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pq-17船隊六月二十七日離開冰島以後,為它護航的不隻是布魯姆中校指揮的直接護衛部隊,哈密爾頓少將率領的由四艘巡洋艦、三艘驅逐艦組成的“間接支援部隊”也在離船隊不遠的地方,以防德國水麵艦艇的進攻。此外,英國本土艦隊司令約翰·托維爵士還命令“約克公爵”號和“華盛頓”號戰列艦、“勝利”號航空母艦以及兩艘巡洋艦和十四艘驅逐艦,共同組成一支“遠程支援部隊”。這支部隊為支援pq-17船隊已駛離斯卡珀灣進入北冰洋。
倫敦海軍總部最害怕的是德國大型艦隊,擔心它們潛伏在挪威北部的峽灣裏,伺機狙擊這支駛往蘇聯的護衛船隊。倫敦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德軍奧托·施尼·溫德上將的第一戰鬥集團和奧斯卡·庫默茨中將的第二戰鬥集團剛一接到pq-17船隊起航的情報,就立即由特隆赫姆和納爾維克兩地分別北上。這些德國的巨艦是“梯爾比茲”號、“黑帕爾海軍上將”號、“呂措夫”號、“舍爾海軍上將”號和其他十三艘驅逐艦。它們首先集結在挪威的阿爾塔峽灣內,等待有關英國艦隊動向的詳細空中偵察報告。其實,德車也非常害怕對方。希特勒曾親自下令,如遇危險情況,艦隊不許出動。德軍首先把英軍出動的航空母艦看作是最大危險,況且,有的偵察機還把哈密爾頓艦隊司令的兩艘巡洋艦誤認為是戰列艦了。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出擊豈不很危險嗎?因此,德國的水麵戰鬥力量未敢輕舉妄動。它們沒有駛往北冰洋,而是在猶豫和等待。這些情況英國遠程偵察機哪會知道?當然,英國海軍總部更不知道了。英國海軍部長達德利·龐德爵士總感到部隊有時刻被德軍趕入絕境的危險。七月三日和四日晨,他接連收到pq-17船隊和護航部隊被德機盯上的報告。因此,他料定德方對船隊已了如指掌。而且,英國本土艦隊司令托維爵士認為,本土艦隊離得太遠,無法阻止德國水上艦艇對船隊的攻擊。
解散pq船隊的直接原因是七月四日早晨蘇聯潛艇發給倫敦的那份報告,報告中說他們發現了駛向船隊的德國軍艦。其實這是一個誤報,由於希特勒害怕遇到危險,德國艦艇當時停在阿爾塔峽灣根本就沒有動。
然而,龐德爵士決心已定。他之所以這樣下決心解散船隊,還因為在這之前,他跟本土艦隊司令托維爵士進行過一次談話,托維曾指責說“這完全是一場血腥的廝殺”。鑑於上述原因,他才命令由巡洋艦和驅逐艦組成的直接護衛部隊立即撤退,船隊解散,各自駛往目的地。
實際上,德國艦隊到第二天中午才決定開始行動,傍晚又返回阿爾塔基地。pq船隊解散以後,對付這些零散的船隻,無需大艦,隻要飛機和潛艇就夠了。
埃裏希·布列德倫率領的第三十轟炸航空團出擊了一整天。他們是康拉德·卡爾上尉的第一大隊、埃裏希·施托夫雷根上尉的第二大隊和哈約·赫爾曼上尉的第三大隊。
飛在最前麵的是維利·克勞澤納少尉。他的那架ju 88式飛機準確地攻擊了“彼德·克爾”號貨船。七月五日這天,美國的“華盛頓”號、“潘·克拉夫特”號,“費爾菲爾德城”號,英國的“博爾頓·卡斯爾”號和救生艇“紮法蘭”號都被炸彈命中,一艘接一艘地沉入海底。此外,還有很多船隻受了重傷。
例如緊靠著“博爾頓·卡斯爾”號沿著冰排邊緣行駛的“保羅斯·波特”號,在遭到第三十轟炸航空團第三大隊的襲擊以後,兩部都受重傷。船員們爬上了救生艇。“博爾頓·卡斯爾”號很快沉沒,而那空無一人的“保羅斯·波特”號在北冰洋上漂流八天之後,才被德軍u-255號潛艇擊沉。“華盛頓”號上的倖存者們拒絕離開救生艇到急速趕來救援的“奧洛帕納”號貨船上去。果然,這艘“奧洛帕納”號貨船在七月八日也被潛艇擊沉。
獵取這些被遺棄了的pq-17船隊零散船隻的戰鬥一直持續到七月十日。七月十日,第三十轟炸航空團的第五、六中隊進入東部的白海和阿爾漢格爾斯克海域,實施了攻擊。德納上尉和比勒少尉重創了美國的“霍西爾”號貨船和巴拿馬的“厄爾船長”號貨船,這兩艘船最後都被潛艇擊沉。
一九四二年七月十二日,第五航空隊司令施通普夫上將向國家元帥戈林報告說:“大型護衛船隊pq-17已被殲滅……據七月十日在白海、喀拉海岸以西航線及其北部水域一帶的偵察,未發現敵船蹤跡……本航空隊的戰果是,擊沉貨船二十二艘,計十四萬二千二百一十六噸。”
整個pq-17船隊共損失二十四艘船隻,計十四萬三千九百七十七噸。其中被德國空軍炸沉的隻有八艘,有九艘是被潛艇擊沉的,有七艘是被炸彈炸傷後,又被魚雷擊沉的。另有十二艘躲到新地島岸邊,隱藏了幾個星期後才到達白海的目的地。
《英國海軍史》的作者羅斯基爾上校說:“這個悲劇是海軍總部對遠離二千海裏之外的艦隊進行遠距離指揮的結果。假如完全授權前線指揮官來指揮的話,絕對不會發生解散船隊的事,pq-17將和以前的幾支船隊一樣,順利抵達目的地。”
倫敦海軍總部最害怕的是德國大型艦隊,擔心它們潛伏在挪威北部的峽灣裏,伺機狙擊這支駛往蘇聯的護衛船隊。倫敦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德軍奧托·施尼·溫德上將的第一戰鬥集團和奧斯卡·庫默茨中將的第二戰鬥集團剛一接到pq-17船隊起航的情報,就立即由特隆赫姆和納爾維克兩地分別北上。這些德國的巨艦是“梯爾比茲”號、“黑帕爾海軍上將”號、“呂措夫”號、“舍爾海軍上將”號和其他十三艘驅逐艦。它們首先集結在挪威的阿爾塔峽灣內,等待有關英國艦隊動向的詳細空中偵察報告。其實,德車也非常害怕對方。希特勒曾親自下令,如遇危險情況,艦隊不許出動。德軍首先把英軍出動的航空母艦看作是最大危險,況且,有的偵察機還把哈密爾頓艦隊司令的兩艘巡洋艦誤認為是戰列艦了。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出擊豈不很危險嗎?因此,德國的水麵戰鬥力量未敢輕舉妄動。它們沒有駛往北冰洋,而是在猶豫和等待。這些情況英國遠程偵察機哪會知道?當然,英國海軍總部更不知道了。英國海軍部長達德利·龐德爵士總感到部隊有時刻被德軍趕入絕境的危險。七月三日和四日晨,他接連收到pq-17船隊和護航部隊被德機盯上的報告。因此,他料定德方對船隊已了如指掌。而且,英國本土艦隊司令托維爵士認為,本土艦隊離得太遠,無法阻止德國水上艦艇對船隊的攻擊。
解散pq船隊的直接原因是七月四日早晨蘇聯潛艇發給倫敦的那份報告,報告中說他們發現了駛向船隊的德國軍艦。其實這是一個誤報,由於希特勒害怕遇到危險,德國艦艇當時停在阿爾塔峽灣根本就沒有動。
然而,龐德爵士決心已定。他之所以這樣下決心解散船隊,還因為在這之前,他跟本土艦隊司令托維爵士進行過一次談話,托維曾指責說“這完全是一場血腥的廝殺”。鑑於上述原因,他才命令由巡洋艦和驅逐艦組成的直接護衛部隊立即撤退,船隊解散,各自駛往目的地。
實際上,德國艦隊到第二天中午才決定開始行動,傍晚又返回阿爾塔基地。pq船隊解散以後,對付這些零散的船隻,無需大艦,隻要飛機和潛艇就夠了。
埃裏希·布列德倫率領的第三十轟炸航空團出擊了一整天。他們是康拉德·卡爾上尉的第一大隊、埃裏希·施托夫雷根上尉的第二大隊和哈約·赫爾曼上尉的第三大隊。
飛在最前麵的是維利·克勞澤納少尉。他的那架ju 88式飛機準確地攻擊了“彼德·克爾”號貨船。七月五日這天,美國的“華盛頓”號、“潘·克拉夫特”號,“費爾菲爾德城”號,英國的“博爾頓·卡斯爾”號和救生艇“紮法蘭”號都被炸彈命中,一艘接一艘地沉入海底。此外,還有很多船隻受了重傷。
例如緊靠著“博爾頓·卡斯爾”號沿著冰排邊緣行駛的“保羅斯·波特”號,在遭到第三十轟炸航空團第三大隊的襲擊以後,兩部都受重傷。船員們爬上了救生艇。“博爾頓·卡斯爾”號很快沉沒,而那空無一人的“保羅斯·波特”號在北冰洋上漂流八天之後,才被德軍u-255號潛艇擊沉。“華盛頓”號上的倖存者們拒絕離開救生艇到急速趕來救援的“奧洛帕納”號貨船上去。果然,這艘“奧洛帕納”號貨船在七月八日也被潛艇擊沉。
獵取這些被遺棄了的pq-17船隊零散船隻的戰鬥一直持續到七月十日。七月十日,第三十轟炸航空團的第五、六中隊進入東部的白海和阿爾漢格爾斯克海域,實施了攻擊。德納上尉和比勒少尉重創了美國的“霍西爾”號貨船和巴拿馬的“厄爾船長”號貨船,這兩艘船最後都被潛艇擊沉。
一九四二年七月十二日,第五航空隊司令施通普夫上將向國家元帥戈林報告說:“大型護衛船隊pq-17已被殲滅……據七月十日在白海、喀拉海岸以西航線及其北部水域一帶的偵察,未發現敵船蹤跡……本航空隊的戰果是,擊沉貨船二十二艘,計十四萬二千二百一十六噸。”
整個pq-17船隊共損失二十四艘船隻,計十四萬三千九百七十七噸。其中被德國空軍炸沉的隻有八艘,有九艘是被潛艇擊沉的,有七艘是被炸彈炸傷後,又被魚雷擊沉的。另有十二艘躲到新地島岸邊,隱藏了幾個星期後才到達白海的目的地。
《英國海軍史》的作者羅斯基爾上校說:“這個悲劇是海軍總部對遠離二千海裏之外的艦隊進行遠距離指揮的結果。假如完全授權前線指揮官來指揮的話,絕對不會發生解散船隊的事,pq-17將和以前的幾支船隊一樣,順利抵達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