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對策
四合院:開局娶妻陳雪茹 作者:你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秋雨的到來意味著夏日的熱浪終落幕。
那天,李建國剛到軋鋼廠不久,腦海忽然響起了輕柔的鈴聲——那是他的通訊提示音,預示著一場未知的變故即將來臨。
叮,您的徒弟閻傑完成了一次車輛機械修理操作,給您帶來100點修理技能經驗值。
恭喜您,您的維修技藝等級提升!目前技能已經達到專業技師上限哦!達到滿級的額外技能回饋:機械專才師與卡車專家 。
此時,李國建神情微愣,萬沒想到最先滿級的職業竟是維修工作。
事實上,這項並非主力職業,隻是閻傑會在車隊空暇之際為自己的座駕進行簡單的養護和修複。
考慮到這個職業技能本就基礎簡單,經驗累積較快,所以早早晉升了等級。
於是他打開係統麵板查看:
機械專才
天賦理解力讓你自然而然對機械了如指掌,能精確發現問題,找到最合適的解決之道。
卡車專家
您的徒弟是車輛行家,任何與卡車載相關的損壞,他都能遊刃有餘地修好。
這兩個特殊獎勵,一項是對身為師父的您——李國建;另一項是對您徒弟閻傑。
盡管兩者都是特技,然而李國建的專長仍然以徒弟的一百倍效力存在,具備了對所有機械設備的內在洞察。
在係統的解讀下,凡是可以運作的裝置都被稱作機械。
也就是說,哪怕是自行車,也被包含其中。
“這個專長很不錯,比像素眼更為實際。”李建國的老摩托車最近頻故障,機械專才恰好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而像素眼這類輔助技能則更側重日常細節。
小郭,出自生產和質控部門,走進車間:“李主任,有訪客等你。”
隨後,隨著他身後的一位女性,正是南鋼的工程師秦曉丹,年後回到公司一直致力於自主研發的煉鋼設備的研究。
至今未能取得實質性突破。
麵對秦曉丹的請求,李國建詢問:“秦工,有何事情嗎?”
“下午我們計劃再次試驗機器,需要幾位師傅幫忙操作。”
秦曉丹提到的試驗,即是檢驗他們自製產品的功效。
設備已經在實驗室多次啟動測試,但結果始終不盡人意。
團隊花費數月嚐試,起初充滿信心,如今卻因頻繁修改變得有些尷尬,不願再增加別人的負擔。
答應她之後,李國建午飯後便來到預設的試驗區等待。
隨著員工陸續抵達,李國建立即進行點名確認。
很快,廠長總工程師秦曉總攜同其他九名軋鋼廠與南鋼的工程師到達現場。
“李主任,你辛苦了。”
秦曉總微笑著致意,然而明察秋毫者看出她心中憂慮滿滿。
今天的試煉恐怕仍不保險。
這在當時並不足怪,新中國初創階段,許多設備技術均依靠西方,即便是小小打火石也在進口之列,反映出彼時生產力之低下。
像重型機械如軋鋼機這類大型設備的研發並不是憑借一股熱情即可輕易完成的,即便模仿也有漫長的試錯之路要走過。
任何小疏忽可能都是試驗失敗的 。
“秦工您太客氣了,這些都是我的職責所在。”
李建國點頭道,其實他對麵前的這些工程師抱有深深的敬佩之情,正是因為他們堅持不懈的努力,鑄就了中國未來的複興之路。
客氣話簡短而到位,隨後秦總工領著工程師們進入了車間,李建國也率領他的工人們一同跟進。
在秦總工的指示下,設備依次進入運作狀態。
機械緩慢地加快速度,逐漸步入穩定運轉狀態。
聽著周圍嘈雜的機械轟鳴與碰撞聲,李建國心中陡然湧起一股思緒,那是他對於設備內部狀況的直覺洞察:
“內部流動不穩定?”
“散熱不足嗎?”
“鋼錠定位盤平滑度不達標?”
“推杆運動出現問題?”
他們正在對今年的試運行部分進行調試,即軋鋼工藝的第一環節,鋼材初步加熱處理。
這個過程的目的在於增強鋼的可塑性,減小形變難度,以便後續更順暢的軋製。
優良的加熱流程可以改善鋼胚內部可能存在的微缺陷。
眼前的設備采用三分式加熱係統,分為預備預熱、加熱階段和均勻冷卻三段流程。
僅憑聽覺,李建國就察覺出了許多細節上的問題,目光掃過後確認了心中的判斷,這次的問題主要出現在高溫區。
內部流動不穩定,再加上推杆的不順暢,造成鋼材熱量傳遞的不均勻性極為嚴重。
局部過熱將影響鋼材的可塑性,這也是一次試運轉常見的困境。
以往這類情況大抵歸因於操作不當或是過度加熱。
然而,這一次卻是因設備自身故障造成的。
“鋼胚已嚴重過熱,表層已出現裂紋,本次試燒宣告失敗。”
他做出了結論,身旁秦總工等人的神情則充滿了期待卻又緊張。
片刻的加熱程序告一段落,秦總工及眾工程師立刻趨前檢查結果,秦曉丹也拿著本子緊隨其後,準備記錄下關鍵數據。
見到那些因過熱已開裂的鋼坯,工程師們眼中的熱望瞬間化為陰鬱。
盡管早有失敗預期,頻繁出現相似的問題且無解的確容易讓人感到沮喪。
“為什麽會這樣,具體哪出了問題?”
“明明我們都嚴格按照進口機器配置,甚至連螺釘位置都在模仿,為何總是敗在這一步上呢?”
幾副年輕的麵孔寫滿了失落。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明白為何會失敗。
秦總工程師沉聲道:“曉丹,你把數據記下來。”
說著,他的語氣裏帶著一絲無奈與責備。
秦曉丹默默靠近,望著結果幾乎如出一轍的鋼胚,無奈地在筆記本上記下數據。
這時,李建國突然發言,他多年的經驗在這一刻體現:
“秦總工,盡管崗位不同,我作為工人工作這麽多年,對於熱軋工藝的理解也不無裨益。
我認為重複發生的過熱問題是加熱區出的毛病,多次過熱意味著那裏存在問題。”
總工微微點頭,讚歎之餘略帶肯定:
“李主任真是自成一體,憑借自學也能打造出水電項目,雖然你從未涉足加熱階段,但這確實揭示了一個事實——鋼材裂開確是出自加熱段。
但關鍵是我們拆解了數遍,始終沒有找到症結所在。”
說到這裏,他又歎了口氣。
他們都懂技術問題的本質,但也深知解決問題的道路往往艱辛無比。
但是問題在於,他們知道問題所在卻又找尋不出解決辦法,這種失敗感一度動搖了他們對資產專業性的信任。
李建國明白,繼續委婉地提示可能會讓他們一頭霧水,所以他也決定直截了當。
他斟酌言辭後道:“秦工,既然已知問題出在加熱階段,設備本身沒問題,那麽,會不會推送係統存在問題?比如推送台不平可能使熱流通道受阻,或是推送過程中的頓挫造成了局部過熱和其餘部分冷卻不均呢?”
這一番話說得很專業,就是初級工程師也理解了李建國的意思。
聽他這麽一說,十名工程師都不由得緊張起來。
總工秦也恍然大悟道:“對啊,如果不是加熱係統的錯,那就是推送設備的問題了。”
隨後,他表示由衷感謝:“李主任,你真解決了我們 煩,我們這群工程師聚一起,都不如你的一個提示管用。
您的經驗豐富確實非比尋常。”
“客氣了秦工,現在我們需要立刻打開設備檢查,查清楚是不是推送設備的問題。”
李建國保持著微笑,他知道即使心裏有了定論也不能輕易表露出來。
團隊裏其他人已經迫不及待了。
這個問題已困擾了他們數月,多次分解都找不到根源。
這次聽到李建國的指點,他們意識到可能是因為思路局限。
在確認加熱設備沒問題後,怎麽就忽視了推送係統呢?
慶幸的是遇見了李建國,否則他們可能會無盡糾纏在同一個問題上,甚至質疑自己的專業性。
秦總工隨即下達指令:“迅速組織人員進行解體。”
機器很快就打開了,眾人圍著仔細檢查。
問題雖小不易察覺,不然早有發現。
直到用尺度量時,才發現推送平台確有微弱的失衡,這就使得推送過程 現小的誤差,隨著時間累積,錯誤變大,最終導致鋼塊過度靠近加熱爐過熱,加上推送棒停頓產生的加熱不均勻問題。
看到事情正如李建國所述般明朗化,總工和其他工程師不禁對他的觀察入微和分析力表示欽佩。
此前,包括總工在內的他們對高級技術工的尊重略有不足,覺得他們可能隻是技能熟練罷了。
然而今朝相見,他們意識到自個兒確實目光短淺,十個工程師合力探索多月也無法解決的問題,他人一眼便看出了症結。
“李主任,我對你是真佩服。
這個問題纏繞我們三個月,毫無頭緒,若非今 的在場,可能還要拖延更多時候。
如果自助設備研發成功,這其中也有你的關鍵貢獻。”總工秦握緊李建國的手,無比激動和感謝。
他的行動還糾正了他們先前對高級技師那種輕視心態。
李建國笑道:“秦工,是不是我們的功勞還需要等待設備開發完畢後來說,我們現在隻是找出問題所在,不過想要解決卻並不輕鬆。”
正如他所言,比如推杆不平整的情況並非源於質量不佳,而是由於國產設備的基本標準或鑄造工藝的局限。
他們的競爭對手可能能在平整度上達到10分,而他們能做到的不過是3或4分。
並不是不努力,而是能力上有差距。
秦總工程師深思這一點後讚同地點點頭:“說得是,我們從前從沒想到推送設備竟會有問題。
主要是我們當時的驗收並未發現問題。
但現在看起來,我們在製定標準上就已經落後了太多,與進口貨明顯不在同一級別。”
旁邊的另一位工程師也附和道:“我們的設備壓根就沒有精準鑄造工藝,想要改進得提高所有設備的製造精度。
但我們若想僅靠運氣,通過大量生產挑選,無疑將耗費時間並造成材料浪費。”
“讓我試試吧。”
李建國自告奮勇地說。
雖然大型推杆這種物件不是鉗工車床的擅長領域,然而李建國的”像素眼”至少能像一把測微尺,指導熔鑄車間的工人盡可能縮小誤差。
“師父,您能行嗎?”
秦工的女兒秦曉丹問道。
她的語調帶有疑問,但眼中充滿期待。
周圍的人雖然知道李建國並不是鍛工,仍給予了他莫名的信任。
李建國保守道:“應該會有希望,姑且試一下,不行咱們再另想對策。”
他自己並不自負,畢竟具體執行的是車間工人們,他能做的隻是一個外部觀察員。
此刻並無更好的對策,眾人隻能信賴李建國的好奇心和勇氣,決定讓他說幹就幹。
接下來就是一係列的前期準備,因為他在研發中並非主要角色,所以首先要向他講解推動設備的技術細節。
李建國以其獨特的技藝,不僅理解和操作機器運轉自如,就連這些零配件也都一目了然,甚至還能發現改進的餘地。
然而,主體裝置已完成,改動對設備運行幫助有限,因此他選擇了照原定設計開始錘鍛。
與李建國協作的是熔鑄車間的一名八級大師傅,全車間也隻有三位而已。
八級工果然值得信賴,在李建國的協助下,兩次錘鍛就鍛造出一枚達到要求的推杆。
秦總工程師及團隊緊鑼密鼓。
那天夜晚全員加班,組裝設備後,第二天黎明時分就展開新一次測試。\"
李建國依然在一旁觀摩,待一整個測試環節結束後,盡管坯料尚未出爐,他已經確信加熱步驟已經順利完成。
不出所料,三段式加熱爐順利排出光潔完整的鋼坯,色澤與采用進口設備加工的效果如出一轍。
“成了!我們做到了!”
那天,李建國剛到軋鋼廠不久,腦海忽然響起了輕柔的鈴聲——那是他的通訊提示音,預示著一場未知的變故即將來臨。
叮,您的徒弟閻傑完成了一次車輛機械修理操作,給您帶來100點修理技能經驗值。
恭喜您,您的維修技藝等級提升!目前技能已經達到專業技師上限哦!達到滿級的額外技能回饋:機械專才師與卡車專家 。
此時,李國建神情微愣,萬沒想到最先滿級的職業竟是維修工作。
事實上,這項並非主力職業,隻是閻傑會在車隊空暇之際為自己的座駕進行簡單的養護和修複。
考慮到這個職業技能本就基礎簡單,經驗累積較快,所以早早晉升了等級。
於是他打開係統麵板查看:
機械專才
天賦理解力讓你自然而然對機械了如指掌,能精確發現問題,找到最合適的解決之道。
卡車專家
您的徒弟是車輛行家,任何與卡車載相關的損壞,他都能遊刃有餘地修好。
這兩個特殊獎勵,一項是對身為師父的您——李國建;另一項是對您徒弟閻傑。
盡管兩者都是特技,然而李國建的專長仍然以徒弟的一百倍效力存在,具備了對所有機械設備的內在洞察。
在係統的解讀下,凡是可以運作的裝置都被稱作機械。
也就是說,哪怕是自行車,也被包含其中。
“這個專長很不錯,比像素眼更為實際。”李建國的老摩托車最近頻故障,機械專才恰好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而像素眼這類輔助技能則更側重日常細節。
小郭,出自生產和質控部門,走進車間:“李主任,有訪客等你。”
隨後,隨著他身後的一位女性,正是南鋼的工程師秦曉丹,年後回到公司一直致力於自主研發的煉鋼設備的研究。
至今未能取得實質性突破。
麵對秦曉丹的請求,李國建詢問:“秦工,有何事情嗎?”
“下午我們計劃再次試驗機器,需要幾位師傅幫忙操作。”
秦曉丹提到的試驗,即是檢驗他們自製產品的功效。
設備已經在實驗室多次啟動測試,但結果始終不盡人意。
團隊花費數月嚐試,起初充滿信心,如今卻因頻繁修改變得有些尷尬,不願再增加別人的負擔。
答應她之後,李國建午飯後便來到預設的試驗區等待。
隨著員工陸續抵達,李國建立即進行點名確認。
很快,廠長總工程師秦曉總攜同其他九名軋鋼廠與南鋼的工程師到達現場。
“李主任,你辛苦了。”
秦曉總微笑著致意,然而明察秋毫者看出她心中憂慮滿滿。
今天的試煉恐怕仍不保險。
這在當時並不足怪,新中國初創階段,許多設備技術均依靠西方,即便是小小打火石也在進口之列,反映出彼時生產力之低下。
像重型機械如軋鋼機這類大型設備的研發並不是憑借一股熱情即可輕易完成的,即便模仿也有漫長的試錯之路要走過。
任何小疏忽可能都是試驗失敗的 。
“秦工您太客氣了,這些都是我的職責所在。”
李建國點頭道,其實他對麵前的這些工程師抱有深深的敬佩之情,正是因為他們堅持不懈的努力,鑄就了中國未來的複興之路。
客氣話簡短而到位,隨後秦總工領著工程師們進入了車間,李建國也率領他的工人們一同跟進。
在秦總工的指示下,設備依次進入運作狀態。
機械緩慢地加快速度,逐漸步入穩定運轉狀態。
聽著周圍嘈雜的機械轟鳴與碰撞聲,李建國心中陡然湧起一股思緒,那是他對於設備內部狀況的直覺洞察:
“內部流動不穩定?”
“散熱不足嗎?”
“鋼錠定位盤平滑度不達標?”
“推杆運動出現問題?”
他們正在對今年的試運行部分進行調試,即軋鋼工藝的第一環節,鋼材初步加熱處理。
這個過程的目的在於增強鋼的可塑性,減小形變難度,以便後續更順暢的軋製。
優良的加熱流程可以改善鋼胚內部可能存在的微缺陷。
眼前的設備采用三分式加熱係統,分為預備預熱、加熱階段和均勻冷卻三段流程。
僅憑聽覺,李建國就察覺出了許多細節上的問題,目光掃過後確認了心中的判斷,這次的問題主要出現在高溫區。
內部流動不穩定,再加上推杆的不順暢,造成鋼材熱量傳遞的不均勻性極為嚴重。
局部過熱將影響鋼材的可塑性,這也是一次試運轉常見的困境。
以往這類情況大抵歸因於操作不當或是過度加熱。
然而,這一次卻是因設備自身故障造成的。
“鋼胚已嚴重過熱,表層已出現裂紋,本次試燒宣告失敗。”
他做出了結論,身旁秦總工等人的神情則充滿了期待卻又緊張。
片刻的加熱程序告一段落,秦總工及眾工程師立刻趨前檢查結果,秦曉丹也拿著本子緊隨其後,準備記錄下關鍵數據。
見到那些因過熱已開裂的鋼坯,工程師們眼中的熱望瞬間化為陰鬱。
盡管早有失敗預期,頻繁出現相似的問題且無解的確容易讓人感到沮喪。
“為什麽會這樣,具體哪出了問題?”
“明明我們都嚴格按照進口機器配置,甚至連螺釘位置都在模仿,為何總是敗在這一步上呢?”
幾副年輕的麵孔寫滿了失落。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明白為何會失敗。
秦總工程師沉聲道:“曉丹,你把數據記下來。”
說著,他的語氣裏帶著一絲無奈與責備。
秦曉丹默默靠近,望著結果幾乎如出一轍的鋼胚,無奈地在筆記本上記下數據。
這時,李建國突然發言,他多年的經驗在這一刻體現:
“秦總工,盡管崗位不同,我作為工人工作這麽多年,對於熱軋工藝的理解也不無裨益。
我認為重複發生的過熱問題是加熱區出的毛病,多次過熱意味著那裏存在問題。”
總工微微點頭,讚歎之餘略帶肯定:
“李主任真是自成一體,憑借自學也能打造出水電項目,雖然你從未涉足加熱階段,但這確實揭示了一個事實——鋼材裂開確是出自加熱段。
但關鍵是我們拆解了數遍,始終沒有找到症結所在。”
說到這裏,他又歎了口氣。
他們都懂技術問題的本質,但也深知解決問題的道路往往艱辛無比。
但是問題在於,他們知道問題所在卻又找尋不出解決辦法,這種失敗感一度動搖了他們對資產專業性的信任。
李建國明白,繼續委婉地提示可能會讓他們一頭霧水,所以他也決定直截了當。
他斟酌言辭後道:“秦工,既然已知問題出在加熱階段,設備本身沒問題,那麽,會不會推送係統存在問題?比如推送台不平可能使熱流通道受阻,或是推送過程中的頓挫造成了局部過熱和其餘部分冷卻不均呢?”
這一番話說得很專業,就是初級工程師也理解了李建國的意思。
聽他這麽一說,十名工程師都不由得緊張起來。
總工秦也恍然大悟道:“對啊,如果不是加熱係統的錯,那就是推送設備的問題了。”
隨後,他表示由衷感謝:“李主任,你真解決了我們 煩,我們這群工程師聚一起,都不如你的一個提示管用。
您的經驗豐富確實非比尋常。”
“客氣了秦工,現在我們需要立刻打開設備檢查,查清楚是不是推送設備的問題。”
李建國保持著微笑,他知道即使心裏有了定論也不能輕易表露出來。
團隊裏其他人已經迫不及待了。
這個問題已困擾了他們數月,多次分解都找不到根源。
這次聽到李建國的指點,他們意識到可能是因為思路局限。
在確認加熱設備沒問題後,怎麽就忽視了推送係統呢?
慶幸的是遇見了李建國,否則他們可能會無盡糾纏在同一個問題上,甚至質疑自己的專業性。
秦總工隨即下達指令:“迅速組織人員進行解體。”
機器很快就打開了,眾人圍著仔細檢查。
問題雖小不易察覺,不然早有發現。
直到用尺度量時,才發現推送平台確有微弱的失衡,這就使得推送過程 現小的誤差,隨著時間累積,錯誤變大,最終導致鋼塊過度靠近加熱爐過熱,加上推送棒停頓產生的加熱不均勻問題。
看到事情正如李建國所述般明朗化,總工和其他工程師不禁對他的觀察入微和分析力表示欽佩。
此前,包括總工在內的他們對高級技術工的尊重略有不足,覺得他們可能隻是技能熟練罷了。
然而今朝相見,他們意識到自個兒確實目光短淺,十個工程師合力探索多月也無法解決的問題,他人一眼便看出了症結。
“李主任,我對你是真佩服。
這個問題纏繞我們三個月,毫無頭緒,若非今 的在場,可能還要拖延更多時候。
如果自助設備研發成功,這其中也有你的關鍵貢獻。”總工秦握緊李建國的手,無比激動和感謝。
他的行動還糾正了他們先前對高級技師那種輕視心態。
李建國笑道:“秦工,是不是我們的功勞還需要等待設備開發完畢後來說,我們現在隻是找出問題所在,不過想要解決卻並不輕鬆。”
正如他所言,比如推杆不平整的情況並非源於質量不佳,而是由於國產設備的基本標準或鑄造工藝的局限。
他們的競爭對手可能能在平整度上達到10分,而他們能做到的不過是3或4分。
並不是不努力,而是能力上有差距。
秦總工程師深思這一點後讚同地點點頭:“說得是,我們從前從沒想到推送設備竟會有問題。
主要是我們當時的驗收並未發現問題。
但現在看起來,我們在製定標準上就已經落後了太多,與進口貨明顯不在同一級別。”
旁邊的另一位工程師也附和道:“我們的設備壓根就沒有精準鑄造工藝,想要改進得提高所有設備的製造精度。
但我們若想僅靠運氣,通過大量生產挑選,無疑將耗費時間並造成材料浪費。”
“讓我試試吧。”
李建國自告奮勇地說。
雖然大型推杆這種物件不是鉗工車床的擅長領域,然而李建國的”像素眼”至少能像一把測微尺,指導熔鑄車間的工人盡可能縮小誤差。
“師父,您能行嗎?”
秦工的女兒秦曉丹問道。
她的語調帶有疑問,但眼中充滿期待。
周圍的人雖然知道李建國並不是鍛工,仍給予了他莫名的信任。
李建國保守道:“應該會有希望,姑且試一下,不行咱們再另想對策。”
他自己並不自負,畢竟具體執行的是車間工人們,他能做的隻是一個外部觀察員。
此刻並無更好的對策,眾人隻能信賴李建國的好奇心和勇氣,決定讓他說幹就幹。
接下來就是一係列的前期準備,因為他在研發中並非主要角色,所以首先要向他講解推動設備的技術細節。
李建國以其獨特的技藝,不僅理解和操作機器運轉自如,就連這些零配件也都一目了然,甚至還能發現改進的餘地。
然而,主體裝置已完成,改動對設備運行幫助有限,因此他選擇了照原定設計開始錘鍛。
與李建國協作的是熔鑄車間的一名八級大師傅,全車間也隻有三位而已。
八級工果然值得信賴,在李建國的協助下,兩次錘鍛就鍛造出一枚達到要求的推杆。
秦總工程師及團隊緊鑼密鼓。
那天夜晚全員加班,組裝設備後,第二天黎明時分就展開新一次測試。\"
李建國依然在一旁觀摩,待一整個測試環節結束後,盡管坯料尚未出爐,他已經確信加熱步驟已經順利完成。
不出所料,三段式加熱爐順利排出光潔完整的鋼坯,色澤與采用進口設備加工的效果如出一轍。
“成了!我們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