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仗,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特別是打消了在黑夜中能否發現和擊落敵機這兩個深深的疑慮。兩天後,即七月二十二日,施特賴布中尉創造了再次擊落敵機的記錄。隨後,瓦爾特·埃雷中尉、保羅·吉爾德納上士也先後擊落了敵機。


    京特·拉德施上尉指揮的第一夜戰航空團第一大隊的二中隊中隊長是施特賴布,第三中隊中隊長是埃雷。當時,各中隊可以說是過著像遊牧民一樣的生活,一切都可以隨機應變。他們從一個機場轉到另一個機場,得不到任何人的重視。當整個空軍正熱中於進攻和取得神速勝利的時候,僅僅擔當國土防空任務的夜間戰鬥機部隊真好比汽車裝上了第五個輪子——多餘。


    他們在運用夜戰戰術上,無論在經驗、組織,還是在採取的方式等方麵都有不足之處。因此,一仗過後,他們常常被叫到頭一天夜裏英軍轟炸機轟炸的地點,討論夜戰問題。至於怎樣才能把夜間戰鬥機引導到敵轟炸機附近並加以識別,這個問題在當時卻一直沒能解決。


    英國轟炸機的入侵航線很有規律,而且每天夜間都能得到防空部隊的報告。敵人的攻擊目標是城市,例如魯爾地區的大城市群等。那裏是捕捉敵機的最好場所,可是,這種地方,夜間戰鬥機是忌諱的。因為那裏有高炮控製著,夜間戰鬥機很容易被自己的高炮打掉。


    如此說來,所謂夜戰也隻能是在敵機入侵的航線上進行巡邏。一九四零年八月,施特賴布中尉擊落的敵機架數增加到四架。九月初,新組建的第一中隊隊長格裏則中尉也首次取得戰果。這時,大隊又轉場到奧耳登堡的韋赫特基地,以防英國皇家空軍空襲德國北部。


    轉場後不久,發生了一次戰鬥。夜間戰鬥機部隊因而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那是一九四零年九月三十日夜,施特賴布中尉在四十分鍾之內,接連擊落三架威靈頓式轟炸機。後來又有兩架分別被格裏則中尉和克拉克上士擊落。與此同時,有一架德國的ju 88式飛機轟炸英國後返航途中迷航,誤入英國轟炸機的航線,也被自己的夜間戰鬥機給幹掉了。這種敵我識別上的錯誤是經常發生的。


    由於這次“韋赫特之夜”的戰績,施特賴布被授與“騎士十字勳章”,晉升為上尉、第一夜戰航空團第一大隊指揮官。這便是德國空軍夜戰部隊的萌芽階段。以不完備的手段取得的這一戰果已成為一種巨大的推動力。


    夜戰大隊的飛行員們以往隻是靠飛行經驗和堅忍不拔的耐力來作戰。如今,好歹總算總結出了幾種戰術手段。英國空軍的夜間空襲隻不過是幾年後大規模空襲德國的前奏,而這時進行的夜戰準備,應該說是恰合時宜的。


    譴責空軍沒有考慮如何使本土免遭敵機夜間空襲的那種說法,純屬無稽之談。如果能想到德國空軍白天占有優勢的話,那麽自然也會想到敵人的轟炸機肯定會在夜間來襲。


    空軍早就想到了這一點。在格裏夫·瓦爾特的飛行訓練團中,有一個me 109中隊,這個中隊早在戰前就曾與探照燈部隊合作,進行過“明亮的夜戰”訓練。這種訓練也就是用探照燈光捕捉住“敵機”,然後,我戰鬥機趕到戰區,像在白天一樣,用肉眼瞄準進行目視攻擊。不過這種方法必須在無雲、能見度良好的條件下進行,否則是不中用的。在戰爭初期,這種戰術還適用,因為英國轟炸機也需要靠好天氣來發現目標。


    一九三九年,幾個戰鬥航空團都拿出一些飛機,組建了第十中隊,即所謂夜戰中隊,也就是施泰因霍夫中尉的第二十六戰鬥航空團第十中隊。這個中隊在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十八日的德意誌灣空戰中出了名。在那次戰鬥中,他們一舉擊落了三架威靈頓式轟炸機,盡管戰鬥發生在晝間。


    一九四零年二月,布盧門察特少校在耶弗爾集中了幾個夜戰中隊,組建了第二戰鬥航空團第四大隊。經過不知多少次徒勞的出擊,終於在春天取得了第一次戰果。弗爾斯特準尉駕駛一架me 109式飛機從施塔德起飛,利用月光,在赫耳果蘭島附近擊落了一架英國轟炸機。這次“遭遇戰”是偶然發生的,也是僅有的一次。me 109是純粹的晝間戰鬥機,它不適合夜戰,因為這種飛機不能進行儀表飛行。由於這個原因,當時,有很多飛機在起飛著陸時,機身遭到損壞。因為探照燈的光束一照到飛機座艙,飛行員就會在幾分鍾之內看不見任何東西。


    與此相反,如果把me 110式驅逐機用於夜戰,倒有很多優點。首先這種飛機能夠進行儀表飛行,該機上的通信員可以擔任領航。一九四零年四月,沃爾夫岡·法爾克上尉的第一驅逐航空團第一大隊參加了丹麥作戰後,便留在奧爾堡機場。那裏每天都要遭到英國轟炸機的空襲。法爾克不是那種無所作為的人。他注意到每次空襲開始的時間都很晚,英機一離開,天差不多就大亮了。因此,他產生了一個在天亮前後追擊敵機的設想。


    從此以後,受過儀表飛行訓練的機組每天都處於臨戰狀態。其中包括大隊長本人。施特賴布、埃雷、魯茨、維克托·默爾德斯(著名王牌飛行員默爾德斯之弟)和蒂爾等人。


    法爾克上尉很早就在考慮關於“黎明戰鬥機”的雷達引導問題。當時在海岸上配備有一種德國的電波探測裝置(雷達)——“夫累雅”。雷達站的空軍通信少尉維爾納·博迪承擔了引導驅逐機捕捉越海返航的英國轟炸機的任務。“夫累雅”雷達隻能探測方向和距離,測不出高度。因此,雖然追擊的飛機曾同敵機有過幾次“接觸”,但敵機都藉助籠罩在海麵上的濃霧的掩護逃掉了。一次,蒂爾上士瞄準一架漢普頓式轟炸機並開炮射擊,但對手卻象幽靈一般消失在西方黑暗的天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攻擊高度4000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德]卡尤思·貝克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德]卡尤思·貝克爾並收藏攻擊高度4000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