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一九四一年底,卡姆胡貝爾將軍建立起一道從北海沿岸一直到梅斯地區的探照燈防線。在這一地區,雖說已投入了六個探照燈團,但還不能說防線已經最後完成。可是,“明亮的夜戰”的命運卻到此壽終正寢了。不久希特勒親自撤銷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建成的這道防線,為了連根拔掉這道防線,他命令:
“除訓練、實驗大隊外,應立即把所有的探照燈配署給高炮部隊”。
總之,希特勒屈從了一些地區黨部領導的意見。這些人執拗地要求把探照燈配備在受空襲威脅的城市附近,反對把探照燈集中配備到德國的西部邊境。這樣,看起來夜戰部隊又得倒退到原來的那種狀態。不過人們對黑暗的夜空已不象初戰時那樣望而生畏了。
一九四零年初春,空軍技術局局長恩斯特·烏德特在柏林的舍內菲爾德實驗了用兩部“維爾茨堡a”型雷達引導飛機的方法。新型“維爾茨堡”雷達不僅能測出目標的方向和距離,還能精確地測出目標的高度。這兩部雷達一部引導烏德特駕駛的戰鬥機,一部跟蹤法爾克少校乘坐的轟炸機。
研製“維爾茨堡”型雷達的負責人佩德加尼在地麵上把兩部雷達測出的數據記在卡片上,然後用無線電把轟炸機的各種飛行數據通報給烏德特。將軍隻要按照地麵的指示去做就行了,除此之外,不需花費任何力氣。而且,每次都能發現轟炸機,效果很好。
“很好嘛!”著陸後,烏德特向法爾克滿意地說,“這就是夜戰的未來!”
這種引導方式對卡姆胡貝爾將軍來說,宛如在他眼前演奏了一首幻想曲。因為這種“黑暗的”或者說“與地麵相連的”夜戰用設備須等一年以後才能裝備部隊。
從此以後,航空兵在夜戰中成功或失敗的責任就不完全是由一個人來負責了。因為有了“地麵引導官”這個新戰友。他通過雷達的螢光屏掌握著戰鬥機的一切活動,而通過另一部雷達的眼睛,注視著任意進入夜戰空域的敵轟炸機。空軍內部把這種方式稱為“華蓋床引導方式”。以後,凡是由地麵引導指揮的夜戰就都這樣稱呼了。
從一九四一年夏天起,卡姆胡貝爾將軍用雷達加探照燈建立了一道所謂“華蓋床”戰鬥區雷達引導網。雷達的搜索半逕取決於雷達的性能。“維爾茨堡”型雷達的搜索半徑為三十五公裏。從一九四二年起,實用化的“巨型維爾茨堡”型雷達又獲上了直徑為七點五米的巨大拋物麵天線,它的搜索半徑可達六十至七十公裏。
“華蓋床”基地配署下列電子設備:
1.“夫累雅”型雷達一部。由於“維爾茨堡”型雷達比它精確,所以隻用它搜索(其搜索距離最遠為一百五十公裏)和指示目標;
2.用於搜索敵轟炸機的“維爾茨堡”型雷達一部;
3.用於引導我方戰鬥機的“維爾茨堡”型雷達一部;
4.“澤堡”式顯示板。它的作用是把夜空中政機的航線用紅綠斑點投影到玻璃板上。
使用這麽多的技術裝備和人員隻能引導一架夜間戰鬥機。
“航向二百六十度,”話筒裏傳來了呂伐登附近,荷蘭北部海岸“虎”雷達站地麵引導軍官維爾納·舒爾策中尉鎮定的聲音,“信使進入相對航線,高度四千米,距離三十三公裏”。
“信使”是指敵機。
駕駛戰鬥機的是第二夜戰航空團第六中隊中隊長盧德維希·貝克爾少尉。貝克爾少尉和通信員施陶普上士都是善於夜戰的老手。一九四零年十月十六日,當誰都不相信地麵引導會取得成功的時候,他們便根據“夫累雅”型雷達提供的數據發現了敵人的轟炸機,取得了在黑暗的夜戰中首次擊落敵機的戰果。
“三十秒以後羅爾夫一百八十度!”這是地麵引導軍官的聲音。意思是命令飛機右轉彎。“羅爾夫”是向右的代號,“利薩”是向左的代號。
“好!用最大速度!”
玻璃板上的紅綠斑點即將碰到一起了。
貝克爾駕駛著ju 88式飛機猛然來了個右轉彎,如果地麵指揮正確的話,他現在則正是尾隨在敵轟炸機的後方。他仔細搜索著夜空。
在這種情況下是多麽需要機載雷達啊!突然,在前方一百米左右的地方,貝克爾發現了一縷飛機噴出的煙霧。千真萬確,是敵機。“保克——保克”戰鬥機向地麵發報。這是請求攻擊的意思。幾秒鍾以後,機關炮和機槍的怒吼聲劃破了寂靜的夜空。(待續……)第二節 英艦隊與德俯衝轟炸機之戰攻擊高度4000米!作者:[德] 卡尤思·貝克爾 第二節 遠程夜間戰鬥機在英國
位於提耳堡和布雷達之間的荷蘭希爾澤的萊恩機場異常繁忙。這裏是德國唯一的遠程夜間戰鬥機大隊(第二夜戰航空團第一大隊,大隊長許爾斯霍夫上尉)的基地。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五日晚,六名乘員做好了出擊準備。
大隊指揮所不斷同庫爾曼上尉的無線電偵聽部隊聯繫。今天值班的全是技術熟練的偵聽員,他們把接收機調到敵轟炸機使用的頻率以後,便耐心等候。“啾——啾!”,突然接收機裏傳出幾聲象鳥叫的聲音。顯然,這是英國轟炸機通信員正在海洋的彼岸調機,這意味著敵轟炸機在準備出動。海峽這一邊的德國偵聽人員完全明白這一點,庫爾曼上尉立即把這一情況報告夜戰大隊指揮所。
“除訓練、實驗大隊外,應立即把所有的探照燈配署給高炮部隊”。
總之,希特勒屈從了一些地區黨部領導的意見。這些人執拗地要求把探照燈配備在受空襲威脅的城市附近,反對把探照燈集中配備到德國的西部邊境。這樣,看起來夜戰部隊又得倒退到原來的那種狀態。不過人們對黑暗的夜空已不象初戰時那樣望而生畏了。
一九四零年初春,空軍技術局局長恩斯特·烏德特在柏林的舍內菲爾德實驗了用兩部“維爾茨堡a”型雷達引導飛機的方法。新型“維爾茨堡”雷達不僅能測出目標的方向和距離,還能精確地測出目標的高度。這兩部雷達一部引導烏德特駕駛的戰鬥機,一部跟蹤法爾克少校乘坐的轟炸機。
研製“維爾茨堡”型雷達的負責人佩德加尼在地麵上把兩部雷達測出的數據記在卡片上,然後用無線電把轟炸機的各種飛行數據通報給烏德特。將軍隻要按照地麵的指示去做就行了,除此之外,不需花費任何力氣。而且,每次都能發現轟炸機,效果很好。
“很好嘛!”著陸後,烏德特向法爾克滿意地說,“這就是夜戰的未來!”
這種引導方式對卡姆胡貝爾將軍來說,宛如在他眼前演奏了一首幻想曲。因為這種“黑暗的”或者說“與地麵相連的”夜戰用設備須等一年以後才能裝備部隊。
從此以後,航空兵在夜戰中成功或失敗的責任就不完全是由一個人來負責了。因為有了“地麵引導官”這個新戰友。他通過雷達的螢光屏掌握著戰鬥機的一切活動,而通過另一部雷達的眼睛,注視著任意進入夜戰空域的敵轟炸機。空軍內部把這種方式稱為“華蓋床引導方式”。以後,凡是由地麵引導指揮的夜戰就都這樣稱呼了。
從一九四一年夏天起,卡姆胡貝爾將軍用雷達加探照燈建立了一道所謂“華蓋床”戰鬥區雷達引導網。雷達的搜索半逕取決於雷達的性能。“維爾茨堡”型雷達的搜索半徑為三十五公裏。從一九四二年起,實用化的“巨型維爾茨堡”型雷達又獲上了直徑為七點五米的巨大拋物麵天線,它的搜索半徑可達六十至七十公裏。
“華蓋床”基地配署下列電子設備:
1.“夫累雅”型雷達一部。由於“維爾茨堡”型雷達比它精確,所以隻用它搜索(其搜索距離最遠為一百五十公裏)和指示目標;
2.用於搜索敵轟炸機的“維爾茨堡”型雷達一部;
3.用於引導我方戰鬥機的“維爾茨堡”型雷達一部;
4.“澤堡”式顯示板。它的作用是把夜空中政機的航線用紅綠斑點投影到玻璃板上。
使用這麽多的技術裝備和人員隻能引導一架夜間戰鬥機。
“航向二百六十度,”話筒裏傳來了呂伐登附近,荷蘭北部海岸“虎”雷達站地麵引導軍官維爾納·舒爾策中尉鎮定的聲音,“信使進入相對航線,高度四千米,距離三十三公裏”。
“信使”是指敵機。
駕駛戰鬥機的是第二夜戰航空團第六中隊中隊長盧德維希·貝克爾少尉。貝克爾少尉和通信員施陶普上士都是善於夜戰的老手。一九四零年十月十六日,當誰都不相信地麵引導會取得成功的時候,他們便根據“夫累雅”型雷達提供的數據發現了敵人的轟炸機,取得了在黑暗的夜戰中首次擊落敵機的戰果。
“三十秒以後羅爾夫一百八十度!”這是地麵引導軍官的聲音。意思是命令飛機右轉彎。“羅爾夫”是向右的代號,“利薩”是向左的代號。
“好!用最大速度!”
玻璃板上的紅綠斑點即將碰到一起了。
貝克爾駕駛著ju 88式飛機猛然來了個右轉彎,如果地麵指揮正確的話,他現在則正是尾隨在敵轟炸機的後方。他仔細搜索著夜空。
在這種情況下是多麽需要機載雷達啊!突然,在前方一百米左右的地方,貝克爾發現了一縷飛機噴出的煙霧。千真萬確,是敵機。“保克——保克”戰鬥機向地麵發報。這是請求攻擊的意思。幾秒鍾以後,機關炮和機槍的怒吼聲劃破了寂靜的夜空。(待續……)第二節 英艦隊與德俯衝轟炸機之戰攻擊高度4000米!作者:[德] 卡尤思·貝克爾 第二節 遠程夜間戰鬥機在英國
位於提耳堡和布雷達之間的荷蘭希爾澤的萊恩機場異常繁忙。這裏是德國唯一的遠程夜間戰鬥機大隊(第二夜戰航空團第一大隊,大隊長許爾斯霍夫上尉)的基地。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五日晚,六名乘員做好了出擊準備。
大隊指揮所不斷同庫爾曼上尉的無線電偵聽部隊聯繫。今天值班的全是技術熟練的偵聽員,他們把接收機調到敵轟炸機使用的頻率以後,便耐心等候。“啾——啾!”,突然接收機裏傳出幾聲象鳥叫的聲音。顯然,這是英國轟炸機通信員正在海洋的彼岸調機,這意味著敵轟炸機在準備出動。海峽這一邊的德國偵聽人員完全明白這一點,庫爾曼上尉立即把這一情況報告夜戰大隊指揮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