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西方麵軍,在戰爭一開始麵臨的眾多客觀困難,是給了西方麵軍一個地獄開局的話。
巴甫洛夫在戰前的部隊布置,就又給這一地獄開局,加碼了不少。
致力於靜態防禦的大將,將麾下四個集團軍中的三個貼近邊境布置,試圖在長100公裏、寬200公裏的比亞韋斯托克突出部,構建一道連貫的防線。
這除了直接造成,上一章提到的,在關鍵地點抵禦德軍裝甲集群的蘇軍部隊,成了被寬大防守正麵攤薄的少數部隊外。
還將第3和第10集團軍,堆在了突出部中,時刻麵臨被德軍從側後切斷包圍的風險。
而這一風險又在幹擾巴甫洛夫後續戰略決策的同時,給了剛剛看完羅馬尼亞戰線記錄片的薯條君,狠狠一擊。
曾經戰鬥過的布列斯特要塞,和格羅德諾西北一處戰場(第一卷第49-55章反擊的坦克部隊),分別為正在天上的薯條君,揭開了德軍南北兩路大軍鉗形攻勢的初步視野。
果然,當一貫描述“謹小慎微”的係統,都給出是否踏入地獄的詢問後,薯條君就不該對西方麵軍麵臨的局勢,有任何期待。
而麵對如此窘境,薯條君可選的部署位置也被極大壓縮了。
要麽降落到格羅德諾附近,攔阻德軍在北部的攻勢,要不降落到布列斯特東北的科布林,攔阻德軍在南部的攻勢。
當然,薯條君還是發現了華點,為什麽不能部署在沃姆紮?給德國人來個一切戰術轉換家?
對此,我們可以從政治軍事領域給出很多理由。
但對於薯條君來說,係統隻需要將一份地圖顯示出來,表示薯條君完全可以部署在格羅德諾後,自行跨越100公裏的路程,趕往沃姆紮。
於是對於跨越百公裏機動多少有點認知的薯條君,將思維轉向了另外一個方向。
那就是麵對德國人的兩路包夾,分身乏術的薯條君,希望主動分割戰區,以實現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的願望。
對於這一要求,係統在給出,注意影響的警告後,便直接通過了。
(一些解釋:
1、戰爭迷霧的影響
由於在邊境地區的戰鬥中,薯條君並沒有在蘇瓦烏基地區戰鬥過,因此依靠曾經戰鬥過的地方,提供初級戰略視野的薯條君,和西方麵軍一樣,暫時並沒有意識到,實際對西方麵軍威脅更大的德第3裝甲集群的存在。
2、無法在比亞韋斯托克突出部中向西突圍的原因
1政治因素
曆史中,在導致各方麵軍必須頭鐵反擊的第3號命令之前,麵對德國的不宣而戰(3時15分發起攻擊,5時30分德國駐蘇聯大使會見莫洛托夫,宣讀宣戰書)。
完全不知道前線形勢,且極度震驚的蘇聯人民委員會,於6月22日上午7時15分通過國防人民委員會發布第2號命令。
命令除了要求西部各軍區,立即以一切力量反擊德軍外,還規定了“在未得到特別命令之前,各地麵部隊不得越過國境”,空軍“不得襲擊芬蘭和羅馬尼亞領土”。
而對於這一特別規定,各路人馬可能有各種解釋,但無論如何該命令至少表明了,在戰爭剛開始的時候,大胡子依然不想給小胡子任何擴大戰爭的借口。
當然,這一命令因為,戰場的糟糕形式,而未得到實質執行。
2軍事因素
相比給不給德國人借口這種政治因素。
蘇聯邊境部隊沒有進入戰備狀態,且至少需要一周才能完成全麵動員的事實,限製了蘇軍一切異想天開的,越過國境實施大規模反擊的想法。
至於,在5月15日,突然冒出來的隻有幾頁紙的所謂“大雷雨”計劃,實際上連總參異想天開設置的,眾多預案等級都夠不上。
畢竟,哪怕不考慮任何大型軍事行動的計劃書,隻有幾頁是完全不可能的。
這個計劃從提出,到蘇德開戰的短暫時間,也不足以讓當時的蘇軍,做好執行計劃的準備。
因此,這一計劃實質隻是朱可夫等少數,蘇聯戰略家的“新思維”(短暫想法),是其在給軍校畢業生講話時,拋出的一個吸引注意力的論點。
並且,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大胡子在戰前曾經見過這幾頁草稿紙。
甚至退一萬步講,哪怕當時的蘇聯,真的有針對西方危險的先發製人計劃(肯定不叫“大雷雨”),按照大胡子當時的戰略認識,其攻擊重點也更可能是,羅馬尼亞以及巴爾幹地區。
3、薯條君掌握主動性後的戰役時停
在係統提供的大規模行動框架消失後,為了同時參與一個戰區中的多個戰役。
薯條君可以選擇主動分割戰役區塊,並在不同戰役區塊中,享有各自獨立的時間流速。
當然,這種操作所帶來的巨大風險,也是薯條君需要同步承擔的。
因為,即使是係統進行的較為嚴謹的戰役區塊劃分,也已經帶來了一些風險,比如西南方麵軍薯條旅部隊的數次“獨走”行動,都是這種風險的(最小)體現。)
…………………………
戰地時間1941年6月23日
在簡單粗暴的,將比亞韋斯托克突出部劃成,南北兩個部分之後,薯條君掏出薯條旅特供命令紙開始寫——第一特種摩托化薯條旅第二十三號訓令:
蘇維埃向你致意,薯條同誌。羅馬尼亞的戰鬥,已經告一段落,依靠步兵第48軍的堅決防禦,與空降第3軍的搏命一擊,我們成功阻止了,德國人在羅馬尼亞戰線的第一波攻勢。為整個西南戰線爭取了寶貴的緩衝期。但相比北極戰線與羅馬尼亞戰線這些次要戰區,白俄羅斯當麵的德軍主力,才是我們最需要忌憚的敵人。
隻是寫了一半,薯條君繃不住嚴肅性了,於是訓令行文迅速開始扭曲,
因此,我們必須在比亞韋斯托克到明斯克一線,狠狠踢德國人屁股,擊落他們的飛機,炸掉他們的坦克,總之我們要在一切地方,以一切方式,擊敗該死的德國佬,特別是惱人的德國空軍(劃掉)。
刺啦!
薯條君粗暴的劃掉,“特別是惱人的德國空軍”之後,將這頁命令撕下,丟給了係統。
“娘的,德國蒼蠅太多了!”
德國空軍持續不斷的,從薯條君附近飛過的情況,讓薯條君十分抓狂。
而無法召喚“毀滅之鐮”號,直接將這些德國飛機撞落所揭露的事實,則又讓薯條君,將仇恨之書,改名為了仇恨德國空軍之書。
(一些解釋
1、“毀滅之鐮”號——薯條軍工打造薯條君專屬座駕的設定補全
作為薯條君第一個,由薯條軍工特製的載具,“毀滅之鐮”號,雖然擁有,在徹底戰損前,不需要積分直接召喚的特權(畢竟造的時候薯條君付了積分)。
但其依然無法擺脫兩個依托基礎。
其一是,其玄學性能依托基礎,“空中劇院”中隊作為“毀滅之鐮”號的隸屬部隊,隻有其保持存在,“毀滅之鐮”號才能處於可用狀態,否則就隻能等待薯條旅擁有下一支空軍部隊。
其二是,其可部署性依托基礎,與所有空中載具一樣,部署“毀滅之鐮”需要戰區內有蘇軍控製的,仍在運行的,足以起降重型轟炸機的機場。
當然,“毀滅之鐮”作為,直接隸屬於薯條旅的載具,在召喚時,並不需要像蘇軍載具一樣,獲得蘇軍機場或蘇聯空軍的友軍判定。
2、中部戰線蘇聯空軍的“覆滅”
比亞韋斯托克突出部,其實布置了大量蘇軍前線機場,甚至可以說是蘇軍機場最密集的地方。
但是這種本來可以帶來空軍優勢的布置,在西方麵軍空軍對於德國空軍突襲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成了蘇聯空軍的墳墓。
像陸軍一樣,一字排開部署在一線的三個蘇聯航空兵師,因為這種布置,在德軍的第一波打擊下幾乎全軍覆沒。
位於科布林地區的混成第10航空師,在第一天損失了全部231架飛機中的180架。
位於比亞韋斯托克地區的混成第9航空師,在第一天失去了所有可用機場,並損失了409架飛機中的347架,其中包括大部分mig-3。
位於格羅德諾地區的混成航空第11師,在第一天損失了199架飛機中的127架。
並且上述損失中的大部分,是直接被德軍擊毀在地麵上的損失。
而在這一波攻擊後,西部方麵軍空軍,性能“可堪一用”的新式飛機,就隻剩下20架yak-1,75架su-2,24架yak-4和8架il-2。
而且為什麽這裏的蘇聯空軍承受的是德軍的第一波打擊,而不是像其他戰線一樣的,德國空軍第一波打擊呢?
那就是地獄笑話般的,布置在最靠近國境線的蘇聯機場,直接吃到了德國陸軍重炮的攻擊。
當然,盡管作者在第一卷中,因為主角視角問題,並沒有提到第一天中的西方麵軍空軍反擊(1896架次,對手德第2航空隊為2272架次)。
但這些在前線主要以蘇聯飛行員小隊,或單機形式起飛進行的戰鬥,除了留下高達19次的空中撞擊記錄之外,完全是一邊倒的。
並且,這1896架次中,占絕對多數的是,在戰爭開始幾小時後,終於反應過來的,位於後方的蘇聯轟炸機部隊,在毫無戰鬥機護航下,進行的毫無希望的攻擊。
其除了給德國飛行員添加戰果,並反應當時真正做到了“戰鬥到最後一人”的蘇聯轟炸機飛行員,無與倫比的勇氣外,幾乎沒有任何實際軍事價值。
ps:此處蘇軍機場沿邊境一線排開的布置,實際還是巴甫洛夫,想要在邊境上構建一條連續防線思想的產物。
但就像之前說的一樣,在這個幾乎所有蘇軍指揮官,都習慣於將部隊均勻分布在防線上的時期,巴甫洛夫,不過是其中危害最大的一個。)
巴甫洛夫在戰前的部隊布置,就又給這一地獄開局,加碼了不少。
致力於靜態防禦的大將,將麾下四個集團軍中的三個貼近邊境布置,試圖在長100公裏、寬200公裏的比亞韋斯托克突出部,構建一道連貫的防線。
這除了直接造成,上一章提到的,在關鍵地點抵禦德軍裝甲集群的蘇軍部隊,成了被寬大防守正麵攤薄的少數部隊外。
還將第3和第10集團軍,堆在了突出部中,時刻麵臨被德軍從側後切斷包圍的風險。
而這一風險又在幹擾巴甫洛夫後續戰略決策的同時,給了剛剛看完羅馬尼亞戰線記錄片的薯條君,狠狠一擊。
曾經戰鬥過的布列斯特要塞,和格羅德諾西北一處戰場(第一卷第49-55章反擊的坦克部隊),分別為正在天上的薯條君,揭開了德軍南北兩路大軍鉗形攻勢的初步視野。
果然,當一貫描述“謹小慎微”的係統,都給出是否踏入地獄的詢問後,薯條君就不該對西方麵軍麵臨的局勢,有任何期待。
而麵對如此窘境,薯條君可選的部署位置也被極大壓縮了。
要麽降落到格羅德諾附近,攔阻德軍在北部的攻勢,要不降落到布列斯特東北的科布林,攔阻德軍在南部的攻勢。
當然,薯條君還是發現了華點,為什麽不能部署在沃姆紮?給德國人來個一切戰術轉換家?
對此,我們可以從政治軍事領域給出很多理由。
但對於薯條君來說,係統隻需要將一份地圖顯示出來,表示薯條君完全可以部署在格羅德諾後,自行跨越100公裏的路程,趕往沃姆紮。
於是對於跨越百公裏機動多少有點認知的薯條君,將思維轉向了另外一個方向。
那就是麵對德國人的兩路包夾,分身乏術的薯條君,希望主動分割戰區,以實現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的願望。
對於這一要求,係統在給出,注意影響的警告後,便直接通過了。
(一些解釋:
1、戰爭迷霧的影響
由於在邊境地區的戰鬥中,薯條君並沒有在蘇瓦烏基地區戰鬥過,因此依靠曾經戰鬥過的地方,提供初級戰略視野的薯條君,和西方麵軍一樣,暫時並沒有意識到,實際對西方麵軍威脅更大的德第3裝甲集群的存在。
2、無法在比亞韋斯托克突出部中向西突圍的原因
1政治因素
曆史中,在導致各方麵軍必須頭鐵反擊的第3號命令之前,麵對德國的不宣而戰(3時15分發起攻擊,5時30分德國駐蘇聯大使會見莫洛托夫,宣讀宣戰書)。
完全不知道前線形勢,且極度震驚的蘇聯人民委員會,於6月22日上午7時15分通過國防人民委員會發布第2號命令。
命令除了要求西部各軍區,立即以一切力量反擊德軍外,還規定了“在未得到特別命令之前,各地麵部隊不得越過國境”,空軍“不得襲擊芬蘭和羅馬尼亞領土”。
而對於這一特別規定,各路人馬可能有各種解釋,但無論如何該命令至少表明了,在戰爭剛開始的時候,大胡子依然不想給小胡子任何擴大戰爭的借口。
當然,這一命令因為,戰場的糟糕形式,而未得到實質執行。
2軍事因素
相比給不給德國人借口這種政治因素。
蘇聯邊境部隊沒有進入戰備狀態,且至少需要一周才能完成全麵動員的事實,限製了蘇軍一切異想天開的,越過國境實施大規模反擊的想法。
至於,在5月15日,突然冒出來的隻有幾頁紙的所謂“大雷雨”計劃,實際上連總參異想天開設置的,眾多預案等級都夠不上。
畢竟,哪怕不考慮任何大型軍事行動的計劃書,隻有幾頁是完全不可能的。
這個計劃從提出,到蘇德開戰的短暫時間,也不足以讓當時的蘇軍,做好執行計劃的準備。
因此,這一計劃實質隻是朱可夫等少數,蘇聯戰略家的“新思維”(短暫想法),是其在給軍校畢業生講話時,拋出的一個吸引注意力的論點。
並且,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大胡子在戰前曾經見過這幾頁草稿紙。
甚至退一萬步講,哪怕當時的蘇聯,真的有針對西方危險的先發製人計劃(肯定不叫“大雷雨”),按照大胡子當時的戰略認識,其攻擊重點也更可能是,羅馬尼亞以及巴爾幹地區。
3、薯條君掌握主動性後的戰役時停
在係統提供的大規模行動框架消失後,為了同時參與一個戰區中的多個戰役。
薯條君可以選擇主動分割戰役區塊,並在不同戰役區塊中,享有各自獨立的時間流速。
當然,這種操作所帶來的巨大風險,也是薯條君需要同步承擔的。
因為,即使是係統進行的較為嚴謹的戰役區塊劃分,也已經帶來了一些風險,比如西南方麵軍薯條旅部隊的數次“獨走”行動,都是這種風險的(最小)體現。)
…………………………
戰地時間1941年6月23日
在簡單粗暴的,將比亞韋斯托克突出部劃成,南北兩個部分之後,薯條君掏出薯條旅特供命令紙開始寫——第一特種摩托化薯條旅第二十三號訓令:
蘇維埃向你致意,薯條同誌。羅馬尼亞的戰鬥,已經告一段落,依靠步兵第48軍的堅決防禦,與空降第3軍的搏命一擊,我們成功阻止了,德國人在羅馬尼亞戰線的第一波攻勢。為整個西南戰線爭取了寶貴的緩衝期。但相比北極戰線與羅馬尼亞戰線這些次要戰區,白俄羅斯當麵的德軍主力,才是我們最需要忌憚的敵人。
隻是寫了一半,薯條君繃不住嚴肅性了,於是訓令行文迅速開始扭曲,
因此,我們必須在比亞韋斯托克到明斯克一線,狠狠踢德國人屁股,擊落他們的飛機,炸掉他們的坦克,總之我們要在一切地方,以一切方式,擊敗該死的德國佬,特別是惱人的德國空軍(劃掉)。
刺啦!
薯條君粗暴的劃掉,“特別是惱人的德國空軍”之後,將這頁命令撕下,丟給了係統。
“娘的,德國蒼蠅太多了!”
德國空軍持續不斷的,從薯條君附近飛過的情況,讓薯條君十分抓狂。
而無法召喚“毀滅之鐮”號,直接將這些德國飛機撞落所揭露的事實,則又讓薯條君,將仇恨之書,改名為了仇恨德國空軍之書。
(一些解釋
1、“毀滅之鐮”號——薯條軍工打造薯條君專屬座駕的設定補全
作為薯條君第一個,由薯條軍工特製的載具,“毀滅之鐮”號,雖然擁有,在徹底戰損前,不需要積分直接召喚的特權(畢竟造的時候薯條君付了積分)。
但其依然無法擺脫兩個依托基礎。
其一是,其玄學性能依托基礎,“空中劇院”中隊作為“毀滅之鐮”號的隸屬部隊,隻有其保持存在,“毀滅之鐮”號才能處於可用狀態,否則就隻能等待薯條旅擁有下一支空軍部隊。
其二是,其可部署性依托基礎,與所有空中載具一樣,部署“毀滅之鐮”需要戰區內有蘇軍控製的,仍在運行的,足以起降重型轟炸機的機場。
當然,“毀滅之鐮”作為,直接隸屬於薯條旅的載具,在召喚時,並不需要像蘇軍載具一樣,獲得蘇軍機場或蘇聯空軍的友軍判定。
2、中部戰線蘇聯空軍的“覆滅”
比亞韋斯托克突出部,其實布置了大量蘇軍前線機場,甚至可以說是蘇軍機場最密集的地方。
但是這種本來可以帶來空軍優勢的布置,在西方麵軍空軍對於德國空軍突襲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成了蘇聯空軍的墳墓。
像陸軍一樣,一字排開部署在一線的三個蘇聯航空兵師,因為這種布置,在德軍的第一波打擊下幾乎全軍覆沒。
位於科布林地區的混成第10航空師,在第一天損失了全部231架飛機中的180架。
位於比亞韋斯托克地區的混成第9航空師,在第一天失去了所有可用機場,並損失了409架飛機中的347架,其中包括大部分mig-3。
位於格羅德諾地區的混成航空第11師,在第一天損失了199架飛機中的127架。
並且上述損失中的大部分,是直接被德軍擊毀在地麵上的損失。
而在這一波攻擊後,西部方麵軍空軍,性能“可堪一用”的新式飛機,就隻剩下20架yak-1,75架su-2,24架yak-4和8架il-2。
而且為什麽這裏的蘇聯空軍承受的是德軍的第一波打擊,而不是像其他戰線一樣的,德國空軍第一波打擊呢?
那就是地獄笑話般的,布置在最靠近國境線的蘇聯機場,直接吃到了德國陸軍重炮的攻擊。
當然,盡管作者在第一卷中,因為主角視角問題,並沒有提到第一天中的西方麵軍空軍反擊(1896架次,對手德第2航空隊為2272架次)。
但這些在前線主要以蘇聯飛行員小隊,或單機形式起飛進行的戰鬥,除了留下高達19次的空中撞擊記錄之外,完全是一邊倒的。
並且,這1896架次中,占絕對多數的是,在戰爭開始幾小時後,終於反應過來的,位於後方的蘇聯轟炸機部隊,在毫無戰鬥機護航下,進行的毫無希望的攻擊。
其除了給德國飛行員添加戰果,並反應當時真正做到了“戰鬥到最後一人”的蘇聯轟炸機飛行員,無與倫比的勇氣外,幾乎沒有任何實際軍事價值。
ps:此處蘇軍機場沿邊境一線排開的布置,實際還是巴甫洛夫,想要在邊境上構建一條連續防線思想的產物。
但就像之前說的一樣,在這個幾乎所有蘇軍指揮官,都習慣於將部隊均勻分布在防線上的時期,巴甫洛夫,不過是其中危害最大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