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戰時中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六卷)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時,麻煩的事從四麵八方湧向西裏帕夏。 1941年期間,維希法國駐開羅公使館同其他不友好的中立國家一樣,其密碼電報和外交信袋往來都受到限製,駐亞歷山大和蘇伊士運河區的領事館也受到限製。1942年1月6日,埃及政府宣布,鑑於它己陸續同所有與其盟國英國交戰的國家斷絕關係,它現在決定“暫時中斷”同維希法國的外交關係。1月8日,外交部向新聞界發布了一份備忘錄,提到〔維希〕政府官員所作所為同駐埃英軍的安全不協調。埃及政府處理了這種情況……對某些官員……採取了措施,拘留了一些人,驅逐了一些人。但是,事端依然不斷發生,致使對某些官員個別採取措施已經不能達到預期目的,因此,英國政府又重新要求斷絕與維希政府的……外交關係。……
英國政府最近得到重大消息,使它不得不催促埃及政府就此問題迅速作出決定。
1911年12月31日,財政大臣宣布辭職,原因顯然見與閣僚意見不合,但他此時的辭職並未加強首相的地位,因為首相物色不到願意擔任此職的人選,最後不得不由他自己在兼任內政大臣和掌握大權的軍事長官以外再暫時兼代了。與此同時,維希法國的公使波齊正四出私下活動,竭力設法使埃及政府收回與維希斷交的決定,而且確已煽起二十二歲的法魯克國王的憤慨,因為決定斷交時他不在開羅,他認為他的政府沒有按常規徵求他的意見。據一些報導說,這位國王在他的兩個兄弟阿卜德?瓦哈卜和阿卜德?阿齊茲——兩人都是宮廷大員,也是阿裏?馬希爾的馬前卒——勸導驅使下,要求撤換外208交大臣。但首相卻支持其閣僚;當時看來也有妥協的可能,但阿裏?馬希爾在宮廷裏的朋友們卻利用群眾對供應狀況的不滿,利用日本最近在遠東的勝利和德國最近在昔蘭尼加的得逞,鼓動極端主義學生於1942年 2月1日上街舉行遊行示威,於是西裏在第二天便提出辭呈。兩裏素來完全忠於英埃條約,英軍總司令將埃及軍隊所給予的協助視作西裏政府友好願望的一種最真誠的表現。
以後的情況,英埃雙方可能出於當時相互之間的某種諒解,都從未發表過權威性的敘述,甚至現在,英國官方對此問題仍然諱莫如深。不過,畢竟還有一些非官方的報導問世,透露了下述情況,某些細節或有不確之處,但基本情節可能與事實相去不遠。英國大使(邁爾斯? 209 蘭普森爵士,後為基勒恩勳爵)為挽救西裏政府,曾於1942年1月28日謁見國王,其後又於2月3日晨,在國王未及與任何埃及政界領袖會商之前,再次謁見國王。
據悉,他曾抱怨說:友好的西裏政府同英國的合作因外來陰謀而受到阻撓;對軸心國的宣傳未加充分製止;親軸心國分子逍遙法外;學生受到鼓動舉行親隆美爾的示威;現在敵軍正在昔蘭尼加前進,戰略局勢對埃及這個英國在中東的重要基地已是危機四伏。大使說,他因此不得不堅決要求按憲法上的習慣做法,組成一個能夠控製全國大多數人,因而也能控製國內局勢的政府;大使要求國王詔令穆斯塔法?納哈斯組織新政府,他身為華夫脫黨領袖,定能控製這一多數。然而國王回答說,他要同包括納哈斯在內的政界領袖商量,以建立一個聯合政府。不難推測,有些出謀劃策的人很想值此戰略局勢動盪不定之際,將實權控製在自己手中,其目的很可能是要在隆美爾一旦長驅直入到尼羅河流域的時候建立以阿裏?馬希爾為首的政府,那就可以按他1940年6月曾經圖謀採取的方210 針,同軸心國打交道了。於是,英國大使遂於2月4日中午發出警告:“如若我於下午6時仍未聽到納哈斯帕夏受命組閣的消息,法魯克國王陛下就必須自食其果。”據報導,美國公使曾應英國大使的要求通知國王,他的政府希望任命一位對盟國事業抱友好態度的人士。國王於下午3時至4時召集政界重要人士開會,與會者勸告國王不要接受英國最後通牒。下午6時,宮廷總管艾哈邁德?哈薩納因拜訪英國大使館,轉達這一答覆,大使館告訴他,英國大使將於晚上9時去見國王。屆時,三輛英國輕型坦克,由步兵隨同,未遭皇家衛隊抵抗就進入了皇宮大門。大使在英國駐埃及軍隊總指揮官r?g?w?h?斯通中將陪同下,堅持國王傳喚多數派領袖納哈斯已屬絕對必要。國王顯然出於哈薩納因的建議,於10時再次召集政界領袖,告訴他們他已決定委託納哈斯組閣。次日,納哈斯在上書接受這一任命之前,向英國大使遞交了一封信,主要內容如下:
不言而喻,我接受此項重任是立足於無論是根據英埃條約或者是埃及作為一個主權和獨立國家的地位,都不允許盟國幹涉埃及的內部事務,特別是政府各部的任免事宜。
英國大使對此表示確認,並且聲明,“英王陛下政府的政策……是謀求同作為一個獨立的盟國的埃及政府進行真誠合作,共同履行英埃條約。”納哈斯在這一聲明發表後組成內閣,並於2月7日宣布解散國會,以便重新選舉。
這樣,英國人就克服了盤踞在埃及宮廷之內的強大211的敵對勢力,這些勢力不相信英國能夠拒德國人於尼羅河流域之外,並希望不受掣時,調整政策,使之適應日後德國的入侵。埃及宮廷不得不有所考慮的,不僅是義大利政府正在培植一個“設在歐洲的埃及國民協會”,而且還有於1914年12月被英國人廢黜、現正在歐洲中立國家逍遙自在的前國王阿巴斯?希勒米二世的要求重登埃及王位,如軸心國一旦得勝,便可能支持他的要求。另一方麵,英國人的看法是,有一切理由需要成立一個合乎憲法規定的、以廣泛的人民群眾擁護為基礎的政府(西裏政府雖有良好願望,但卻缺乏這一基礎)。而華夫脫黨不象其他各黨那樣充滿著大生產者和大商人的代表,因此說不定會對囤積居奇和投機倒把分子採取更為強硬的方針;
英國政府最近得到重大消息,使它不得不催促埃及政府就此問題迅速作出決定。
1911年12月31日,財政大臣宣布辭職,原因顯然見與閣僚意見不合,但他此時的辭職並未加強首相的地位,因為首相物色不到願意擔任此職的人選,最後不得不由他自己在兼任內政大臣和掌握大權的軍事長官以外再暫時兼代了。與此同時,維希法國的公使波齊正四出私下活動,竭力設法使埃及政府收回與維希斷交的決定,而且確已煽起二十二歲的法魯克國王的憤慨,因為決定斷交時他不在開羅,他認為他的政府沒有按常規徵求他的意見。據一些報導說,這位國王在他的兩個兄弟阿卜德?瓦哈卜和阿卜德?阿齊茲——兩人都是宮廷大員,也是阿裏?馬希爾的馬前卒——勸導驅使下,要求撤換外208交大臣。但首相卻支持其閣僚;當時看來也有妥協的可能,但阿裏?馬希爾在宮廷裏的朋友們卻利用群眾對供應狀況的不滿,利用日本最近在遠東的勝利和德國最近在昔蘭尼加的得逞,鼓動極端主義學生於1942年 2月1日上街舉行遊行示威,於是西裏在第二天便提出辭呈。兩裏素來完全忠於英埃條約,英軍總司令將埃及軍隊所給予的協助視作西裏政府友好願望的一種最真誠的表現。
以後的情況,英埃雙方可能出於當時相互之間的某種諒解,都從未發表過權威性的敘述,甚至現在,英國官方對此問題仍然諱莫如深。不過,畢竟還有一些非官方的報導問世,透露了下述情況,某些細節或有不確之處,但基本情節可能與事實相去不遠。英國大使(邁爾斯? 209 蘭普森爵士,後為基勒恩勳爵)為挽救西裏政府,曾於1942年1月28日謁見國王,其後又於2月3日晨,在國王未及與任何埃及政界領袖會商之前,再次謁見國王。
據悉,他曾抱怨說:友好的西裏政府同英國的合作因外來陰謀而受到阻撓;對軸心國的宣傳未加充分製止;親軸心國分子逍遙法外;學生受到鼓動舉行親隆美爾的示威;現在敵軍正在昔蘭尼加前進,戰略局勢對埃及這個英國在中東的重要基地已是危機四伏。大使說,他因此不得不堅決要求按憲法上的習慣做法,組成一個能夠控製全國大多數人,因而也能控製國內局勢的政府;大使要求國王詔令穆斯塔法?納哈斯組織新政府,他身為華夫脫黨領袖,定能控製這一多數。然而國王回答說,他要同包括納哈斯在內的政界領袖商量,以建立一個聯合政府。不難推測,有些出謀劃策的人很想值此戰略局勢動盪不定之際,將實權控製在自己手中,其目的很可能是要在隆美爾一旦長驅直入到尼羅河流域的時候建立以阿裏?馬希爾為首的政府,那就可以按他1940年6月曾經圖謀採取的方210 針,同軸心國打交道了。於是,英國大使遂於2月4日中午發出警告:“如若我於下午6時仍未聽到納哈斯帕夏受命組閣的消息,法魯克國王陛下就必須自食其果。”據報導,美國公使曾應英國大使的要求通知國王,他的政府希望任命一位對盟國事業抱友好態度的人士。國王於下午3時至4時召集政界重要人士開會,與會者勸告國王不要接受英國最後通牒。下午6時,宮廷總管艾哈邁德?哈薩納因拜訪英國大使館,轉達這一答覆,大使館告訴他,英國大使將於晚上9時去見國王。屆時,三輛英國輕型坦克,由步兵隨同,未遭皇家衛隊抵抗就進入了皇宮大門。大使在英國駐埃及軍隊總指揮官r?g?w?h?斯通中將陪同下,堅持國王傳喚多數派領袖納哈斯已屬絕對必要。國王顯然出於哈薩納因的建議,於10時再次召集政界領袖,告訴他們他已決定委託納哈斯組閣。次日,納哈斯在上書接受這一任命之前,向英國大使遞交了一封信,主要內容如下:
不言而喻,我接受此項重任是立足於無論是根據英埃條約或者是埃及作為一個主權和獨立國家的地位,都不允許盟國幹涉埃及的內部事務,特別是政府各部的任免事宜。
英國大使對此表示確認,並且聲明,“英王陛下政府的政策……是謀求同作為一個獨立的盟國的埃及政府進行真誠合作,共同履行英埃條約。”納哈斯在這一聲明發表後組成內閣,並於2月7日宣布解散國會,以便重新選舉。
這樣,英國人就克服了盤踞在埃及宮廷之內的強大211的敵對勢力,這些勢力不相信英國能夠拒德國人於尼羅河流域之外,並希望不受掣時,調整政策,使之適應日後德國的入侵。埃及宮廷不得不有所考慮的,不僅是義大利政府正在培植一個“設在歐洲的埃及國民協會”,而且還有於1914年12月被英國人廢黜、現正在歐洲中立國家逍遙自在的前國王阿巴斯?希勒米二世的要求重登埃及王位,如軸心國一旦得勝,便可能支持他的要求。另一方麵,英國人的看法是,有一切理由需要成立一個合乎憲法規定的、以廣泛的人民群眾擁護為基礎的政府(西裏政府雖有良好願望,但卻缺乏這一基礎)。而華夫脫黨不象其他各黨那樣充滿著大生產者和大商人的代表,因此說不定會對囤積居奇和投機倒把分子採取更為強硬的方針;