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代表團在德?拉?沃爾勳爵率領下於9月24日抵達亞的斯亞貝巴。兩個月後,據說協定遲遲不能簽訂,仍然是由於奧加登地區的問題。


    在這些地區約有五十萬索馬利亞人,其中不少人是受英國保護的家族,事有在衣索比亞境內放牧的權利。這些索馬利亞人手無寸鐵。英國當局並不認為衣索比亞局勢己很穩定,因而可以象皇帝所期望的那樣在這些地區撤銷英國的軍管政府。……我們提議該政府應繼續存在到戰爭結束再行考慮作出安排。


    然而,新的協定終於在12月19日簽訂。在協定中,英國放棄了它在1942年獲得的特殊地位。英國公使不再享受比其他國家的外交代表優先的權利,皇帝也不再須聘用英國顧問或經英國政府批準的人擔任顧問了。一俟衣索比亞政府正式保證對於鐵路的繼續有效經營已作出滿意的安排時,英軍將在接到通知後三個月內撤離鐵路,與此同時,英國人還將撤離迪雷達瓦以及鐵路西北邊的保留地區。但在鐵路和季季加之間的保留地區以及奧加登地區,英國將保留軍管政府,行使立法、司法全權,但不影響承認皇帝對這一地區的主權。作為象徵,在該保留地區和奧加登地區的英國和衣索比亞政府建築物上空將同時飄揚兩國國旗。英國軍事代表團將繼續留下,仍由英國政府支付每年十五萬英鎊的日常費用。但現經協定規定,軍事代表團團長將對衣索比亞陸軍大臣負責(而不是對東非總司令負責了),而且軍事代表團須在英、埃兩方的任何一方發出通知後三個月撤走。美國報界在報導這一協定時都意味深長地突出了第九條。根據這一條款,英國放棄了按1942年協定第十一條第三節規定的在衣索比亞領空飛行的專有權,而為所有同盟國飛機取得了在衣索比亞的過境權和著陸權。


    德?拉?沃爾勳爵解釋說,英國曾表示願意在三年內每年提供一百萬英鎊的贈與,條件是這筆款項應由英國人和衣索比亞人組成的聯合開發委員會管理,這些英國人將作為衣索比亞政府的顧問。但據衣索比亞


    駐華盛頓公使館稱,衣索比亞政府曾要求英國以“類似美國”根據祖惜法“給予援助的那種方式”提供九百六十萬英鎊。衣索比亞謝絕了英國的建議,但這一建議仍擱起來沒有解決。l945年2月,衣索比亞與英國的關係情況就是如此,當時正值羅斯福和邱吉爾在雅爾達會議之後歸國途中在埃及會見中東各國首腦,海爾?塞拉西亦在其中。衣索比亞駐倫敦公使館宣布皇帝此行是應美國總統邀請,總統特為皇帝陛下配備了副官和侍從人員,並且還配備了一架專機。皇帝對總統及其國務卿友好諒解的態度深為感動。……皇帝作為總統的客人在埃及逗留期間,愉快地接受了英國外交大臣請他會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先生的邀請,並藉此機會討論兩國的相互關係。他然後乘坐美國政府供他使用的飛機回到亞的斯亞貝巴。


    到了大戰結束時,衣索比亞人對外國顧問和幫助他們的人的猜疑已近乎病態。佩勒姆博士關於教育製度的一段冷靜而不帶偏見的描述很好他說明了這一點:   377塔法裏馬孔南學校重新開辦了……負責人最初是一名美國傳教士,後來是一名英國校長,再後是一名加拿大耶穌會教士。……皇後邁南學校……先是一名美國人負責,後來是一名英國人,再後是一名瑞典女校長。……海爾?塞拉西中學……先後有兩名由英國文化委員會借來的英國人當校長,繼他們之後是一名瑞典人。……他們〔衣索比亞人〕終日擔心外國人的影響會太大,又害怕外國人擠掉他們的職位。所以,他們不讓受聘的外國人士有一個合理期限的任期,對他們也不給以合理的信任。……計劃、人員、國籍等的經常變動,無疑造成了教育管理近乎紊亂的現象。並使許多有誌於對衣索比亞有所貢獻的人心灰意懶。


    皇帝不僅限於在同歐洲列強交往中堅持衣索比亞有權取得全部主權的主張,而且在衣索比亞教會和埃及柯普特基督教會之間的關係上,也是如此。公元四世紀,衣索比亞已信奉從亞歷山大傳來的基督教,公元451年卡爾其頓會議之後,便與當時仍然聯合在一起的拉丁和希臘教派分裂,改宗柯普特基督教派(一性論派)。阿拉伯人征服埃及以後,埃及人逐漸改宗伊斯蘭教,直到近代,埃及的柯普特基督教會僅有一百十萬名信徒,而衣索比亞在1930年,六百萬左右人口中估計就有二百六十萬衣索比亞教會的教徒。可是,衣索比亞教會盡管在人數上占有優勢,它同埃及柯普特教會的關係卻依然是母女關係。它僅有一名教區主教,而且向來是由亞歷山大高級主教不經徵求衣索比亞教會意見就任命埃及人擔任的。古代柯普特人偽造了一份文件,聲稱是全基督教尼西亞會議(公元325年)的教令,並給它蒙上一種虛假的神聖色彩。根據這份偽造文件,衣索比亞教會隻能有這一名主教,而且他無權任命別人,盡管根據亞歷山大的教規可能任命多至七名衣索比亞人任副主教的聖職。至於那些最傑出的柯普特基督教牧師,又自然不願接受提升擢拔而去一個遠離埃及的國家供職,況且那裏的語言同他們自己的語言,不論是阿拉伯語或柯普特語差異都甚大。因而,主教的職務也往往流於一種“不足道的尊嚴”。  1926年,教區主教去世,衣索比亞當局曾試圖說服亞歷山大高級主教授權繼任的教區主教由他任命衣索比亞人任其他主教聖職,但遭到拒絕。亞歷山大高級主教反而親自任命了四名衣索比亞人任副主教的378聖職(並於1930年任命了第五名副主教),但言明他們不得任命新的教區主教或副主教聖職。亞歷山大高級主教於1930年親自訪問衣索比亞。在一千六百年之中,他的前任中隻有一位曾作過這樣的旅行。經安排,六十名衣索比亞青年去埃及在高級主教監督下就學,但結果並不成功,這或許是由於語言上的困難所致。義大利人征服衣索比亞之後,擔任教區主教的埃及人西裏爾並未公開表示反對在新政權下執行任務,據說他還宣傳服從新政權。  1937年,在格拉齊亞尼總督險遭謀害時,西裏爾也確實在場伺候總督。然而,當義大利人企圖使衣索比亞教會脫離對亞歷山大的依賴時,西裏爾主教拒不同意,並告退到埃及去。義大利人於是說服了兩名衣索比亞副主教接受他們的宗教政策。接著舉行了一次大會,表示同意脫離亞歷山大,並選舉了一名大主教,由他任命了其他幾名主教的聖職。在流亡中的衣索比亞當局認為埃及的柯普特基督教會對衣索比亞難民極少幫助,對安慰那些在諸如肯亞等國的難民的心靈也無所作為。因此,在1940—1941年,當柯普特基督教會當局得知皇帝即將回國時,建議由兩裏爾主教陪駕,皇帝非但置之不理,反而選擇了“宮廷幕僚”,即由皇帝任命而始終由本國人擔任的衣索比亞教會的主管隨行,這是毫不足怪的。重組衣索比亞教會的責任這時落到這位主管身上。盡管西裏爾主教於1942年回到衣索比亞作短暫訪問(據說不是受邀請而來的),宗教事務還是完全由這位宮廷幕僚一手掌管。1926年衣索比亞教會與亞歷山大的關係發生齟齲時,當時還是皇位繼承人的海爾?塞拉西,是支持保守派的;但這時情況已發生變化,皇帝及其絕大多數的大臣都希望由衣索比亞人擔任教會的首領。另一方麵,他們又不能接受在義大利勢力下任命的大主教和主教。他們於是在1942 年派了一個代表團去埃及向柯普特基督教會的大主教轉達他們的願望。由於大主教的去世及其繼任者人選問題的爭執,事情耽擱了很久。1944年5月19日,在埃及有消息透露說:衣索比亞政府已宣布,現任教區主教故世後,必須由衣索比亞人繼任。在兩星期內,由四名著名的柯普特基督教牧帥組成的一個代表團啟程去衣索比亞討論這一問題。雖然他們受到禮遇和款待,但發現皇帝固執己見,所能帶回的隻是衣索比亞人毫不妥協的要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時中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六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阿諾德·托因比並收藏戰時中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六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