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波  斯


    我們沒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侵占別國領土和征服別國人民這樣的戰爭月的,無論對歐洲的人民和領土,或者是對亞洲(包括伊朗在內)的人民和領土,都是一樣。”(約?史達林,1941年11月6日的演說)


    縱使有這種冠冕堂皇的聲明,蘇聯在1941年8月將波斯北部諸省置於其軍事占領之下時,它的政策顯然是要把這些省份當作同波斯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自治區域來對待,蘇聯代表象徵服者那樣,隻顧俄國一家的利益,給這些省份對波斯政府的經濟關係作出規定;蘇占區通常是一個有餘糧外運的地區,其經濟情況比較起來還算是好的,而蘇聯代表對其盟國占領地區糧食匾乏的苦境卻無動於衷。他們把波斯軍隊排斥在亞塞拜然之外,在 1942 年 5月 25 日以前,甚至不許波斯軍隊回到省會大不裏士;在西亞塞拜然,他們占領時就解除了波斯憲兵和警察的武裝,接著又不準波斯軍隊進入加茲溫—德黑蘭—馬什哈德線以北。他們在大不裏士城中塞滿了主要是從蘇聯亞塞拜然調來的政治官員,人們認為他們這些人都有一個目標,就是要同波斯的亞塞拜然省先從文化上,然後從政治上合二為一。他們禁止大不裏士擁護波斯政府的報紙發行,據信早在1942年,他們就已在鼓勵一批當地的土耳其方言(阿紮裏語)的報紙,這些報紙都是主張同波斯分離的。他們對雷紮耶湖(原名烏爾米亞湖)西麵和南麵曾受國王禮薩無情壓製的庫德族酋長的自治願望也給以某種鼓勵,並曾一度組織其中若幹人去巴庫進行“文化”訪問。  1942年1月29 日英—蘇—467波條約簽訂之前,美國政府接受其駐德黑蘭公使館的建議,根據有關對蘇聯政府支持波斯北部分裂主義的指責,向蘇聯政府提出強硬要求;但副外交人民委員維辛斯基卻否認蘇聯政府對此種活動有絲毫了解。


    波斯在1942年作為軍事援助物資過境轉運線而具有的重要性,事實上使得俄國在此時期不敢大膽放手慫恿分裂主義;然而,盡管蘇聯的文武官員可以自由出入波斯南部的英占區,他們自己卻顯得很不願意讓英國軍官進入他們手中的北部地區,甚至是為了未雨綢繆以防德國人的長驅直入也都不行;當(美國)米爾斯波財政代表團於1943年以波斯政府官員身分,謀求將其經濟控製權擴大到北部諸省時,他們遭到了俄國人的斷然反對。


    俄國人同他們盟國的日常交往中,其組織體製的死板,不容現場人員有任何主動性和決定權,連日常例行事務也非得請示上級不可;致使拖遝現象倍增,當地有關盟國之間的問題也難以就地磋商解決。甚至當他們本身正在接受美國和英國的必不可少的援助時,卻也要尋找機會,自己不花分文,而對波斯政府和人民裝得較其盟國更為慷慨大方。例如,  1942年9月間,當英國人和新來的美國顧問正在奮力克服德黑蘭和南部地區的嚴重糧荒時,468據宣布,有兩萬噸俄國糧食贈送給德黑蘭:可是,如果不是被扣下來供俄國人食用,通常從北部運到首都的數量要遠遠超過這個數字。  1943年4月,正值青黃不接之際,糧荒又告嚴重,波斯報界嚴厲批評英國人和美國人未能進口更多糧食。所以,蘇聯於4月12 日宣布它不久將運交德黑蘭兩萬五千噸小麥時,幾乎受到新聞界的一致讚譽,唯一例外是有人指出,波斯北部相當數量的剩餘小麥通常是運到德黑蘭來的,而今“北方盟國”卻禁止糧食從它的地區外運,結果是在波斯歷1942年3月21日到1943年3月20日這一年中,從北部運到德黑蘭的小麥總共隻不過三百噸。英美的宣傳為了糾正親蘇新聞報導的傾向性而不得不使盟國團結的門麵上露出一道裂縫的情況,向不多見,這次看來是其中一例。英國新聞處的一份公報把俄國的支援說成是盟國間經濟上團結的一個例證,但同時也指出,所許諾的兩萬五千噸小麥,隻不過是英,美政府送給俄國的大量小麥的一小部分而已,並且還一針見血地指出,蘇聯政府援助德黑蘭的最好辦法,莫過於從亞塞拜然運出糧食,因為過去三年那裏的收成一直很好。


    俄國人圖謀損害盟友、沽名釣譽所施手法的另一事例是,他們提出願以黃金償付波斯在戰時所得的全部盧布收入,而英國和美國卻隻曾分別同意以黃金償付其一部分英鎊和美元收入(最初為百分之四十,後為百分之六 469十)。首先,俄國人無償地或以低價在波斯徵用物資和勞務,同時又用俄國貨在波斯黑市攫取高價,因此,波斯同蘇聯交易中的貸方餘額,在數量上就無法與它同西方盟國的買賣中所得結餘相比;其次,蘇聯政府規定的條件是,為安全計,黃金結餘應在蘇聯積聚,直到戰爭結束,那時據官方宣布,其數額為一千二百萬美元,另有紙幣八百萬美元。


    駐在波斯的同盟國當局之間曾達成關於新聞檢查的協議,協議規定,不論蘇聯、英國或波斯的新聞檢查員對新聞項目都有否決權,但這種否決權僅適用於私營通訊社,而不適用於政府發布的聲明。因此,在戰爭末年,凡是反映蘇聯政策的路透社電訊,往往被蘇聯新聞檢查員查扣,而塔斯社卻能以盡情渲染的蘇聯新聞充塞在波斯報紙上,甚至泰然重新發表波斯左翼報紙中已被查禁的猛烈攻擊政府的文章。蘇聯的其他重要宣傳工具是:波斯本身的左翼報紙,這些報紙於1943年7月聯合成為“自由陣線”;伊蘇文化聯絡協會,成立於1943年9月,得到波斯文化界一些知名人士的支持,並在德黑蘭和其他省份表現得很活躍;德黑蘭電台,其廣播時間被強迫分配給蘇聯與英國;蘇聯的宣傳性書刊的銷售和蘇聯宣傳電影的放映;德黑蘭的蘇聯醫院工作;大肆宣揚紅軍對波斯居民所做的好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時中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六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阿諾德·托因比並收藏戰時中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六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