,因此,這獎章是給他們的生命留下的最後一點裝飾!”
但是,比晉升將軍還要榮耀的是女護士熱納維也芙,她應召來到指揮所,德·卡斯特利將軍把閃光的榮譽勛位勳章佩帶到她的胸前。這是奠邊府的守衛者中最高的榮譽獎賞。女護士手捧勳章淚水潸然而下,在她的回憶中,最使她激動的還有兩次,一次是4月13日,在她的地下獨居室裏,官兵和傷員的代表們為她安排了慶祝她29歲生日的賀儀。“那是一個很小的家,”熱納維也芙後來回憶說,“由於他們的這一出乎意料的舉動,由於他們細膩的深情,使我驚喜,使我感到人類中最神聖的愛意,我忍不住淚落紛紛。……”
另外一次,那是在奠邊府戰役之後,我將按照時間順序來記述它。[奇書網 .qisuu</a>]
孫洪林的回憶越來越簡略,像個大事記,僅僅是勾勒出一個戰役的輪廓,他記述道:
從5月1日起,人民軍即進入戰役第三階段,就是全殲守敵階段。……遠在4月下旬,就發現法軍增兵寮國上寮,有接應奠邊府守敵突圍的跡象,中央軍委致電軍事顧問團,提醒防止法軍傘兵突降人民軍後方以策應奠邊府守敵進行反擊的可能。
顧問團認為防範敵傘兵空降的最積極的方法,是加快對奠邊府的攻擊,爭取早日解決戰鬥,使敵空降我後方的計劃成為泡影。
5月5日,由中國裝備和訓練的六管火箭炮運抵前線。它的巨大的威力很容易使人聯想到蘇德戰場上德軍稱之為鬼炮的“卡秋莎”。同時人民軍的坑道已經挖到a1據點的核心部位,人民軍在那裏埋進了一噸炸藥。
5月6日夜晚,人民軍向a1、那農、州溫、芒清之敵發起總攻。一聲天崩地裂,一噸炸藥引爆,坑道內的法軍工事大部震塌,頂部堡壘則飛上天空,工事裏的士兵全部震死,七竅流血,像受了雷須。
其他幾個據點也相繼攻克,未攻克的法軍自感大勢已去,相繼舉起了白旗:
法軍指揮官德·卡斯特利將軍向人民軍投降,指揮部人員全部被俘,駐守南分區的2000名敵軍南逃未成,全部被殲。歷時55天的奠邊府之戰至此全部結束。……
們用中國抗戰時期地道戰的辦法改變了原來的攻擊戰術,組織了數萬部隊和
民工向奠邊府的核心工事挖掘,日夜苦幹,據說已經挖了數百公裏長的戰壕
網。法國空軍從上空可以看出這些深溝,快速地向前延伸。河內的納瓦爾司
令部電詢德‘卡斯特利上校,要不要給他們空投一批聲音探測器,得到的回
答是:“我們已經聽得見他們挖溝的聲音。最好是多投些炸彈!”
法軍依然頑強地固守著幾處低山:比亞爾少校用非常奇特的數字來描述
戰鬥的激烈進程:“我們營800人,從第一次機降開始就變成了700人;然後
是600人、400人、300人、180人。我想,最後能剩下80人,我就要感激上帝
的憐憫了!”
全世界的各大報刊都以頭條新聞報導奠邊府的消息,好像在報導兩個世界的最後決戰。
美國的《時代》雜誌寫道:
“巴黎在春意盎然裏鮮花散發著馥鬱的濃香,然而,市民的氣氛卻跟6000英裏之外的那條戰火紛飛的山穀,同樣籠罩在悲慘的陰影裏。”
法國的《費加羅報》卻沒有《時代》周刊那樣安閑的幽默感,它的描寫是悽慘的:
“奠邊府已經處在絕望的邊緣,生存環境已經臨近忍耐的極限。傷員躺在塹壕裏呻吟著等待醫治,在美國運輸機投下的軍需物資中,卻缺少藥品和水!由於越盟高射炮的威脅,運輸機不敢低飛,高空投擲,大部分落進越盟手中。穿過奠邊府的楠雲河已被浮屍填滿,水源斷絕,用過濾器一點一滴過濾的水,隻能給那些幹渴得近於昏迷的人。
在軍事上的慘敗之後,接著是政治上的痛苦。在1954年4月26日召開的由蘇、美、英、法、中五國及有關國家代表參加的討論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問題的日內瓦會議上,“共產黨的代表帶著得意的微笑而來,”西方記者報導說,“他們大談特談和平。而一位美國代表卻怒不可遏地對記者說:‘他們來到這裏,口談和平,麵帶虔誠,兩手卻滴著鮮血!’而法國代表卻麵帶淒槍,滿腹苦水,卻無法傾吐!……”
奠邊府的局勢,牽動著日內瓦會議的每個人的神經,法國政府有感於失敗的重壓,需要給奠邊府守衛者以精神上的鼓勵,就在奠邊府即將陷落的前夕。德·卡斯特利上校晉升為準將,並授於每一個守衛者一枚十字軍功章。
德·卡斯特利將軍不乏歷史常識,他在佩上將軍領章和肩章時,是否想到二戰期間史達林格勒會戰中的巴羅斯將軍?他是在即將全軍覆沒時晉升為元帥的。而後舉手向蘇軍投降,加入91000人的長長的俘虜行列裏,而後到西伯利亞的戰俘營去候審。
德·卡斯特利將軍沒有談他的晉升的感受,比亞爾少校卻坦誠得多,他接過十字軍功章時,苦笑著,而後向記者披露他當時的感想,他說:“官兵們肯定會想到他們將在戰鬥中死去,因此,這獎章是給他們的生命留下的最後一點裝飾!”
但是,比晉升將軍還要榮耀的是女護士熱納維也芙,她應召來到指揮所,德·卡斯特利將軍把閃光的榮譽勛位勳章佩帶到她的胸前。這是奠邊府的守衛者中最高的榮譽獎賞。女護士手捧勳章淚水潸然而下,在她的回憶中,最使她激動的還有兩次,一次是4月13日,在她的地下獨居室裏,官兵和傷員的代表們為她安排了慶祝她29歲生日的賀儀。“那是一個很小的家,”熱納維也芙後來回憶說,“由於他們的這一出乎意料的舉動,由於他們細膩的深情,使我驚喜,使我感到人類中最神聖的愛意,我忍不住淚落紛紛。……”
另外一次,那是在奠邊府戰役之後,我將按照時間順序來記述它。[奇書網 .qisuu</a>]
孫洪林的回憶越來越簡略,像個大事記,僅僅是勾勒出一個戰役的輪廓,他記述道:
從5月1日起,人民軍即進入戰役第三階段,就是全殲守敵階段。……遠在4月下旬,就發現法軍增兵寮國上寮,有接應奠邊府守敵突圍的跡象,中央軍委致電軍事顧問團,提醒防止法軍傘兵突降人民軍後方以策應奠邊府守敵進行反擊的可能。
顧問團認為防範敵傘兵空降的最積極的方法,是加快對奠邊府的攻擊,爭取早日解決戰鬥,使敵空降我後方的計劃成為泡影。
5月5日,由中國裝備和訓練的六管火箭炮運抵前線。它的巨大的威力很容易使人聯想到蘇德戰場上德軍稱之為鬼炮的“卡秋莎”。同時人民軍的坑道已經挖到a1據點的核心部位,人民軍在那裏埋進了一噸炸藥。
5月6日夜晚,人民軍向a1、那農、州溫、芒清之敵發起總攻。一聲天崩地裂,一噸炸藥引爆,坑道內的法軍工事大部震塌,頂部堡壘則飛上天空,工事裏的士兵全部震死,七竅流血,像受了雷須。
其他幾個據點也相繼攻克,未攻克的法軍自感大勢已去,相繼舉起了白旗:
法軍指揮官德·卡斯特利將軍向人民軍投降,指揮部人員全部被俘,駐守南分區的2000名敵軍南逃未成,全部被殲。歷時55天的奠邊府之戰至此全部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