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戰時中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六卷)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於是,改由前往印度的斯塔福德?克裏普斯爵士和帝國副總參謀長中途在開羅停留,同他進行了研究,並經同意暫定5月15日為進攻日期,但以屆時必須具備必要的坦克優勢為條件。可是,邱吉爾對此仍感不滿:“我們不得不接受的是,馬爾他的可能喪失以及陸軍的無所事事,而此時俄國人卻正在奮不顧身地抵抗德國的反攻,敵人則比我們更快地向利比亞增援。”4 月23日,奧金萊克亦他本人的要求下,從參謀長委員會收到一份關於印度洋形勢的詳細的長篇評判。這一評判迫使他作出如下結論(對一位中東總司令來說,這是個不尋常的結論):
按參謀長委員會所描述的情況,馬爾他的命運可能已經決定,但我們擔當不起在利比亞發動攻勢。我們寧可集中力量加強中東防線;並抽出我們所能抽出的全部力215量增援印度,以冀堵住日本人的前進而不致為時太晚。
他指出,如時機尚未成熟而即發動進攻,使他的裝甲部隊毀於一旦,則他不僅守不住埃及邊境上的設防陣地,而已勢必要退到阿拉曼,那距亞歷山大就不到七十英裏了。
他說:“那時候,埃及經受的風險可能比馬爾他淪陷要產生更壞的後果。”反過來,他認為,如果“我們在利比亞採取守勢……則在8月以前,乃至8月以後,都不致發生新的危險;縱或我們在昔蘭尼加的兵力削弱了,敵人在三個月左右也未必能夠集中足夠的力量來發動一次重大的進攻。”這就促使邱吉爾於5月10日向他下了“必須服從,否則免職的明令”,飭令他及時發動一次“牽製性的戰鬥”,脅助一支護航隊在6月裏沒有月光的一周內前往處境困難的馬爾他。邱吉爾指出:“敵人本身可能正在計劃於6月初向你進攻”,情況也確實如此,所以,奧金萊克在5月19日接受這些命令時,復稱:“有可靠的跡象表明,敵人打算在最近向我們進攻。”
隆美爾的部隊已不斷得到加強,5月26日晚,他向艾因加紮勒一托卜魯克一比爾戈壁一比爾哈凱姆四邊形的英國第八集團軍防禦體係發動進攻。據後來了解,他曾希望在進攻的第二天就拿下托卜魯克。在這方麵,他是落空了;但是,他卻成功地突破了盟軍的防線,在對方的主要陣地上建立了一個具有威脅性的突出部,並使盟軍裝甲兵團受到重大損失。第八集團軍反攻被阻。隆美爾於是迫使自由法國第一旅在堅持將近兩周的英勇抵抗之後,於 6月10日撤出比爾哈凱姆。接著是6月12日和13日阿德姆和“騎士橋”附近的裝甲大戰。在這場大戰中,英軍原有的三百輛坦克殘存下來的隻有五十輛左右中型坦克和二十輛步兵坦克,而敵人看來很可能仍擁有其兩借之數,並由他們占領了這個戰場。這一失敗使英軍同艾因加紮勒的交通線受到威脅,艾因加紮勒後來也被迫放棄了。奧金萊克這時命令裏奇將軍(第八集團軍總指揮官)
216 將敵人牽製在阿克魯馬到阿德姆一線以掩護托卜魯克,並向首相作了匯報,他希望阻止敵人控製托卜魯克和埃及邊境之間的地帶;但是6月17日敵人占領了阿德姆東麵的西迪裏齊格,從而開始包圍托卜魯克,同日下午,英軍的殘餘裝甲部隊在與敵人強大部隊的遭遇戰中,受到重創,全部坦克除二十輛外均遭損失,遂使敵人得以完成對托卜魯克的包圍。20日,敵人遂向托卜魯克發動進攻,第二天這一要塞就陷落了。
埃及方麵對比爾哈凱姆的失守,非常鎮靜,原因之一是官方多次說明其失守不會有任何重大的戰略意義:可是,托卜魯克陷落的消息卻引起了公眾極大的注意,謠言蜂起。6月24日,納哈斯告訴議院,他已得到英國政府的明確保證,它將堅決竭盡全力抵禦對埃及的任何侵略。
他對英國的形勢比去年退卻時期已有好轉,感到滿意。蠱感人心的煽動性的謠言必須批駁。他警告那些散布謠言217的人說,等待著他們的必然是最嚴厲的懲處。公眾能作的最大貢獻,莫過於警惕每個陰謀分子和間諜。關於英國政府已要求埃及動員和宣戰的傳說,絕非事實,全屬虛構(這一最後說明得到熱烈歡呼)。6月27日,《報導報》發表述評來安慰讀者,說韋維爾將軍一貫認為馬特魯是天然屏障,想來奧金萊克正在該地從事準備,以求一戰。可是,奧金萊克於6月25日作出決定,鑑於第八集團軍處境如此危急,埃 及 麵臨 的 危 險如 此 巨大 , 他 不得 不 親自 掛 帥 :{ewcmvimage,mvimage, !03200510_0350_1.bmp}
我感到,我們在坦克和野戰炮這兩個在沙漠戰爭中克敵製勝的主要因素方麵,力量都非常薄弱,所以我們能否有守住馬特魯陣地之望,是個很大疑問。……敵人既有坦克優勢,看來可能會包圍我們敞開的南翼,或者突破我們的中心,而這些地方,我們都隻能稍事防守而已。但不論何種情況,敵人可能會孤立我們的一部分部隊,然後加以各個擊波,而這正是我所決心避免的。我確信,首要的是把折損很大的第八集團軍集結起來作為一支機動部隊,保持其行動自由。因此我決定,我不能冒把它束縛在馬特魯的風險。
馬特魯一旦失守,對埃及士氣將會是進一步的打擊,而軸心國的宣傳無疑將歡呼為又一勝利。但這些不利之處同彼打得七零八落的危險相比,看來還是微小的。那時候,除了我從敘利亞調動前來的澳大利亞第九師外,可以防守亞歷山大、開羅一線和敵人之間的地帶的,隻有第八集團軍,別無其他部隊了。進一步後退雖會把敵人帶到恰好通向三角洲的入口,但是阿拉曼無疑可作為西部沙漠最堅固的陣地,因其兩翼所倚靠的是無法通行的屏障。此外,誘敵深入也就拉長了敵人的補給線和縮短自身的補給線——這個好處,非同小可,因為第八集團軍迫切需要一個重新裝備和整編的機會。因此,我撤銷了堅守馬特魯的命令,指示第八集團軍向阿拉曼撤退。經歷了一些困難,撤退於6月30日完畢,而隆美爾於7月2181日就向新陣地發動了他的首次進攻。這個新陣地,雖有很大的地利,但也決不足恃。第八集團軍非常缺少坦克,大炮火力又弱,經過五周的殊死奮戰,潰不成軍,結局是迅速退卻,敵人尾追於後。奧金萊克感到,他盡管具有空中優勢,但陣地防備不足,守備力量薄弱,倘敵人堅決進攻,他可能抵禦不住,所以預為綢纓,萬一遭到新的挫折,就進一步撤到三角洲,並將總司令部遷出開羅,他甚至還考慮到在必須放棄整個下埃及時的作戰方針。至於隆美爾本人,則在7月初飛回德國,他對非洲部隊的前景滿懷激情,深深影響了希特勒,他已在托卜魯克繳獲了大量汽油、運輸工具和給養,而敗軍第八集團軍的軍需品已是他的囊中之物,唾手可得。“他現已準備出擊;何必浪費時間去攻奪馬爾他?”
按參謀長委員會所描述的情況,馬爾他的命運可能已經決定,但我們擔當不起在利比亞發動攻勢。我們寧可集中力量加強中東防線;並抽出我們所能抽出的全部力215量增援印度,以冀堵住日本人的前進而不致為時太晚。
他指出,如時機尚未成熟而即發動進攻,使他的裝甲部隊毀於一旦,則他不僅守不住埃及邊境上的設防陣地,而已勢必要退到阿拉曼,那距亞歷山大就不到七十英裏了。
他說:“那時候,埃及經受的風險可能比馬爾他淪陷要產生更壞的後果。”反過來,他認為,如果“我們在利比亞採取守勢……則在8月以前,乃至8月以後,都不致發生新的危險;縱或我們在昔蘭尼加的兵力削弱了,敵人在三個月左右也未必能夠集中足夠的力量來發動一次重大的進攻。”這就促使邱吉爾於5月10日向他下了“必須服從,否則免職的明令”,飭令他及時發動一次“牽製性的戰鬥”,脅助一支護航隊在6月裏沒有月光的一周內前往處境困難的馬爾他。邱吉爾指出:“敵人本身可能正在計劃於6月初向你進攻”,情況也確實如此,所以,奧金萊克在5月19日接受這些命令時,復稱:“有可靠的跡象表明,敵人打算在最近向我們進攻。”
隆美爾的部隊已不斷得到加強,5月26日晚,他向艾因加紮勒一托卜魯克一比爾戈壁一比爾哈凱姆四邊形的英國第八集團軍防禦體係發動進攻。據後來了解,他曾希望在進攻的第二天就拿下托卜魯克。在這方麵,他是落空了;但是,他卻成功地突破了盟軍的防線,在對方的主要陣地上建立了一個具有威脅性的突出部,並使盟軍裝甲兵團受到重大損失。第八集團軍反攻被阻。隆美爾於是迫使自由法國第一旅在堅持將近兩周的英勇抵抗之後,於 6月10日撤出比爾哈凱姆。接著是6月12日和13日阿德姆和“騎士橋”附近的裝甲大戰。在這場大戰中,英軍原有的三百輛坦克殘存下來的隻有五十輛左右中型坦克和二十輛步兵坦克,而敵人看來很可能仍擁有其兩借之數,並由他們占領了這個戰場。這一失敗使英軍同艾因加紮勒的交通線受到威脅,艾因加紮勒後來也被迫放棄了。奧金萊克這時命令裏奇將軍(第八集團軍總指揮官)
216 將敵人牽製在阿克魯馬到阿德姆一線以掩護托卜魯克,並向首相作了匯報,他希望阻止敵人控製托卜魯克和埃及邊境之間的地帶;但是6月17日敵人占領了阿德姆東麵的西迪裏齊格,從而開始包圍托卜魯克,同日下午,英軍的殘餘裝甲部隊在與敵人強大部隊的遭遇戰中,受到重創,全部坦克除二十輛外均遭損失,遂使敵人得以完成對托卜魯克的包圍。20日,敵人遂向托卜魯克發動進攻,第二天這一要塞就陷落了。
埃及方麵對比爾哈凱姆的失守,非常鎮靜,原因之一是官方多次說明其失守不會有任何重大的戰略意義:可是,托卜魯克陷落的消息卻引起了公眾極大的注意,謠言蜂起。6月24日,納哈斯告訴議院,他已得到英國政府的明確保證,它將堅決竭盡全力抵禦對埃及的任何侵略。
他對英國的形勢比去年退卻時期已有好轉,感到滿意。蠱感人心的煽動性的謠言必須批駁。他警告那些散布謠言217的人說,等待著他們的必然是最嚴厲的懲處。公眾能作的最大貢獻,莫過於警惕每個陰謀分子和間諜。關於英國政府已要求埃及動員和宣戰的傳說,絕非事實,全屬虛構(這一最後說明得到熱烈歡呼)。6月27日,《報導報》發表述評來安慰讀者,說韋維爾將軍一貫認為馬特魯是天然屏障,想來奧金萊克正在該地從事準備,以求一戰。可是,奧金萊克於6月25日作出決定,鑑於第八集團軍處境如此危急,埃 及 麵臨 的 危 險如 此 巨大 , 他 不得 不 親自 掛 帥 :{ewcmvimage,mvimage, !03200510_0350_1.bmp}
我感到,我們在坦克和野戰炮這兩個在沙漠戰爭中克敵製勝的主要因素方麵,力量都非常薄弱,所以我們能否有守住馬特魯陣地之望,是個很大疑問。……敵人既有坦克優勢,看來可能會包圍我們敞開的南翼,或者突破我們的中心,而這些地方,我們都隻能稍事防守而已。但不論何種情況,敵人可能會孤立我們的一部分部隊,然後加以各個擊波,而這正是我所決心避免的。我確信,首要的是把折損很大的第八集團軍集結起來作為一支機動部隊,保持其行動自由。因此我決定,我不能冒把它束縛在馬特魯的風險。
馬特魯一旦失守,對埃及士氣將會是進一步的打擊,而軸心國的宣傳無疑將歡呼為又一勝利。但這些不利之處同彼打得七零八落的危險相比,看來還是微小的。那時候,除了我從敘利亞調動前來的澳大利亞第九師外,可以防守亞歷山大、開羅一線和敵人之間的地帶的,隻有第八集團軍,別無其他部隊了。進一步後退雖會把敵人帶到恰好通向三角洲的入口,但是阿拉曼無疑可作為西部沙漠最堅固的陣地,因其兩翼所倚靠的是無法通行的屏障。此外,誘敵深入也就拉長了敵人的補給線和縮短自身的補給線——這個好處,非同小可,因為第八集團軍迫切需要一個重新裝備和整編的機會。因此,我撤銷了堅守馬特魯的命令,指示第八集團軍向阿拉曼撤退。經歷了一些困難,撤退於6月30日完畢,而隆美爾於7月2181日就向新陣地發動了他的首次進攻。這個新陣地,雖有很大的地利,但也決不足恃。第八集團軍非常缺少坦克,大炮火力又弱,經過五周的殊死奮戰,潰不成軍,結局是迅速退卻,敵人尾追於後。奧金萊克感到,他盡管具有空中優勢,但陣地防備不足,守備力量薄弱,倘敵人堅決進攻,他可能抵禦不住,所以預為綢纓,萬一遭到新的挫折,就進一步撤到三角洲,並將總司令部遷出開羅,他甚至還考慮到在必須放棄整個下埃及時的作戰方針。至於隆美爾本人,則在7月初飛回德國,他對非洲部隊的前景滿懷激情,深深影響了希特勒,他已在托卜魯克繳獲了大量汽油、運輸工具和給養,而敗軍第八集團軍的軍需品已是他的囊中之物,唾手可得。“他現已準備出擊;何必浪費時間去攻奪馬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