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對這個地區的利害關係主要是保障我們在東地中海和整個中東交通運輸的安全,而其先決條件是要有一個友好的希臘和土耳其作為和平腹地。而蘇聯的利害關係主要是保障它本國邊境的安全,為了力圖保證這一點,它可以理直氣壯地設法把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也許還有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納入蘇聯的安全係統。這種政策,並無不當,而且對本國、美國或其他更有直接關係的國家,也確實沒有什麽引起驚慌的必要。


    英國在希臘大陸登陸以及10月14日雅典的解放,在土耳其受到熱烈歡迎。亞爾欽一如既往,充滿著進取精神,寫道:一俟希臘政府能恢復行使職權,土希關係必須立即改善,以便跟上戰後形勢的發展。兩國必須緊密團結,集中使用兩國軍事力量,因為希臘的安全就是土耳其的安全;它們在政治上應該休戚相關,成敗與共。11月21日,土耳其報紙因雅典在廣播中宣布,土耳其政府知照希臘政府,土耳其業已放棄對多德卡尼斯群島的任何要求,他們對此表示歡迎:但在12月初,希臘政府和共產黨之間的內戰爆發,劇起了土耳其新的優慮。1945年1月18日,邱吉爾就希臘局勢對下院發表聲明,亞爾欽評論說,要是沒有英國的幹預,希臘的“托洛茨基分子”勢必為在巴爾於組織一個斯拉夫集團鋪平道路,勢必要使土耳其脫離它和英國的同盟而陷於孤立。英國毅然決然的行動,不但拯救了中東,而且還拯救了全世界,使它們倖免於第三次世界大戰。後來談到沃爾特?西特林爵士曾在雅典看到的那些挖出來的屍體時,亞爾欽聲稱,犯有這些屠殺罪行的人,就是那些力圖在巴爾幹搞斯拉夫集團的人的同夥;將巴爾幹半島置於這種人的手掌之中,無異於把它變成一個屠宰場。


    在蘇聯政府奉行同納粹簽訂的互不侵犯條約期間,莫洛托夫,如前所述,曾利用英國海軍也許會在黑海進攻 464 俄國的可能,提出了控製海峽的要求;但是一經德國蹂躪巴爾幹半島井進攻蘇聯之後,那是由於軸心國利用海峽而促使蘇聯政府對土耳其政府一再提出要求了。因此,1945年2月10日,在雅爾達會議最後一次全體會議上。


    史達林提出了海峽問題,宣稱這次戰爭已使1936年的蒙特勒公約失效,應予修訂,以便去除土耳其“卡住俄國脖子的那隻手”,而無損於土耳其的合法權益;他還提出三位外長可在下次會議考慮這個問題。據邱吉爾回憶,史達林早在1943年11月的德黑蘭會議上就曾向他提到這個問題。他說,英國同意外長們應該討論蒙特勒公約的修訂問題,以便作為一個黑海大國的俄國去除土耳其對其狹窄出口的控製而不仰人鼻息,但土耳其人應該得到對其獨立和領土完整的保證。對於這些意見,羅斯福表示贊同。


    2月23日,土耳其議會一致通過了政府關於遵守雅爾達“三大國”會議的決議,因為隻有在3月1日以前向軸心國宣戰的國家,才能參加舊金山會議,可是這一決定為時太晚,已絲毫不能改變蘇聯對土耳其的態度。3 月 5日,蘇聯電台土耳其語對外廣播指出,雖然土耳其在對軸心國慷慨援助到底之後,參加了同盟國,但土耳其的法官還在對一百三十五名“民主主義者”進行秘密審判,這些人曾從事於反擊法西斯主義者及其僕從泛土耳其主義者的罪惡勢力;其中有一名被告是個土耳其的女作家,她的唯一罪名是一貫反對土耳其反動派替納粹利益效勞。廣播接著指出,關於對泛土耳其主義者的審判,完全是個騙局;因為正是那些力圖迫害“民主主義者”的反動派在保護他們。早在2月27日,南斯拉夫反法西斯大會副主席摩西?皮亞德在貝爾格勒共產黨報紙《戰鬥465報》的一篇社論裏就曾寫道,土耳其宣戰這一行動“可以稱為投機取巧和敲詐勒索。……戰時援助德國,大發黃金財,然後想在同盟國會議桌上占一席而索取酬報——這就是土耳其宣戰的全部用意所在。”亞爾欽在反駁中答稱:並不是整個南斯拉夫都持這種敵對態度,因為狄托的運動根本不代表整個南斯拉夫人民。他隨即受到《戰爭與工人階級》的嚴厲譴責。


    原在1925年簽訂而於1935年延長十年的土蘇中立互不侵犯條約,應於1945年11月7日滿期,但在期滿前六個月如未經宣布無效,即作為自動延長。3月19日,莫洛托夫向土耳其大使遞交一份照會聲稱,“由於發生了深刻變化,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深刻變化,這項條約已不再適應新的形勢,需作重大修改。”土耳其大使被召回安卡拉商議。4月4日,土耳其政府復照答稱,他們“準備鄭重和善意地研究蘇聯政府提出簽訂一項更符合兩國目前利益的條約的任何建議”。蘇聯報紙對土耳其的攻擊和土耳其的反駁實際上已暫告停止;亞爾欽作為土耳其代表團成員之一,在去舊金山途中從開羅來信說,俄國人對土耳其領土並無野心,也無反對英土聯盟的企圖。如果俄國願意,土耳其準備根據蒙特勒公約的精神同它討論海峽製度問題,並訂立新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條約。隻要俄國不要求土耳其犧牲其本國利益,土耳其願向它伸出無限友情之手。


    於是,歐洲戰爭結束時給土耳其留下了極其嚴重而有待解決的外交問題。巴爾幹半島各國、近東各國、埃及、伊拉克和波斯都曾經歷過戰爭和外國駐軍之苦,而土耳其除了外交壓力和經濟困難外,並不體會到有更甚於此者。它的不介入政策之所以被促成,是由於它不願危害凱末爾主義革命所創始的經濟改組的成果,也不願看到東南歐受德國或俄國的統治。可以令人信服地證明,這一政策對同盟國,尤其是對英國所幫的忙大大超過對軸心國的幫助;但是它使土耳其受到蘇聯的刻骨仇恨,不但因為蘇聯遭難慘重,而且由於作為其行動指導的唯一依據是集團利己主義,使它的政治家們對於任何其他“階級”或國家的動機或行動不會有絲毫同情。1945年隻過了幾個星期,土耳其就領教了蘇聯認為它的中立所應付的代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時中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六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阿諾德·托因比並收藏戰時中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六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